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度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2017-11-06 16:24华春林冯正驰
学习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牛津大学导师制本科生

华春林 冯正驰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度起源于牛津大学,导师制度在中国本科教学中的发展时间较短,现阶段关于导师制度在本科生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也较少。本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总结导师制度在本科中的作用及不足,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字: 导师制度,本科生,教育

1、前言

今天人们所理解的导师制是在19世纪初牛津大学考试制度改革之后建立起来的。起初导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经济行为方面的指导和监督,后来发展到导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道德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师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制度改革及修正,牛津大学导师制不断得到巩固并发展,成为各国高校都认可的教育组成部分。导师制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自己去思考的能力,注重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目的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本科生本身知识结构会存在一定问题,或者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此时导师的任务就是充分与学生交流,让他们自己去反思,认识再重建。不断进步得到自我修养的完善。

在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导师制的核心思想在不同时期都有体现。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因材施教、教学和培养人才的方法与导师制的教学理念如出一辙。1938年的浙江大学曾倡导推行导师制度,由于历史原因,该制度的推广中断。新中国成立后,导师制仅应用于研究生教育阶段,直到进入21世纪后,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大学的引领下,我国许多高校在本科生教育中再次试行导师制度。发展至现今,大学本科的导师制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倡导下所进行的大学教育制度改革和探索的重点之一。

导师制度在中国本科教学中的发展时间较短,虽已有许多高校试行了本科生导师制,但是各大高校实施的本科导师制实质上只是教学管理的一种辅助措施,也导致导师制度在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作用与预期中的效果相距甚远,现阶段关于导师制度在本科生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也较为不足。本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导师制度在本科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2、国内外导师制度的文献梳理

不可否认,世界上很少有大学能够像牛津大学一样实施严格的导师制度,但是牛津大学导师制蕴涵的大学教学理念已被各国普遍接受(杜智萍,2011)。特德·塔帕和戴维·帕弗雷曼(2000)对牛津大学的学院制传统进行了系统分析,内容涉及牛津大学导师制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未来牛津大学导师制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研究牛津大学导师制度的标志性著作是由戴维·帕夫雷在2001年发表的论文,该论文分析了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形成、实践和理论背景以及各种对导师制的争议,并且对导师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目前国内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也较为丰富,胡小川等(1998)对同济医科大学109位导师的调查,其中有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导师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曹十芙(2006)对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实行的必要性、意义、类型与导师的职责定位、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完善这一制度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客观的综述。郭欣欣(2007)对于广州市部分高校大一至大三的100名受指导本科生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认为导师制的类型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有切实的制度管理。李凌方(2013)用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乐学业优秀者,探究导师制在H大学具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现状。

基于文献梳理结果可以得出以下探讨,导师制有助于学生加速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方式。从不同文献中可以看出,学生在专业方面,扩大知识面,遇到困难时能够从导师方得到相应的指导,与学生本身的需求是相对接的。另外,也有文献指出导师制度有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高校目前的教学缺少了师生交流和互动,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要求,在科研竞赛、学习方法等方面,导师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引导和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政策建议

针对本科生教育中导师制的实施出现的问题以及在改革中出现的不同声音,本文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保证导师制度实施的有效性。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教学体系中构建独立的导师制度。目前我国并没有正式的导师制度,导师制的实施基本处于高校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状态。高校应设立一系列制度来确立导师制的定位,确认导师制实施的目的,并构建相应的监督机制、考评机制等,显示出对导师制的重视,从制度方面进行正式的规范,促进和保障导师制的发展。

二、扩展导师来源,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指导效率。目前高校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较多,与此同时,导师还需要完成教学与科研的任务,不能保证充分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从而影响导师制度实施的效果。导师需要面对众多指导学生而且并无激励机制针对指导工作,是导致导师制度实施无效的根本原因。因此,建議各高校可以引用外聘导师分担本校导师的压力,另外,建议相应激励机制增加导师指导学生的收益,激发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次数。

3、正向宣传导师制度作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导师制度的有效实施并不是由导师单方面决定的,学生的积极参与也是导师制得以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由于国内许多学生对导师制了解不足,并不确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导师的帮助,最终导致导师制始终是个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各高校应做好宣传工作,并鼓励学生积极与导师沟通。

参考文献

[1]. 杜智萍. 牛津大学现代导师制之历史探析[J]. 教育评论,2011,02:151-154.

[2]. 胡小川,刘心仁,王西明,张晋.同济医科大学学分制本科生导师工作现况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03:20-22.

[3]. 曹十芙. 学分制下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

[4]. 郭欣欣.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

[5]. 李凌方.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研究[D].湖北大学,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牛津大学导师制本科生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千年等一回!牛津大学女生录取人数首超男生
牛津大学为何不办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