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科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潜能的激发谈教学改革

2017-11-06 11:10王瑾琦樊卓
设计 2017年10期
关键词:潜意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王瑾琦 樊卓

摘要: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教育活动,高校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对人才培养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本文以广西南宁学院为例,通过对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国内外高校的差异,探索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促进课程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潜意识 教学模式 课程设置 课程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5-0120-02

引言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性比较强的技能型专业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发挥自己的潜能,表现出对这个专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环境设计专业知识。以广西南宁学院为例,目前现行的很多教学改革方式如“慕课”、“微课”、“反转课堂”都只是在内容上吸引学生去学习,而多数学生主观上并无良好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因此,适当地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是放在诸多学习手段之前的重要一步。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我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加对学生心理认知形成的干预

大学生处在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需要教师进行引导。目前大部分高校只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引导,并未结合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心理状态,不仅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心理意识的正确形成,还可以降低学生负面心理对学习时效的影响,增强正面心理对教学时效的促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心理和习惯,有效激发学生潜能。

降低大学生学习时效的负面心理主要是恐惧心理,可以促进大学生学习时效的心理主要是好奇心理。

高校学生学习中产生的恐惧心理,主要指学生对未知知识难度的恐惧。多数学生在进入高校以后,对专业的不了解、对课程的不了解,导致了这种恐惧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加以引导,以减少学生的心理环境对学习时效的不良影响。首先,学生入学以后,教师应尽快让他们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这样可以尽快地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其次,在具体课程讲解时,尽量将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容易掌握,这样学生才能轻松应对知识。例如,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CAD制图的教学过程中,课本中输入位置的确定有多种方法,教师为求让学生更完备地了解基础命令,讲解多种方法,结果却导致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在理解上出现障碍,这反而不如讲一种快捷好用的方法更能让学生接受。最后,让学生能够不畏惧错误和误失。课程学习中,很多同学会担心作业出错、考砸等事情,更有很多人出了错为了保存“尊严”讳疾忌医不问不改。其实错误和误失的产生是正常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它,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耽误求知。

除了恐惧心理,教师还可以根据青年人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形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心理和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大学生的“好奇心理”为例,教师可以使用提问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知识点;使用VR全景视频进行史论教学和家具、软装、树种搭配练习;培养学生对专业相关事物的敏感性和行动力。此外还有一些需要因势利导的心理状态,如“好恶心理”、“好胜心理”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对象进行引导。

这些心理对学习时效的影响、职业心理和习惯的形成不仅仅体现在意识层面,还体现在潜意识层面。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心理认知形成的干预,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二、优化高校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

澳大利亚中学校长协会会长AndrewPierpoint认为,通过让学生与社会建立更广阔的关系能激发学生潜能。这不仅适用于中学,大学教育更是需要如此。这种观点下催生的教学模式,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一个大的挑战。中式传统教育里,学生与教师之间是纯粹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模式单一,容易与社会实践脱节,特别是对于环境设计这种行走在时代尖端的应用型专业来说,这种不利因素日趋明显。目前很多高校开始实行“企业进校”,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增加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但实践中,“企业进校”仍具有一定局限性。

此外,对国内多数综合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而言,现行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近些年,随着国内市场对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量需求增加,各地综合院校陆续开设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多数不够合理,在逐步完善过程中。尤其是很多刚刚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高校,目前的教育情况是,学生大一学习基础课程对专业课程不甚了解,大四准备毕业设计、实习、找工作,大学四年仅有两年的时间对所学专业进行认识和深入学习,很多同学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兴趣还没来得及培养起来就进入学习尾声,其效果可想而知。

解决这些矛盾,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帮助学生抓准自己的兴趣点,找对研究方向。基础课程设置应契合专业方向。基础课程的作用,除了给学生学习温故知新、承前启后以外,最大的一个作用是培养和建立学生的兴趣点。很多大学生大一进校一年,对环境设计专业知识一无所知,很难对专业的兴趣点进行培养。传统课程设置中“设计色彩”、“设计素描”、“三大构成”这类课程在功能上都是巩固设计造型基础、建立审美情趣的基礎性课程,并不能用来承担大学专业学科认识和学习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加入一些佐引,例如在设计色彩、色彩构成中加入室内色彩搭配练习,在平面构成中加入室内、建筑等的界面设计练习,在空间构成中加入室内空间布局练习等。此外,可以设置一些以专业兴趣培养课程为目的的专业基础课。对于本科环境设计专业而言,专业基础课程可以分为基础理论课程和基础表达课程,设计概论、设计史、设计原理等专业理论性课程,可以作为基础理论课程,PS、手绘效果图、CAD、天正、3D、SU、Lumion等设计软件教学,可以作为技能表达课程,在学生接触专业课程室内设计或景观设计课程之前,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差异不同,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表现知识,在对于新鲜事物的接触中,让学生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点。endprint

