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校初中学生音乐素养与基本能力的问卷调查报告与研究

2017-11-03 02:27韩旭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节奏音乐

韩旭

[摘 要]学生对于音乐课上所学到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是否学以致用了呢?每周一节音乐课,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又如何呢?笔者于近日采用问卷与访谈的形式,对我校117名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这些学生在初中的音乐学习已有八周的时间,笔者希望大致了解我校在音乐新课标的贯彻实施上的一些情况以及目前我校音乐课堂教学中尚存的问题,便于以后的音乐教学工作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使音乐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初中生音乐素养与基本能力 ;问卷调查 ;报告与研究

一、选题与研究意义

教育部于 2001 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新课标针对学生应有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出了相关的标准和要求,针对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学生对于音乐课上所学到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是否学以致用了呢?每周一节音乐课,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又如何呢?笔者于近日采用问卷与访谈的形式,对我校117名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这些学生在初中的音乐学习已有八周的时间,笔者希望大致了解我校在音乐新课标的贯彻实施上的一些情况以及目前我校音乐课堂教学中尚存的问题,便于以后的音乐教学工作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使音乐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问卷总共发出117份,回收117 份,回收率 100%。

二、关于问卷调查的具体参数

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访谈等方法。

调查对象:以初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在初中音乐学习经验已有八周课时的初一学生)。在初一年级中抽取三个平行班进行测试。

调查时长:问卷时长为一节课,要求独立完成。

发放份数:117份数,回收117份,回收率100%。

三、问卷调查结果(仅以第四题为例)

【第四题】聆听一段乐曲,音频点击播放两遍,回答三个问题,每题选择一个答案。

(播放《春节序曲》片段)

4-1这段优美的乐曲有一件乐器的音色非常突出,请你选出。(正确答案为b.双簧管)

a.单簧管 b.双簧管 c.大管 d.萨克斯

此题中,65位同学选择双簧管,正确率为55.56%;有21位同学选择大管,占17.95%;有18位同学选择单簧管,占15.38%, 有10位同学选择萨克斯,占8.55%,另外还有3位同学没有填写,占2.56%。针对木管和铜管组的乐器听辨,只有55.56%的同学能够听辨出来,这说明我校学生对管弦乐作品的欣赏程度不够,乐器听辨能力有待提高。

4-2在这段音乐中有一个节奏型出现次数最多,请选择:(正确答案为a.大切分)

此题中,21位同学选择了正确答案,占17.95%;54位同学选择节奏紧凑的前十六后八接前八后十六节奏,占46.15%;22位同学选择了四分接两个八分的节奏,占18.8%;12位同学选择了大附点节奏,占10.26%;还有8位同学没有填写,占6.84%。大部分同学对于前十六后八,前八后十六的节奏非常熟悉,是因为前段课上一直在接触这个典型的紧凑节奏,相对其他节奏来说,学生对此节奏印象比较深刻,所以不由分说的选择了这个节奏型,很显然音乐里面并没有出现这个节奏,可见学生对所谓熟悉的节奏并未真正的掌握。

4-3 我们通常会在什么时候听到这首乐曲?(正确答案为d.新春团拜)

a.结婚典礼 b.举行葬礼 c.国庆阅兵 d.新春团拜

此题中,92位同学都能够选择“新春团拜”这一正确选项,占78.63%;16位同学选择“举行葬礼”,占13.68%;3位同学选择“结婚典礼”,占2.56%;2位同学选择“国庆阅兵”,占1.71%;有4位同学没有填写,占3.42%。大部分同学能够从作品的音乐情绪上分辨出是积极向上的作品,之所以有选择“葬礼”的同学,通过后期的反馈得知,其原因是将这道题和下面的5题的问题混在了一起,认为是下一道题,导致选项错误,这与学生审题不清,疏忽大意有关。但是也有个别同学选择了“结婚典礼”或是“国庆阅兵”选项,说明对于这首过年经常出现的作品并未过多留意和关注,只是觉得耳熟,或是只听过这首作品的A段,而播放B段就不知道来自哪首作品,可见学生的音乐作品欣赏知识并不全面,有待提高。

四、调查结果的反馈与分析

笔者针对第四题回答的正确率进行测算,共测117份,全对的有8人,占全体的6.84%,对一道题的有49位,占41.9%,对两道题的有51位,占43.59%,三道问题都没有回答正确的(包括有空题的),有9位同学,占7.69%。可见大部分同学都集中在对了一道题或是两道题上,而结合每道题的得分情况来看,4-3题学生回答较好,即音乐与现实生活中的关系,体现了学生能够关注生活,关注音乐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音乐的社会功能性。这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密不可分。

