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学术期刊的价值观

2017-11-07 01:17王陆
中国远程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

王陆

【摘 要】 本文从探讨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的关系出发,根据当前学术研究正在从“布什线性模型”到“巴斯德象限二维模式”的转变,提出了学术期刊应该顺应学术研究范式的转变而重构基于“巴斯德象限”价值观的问题。

【关键词】 学术期刊价值观;学术研究;学术研究范式;布什线性模型;巴斯德象限

【中图分类号】 G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7)10-0007-03

一、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的关系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媒介的基本价值功能就是为研究者提供发表其在学术研究中所创造的研究成果的一种服务。无疑,所有学术期刊的最主要的价值功能包括:对学术规范和学术引领具有导向作用,同时还是把作者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推向市场的一个传播渠道,是发现作者、培养作者和建设作者队伍的重要学术基地,也是学术交流、学术创新的重要平台(程新晓, 2016)。学术研究是研究者借助已有的理论、知识、经验,对科学问题进行假设、分析、探讨和创新,对未知科学问题进行某种程度的揭示,以及探索、发现和创新知识的过程(梁亚民, 2013)。

显然,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但又各自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与发展规律。

一方面,学术期刊对学术成果的传播具有中介作用。学术研究是研究者的一种科研活动,学术期刊是研究者研究成果的刊发载体,在学术成果的发表过程中,学术期刊都十分重视期刊的办刊质量,都会在学术选题、策划、审稿、定稿、编辑加工、校对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故而,大众对学术期刊,特别是高水平学术期刊中所发表的学术成果都具有较高的信任度,学术期刊在作者与读者的双边关系中扮演了优化学术成果和传播中介的作用(程新晓, 2016)。

另一方面,学术期刊衍生出对学术成果的评价功能。学术成果最基本和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學术论文,学术期刊是其发表的平台。当前,在学术界最常使用的学术评价办法,无论是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作品”,还是所谓的“代表作”制度,都体现出学术期刊对学术成果的评价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张婧, 2012)。杨晓娜指出,在学术评价的定性评价中,评价专家主要依据对期刊及其所发表的论文、评论的印象进行判断;在定量评价中,评价机构的采集数据也主要来自学术期刊(杨晓娜, 2014)。

综上所述,学术期刊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学术积累和学术探讨的平台,也承担着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建构和现实决策的使命(管宁, 2011)。

二、学术研究的范式转变

学术期刊既是学术研究的助推器,也是学术发展的风向标,因此,学术期刊办刊的价值观和与之相关的导向作用就变得十分重要。

在学术研究中,由于长期深受尼瓦尔·布什(Nival Bush)所提出的“基础-应用”研究的一维模式的影响,如图1所示,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采用二分法分割,导致了学术研究的求知性与实用性对立,引发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分裂。

布什所提出的一维模式曾经导致了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创新死亡之谷”(张守华, 2017),因而也受到了各界很强烈的批判。其中,唐纳德·E·司托克斯(Stokes, 1999年)对布什的一维模式的批判就专门指出,只用两分法的词语关系来思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维度是毫无道理的,因为这两种目的介入可能有许多种程度,并提出用一个带有四象限的科学研究二维象限模型来展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所示的科学研究二维象限模型共命名了四个象限中的三个象限:①玻尔象限,代表了纯基础研究,这类研究追求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其基本认识的边界强度很强,而其考虑应用影响的程度很弱;②爱迪生象限,代表纯应用研究,这类研究仅强调应用,基本不考虑对事物的基本认识,所以其基本认识的边界强度很弱,而其考虑应用影响的程度很强;③巴斯德象限,代表由应用而激发的一类基础研究,这类研究从应用问题入手,不仅重视解决应用性的实际问题,而且注意寻求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即是一种由特殊认识到一般性认识的过程,因此其基本认识的边界强度很强,考虑应用影响的程度也很强。

作为巴斯德象限研究类型的代表,巴斯德的学术研究既包含了寻求扩展人类的认识边界,又以应用研究解决真实的社会问题为目的,即巴斯德的学术研究同时投入认识和应用研究,把基础理论研究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故巴斯德的研究完全跳出了布什的一维模式框架。同时,巴斯德的研究也启示我们,对由应用背景而引发的基础理论研究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以便建立起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新关联。

