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的流行与防控

2017-11-06 02:53韩青松卢星梅段龙川简永利刘一江金俊杰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新城疫毒力活疫苗

韩青松,卢星梅,段龙川,简永利,刘一江,金俊杰

(1.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6; 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6)

新城疫的流行与防控

韩青松1,卢星梅2,段龙川1,简永利1,刘一江1,金俊杰1

(1.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6; 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6)

新城疫是危害我国养禽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随着我国疫苗免疫措施的实施,新城疫已经得到根本控制,但以家禽生产力下降为特征的非典型新城疫时有报道。通过查阅文献,对新城疫的流行和防控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中家禽新城疫的防控提供参考。

新城疫; 流行; 基因型; 防控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禽类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于1926年首次爆发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英国泰恩河畔纽卡斯尔[1]。我国科学家梁英和马闻天于1946年首次在国内发病鸡群分离到NDV[2]。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3]。通过总结新城疫流行特点及防控策略,为新城疫的防控提供参考。

1 新城疫病毒感染与新城疫的流行

1.1 新城疫病毒

新城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udae)、副黏病毒亚科(Paramyxovirinae)的禽腮腺炎病毒属(Avulavirus)的成员。基因组全长为15 186、15 192或15 198 bp,分为I型和II型2个大类[4],I型的全基因组长为15 198 bp,II型根据不同基因型,分为2种长度,为15 186 bp和15 192 bp[5]。NDV基因组符合“六碱基规则”端编码6种结构蛋白和至少2种非结构蛋白(V蛋白和W蛋白)。核衣壳蛋白(NP蛋白)和病毒的基因组RNA紧密相连,对病毒的复制至关重要。磷蛋白(P蛋白)是P基因的编码产物之一,构成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成员之一。P基因通过基因编辑产生另外2种非结构蛋白V蛋白和W蛋白[6-7]。最新研究表明,V蛋白在决定新城疫病毒的毒力和宿主等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8];W蛋白的作用尚不清楚。M蛋白是由M基因编码的非糖蛋白,构成病毒囊膜的支架,与病毒繁殖过程中的出芽密切相关。F和HN蛋白是病毒粒子表面的2种纤突蛋白,是决定新城疫病毒的主要毒力因子。F蛋白具有膜融合活性,HN蛋白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L蛋白构成病毒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与NP和P蛋白共同参与病毒RNA的转录和复制。

1.2 新城疫病毒的致病性

除了家养禽类外,至少27个鸟目中的241种鸟类可以自然或实验感染NDV。人感染NDV主要表现为轻微的结膜炎。OIE根据5个NDV毒力指标将NDV分为3大类,分别为高致病性(速发型)、中致病性(中发型)和无致病性(缓发型)。NDV的毒力分型必须通过生物学试验进行测定。分离得到的新毒株,通过测定1日龄雏鸡大脑内接种致病性指数(intracerebral pathogenicity index,ICPI),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ean death time,MDT)和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ntravenous pathogenicity index,IVPI)来判断NDV致病型。表1列出不同致病型的NDV判断参考标准[9]。NDV不同毒株对鸡的致病性差异明显。依据对感染鸡的临床表现,NDV被分为5种致病型:嗜神经强毒型、嗜内脏强毒型、中发型、弱毒型或呼吸道型和无症状型。嗜神经强毒型具有高死亡率,以呼吸道和神经症状为主;嗜内脏强毒型以高致死性为特点,常见肠道有出血性损伤;中发型常引起呼吸道症状,偶尔有神经症状,但死亡率较低;弱毒型或呼吸道型较温和或具有呼吸道为特征;无症状型常引起无临诊的症状肠道感染[1]。

表1 新城疫病毒毒力指标

1.3 新城疫的流行

目前为止,新城疫在全球范围内共发生了4次大流行。第1次起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与基因Ⅱ、Ⅲ和Ⅳ等3种基因型有关[10]。第2次大流行起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出现了Ⅴ和Ⅵ两种新的基因型,以Ⅴ型为主要流行毒株[11]。第3次大流行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鸽源基因Ⅵb型为主要流行毒株[12]。第4次大流行起于 90年代初期,基因Ⅶ型是主要流行株[13],主要发生在亚洲国家、欧洲以及非洲地区[14]。目前第4次大流行仍在进行,流行毒株对水禽和野鸟的致病性在不断增强。NDVF基因变异被用来研究NDV的分子流行病学,最近郝华芳等研究发现,NDVV基因变异与NDV基因型有关,可以用来阐明NDV的分子流行病学[15]。我国对新城疫采取了强制免疫的措施,鸡群抗体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得到了增强,但是鸡群中出现了以生产水平下降为特征的非典型新城疫。水禽和野鸟一直被认为是NDV的储存器,但最近报道的野鸟分离出NDV毒株和家鹅感染新城疫表明[16-17],野鸟和水禽存在将NDV传播给鸡的风险,其在新城疫流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新城疫的免疫

