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香沙芋试管芋诱导影响因素研究

2017-11-06 02:53韩晓勇殷剑美张培通郭文琦李春宏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靖江球茎外植体

韩晓勇,王 立,殷剑美,张培通,郭文琦,李春宏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

靖江香沙芋试管芋诱导影响因素研究

韩晓勇,王 立,殷剑美*,张培通,郭文琦,李春宏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

以靖江香沙芋试管苗丛生芽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蔗糖浓度、光照强度及外植体大小对试管芋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1/2 MS+6-BA 0.1 mg·L-1+NAA 0.5~1 mg·L-1+0.02%活性炭+蔗糖50 g·L-1、光照强度2 000~4 000 lx 及外植体大小为3~5 cm 的培养条件,有利于试管芋的形成。

靖江香沙芋; 组织培养; 试管芋诱导

靖江香沙芋属天南星科(Araceae)芋属(Colocasia) 多子芋类型,是靖江农民栽培的芋类作物当家品种,其块茎中富含淀粉、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消炎、生肌、增强免疫力、软化血管等药用价值,且口感好,硬、糯兼备,并有独特的板栗香味,因而有“芋栗”之美称。靖江香沙芋加工前景广阔,闻名并畅销广西、广东及港、澳地区。传统的靖江香沙芋生产以球茎繁殖为主,繁殖系数较低,用种量大,生产成本高,并且长期无性繁殖,造成种性退化严重,抗病性和抗逆性减退,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影响了靖江香沙芋的产量和品质。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一批基因型、长相一致的无毒优良种苗,利于品种的更新复壮,但试管苗又存在驯化要求严格、运输困难、成活率偏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组培苗大面积的推广种植。试管球茎不仅具有试管苗的优势,并且对光、温度的变化抗性更强,易保存,运输方便,便于种质间的交流[1-2]。可以常年生产,利于工厂化繁殖。

目前,试管芋的诱导已取得了一定进展。Yamamoto等[3]在 MS 液体培养基中,加入8%的蔗糖,培养40 d 后形成大小约为1 g 的球茎。Zhou等[4]利用液体浅层培养的方式,在 MS 培养基中添加22~44 μmol·L-1的 BA 和8%~10%蔗糖,经过6周的培养,芋试管苗100%形成球茎。刘玉平等[5-8]也研究了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对不同品种试管芋诱导的影响。这些研究主要围绕蔗糖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这2个因素对试管芋诱导的影响,而关于培养基用量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本试验以靖江香沙芋为材料,就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浓度、蔗糖浓度和光照强度对靖江香沙芋试管芋形成的影响进行探索,为靖江香沙芋良种繁育、种质交换及试管芋形成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培养材料为靖江香沙芋试管苗丛生芽,由作者在本实验室培养。

1.2方法

1.2.1 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试验

基本培养基为1/2MS+0.02%活性炭+30 g·L-1蔗糖。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1 mg·L-16BA和4种浓度的NAA,培养90 d后调查各处理试管芋的诱导率、质量、根数、根长及根系状态,筛选出最佳培养基,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其他因素的试验。NAA的4种浓度分别为0.5、1.0、2.0、4.0 mg·L-1。

1.2.2 蔗糖浓度试验

蔗糖浓度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10、30、50、70和90 g·L-1,培养90 d后调查各处理试管芋的诱导率、质量、株高、叶片数、根长、根系状态及生长表现。

1.2.3 光照强度试验

利用培养室培养架底部和中上部培养层光照强度不同,分别采用光照强度为600 lx(培养架底部无日光灯照射)、2 000 lx(培养架底部正常日光灯照射)和4 000 lx(培养架中上部正常日光灯照射)培养,暗培养(0 lx)采用纸箱加黑膜覆盖,纸箱置于培养室中。培养90 d后调查各处理试管芋的诱导率、质量、株高、叶片数、根长、根系状态及生长表现。

1.2.4 外植体大小试验

选取生长健壮,高度为2.0~3.0、3.0~5.0和6.0~8.0 cm的无菌苗,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培养90 d后调查各处理试管芋的诱导率、质量、株高及叶片数。

以上试验每个处理设重复3次,每次重复10瓶,每瓶接种1个芽。

1.3培养条件

培养基高压灭菌前用1 mol·L-1的KOH调节培养基至pH 5.8,然后121 ℃灭菌20 min。培养室温度为(25±2)℃。培养基中琼脂为7 g·L-1,除特殊说明外,丛生芽高度在3~5 cm左右,外源光照强度为2 000 lx,每天光照12 h。

