浅谈农村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2017-11-03 09:14颜家丽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成因对策

颜家丽

[摘 要]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培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应当是教育的主题,也是广大教师尽心和尽力之所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居多,学生心理、行为习惯的不良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心里脆弱、孤僻,体现在行动上为:不讲卫生、缺乏爱心、缺少激情……针对此现状,我们能成立了研究小组,经过一学年的专题研究,现已结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对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矫正。

[关键词]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对策;农村小学生

学习是通过应用智力对学习材料进行仔细的思考、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对精要部分要反复琢磨,有目的地进行研究和拓展。当这一过程进展不利或未达到目的时,则有理由认为这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出现了问题。学习习惯差往往导致成绩差。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主要表现在听课难专心、作业不认真、学习怕吃苦、生活无规律、厌学、常逃学等。下面对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策略。

一、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主要原因

1.父母忙于工作,家庭培养不到位

根据调查显示:我们两校学生父母大多数都不在身边,均由爷爷奶奶照顾、经常与孩子交流的监护人基本上都不到一成,偶尔交流的大约有三成左右,不交流的则是达到了六七成。有的监护人因为农活或务工繁忙所以对孩子教育不问不顾,他们成天忙于农活家务,或者思想观念落后,没有和孩子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甚至是孩子成长全部依赖学校、亲友。大多数孩子做完作业后不是帮父母做家务、和父母交流等,而是沉迷于电视,手机游戏等,监护人不但不予正确引导反从安全角度考虑默许或支持,在生活上、学习上也很难给予孩子应有的关爱指导,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没有好的、能指引他倾诉对象,很容易走弯路,甚至走上歧途,从而促使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产生。

2.学生自身有缺陷,难以培养优秀学习习惯

在学习中,怕吃苦、怕失败、好依赖、欠情感、易悲观等会导致不想学或学不好;急躁、悲伤、忧虑对学习十分有害;学习缺乏动力,产生懒惰、厌学、逃学现象;家庭关系不和睦、家庭结构不完整,还有留守家庭等等。因为农村小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自身条件上有短板,从而使得农村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上受到影响,造成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的困难。

3.农村学校设备差,不利于专注的学习

在农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沟通不够。据我粗略的调查,我们学校的家长主动打电话与老师交流的只有极少数,少数家长只是偶尔或者从不打电话与老师进行交流,更不用说到学校咨询,仅仅一学期只开一次的家长会,有的家长都以各种理由不能到场,由于我校地势偏远,交通不便,与城市差别大,许多农村家长从来不主动与老师交流来了解自己孩子的状况。在孩子出现不良学习习惯问题时,绝大多数多时候是老师打电话给家长进行交流,交流后效果也不佳、久而久之,遇到小的问题,老师也不愿与不管学生的家长沟通,从而导致不良习惯越来越多。因此,学校和家庭教育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及时有效地沟通。这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个很大的缺陷。

4.幼小衔接工作存在问题,农村幼儿园经常更换教师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知识获得的效果有直接关系。教师的素质、教学态度和情绪对学生和学习进程及效果也有深刻的影响,学业上的过重负担,无疑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消极对待学习。在农村小学生之中,幼升小中,由于农村幼儿园老师的不专业,不能让小学生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此外,农村中的幼儿园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教师很是不严厉,且农村幼儿园常常换老师,这样以来没有固定的培养会使得孩子们难以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对策

1.教会农村父母必须重视孩子的教育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真正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只单纯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科学进行家庭教育的方式及方法。

(1)教育孩子首先要信任孩子。信任是社会个体支撑自我获得进一步发展、成功的内在情感动力。因此,家长要想切实收获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首先要做到充分信任自己的孩子,对其持有足够的信心,这是保证同孩子站在同等角度与地位,进而对其进行科学教育与管理的首要前提。

(2)教育孩子自己必须做好表率。作为孩子接触做密切、最频繁的人,家长的行为举止、言谈表现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甚至对其未来的一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例如,有的孩子目睹父母拾金不昧的举动、助人为人的举动,他们自身会从中受到启发,督促自己也朝着这一方向改进、完善;相反,假如,孩子看到家长捡到财物之后却私自将其据为己有的不良举动,很有可能养成类似的不良行为习惯。鉴于此,家长只有自己首先做好表率及示范,才能带给学生积极的正面力量,也才能确保家庭教育作用的更好发挥。"身教重于言教"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为此,农村家长必须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及个人行为道德修养,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正科学的教育导向,也才能真正将家庭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教师注重个别教育

(1)了解幼儿特点、兴趣爱好。在制定一个教育方案时,如果不去了解幼儿,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教育方案,一定不适合幼儿,一定是不成功的教育方案,因为它的制定根本没有一个物质基础。你只有在了解幼儿特点、兴趣爱好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出适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方案。

(2)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方案制定过程中,要进一步和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幼儿对你才会有信任感、依赖感,才会觉得你是公正、公平的,才会与你去积极地配合,才能给方案的初步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幼儿家长是我们实施教育方案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人文支持环境,只有让家长明白教师的目的和良苦用心,家长才会积极地去配合教育,这样才会有教育环境之外的一个客观、公正的人文环境支持。

三、结语

总之,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只能在学习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家长、社会要更新观念,共同努力,持之以恒,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龙丽英.农村小学生学习障碍及教育对策[J].贵州教育,2004(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生成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