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调研与思考

2017-11-06 10:41庄钰美
经济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党支部组织生活基层

庄钰美

摘 要:黨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最经常、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各级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强化党内监督、强调党内民主、解决党内矛盾的重要载体。文章从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情况、特色做法、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及提升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对策,为新时期党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基层 党支部 组织生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10-040-02

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我党长期以来贯彻实施的组织措施和基本制度,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最经常、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各级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强化党内监督、强调党内民主、解决党内矛盾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血站作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党的组织生活能否结合自身特点,实现党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对于不断提高本单位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无锡市中心血站党委在各支部围绕“如何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这一课题进行专题调研。从总体来看,各党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组织,都有着“身在基层、心在高处”的政治站位,坚持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以解决问题、发挥作用为基本目标,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努力提高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但从组织生活的现状来看,仍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组织生活在其内容、参与度、组织形式和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偏差。笔者带着对这一课题的思考,对本单位的党组织生活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探讨,下面粗浅地谈谈自己想法与体会。

一、本单位党组织生活开展现状

我站党委所辖各党支部坚持按党章党规要求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定期上好党课;坚持谈心谈话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基本做到了开展组织生活的时间、人员、效果三落实:一是确保时间落实。各党支部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支部换届、党员思想教育、党员志愿服务、党员先锋岗评选以及党员新鲜血液输送等工作,定期在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召集1~2次党小组会、安排一次党课或“统一活动日”活动,每季度安排脱产半天党课集中培训,每年开展一次党员民主评议。站党组织负责人与党员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倾听党员心声,解决思想问题。二是确保人员落实。健全并完善组织生活考勤考核制度,各党支部在筹备落实专题组织生活前,及时将会议时间、内容和要求除采用传统的纸质通知外,还借助微信、QQ等新型媒介事先告知每位党员,确保党员出席率;严肃执行考勤考核制度,出台专项规定要求党员一律不得缺席组织生活,如遇特殊情况请假需书面请假说明,经支部书记核准后方能准假;适时邀请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组织生活,提前感受党组织生活的气息和氛围。三是确保效果落实。为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各党支部着力抓好三个环节:(1)活动前加强沟通。提前告知组织生活会的内容,让党员提前准备。(2)活动中发挥民主。所有党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力求把议题谈深说透。(3)活动后付诸实施。组织生活会达成的共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每季度根据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制订下发当季支部组织生活会计划,做到组织生活有计划、有准备、有主题、有重点。

二、党组织生活的特色做法

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任务,就是经常组织党员开展理论学习,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实现“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的目标。而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就可以不断增强党员的理论水平,强化对党的指导思想的理性认同。因此,我站党委在基层党建实践中,充分借助“三会一课”,让党员明白党性修养的要求和途径;借助民主评议,让党员认清自身的不足,弥补改正。其特色做法为:一是角色创新。传统的支部组织生活中,支部书记通常是组织生活的“主角”,一般党员都是“观众”。为突出每个党员的主人翁意识,使其从“角色”转换中唤起主动参与感,让党员真正成为党的组织生活的“主角”,各党支部改变过去书记讲、党员记、效果差的做法,采取了党员轮流讲党课,主动谈体会、说感想,让每个党员干部既当教员讲,又当学员听。而作为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支部党课,则要求在党课教学前,担任讲课角色的党员要制定出党课教育计划,写出详细的讲课提纲或讲义,做到有的放矢、讲其所需、解其所惑。二是形式创新。为了提高党组织生活质量,各党支部积极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尝试从会议室转变到另一空间,走出去与其他支部开展共建活动,通过支部共建交流,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感悟,从中也挖掘出一些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典型事例进行公开交流和传播,形成资源共享。各支部与每位党员签订《共产党员承诺书》,以强化党员意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站党委要求全体党员上岗一律佩戴党徽,以此鞭策自己为民服务的意识,使每一位党员真正成为单位的形象代言、职工的表率榜样;推出“共产党员亮牌示范服务”,把服务承诺公之于众,随时随地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使党员的价值在为群众服务奉献中得到体现和升华。三是手段创新。新媒体是网络时代党员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的重要平台,党员们通过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得大量的即时信息。但如果组织生活仍只是在选几篇文章读一读,找几份文件资料念一念,那就会挫伤党员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党员的特点和需求,各支部在运用集中辅导、交流讨论、现场观摩等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体验式、开放式组织生活,利用网络、手机短信、微信、QQ等载体,灵活多样地组织党员过好组织生活,切实增强“三会一课”的吸引力。对于特殊原因无法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针对性的补课,通过开设“微信专题组织生活会”,既不给业务工作增加负担,又不挤占党员正常的作息时间,还能破解组织党员开会难集中、见面谈话遇尴尬、当面批评碍情面的难题。endprint