2 结果与分析

2.1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的影响

表1表明,各处理培养90 d后均可看到试管芋,各处理间诱导率无显著差异。其中以NAA∶6-BA为0.5∶0.1的处理诱导试管芋质量值最大,培养40 d后即可看到有部分试管芋出现,60 d后试管芋逐渐膨大,90 d时平均质量为1.589 g(图1)。随着NAA与6-BA配比浓度的增大,试管苗根系长度和根数呈下降趋势且逐渐变粗。当NAA∶6-BA为4.0∶0.1时,诱导的试管芋质量最小,只有1.074 g。

表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对试管芋诱导的影响

注: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其在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表2~4同。

图1 靖江香沙芋试管芋生长发育过程

2.2蔗糖浓度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蔗糖浓度为50 g·L-1,试管芋的诱导率为100%,试管芋质量值最大,为1.792 g,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随着蔗糖浓度的升高,试管芋的诱导率,试管苗的株高、叶片数和根系长度呈下降趋势,且叶片颜色逐渐加深;当蔗糖浓度为90 g·L-1时,试管芋的诱导率和试管苗株高均为最小值,试管芋的质量只有0.547 g,试管苗叶片呈深红色;当蔗糖浓度为50 和70 g·L-1时,试管芋出现少量子球茎。

表2 不同蔗糖浓度对试管芋诱导的影响

2.3光照强度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当光照强度为2 000和4 000 lx时,试管芋诱导率和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诱导率为100%,平均质量分别为1.647和1.579 g;随着光照强度逐渐降低,试管苗叶片数呈下降趋势,但株高和根长呈上升趋势;当无光照时,试管苗叶片数为0,根系细少,试管芋诱导率最低,为16.7%,试管芋质量仅为0.205 g;当光照强度为4 000 lx时,试管苗叶面积较大。

表3 不同光照强度对试管芋诱导的影响

2.4外植体大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当外植体大小为3~5 cm时,试管芋诱导率为100%,试管芋质量最大,为1.602 g,试管苗的叶片数最多,为2.8片;随着外植体的增大,试管芋的质量和试管苗叶片数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株高呈上升趋势;当外植体大小为6~8 cm时,试管苗叶片数最少,为2.4片。

表4 不同外植体大小对试管芋诱导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6-BA与 NAA 作为植物组织培养中2种最重要的激素,其对组培苗的球茎形成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胡云海等[9]认为生长素不仅可以促进微型薯量的增加,微型薯的质量和大小也可以增加。石梅娟等[8]认为适当提高6-BA 的浓度,可以促进荔浦芋头微球茎数的增加。但也有学者认为细胞分裂素不利于微球茎的形成和发育[10]。本试验结果发现,NAA∶6-BA为0.5∶0.1时,试管苗的根系生长状态最好,养分吸收最充足,试管芋的质量也最高。我们还发现,当NAA∶6-BA 为1.0∶0.1时,虽然试管苗根长出现下降趋势,根数显著减少,但试管芋的质量并未出现显著下降,这可能与NAA可以提高试管芋的质量有关。

蔗糖是组织培养球茎诱导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物质[11]。不同蔗糖浓度对不同作物球茎诱导的影响不同。周素平[12]认为蔗糖是离体培养条件下芋头形成球茎的必需物质,培养基中不添加蔗糖时,无球茎形成;蔗糖浓度为10%时,球茎诱导率最高。杜红梅等[7]认为,3%的蔗糖浓度下香酥芋无试管球茎产生,8%和12%的蔗糖浓度下试管苗均100%的成球。石梅娟和姚军[8]发现,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形成的球茎数也随之增加,但当蔗糖浓度超过30g·L-1时,形成的球茎数反而降低,蔗糖浓度为50g·L-1,没有球茎形成。本试验结果表明,蔗糖浓度为50g·L-1,诱导的试管芋质量最大,这与黄萍萍等[6]研究结果一致;而且当蔗糖浓度为50和70g·L-1时,试管芋出现少量子球茎,但子球茎数目无显著差异[7],这可能与品种的基因型有关。本试验中还发现随着蔗糖浓度的提高,不仅试管芋的诱导率和质量呈下降趋势,而且试管苗的株高、叶片数、根系长度和根数等均呈下降趋势。这说明适宜的蔗糖浓度是试管苗生根和生长发育的必需条件。蔗糖浓度过高时,培养基水势降低,试管苗根系生长缓慢,故试管芋形成晚、质量小,且由于糖类分解大于合成,细胞中会积累较多的可溶性糖,花青素的含量进一步增多,因此试验发现蔗糖质量浓度为50,70,90g·L-1时, 试管苗逐渐呈深红色。

