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评价

2017-11-06 01:30杨绍平邹渝唐国品邹立牟江天
四川地质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生产性基地实训

杨绍平,邹渝,唐国品,邹立,牟江天

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评价

杨绍平,邹渝,唐国品,邹立,牟江天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崇州 611231)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通过评价体系来考核,本课题针对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评价体系构建,提出评价体系的三级指标及其权重,具有可操作性,对其他高职院校地质类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评价具有推广价值。也可供相关院校教学诊改借鉴。

水文与工程地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评价体系

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以下简称地质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围绕其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水文与工程地质测绘、勘察与评价、岩土测试、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能力,从事地下水勘察、开发利用和保护,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监理,环境地质调查与防治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许多高职院校通过财政投入或校企合作,建设了一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是否满足生产性要求,是否达到培养技能人才目标,是否能可持续发挥作用,其建设成效需要进行科学评价。目前教育部门开展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也需要通过评价找出差距,便于教学改进。为使生产性实训基地体现其生产性,达到有效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目标,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来保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持续高效运作。

目前,针对生产性实训基地评价体系的研究文献较多,如2012年5月,王贞、陆春其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从管理体系、师资队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十个方面用量化指标对实训基地建设成效进行评估。2013年2月,朱远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定义出发,探讨如何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评价指标体系。2015年3月,谢伟峰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6σ质量评价和改善方法研究》,探讨了如何运用层次分析量化方法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质量评价和改善体系。这些研究大多是宏观的,笼统的,没有体现专业特色,结合地质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研究是空白,为此,构建高职地质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1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1 体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的核心是实训的项目、设施和环境具有生产性功能或模拟生产性,其次是实训场所应是学校能够主导使用时间的场所,再次是能实现其主要功能:一是实训功能,能反复训练;二是生产功能,可承接生产任务;三是企业功能,体现职业环境及企业文化。评价体系需要体现其内涵。

1.2 反映地质专业高职教育特色

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其培养目标和专业技能要求也不尽相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需和专业培养目标及技能要求相互衔接。地质专业培养学生能在野外地质生产一线收集现场地质资料、记录整理及初步分析资料,具有实践操作性强、综合能力高的特点,在实训基地建设中要突出实践技能、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训基地评价体系也要能反映出地质专业高职教育特色。

1.3 科学客观性

在评价指标选取、体系制定、权重划分以及确定评价标准时,须遵循高职教育客观规律,用科学客观的尺度,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方式,既要关注现状,也要注重发展。

1.4 系统多元性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涉及场地设施、仪器设备等硬件,管理制度、实训资料、实训环境、职业氛围等软件,实训任务、社会服务、专业创新及技术推广等诸多内容,需多角度系统的评价。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教学管理者、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含实训教师),也包括学生及用人单位代表等。

1.5 简易可测性

构建评价体系时,评价指标应当具有可评判性、可操作性,其定量指标容易得到。

2 评价指标选取

2.1 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2.1.1 学校发展定位

高职教育的定位,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其关键环节就是要做好技能训练培养工作。

2.1.2 用人单位对人才和专业创新发展需求

表1 实训基地评估指标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符合企业招揽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训基地评价体系可以实现监控技能培养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实现校企共赢。

随着创新的深入,地质工作面临生产、设备、工艺的变化很快,需及时跟进用人单位的人才技能需求,对其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能力要求做出调整,从而调整实训项目。

2.1.3 社会效益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基地为企业员工技能素质提高、新技术推广服务,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2.1.4 高职地质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高职地质专业主要培养在野外收集、初步分析整理地质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强,实践性要求高,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培养实践技能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标准是评价的基础。

2.2 评价指标选取方法

表2 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定义

遵循体现实训基地的内涵、反映地质高职特色、科学客观性、系统多元性、简易可测性等评价原则。通过调查问卷、专家咨询等方法选取评价指标,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分发给院级管理人员(5份)、教学督导(5份)、系部教学管理人员(10分)、行业企业专家(20份)、实训教师(10份)、专业教师(10份)、学生(10份)及用人单位代表(30份),根据调查结果构建地质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评价体系各项指标及权重。

