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胶囊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2017-11-07 09:16魏林江李群真贾保岗李峥
关键词:通心络突发性口服

魏林江 李群真 贾保岗 李峥

通心络胶囊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魏林江1李群真1贾保岗1李峥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突发性聋的住院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两组住院治疗14天出院。出院后两组继服药物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3%,治疗组有效率为9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通心络胶囊治疗突发性聋对听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安全。

通心络胶囊;突发性聋

突发性聋是指短时间内无明显原因的突然的听力下降,部分患者伴有耳鸣、耳堵、眩晕等症状,为耳鼻咽喉科急诊常见病。由于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治疗上缺乏针对性,一部分患者治疗疗效不佳,中医干预有提高其治疗疗效作用。我科自2004年起开展耳鸣耳聋专科专病研究,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使用现代科技技术研制的通络药物通心络胶囊治疗突发性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1年10月~2015年1月符合突发性聋诊断标准[1]的住院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60耳),病程1~15天,男 35例,女25例,平均(47.3±13.6)岁,其中低中频型听力损失12例,高中频型听力损失29例,全频型听力损失19例,受损频率平均听阈值(68.26±3.58)dBHL;伴有耳鸣51例,伴有眩晕19例。对照组60例(60耳),病程 1~14天,男 27例,女 33例,平均年龄(48.6±12.4)岁,其中低中频型听力损失9例,高中频型听力损失31例,全频型听力损失20例,受损频率平均听阈值(70.14±2.35)dB HL;伴有耳鸣 49例,伴有眩晕21例。两组在临床表现、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损失情况及伴随症状

1.1 入选标准

①符合前述疾病及证候诊断标准的第一诊断。②病程2周以内。

③年龄在18~65岁之间。

1.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

②已接受其它有关治疗,对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可能影响者。

③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

④检查证实为脑血管意外等其他中枢病变引起的突发性聋及心血管疾病、血液、多发性硬化、梅毒等其他内科疾病引起者。

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 剔除标准

①治疗未满1疗程的患者。

②治疗中发生意外而不能坚持接受治疗者、治疗过程中接受了其他治疗方法者。

2 治疗方法

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者为治疗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者为对照组。静脉点滴银杏叶提取物(70mg,每日 2次);静脉点滴甲泼尼龙80mg,每日1次,3天后剂量减半,共7天。治疗组通心络胶囊(国药准字Z19980015,河北以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26g/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1093003,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每晚1次。住院治疗满14天出院。出院后治疗组继续服用通心络胶囊4粒,1日3次口服,对照组继续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每晚1次口服。两组共治疗3个月,3个月后评价疗效。

3 观察指标

3.1 听力评估

以纯音听阈测试为准,计算听力改变的频率范围为:全频型听力损失计算 500Hz、1000Hz、2000Hz、4000Hz气导听阈的平均值;高中频型及低中频型听力损失计算受损频率气导听阈的平均值。

3.2 纯音听阈测试,于住院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测试纯音电测听1次。

3.3 治疗前常规化验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四项。

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5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对患者行治疗前后患耳纯音电测听,根据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恢复至发病前状态。显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30dBHL。有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15dBHL。无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15dBHL。5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突发性聋患者两组听力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12例(20%),显效36例(60.0%),有效 6 例(10%),无效 6 例(10.0%),总有效率 90.0%;对照组痊愈5例(8.3%),显效25例(41.7%),有效17例(28.3%),无效13例(21.7%),总有效率78.3%。总有效率与痊愈率和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确切概率法,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听力有效率的比较(例,%)

2 两组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改善情况与听力损失类型的关系

治疗组:低中频型有效率91.7%,高中频型有效率93.1%,全频型有效率84.2%;对照组:低中频型有效率66.7%,高中频型有效率87.1%,全频型有效率70.0%。合计:低中频型有效率81.0%,高中频型有效率90.0%,全频型有效率77.0%。高中频型突发性聋有效率最高,全频型有效率最低。两组比较低频型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确切概率法,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听力提高有效耳与听力损失类型的关系(例,%)

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讨论

西医学目前对突发性聋的研究病因不明确,虽有病毒感染、内淋巴积水和耳蜗循环功能障碍等病因假说,但不能解释所有突发性耳聋病因。临床治疗亦无特效药物及特效治疗方法。我科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互为增补,是治疗突发性聋的理想疗法。

突发性聋的病机多和气血失调关系密切,多因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引起耳窍闭阻或失养所致,气滞血瘀这一病机贯穿于突发性耳聋的始终。该病属于中医学“暴聋、卒聋、风聋”范畴,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耳窍通脑之道路中,若有阻滞,故耳实聋”。这里“阻滞”由于瘀血所致。由于耳窍具有“清能感应、空可纳音”的功能,气为血帅,当起居失常、思虑过度、肝气郁结、跌扑损伤或外感邪毒时,血行不畅,导致耳窍气机失调,气滞血瘀,窍络闭塞,耳窍失去“清能感应、空可纳音”之功能而致耳聋。中医络病学说认为络脉是从经脉支横别出,遍布全身,逐层细分,交错纵横,在全身脏腑组织间的网络系统广泛分布,把经脉运行的气血津液输布到脏腑周身,发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脉络则和西医学从大血管分出的中小血管、微血管特别是微循环的解剖学形态相一致。广义的络脉指从经脉分出的所有络脉,狭义的络脉分为脉络和气络,脉络运行血液,气络运行经气。突发性聋是由脉络病变引起气络病变的病理过程,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处,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致血淤;阴虚不能载血运行,导致淤血内停;津液不能正常输布,津凝为痰,痰瘀阻络,络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经脉气血的瘀滞,符合络病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形成病机特点,故脉络瘀阻引起“脉络-血管系统”血运受阻,脉络功能失调,血液不能渗灌濡养气络,耳络失养,内耳气血不足,听神经、毛细胞受损,最终致听力下降的发生,眩晕、耳鸣、耳堵症状。

通心络胶囊是近年应用络病学说与通络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病,为“脉络-血管系统病”代表方药,该药具有益气活血,搜风通络之功能。临床用于冠心病和中风[2],其病机分别为络气虚滞,血瘀脉阻,络脉绌急,和气虚血淤络阻。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突发性聋患者可以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

通心络胶囊方便服用,经济实用,副作用小,本研究证实该药对于治疗突发性聋具有较好疗效,同时对于突发性聋伴随症状——耳鸣,眩晕也具有疗效。将不失为辅助治疗突发性聋、特别是伴随耳鸣的突发性聋患者的良药,其药源广泛,价格低廉,便于推广,可长期口服。我们应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突发性聋,突破了单一使用西药的诊疗弊端,充分发挥中医特色诊疗优势。不仅扩大了通心络胶囊的治疗范围,丰富了祖国传统医学,还为临床治疗突发性聋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8):569.

2 潘力,梁松.通心络胶囊临床应用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4):1591-1593.

10.16542/j.cnki.issn.1007-4856.2017.05.018

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中医耳鼻咽喉科(05009)

魏林江,副主任医师.Email:weilinjiang2006@126.com

(收稿:2017-09-26 修回:2017-06-26)

猜你喜欢
通心络突发性口服
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系统评价及序贯分析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国家教育考试的应对策略——以甘肃省为例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通心络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远近期的临床效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