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2017-11-03 15:16时春山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多样性音乐教学

时春山

[摘 要]音乐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在很多人看来是一门副科,与学生的升学关系不大,往往会忽略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教育的目标是对学生的全面培养,音乐学科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缺少了它,就不能构成完备的教育体系。音乐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加强音乐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是音乐教师要思考的课题。以下是笔者作为多年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样性

一、演示教学法

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示范性演唱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直观性强,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教材进行范唱或范奏,配合教学内容出示相应的挂图及实物(如乐器),运用录音、幻灯、录像等视听电化教具。教师在演示前要按照教学任务与教材内容,事先有明确目的与要求,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范唱、范奏一定要熟练,最好能不看谱进行,能完整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用来演示的教材要能够突出所学内容的主要特征,如音乐欣赏的录音带要将主旋律部分重新制作,在演示时能进行重点分析、欣赏,使学生对主题能加深记忆。教师在进行范唱、范奏时,除了一般完整示范外,对作品的重点、难点部分可突出加以演示,便于学生理解学习,但演示要适时、适当。所谓适时,即不能过早出示,也不能过晚,用完后立即整理收藏,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谓适当,即演示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喧宾夺主,适得其反。要合理使用范唱、范奏,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直至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他们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歌曲演唱的处理分析,音乐欣赏作品的理解,形体律动的动作分析,旋律创作的研究等等,都可以采用讨论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不同于以往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教学,而是让学生之间展开双向地交流,给予每个学生课堂参与学习、发言的机会。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由原来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学习是以集体作为学习单位,集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討论中的合作效果。如果学生之间意见不同,对别人的发言听不进去,思想主观,不能容纳不同的声音,那么小组就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也讨论不出结果,最后不仅“无功而返”,学生之间也形成隔阂,心情不愉快。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使他们明白作为小组的一员,应该互相包容,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多看看自身存在的不足,大家互相找答案,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让个体在集体的交往中发展和完善,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师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运用技术

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语言讲授,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运用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恰如其分地掌握教学语言的技巧,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教学风格,提高教授的效果。

教师在运用讲述法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在叙述和描绘教学内容时,可以穿插一些与讲述内容有关的趣闻,以增强讲述的效果。讲述法一般用于介绍基本乐理的定义,含义等,教师在讲解时,可穿插直观的挂图、音响及练习法等,使讲解更明了、透彻。教师的讲解要有启发性,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去建构知识过程,通过学生的理解来掌握知识,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的语言讲解要用普通话,做到流利、字正腔圆,这样学生听得清楚,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教师对音乐知识的讲解要准确,避免学生的曲解和混淆。教师要科学表达,做到语言规范、正确、有逻辑性。同时,教师在讲解时要配以肢体语言,教师的面部表情、眼神、口型、手势等能使学生加快理解,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如在唱到高音时,教师做一个抬高的手势,学生明白了这个时候声音要拔高一个音阶。教师还要正确使用教学语言中的术语和词汇,比如,节奏和速度不是一个意思,节奏指的是音的长与短的变化,速度指的是歌曲唱的快与慢的变化,两者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学生接受错误的知识。如果教师的语言呆板、机械,缺乏说服力和感召力,学生会听之无味,没有听讲的兴趣。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语言要做到生动、活泼,而不能将抽象的理论讲到底,如同一杯白开水,学生味同嚼蜡,食而无味,要能将抽象的乐理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做到概念浅显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再现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用比喻、幽默的话语让语言充满趣味性,放松学生紧张的神经,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内化,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音乐课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充满情感,这样才能推动学习气氛,使课堂轻松活泼。教学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可以渲染音乐作品的表达。对充满激情的作品,教师要做到感情充沛,语言抑扬顿挫,用强烈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跟随音乐展开思考、联想。

总之,音乐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不能用简单灌输式的方式来讲解枯燥的理论,或者让学生死记硬背,更不能像专业训练。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学习要求出发,具备多样性,以科学的教法来教育学生,能够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丰富、全面,学习起来感到愉快。

参考文献:

[1]陈明大;对社会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2]钱荣荣;;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活动[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年07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样性音乐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机制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