1.关注音乐的社会功能性

在音乐课堂上,我们需要凸显音乐学科的社会功能,除了它的音乐要素和织体构成之外,我们需要实际运用,最终学习音乐的目的是让音乐为我们服务,要实现音乐本身能够带来的作用和价值,如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让人的心灵得到一种共鸣和释放,从而达到精神上的享受。早在我国两汉时期就开始强调了音乐的社会功能问题,《乐记》曰:“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之教焉”。而在当今社会,音乐行使它的社会功能性,即音乐自身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在这特殊时期中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为灾区人民的心灵送去安慰,传递温情,并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使四川人民在困难时期能够增添信心,增加力量。

正如同现如今成为一门学科的——“音乐治疗”的作用一样,它以音乐的实用性功能为基础,按照系统的治疗程序,应用音乐或音乐相关体验作为手段治疗疾病或促进身心健康。比如调节身心的作品有《春江花月夜》《催眠曲》《月夜》等,使人興奋的作品有《喜洋洋》《喜相逢》等,使人宣悲消气的作品有《江河水》《二泉映月》等,使人养心益智的作品有《阳关三叠》《江南丝竹》等。音乐治疗的背后,其实是音乐要素的交融展现,而在我们的课堂上,应该将这些作品所能起到的功效与作用具体分析,并加以利用,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endprint

2.关注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对于初中生来说,往往没有流行音乐受欢迎。我们的学生,在现如今流行音乐占有主导地位环境中自由觅食,他们对于节奏感强、旋律流畅,歌词浅显易懂的音乐颇为动心,而对于像《春节序曲》这样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却不十分的感冒,他们可能会激情高涨的去看某某大牌流行乐手的演唱会,却很少能够端坐在音乐厅去欣赏民族甚至古典的经典作品。这种差距也使得那些被奉为经典的“老古董”作品们沉睡在历史的長河中,仅仅出现在教科书里,更戏剧性的是作为一种附带标记出现在某电视剧的主题曲或是插曲,以此方式来求得关注。

2001年教育部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增强民族意识”“弘扬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审美情操。由此,在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问卷调查中,测试的4-1题,即乐器音色听辨题,学生回答的正确率为55.56%。可见学生对于民族管弦乐作品的乐器组音色认识不够,对双簧管、单簧管的音色分辨度不高,需要在以后的民族作品欣赏中,多聆听,多欣赏,锻炼学生听觉的敏锐度,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质疑,鼓励创新,发散思维,尊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不同体验与独立思考。同时教师需要对民族音乐交响化,交响音乐民族化作品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比如中国本土民族音乐,包括民歌、民间器乐、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七弦琴音乐、词调音乐、宫廷朝会音乐、佛教音乐、道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也包括近现代中国作曲家所创作的,以及受西方国家音乐影响的歌曲、器乐曲、交响曲、大合唱、清唱剧、新歌剧等音乐作品,以及国外的民族音乐流派和经典作品等,为师生的民族音乐学习做好充分的素材积累,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教学,培养兴趣,鼓励创新。

3.关注课堂实效性与有效评价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是用声音塑造音乐形象,通过人们听觉的感知,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听、唱、读、写、奏、动、创”是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需要进行的体验环节,也是教学环节设计的几项重要动作。以在测试题4-2中所反映的问题可知,大部分学生对于所学节奏并未真正掌握,包括强弱拍的力度规律,时值长短,以及在作品中实际运用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注意学生的实时反馈,注重学生的知识点吸收度,面向全体学生,在“听”与“唱”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写”与“奏”,“动”与“创”的有效协调,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同时,教学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广泛地存在于各种教育实际活动中,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在音乐教学中,它为科学地评价音乐教学质量提供了标准,对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大作用,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树立学生良好的自信有着深远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是发自内心的、准确的、赞赏的,而不是简单的应付,从而使学生有充分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几次我在音乐课评价过程中感觉到,对于教师的提问,无论学生回答的深与浅,准确不准确,当我们用千篇一律的“非常好”、“你回答的不错”等简单的评价,一方面给学生造成知识理解上的偏差,另一方面让学生觉得教师没有用心听。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知识的程度,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要将这些答案很快的认真思索后,用合适的语言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以科学、公正、准确为依托,要有实效,要可信,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只有全方位的体现和运用评价的价值和功能,才会有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课堂上让他们得到更宽松的表现自我的空间,行使自评和互评的权利,这样才能构成真实、民主的课堂,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孙 芸,《课标》下的音乐课之反思———杭州市 5 所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J]百花园地,2010年4月.

[3] 陈菁菁《音乐治疗的定义、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2004年.

[4] 周亮,《音乐的社会功能性探究——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歌曲创作的社会意义》,[J]60-02,2008年12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节奏音乐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YOUNG·节奏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