虽然,当前科学研究范式演化经历了从追求真理的“默顿范式”到追求产业的“齐曼范式”和追求民生的“生活学科范式”;学术研究的发展也正在经历从“布什线性模型”到“巴斯德象限二维模式”的转变(张守华, 2017)。但是,从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现状来看,以范畴推演为主的思辨性研究和以经验总结为主的感悟式研究仍是主流的教育技术学术研究,而以“实验→实证”为特征的“科学”研究似乎还未走向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已经发表在学术期刊中的学术研究成果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之间已经呈现出菱形的失衡结构,即应用研究所占的比重最大,而处在两端的基础研究、开发研究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这种结构的出现与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背景与历程密不可分。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教育技术学的学术研究也悄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学术期刊所发表的学术成果可以看出:在研究的价值取向上,从注重研究积累的单纯学术视角,到注重运用大数据的多元、综合的研究视角的转变;在研究问题的发现方式上,从单纯的文献阅读与分析,到数据发现探索方式的转变;在对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上,从单一的学术话语,正在向可视化等多元的学术表达进行转变;在研究者成分与动机方面,已经从大学或科研机构中的研究者被动地反映学术成果,发展到科研人员与各界专业人士的跨界协同主动地融入学术研究的转变,等等。endprint

为此,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的传播媒介与学术引领的平台,应该重构自己的价值观,以适应学术研究范式的转变。

三、学术期刊的价值观重构

受巴斯德象限,即科学研究二维象限模型的启示,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的价值观重构可以按照“理论—实践”两个维度对应描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图3所示的一个巴斯德象限角的示意图。

图3中的q角为巴斯德象限角。其具体含义为:

1. θ角的顶点位于横轴“实践”轴,表示任何一项教育技术的学术研究都来源于实践,这是由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决定的。

2. θ角的大小表示某一学术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取向所占比例的大小。

3. 当θ角比较小的时候,表明学术研究是以实践取向为主,理论取向较弱而应用取向较强,如图2中的θ2角;当θ角比较大的时候,表明学术研究中以理论研究为主要取向,且实践取向相对较弱,如图3中的θ1角。

4. 目前教育技术学术研究多处于l1线的状态,即实践取向的应用研究为主,而随着人们对科学研究二维象限模型的理解,以及受“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影响,未来的教育技术学术研究将势必向l2线的趋势发展,即增大学术研究中的理论取向,加强对基本认识的边界强度。

5. 当教育技术学术研究能够从l2线向l3线发展的时候,学术研究就真正成为一种由实践问题激发的理论研究,是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融合,从而使教育技术学术研究开始从爱迪生象限迈进巴斯德象限,那时教育技术学的学术研究将对教育科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目前,教育技术学科的学术期刊所发表的学术成果大多在玻尔象限或爱迪生象限中。运用巴斯德象限重构学术期刊的价值观,则可以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价值功能,倡导科学精神,弘扬创新意识,推动学术创新,推进学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学术期刊与学术成果的双向共赢发展之路。

最后,我想建议《中国远程教育》期刊未来更多地关注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采用远程教育形式的终身学习者,而目前中小学教师似乎还被排除在远程教育之外。《中国远程教育》作为一本知名学术期刊,应该特别关注这样一个最需要终身学习的群体,因为中小学教师的终身学习关系到孩子们的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來。

[参考文献]

程新晓. 2016. 学术论文与学术期刊价值关系的编辑思考[J]. 经营与管理(1):29-31.

梁亚民. 2013. 大学学术评价与期刊评价之反思[J]. 图书与情报(1):84-89.

张婧 . “SCI之父”加菲尔德博士:永远要记住SCI的主要功能是检索[EB/OL]. [2012-10-10]. http://renwu.ebioe.com/show/SCI.htm

杨晓娜. 2014. 学术期刊与学术评价之关系探讨[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26-27,32.

管宁. 2011. 学术期刊:使命与转向[J]. 东岳论丛(1):5-6.

张守华. 基于巴斯德象限的我国科研机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1-5.

D. E. 司托克斯,周春彦,谷春立,译 . 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巴斯德象限[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
努力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史”的学术研究工作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浅析历史学术研究方法在高考备考中的实践与运用
2014年中国纪录片学术研究综述
外语学术研究应关注应用
浅谈侯外庐的学术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