三、组织生活质量不高的原因

在专题调研中,我们看到各党支部开展党的组织生活总体是正常的,但毋庸讳言的是,党的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松懈,组织意识不强,长期或极少参加组织生活,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党性锻炼存在“自我批评谈情况、互相批评提希望”的好人主义倾向。究其原因:一是意识薄弱化。个别党员党性意识薄弱,组织观念松懈,对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肤浅,往往视业务工作为“必修课”,而把组织生活看作“选修课”,对组织生活不上心,或以工作忙为借口较少参加组织生活。二是制度虚设化。各支部虽落实了党组织生活制度,但总体还缺乏对党员的日常管理、评价、考核,没有把党员定期参加党内组织生活进一步强化、细化,未把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纳入对每个党员的考评及与个人工作情况及表现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形式机械化。从集中学习情况看,理论学习、时政学习和党课走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读读文件、学学论著、传达上级精神等,方式生硬、、内容空泛,党员对学习内容感到枯燥和厌烦,学习效果普遍不佳。四是参与度不高。由于我站业务工作存在一定特殊性,工作时间相对不固定,忙闲不均,导致组织生活受业务工作影响,难以在固定的时间正常开展组织生活。五是质量欠满意。在组织生活会上,部分党员思想放不开,难以畅所欲言,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影响支持率。于是乎,奉行明哲保身“和稀泥”,滋生不讲原则的“一团和气”的庸俗处世哲学。六是队伍不稳定。主要表现为党务干部的素养不高、能力不强,党务工作者敬业精神不够,觉得开展党建工作难度大,出力不讨好;支部书记自身政策理论功底薄弱,水平偏低,缺乏必备的党建业务知识和政治思想工作经验,往往满足于一般性应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四、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的思考与对策

开展党的组织生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党员进行监督的过程。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就是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倾向,清除党员身上沾染的政治灰尘,从而达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目的。笔者认为,要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就必须始终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形式要服务于内容;二是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三是要增强感染力与吸引力;四是要有利于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具体对策有:

1.提高支部书记能力素养。要提高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质量,支部书记的能力水平是关键。在组织生活中,党支部书记能否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全体党员,对一个支部的组织生活状况关系很大。一是选拔和培养基层党务工作者。基层党组织要配备好专职党务干部,有计划选拔党务干部,把关要严,把那些政治强、理论功底好、作风正、重品行的德才兼备的人才选进来。二是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教育。使党务工作者增强光荣感和使命感,负起责任,敬岗爱业,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开拓创新。三是加强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既要有党建理论的培训,又有业务知识的培训,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举办培训班,使他们系统掌握党务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政策和基本方法,提高党务工作能力,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2.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党组织生活质量高低与否,与其吸引力的大小有很大关系。因此,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必须与时俱进,要把党组织生活内容的严肃性、针对性同形式的灵活性、实效性有机结合,不断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通过建立党的组织生活项目卡,由党员选择组织生活的内容和主题,通过知识竞赛、读书会、事迹报告会、情景交流、户外拓展、参观学习等开放式、交互式、体验式教育活动,让党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到组织生活中,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思考,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反思和人生感悟。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随着微信、微博、QQ等交流软件的广泛运用,可通过“微课堂”、“微园地”开展网上组织生活,加大党员间的沟通和互动,将“填充式”教育變成“互动参与式”,积极提升党员学习效能,实现党员教育学习立体化。

3.提高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党的组织生活应以党委中心工作为导向,突出服务发展、服务中心工作的主题。在内容上尽可能与单位实际相契合、与当前工作重点相衔接、与党员思想现状相协调。要克服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的倾向,在内容的选择上应立足时效性和针对性,力求通过组织生活这一教育途径,充分调动每个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提高组织生活的相关性。把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与促进业务工作相结合,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找准两者工作的有机结合点,实现同频共振、相互促进;要充分调动每名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结对帮扶、谈心交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等多种方式,帮助党员找差距,纠误区,以主题活动的引导来教育普通党员,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5.提高组织生活的自觉性。党员是党的组织生活的主体,开展党组织生活要以党员为主体来展开,依靠党员,为了党员,从而激发党员主人翁精神。组织生活要以人为本、发扬民主,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多通报情况、征求意见,给党员提供顺畅的表达意见的渠道和途径。党组织要对党员多些人文关怀,注重解决党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从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谈毅,林培尧,马相儒.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生活质量——基于茂名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视角.南方论刊,2010(11)

[2] 孙卫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办公室业务,2015(3)

(作者单位:无锡市红十字中心血站 江苏无锡 214000)

(责编:若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党支部组织生活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