2.3 评价指标选取(表1)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选取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一级指标分为实训条件、实训过程、实训效果。逐级划分二级、三级指标,并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并赋予分值,针对具体的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情况确定出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3 评价体系构建

组建专家团队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构建,将指标两两进行比较,得出事物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从而构成判断矩阵。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所对应的方向向量,得出这一组事物的相对重要性。对重要性赋值为:极重要9,很重要7,较重要5,稍显重要3,同样重要1,稍不重要1/3,明显不重要1/5,不重要得多1/7,极不重要1/9,如表2所示。

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列出评价体系与一级指标的三个被比较元素A1、A2、A3(实训条件、实训过程、实训效果)构成判别矩阵(表3、表4)。

表3 一级指标

表4 一级指标的判别矩阵

运用Matlab数学工具,将矩阵的数据输入,软件自动计算出最大特征值λmax以及各自的权重;最后对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 C.R=C.I/R.I≤0.1和一致性指数C.I=λmax-n/n-1≥0, 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λmax= 3.018 3, C.I= 0.009 1,C.R=0.018,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到计算结果为W1=0.301 5,W2=0.301 5,W3=0.397 0,考虑评价体系的简易可测性,取整数并用百分值表示,即实训条件30分、实训过程30分、实训效果40分。根据上述方法,同理得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各元素的权重(百分值)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地质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

4 评价实施建议

4.1 评价组织(自我评价、专家评价)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评价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专家评价两个层面。自我评价主要是基地管理负责人参照实训基地评价体系表,逐项自评建设运行情况;专家评价则是实训基地投资部门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第三方机构组织由教育教学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代表、毕业生代表等组成评价小组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成效作出评价。

4.2 评价方法(问卷法、现场考察、访谈法)

评价过程中根据地质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采用现场考察法,到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实地观察、了解,从而界定实训设施、实训环境等硬件设施以及现场教学情况等;访谈法,与评价对象一次对一人或少数几人进行谈话来收集信息;问卷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实训基地的负责人、教师、学生等进行大范围调查。多种方法相结合,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营成效做出评价。

4.3 确定等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最后把各种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根据评价得分情况确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等级:A(85~100分)成效优秀;B(70~84分)成效良好;C(60~69分)成效合格;D(60分以下)不合格,需整改。

地质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反映实训基地建设所取得的成效,最好有建设前后的分析比较。评价时要总结出基地取得的成效、创新与特色,诊断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改进的方向,让基地建设者和管理者明白基地存在的差距及原因,为有针对性地完善建设或整改提供依据。

[1]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专业介绍》(2015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

[2] 杨绍平,邹 渝等,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 四川地质学报,2017,01

[3] 李小娟 高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山东工会论坛,2015,02

[4] 朱远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职业教育研究,2013,02

[5] 王贞、陆春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6] 谢伟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6σ质量评价和改善方法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5,03

Assessment of Campus Productive Practice Base of Hydr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YANG Shao-ping ZOU Yu TANG Guo-pin ZOU Li MOU Jiang-tian

(Sichuan Water Conservancy Vocational College, Chengdu 611231)

The effect of construction of campus productive practice base is evaluated by an evaluation system. This study suggests level 3 indexes of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ir weight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ampus productive practice base of hydr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hydrological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campus productive practice base; evaluation system

(P621+. 5)

A

1006-0995(2017)03-0519-06

10.3969/j.issn.1006-0995.2017.03.038

2017-06-15

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项研究课题 “高职工程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ZY14B29);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项目“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KY2015-41)。

杨绍平(1963-),男,四川剑阁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教学与生产科研

猜你喜欢
生产性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我的基地我的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