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盘绣指尖上的彩虹

2017-11-07 00:55白英
今日民族 2017年9期
关键词:土族缝线绣品

□ 文·图 / 白英

土族盘绣指尖上的彩虹

□ 文·图 / 白英

行走西宁时,顺路探访了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让我惊喜的是:在这隐秘的土族聚居区,发现了土族特有的手工刺绣技艺——盘绣。土族被称为“彩虹民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土族儿女,能歌善舞、热爱生活,尤其是他们服饰文化更为引人注目。街上来来往往的土族妇女,各个身着五彩缤纷的“彩虹衣衫”,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更幸运的是,我寻访到了编织“彩虹”的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盘绣传承人李发秀。

对我们的到来,李发秀非常高兴,她的绣品工作台上,颜色各异的丝线整齐地摆放着,几幅即将绣完的作品有石榴、五瓣梅、太极图,还有一些土族的传统图案,每一幅都呈现出迷人的彩虹色。这指尖上的“彩虹”并非虚言,从李发秀的选线中就能看得出来,原来,盘绣须选用上等丝线,每种颜色的色彩搭配要根据绣品的规格、内容而定,她准备绣的一幅“太阳花”纹样,在土族传统喻意为富贵长寿,为了达到镶色和顺,每种色彩要从深到浅配十多个色级的绣线,她说:“只有这样才能配色协调、鲜艳夺目。”

盘绣除了复杂的配线外,其针法也十分独特。“在我国其它地方,至今尚未发现与土族盘绣的针法相似的绣品!”李发秀自豪地说。她还特意放慢速度让我仔细观察针法,土族盘绣不用绷架,而是直接用双手操作,针法是“一针两线”,即用一根绣花针,穿两条色彩相同的丝线,其中一条做盘线,另一条做缝线,作盘线的一根挂在右胸衣服上,作缝线的一根线穿在针眼上。走针时,把盘线盘在针上,用左手大拇指压住线,用右手针缝压。盘线要严密平整,缝线要端正结实,“虽然制作起来费工费时,但绣品厚实华丽、经久耐用,可以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褪色、不松线。” 李发秀巧手银针,低眉含情,上针盘、下针缝,不一会儿,一朵“太阳花”便绽放在绣布上,完成后一串串两毫米大小的圆圈均匀地排列在一起,朴实大气,独具神韵。

01 李发秀(右)在指导女儿

02 穿针引线

03 盘绣独特的针法

04 盘绣半成品

今年58岁的李发秀,做盘绣已经有大半辈子。回忆起自己学盘绣的经历,脸上还有些羞涩的神情,原来,土族姑娘的婚姻和自己的刺绣手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李发秀的幸福生活正是源自她的心灵手巧。她告诉我们:“我们土族姑娘针线活儿不好,是嫁不出去的。”土族古老的婚俗中有“摆针线”的习俗,女子出嫁前,要把自己制作的出嫁时所穿戴的头饰、服装、鞋袜、饰物等在娘家展示给亲戚们看,仿佛是一个小小的服装展览会,在新婚庆典之时,还要再向婆家人和参加婚礼的亲戚朋友们展示,并赠送自己亲手绣制的物件。所以,土族姑娘从小就跟母亲或姐妹学习刺绣技艺,为的就是给自己制作嫁妆,假如土族女子有了自己的女儿后,又会花费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把刺绣技艺悉心传授给女儿。

01 盘绣作品

02 盘绣鞋

03 衣领上的盘绣

04 身着盛装的土族姑娘

如今,土族盘绣已经融入了李发秀的生命中,再也无法割舍。保护和传承盘绣文化是她一生要做的事情。“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但只要看得见,就会一直绣下去。” 李发秀笃信地说。她相信,这项深植于传统的技艺终将会于风雨后见彩虹,永远为古老的“彩虹部落”增光添彩。

(责任编辑 刘笑)

猜你喜欢
土族缝线绣品
基于反向P–M扩散分割的缝线断线检测
关于土族聚居地区汉、土双语教育实施概况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吃土族
能实时监测伤口愈合的智能缝线
缝线抗议
神秘的土族人
西部大开发与土族文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