孙慧生等[13]指出黑暗是诱导马铃薯微型薯的必要条件。本试验发现,光照强度为2000和4000lx时,试管芋的诱导质量较高,黑暗并非是诱导微型薯的必要条件。当无光照时,试管苗叶片数为0,根系细少,严重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试管芋诱导率和质量均显著下降。我们推测试管芋的形成一方面需要培养基提供养分,另一方面还需要光合作用调节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分配。

关于外植体大小对试管球茎鲜重的影响,Papathanasiou等[14]研究认为,增加马铃薯外植体长度影响球茎的鲜重。外植体的长度增加,无菌苗从培养基中吸收养分的能力增强,致使形成球茎的鲜重增加。杜红梅等[7]在香酥芋试管芋的诱导试验中发现了类似的结果。而本试验发现,当外植体大小为6~8cm时,诱导试管芋的质量显著下降,试管苗叶片数最少,推测外植体大小的增加可能促使试管苗提前进入衰老。

[1] SANTOS I, SALEMA R. Promotion by jasmonic acid of bulb formation in shoot cultures ofNarcissustriandrusL[J]. 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00,30(2):133-138.

[2] DEBELJAK N, REGVAR M, DIXON K W,et al. Induction of tuberisationinvitrowith jasmonic acid and sucrose in an Australian terrestrial orchid,Pterostylissanguinea[J]. 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02,36(3):253-260.

[3] YAMAMOTO Y, MATSUMOTO O.Invitrocorm formation and growth habit of propagated seed corm in Taro (ColocasiaesculentaSchott.)[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2008,61(1):55-61.

[4] Zhou S P, He Y K, Li S J. In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invitrocorms of diploid-taro[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1999,57(3):173-178.

[5] 刘玉平,柯卫东,黄新芳,等.试管芋诱导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3,30(1):43-46.

[6] 黄萍萍,周美玲,赖永红.“龙芋一号”脱毒苗快繁技术初探[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3):103-106.

[7] 杜红梅,丁明,唐东梅,等.香酥芋试管球茎诱导的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27(4):389-393.

[8] 石梅娟,姚军.荔蒲芋试管球茎诱导的试验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1-3.

[9] 胡云海,蒋先明.植物激素对微型薯形成的影响[J].马铃薯杂志,1992,6(1):14-22.

[10] SEDIGEH A, SINCLAIR H M, ANA M V.Invitroshoot culture and microtuber induction in the steroid yamDioscoreacompositeHemsl[J].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1998,53(2):107-112.

[11] LECLERC Y, DONNELLY D, SEABROOK J E A. Microtuberization of layered shoots and nodal cuttings of potato: the influence of growth regulators and incubation periods[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1994,37(20):113-120.

[12] 周素平.芋球茎离体诱导和发生发育的分子机理[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1998.

[13] 孙慧生,张振洪,石卓文,等.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与利用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3(2):10-12.

[14] PAPATHANASIOU F, WATSON S. Effect of explant stem length on potato (SolanumtuberosumL.) microtuber formationinvitro[G]//Lumsden P J, Nicholas J R. Physidog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lants in Culture.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4:249-253.

收入日期:2017-08-14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4)2041]

韩晓勇(1983—),男,山西忻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特色经济作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工作,E-mail: hanxy84@163.com。

殷剑美(1977—),女,江苏丹阳人,研究员,博士,从事特色经济作物研究工作,E-mail:yinjm2006@jaas.ac.cn。

文献著录格式:韩晓勇,王立,殷剑美,等. 靖江香沙芋试管芋诱导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0):1766-1769.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1030

S532

A

0528-9017(2017)10-1766-04

(责任编辑张才德)

猜你喜欢
靖江球茎外植体
扁秆荆三棱球茎萌发条件分析
伊藤杂种‘巴茨拉’不同外植体无菌体系建立及愈伤组织诱导
侧芽数对西红花球茎产量与开花的影响
靖江马桥镇把牢“安全第一关”
外植体差异对植物组培苗无性快繁的影响
阅尽王城知桂林——独秀峰·靖江王城
马洲警侨联动——情暖海外靖江人
西红花种球茎异地繁育关键技术研究△
桂林靖江王陵遗址博物馆宣传教育探析
不同消毒处理及保存时间对蝴蝶兰外植体脱毒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