2.1 新城疫疫苗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新城疫疫苗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活疫苗包括弱毒疫苗和中等毒力型疫苗。在实际生产中,雏鸡和小鸡使用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中等毒力型疫苗只在新城疫流行区域使用。目前常用的活疫苗及其对鸡的致病型如下表2所示[1]。对于我国正在流行的NDV毒株,我国科学家根据分离出的毒株,应用反向遗传学技术研制出了适合作为疫苗的致弱的基因Ⅶ型毒株,即A-Ⅶ株[18]。目前应用该毒株生产的新城疫疫苗已在我国广泛使用。

表2 常用作活疫苗的新城疫毒株

注:In,滴鼻;io,浸喙; dw,饮水; im,肌注;sp,喷雾;aer,气雾;sc,皮下;ww,刺羽。

2.2 免疫途径的选择

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可以选择使用喷雾、气雾、饮水、浸喙、点眼滴鼻、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免疫等。喷雾、气雾、饮水和浸喙免疫只适合进行弱毒疫苗的免疫,可进行大群的一次性免疫,省时省力;但由于免疫剂量难以控制,难以保证免疫效果,气雾免疫和喷雾免疫还可能诱发鸡群呼吸道疾病。点眼滴鼻免疫只适合于弱毒疫苗的免疫,需要逐个进行,可以建立起有效的黏膜免疫。肌肉注射免疫和皮下注射免疫适合于灭活疫苗和中等毒力疫苗的免疫,需要逐只进行免疫,应激较大,但免疫剂量容易控制,免疫效果确切。

2.3 新城疫免疫程序

在新城疫免疫过程中,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是取得良好免疫效果的前提。前2次免疫一般采用弱毒疫苗免疫,时间间隔1.5个月为宜。后期免疫可以使用灭活疫苗,也可以使用弱毒疫苗,甚至中等毒力的疫苗,可间隔1个月或更长时间。

3 免疫失败的原因

3.1 母源抗体的干扰

实践证明,母源抗体水平对新城疫首次免疫效果影响较大,当母源抗体水平大于4log2时,不适合使用标准剂量进行免疫。所以在鸡群首免前应抽样测定母源抗体水平,以确定合适的首免时间。若必须在母源抗体水平大于4log2时进行免疫,需适当增加免疫剂量,以确保免疫效果。

3.2 疫苗质量问题

目前使用的新城疫灭活疫苗,要求进行冷链运输。弱毒活疫苗要求在冷冻低温条件下进行运输。如果运输条件不能达到要求,会造成弱毒疫苗毒价降低,灭活疫苗质量变化,会造成免疫失败。

3.3 免疫程序不当

免疫程序是决定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合理的免疫间隔会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如果免疫间隔不合理,不仅不能提高鸡体的免疫状况,还能降低鸡体的免疫水平。多种疾病的短时间集中免疫常会造成免疫麻痹,导致免疫失败。对水禽新城疫的防控可以参考鸡新城疫防控经验,但必须以实际抗体消长规律为依据[19]。

3.4 其他疾病的干扰

在实践过程中,其他疾病的发生会干扰新城疫的免疫效果。当鸡群罹患免疫抑制性疾病时(如禽白血病),鸡体对外源抗原的反应性降低,直接影响免疫效果,导致免疫失败。当鸡群罹患一些动物传染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体对疫苗免疫应答能力降低,造成免疫失败。当鸡群使用抗病毒药物时,在此时免疫容易造成免疫失败。新城疫疫苗的不同毒株对鸡体器官具有不同嗜性,在出现不同症状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疫苗,例如当鸡群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时,应使用VG/GA株疫苗;当出现轻微消化道症状时,应使用La Sota株疫苗[20]。

3.5 新流行毒株的出现

每次新流行新毒株出现,会出现免疫失败。导致新毒株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新城疫病毒属于RNA病毒,由于其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缺乏校正机制,容易发生变异;新城疫病毒为分段的RNA病毒,可能出现基因组片段的交换,出现新的基因型;鸡群的免疫压力也是促使新毒株出现的动力之一。虽然NDV只有1个血清型,但其血清型较多,目前市场上没有针对新城疫的“多价苗”,所以当新毒株出现的时候往往会造成新城疫的大规模流行。

4 综合防控对策

4.1 把好生物安全关

牧场生物安全控制,事关整个养殖区的生物安宁,需严格控制。首先应严格控制出入,通过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进出场区,减少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其次应建立隔离绿化带,在养殖场周围建立完整的绿化隔离带,将养殖场区和周围环境隔开,减少空气自然流动带来的安全风险。再次,严格消毒和免疫,在养殖场有计划和有目的地进行严格消毒和免疫,同时施行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和消灭病原两种举措。最后,严格处理病死家禽,在场内设置专门处理病死家禽场所,严格处理病死家禽,消灭场内传染源。

4.2 提高鸡体抵抗力

首先,在家禽饲养过程中,根据不同生产阶段,使用全价饲料保证鸡群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其次,适当使用抗应激药物,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更好地防控疾病。

4.3 科学免疫

新城疫属于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必须采取强制免疫的措施。科学的免疫程序是取得良好免疫效果的关键。在制定免疫程序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其次,注意免疫间隔时间;再次,避免多种疾病集中免疫。最后,对鸡群的抗体水平进行不断监测,当抗体水平降低或出现急剧波动时,应采取加强免疫或其他紧急措施。