(二)确定学生的研究方向和职业规划。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学生入学后,教师会让学生以书面形式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在中国,学生在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认识之后,能够抓住一个自己的兴趣点,同样能够很好地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专业课程的老师以此制订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并围绕着学生最初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通过老师的帮助完成一个成熟的职业规划,这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增加专业课程的学习深度。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设置一定梯度。现在很多综合大学开设环境设计课程时,专业课程设置上像一个大杂烩,家具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相关方向都有课程,但是都浅尝辄止、又没有可选择性,没有深入学习的过程。大学开设网络课程、翻转课堂的做法对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有一定好处,能帮助进行专业分化,然而也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

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根据专业情况设置一些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专业课程主要分设计方法、设计创意和设计实践三大块。然而现在大部分高校把重心放在前两项的培养上,忽略了设计实践。例如室内设计课,由于课程安排中实践课时量比例较小,教学安排中把这部分放在假期由学生自觉完成,学生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和督促,又没有职业压力,大部分同学把与专业相关的暑期实践变成了“挂名实践”。学生缺乏把设计由图纸变成实物的实践,导致工作初期绘制的图纸在施工中出现诸多问题需要修改,影响工程效率和工程质量。建议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量。

(四)将课外知识的培养、校公修课程的学习与专业能力培养相关联。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除了具备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语言表达能力、谈判能力、管理能力等帮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专业课程老师可是适当引导学生注意这些课外知识的涉猎,此外建议高校根据各专业的人才需求,开设相关的公选课程引导或帮助学生拓展能力。

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对学生素质的定位。目前,本科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是要让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管理能力。但是现在大部分的本科院校并未开设能够培养企业白领、蓝领的相关课程,学生对自己设计作品的推销能力、对项目的把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力调动能力均要通过社会实践完成。本科课程设置中虽然提到社会实践这一项,然而多数实习实践并未与专业相关联。“企业进校”为学生的专业技术实践提供了帮助,然而却不能提供足够的中高级职位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如果在民办高校建立以高校为背景的设计公司,组织团队参加比赛、参与实际项目,就能更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能力。

校企结合,不仅把企业引进高校,还要把高校的企业品牌打响出去。这样学生既能够切身实地感受到环境设计行业的职业氛围,更能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了解自己“要去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做”、“做成什么样”、“哪里需要提高”、“哪些知识需要着重去了解”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良好的学习氛围,认真主动地去学习,“慕课”、“微课”、“反转课堂”等课程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用。

三、完善并正确解读课程评估体系

学生参与课程体系的评估,有助于学生专业课程兴趣的发展,它能直接有效地告诉学校和老师,学生具体需要什么、缺少什么。师生共同参与到课程评估体系中来,正确评价教学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建立良好的课程评估体系,并找到最优方案解决问题。目前很多高校课程评估体系被变成“走形式”、“追究责任人”,这严重扭曲了课程评估体系的实质目的。在于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课程、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尽管教师和学生在大的教育环境中是相互独立的,但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定的课程联系以后,他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提供养分共同进步的,所以說教师和学生在校园环境中的关系,符合生物学中的依存模型。在这种依存关系中,没有谁占主导地,他们之间应该是平等的、良性的因果循环的关系模式,任何环节出现的问题我们都应当平常心对待,认真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集中精力找到解决方案。建立良好的课程评估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整个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各种影响良性因果循环的变量,使用切实可行的办法优化课程体系。

综上所述,从心理、学习环境上入手,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权,才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环境设计课程效益的发挥。endprint

猜你喜欢
潜意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梦境是链接潜意识的捷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潜意识研究的现实意义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