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发展进入“新文艺复兴时代”?

2017-11-04 04:46赵觉珵
环球时报 2017-11-04
关键词:变革环球时报时代

本报记者 赵觉珵

1984年,南非人伊恩·戈尔丁第一次来到上海,这座中国当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那时在他眼中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城里没有什么像样的酒店,著名的浦东新区还是一片稻田。33年后,作为英国牛津大学马丁学院院长的戈尔丁再次来到上海时则感叹,“中国在短短30多年中发生的变化让我震惊”。这位前世界银行副行长近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不只是中国,从1990年到现在,整个世界所发生的变化都是无法想象的,墙壁被推倒,国家选择开放,这些变革使得世界大部分地方都加入了国际社会。”在戈尔丁的新作《发现的时代:21世纪风险指南》中,最近30年全球的发展进程被概括为“新文艺复兴时代”。

在戈尔丁看来,“新文艺复兴时代”的很多重要特质和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很相似。500年前,世界出现了一系列“伟大的历史跨越”,由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哥白尼、哥伦布等一众人物领衔,催生了文艺复兴,并重塑了科学、教育、制造、通讯和地缘政治的发展。500年后,类似的“伟大跨越”再次发生在科学技术、贸易、健康等各个领域。从1960年到现在,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从52岁增长至71岁;2014年,全球实际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比1990年高出约40%;1980年,全球44%的人是文盲,而现在,在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这一比例降至16%。经济的变革使贸易壁垒逐渐消失,互联网带来了世界思想的传播。

戈尔丁认为,思想的传播是新旧两次文艺复兴的共同基础。在文艺复兴时期,“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机扣动了变革的扳机,促使知识的生产与互通。如今,互联网、数字媒介再次颠覆了人类获取和共享信息的方式。”不过,两次文艺复兴时代的最大不同是,上一次文艺复兴“颠覆世界”用了300年,而这次只用了30年。

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戈尔丁也不否认“新文艺复兴时代”面临的严峻问题,包括日益严峻的不平等、全球疾病流行潜藏的更大危机、资本集中导致的金融风险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

猜你喜欢
变革环球时报时代
卷首语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