4.4 发生疫病时的控制措施

首先,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疑似疫情;其次,对发生疾病的动物和与其密切接触的动物进行扑杀,进行紧急消毒,同时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控制物品的流动;再次,对受威胁的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新城疫是我国养禽业重点预防的疾病,必须摒弃经验主义的陈旧观念,牢固树立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生产理念,认真扎实地做好防控的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地预防、净化并消灭疾病。

[1] SAIF Y M. 禽病学[M]. 1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2] 陈胜利. 不同宿主来源新城疫病毒全基因组特征及其V蛋白对DF-1细胞IFN-β生成的影响[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3]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哺乳动物、禽、蜜蜂A和B肋疫病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M].农业部畜牧兽医局 译.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06-217.

[4] CZEGLÉDI A, UJVRI D, SOMOGYI E, et al. Third genome size category of avian paramyxovirus serotype 1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and evolutionary implications [J]. Virus Research, 2006, 120(1/2):36-48.

[5] KATTENBELT J A, STEVENS M P, GOULD A R. Sequence variation in the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genome [J]. Virus Research, 2006, 116(1):168-184.

[6] 郝华芳. 新城疫病毒V蛋白结合MDA5抑制DF-1细胞IFN-β生成的功能域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7] QIU X, FU Q, MENG C, et al. Kinetic analysis of RNA editing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P gene in the early period of infection [J]. Acta Virologica, 2016, 60(1):71.

[8] MEBATSION T, VERSTEGEN S, DE VAAN L T, et al. A recombinant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with low-level V protein expression is immunogenic and lacks pathogenicity for chicken embryos [J]. Journal of Virology, 2001, 75(1):420-428.

[9] 陈溥言. 兽医传染病学[M]. 5版. 北京:农业出版社, 2011.

[10] BALLAGIPORDNY A, WEHMANN E, HERCZEG J,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grouping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strains by restriction site analysis of a region from theFgene [J]. Archives of Virology, 1996, 141(2):243.

[11] LOMNICZI B, WEHMANN E, HERCZEG J, et al. Newcastle disease outbreaks in recent years in western Europe were caused by an old (VI) and a novel genotype (VII) [J]. Archives of Virology, 1998, 143(1):49-64.

[12] ALEXANDER D J, MANVELL R J, LOWINGS J P, et al. Antigenic diversity and similarities detected in avian paramyxovirus type 1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isolates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J]. Avian Pathology, 1997, 26(2):399-418.

[13] ABOLNIK C, HORNER R F, BISSCHOP S P R, et al. A phylogenetic study of South African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strains isolated between 1990 and 2002 suggests epidemiological origins in the Far East [J]. Archives of Virology, 2004, 149(3):603.

[14] TIRUMURUGAAN K G, VINUPRIYA M K, VIJAYARANI K, et al. Analysis of the fusion protein cleavage site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isolates from India reveals preliminary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II, VI and VII genotypes [J]. Indian Journal of Virology An Official Organ of Indian Virological Society, 2011, 22(2):131-137.

[15] HAO H, CHEN S, LIU P, et al. Genetic variation in V gene of class II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J]. Infection Genetics & Evolution Journal of Molecular Epidemiology & Evolutionary Genetic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16, 37:14.

[16] 段旭基, 张鹏, 吴朋朋,等. 秦岭北麓关中地区野鸟源基因Ⅸ型新城疫病毒病原学监测及分离株毒力测定[J]. 中国兽医学报, 2013,33(8):1163-1169.

[17] 丁壮. 新城疫流行病学新特点及鹅新城疫防控策略[J]. 兽医导刊, 2014, 35(17):38-40.

[18] HU S L, MA H L, WU Y T, et al. A vaccine candidate of attenuated genotype VII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generated by reverse genetics[J]. Vaccine, 2009, 27(6):904.

[19] 丁壮. 新城疫流行病学新特点及鹅新城疫防控策略[J]. 兽医导刊, 2014, 35(17):38-40.

[20] 范群平, 赵国. 白羽肉鸡禽流感H9亚型与新城疫HI抗体消长规律以及数据分析[J]. 当代畜牧, 2015(8):42-43.

收入日期:2017-06-18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20150026);2017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博士启动项目

韩青松(1984—),男,安徽定远人,讲师,硕士,从事动物疫病防控与净化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E-mail:276223162@qq.com。

文献著录格式:韩青松,卢星梅,段龙川,等. 新城疫的流行与防控[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0):1842-1845.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1049

S855.3

B

0528-9017(2017)10-1842-04

(责任编辑万 晶)

猜你喜欢
新城疫毒力活疫苗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新城疫诊断与防治
什么是减毒活疫苗
申嗪霉素和咪唑菌酮复配对几种病害的室内毒力测定研究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pLVPK毒力质粒的分布及与耐药的关系
商品化鸡新城疫活苗分类及特点
比利时:商业家禽养殖场爆发新城疫
当前鸡新城疫流行特点和防控建议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与猪伪狂犬活疫苗混合喷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