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导演的真情告白

2017-11-07 21:14白璐
北广人物 2017年28期

白璐

第一次见到李路导演是2009年。《老大的幸福》拍摄现场。有机会去客串了一个小小的角色。跟范伟老师有几句对话。以为还是在排练的时候。导演已经喊了OK。悄无声息间就已经准确抓住了镜头前最自然的状态。李路给人的是完全没有压力的亲切感。自成气场中心的安全感,执行力超强。做决定果断。却被贴上“慢产”标签。2017年李路担任出品人、制片人、导演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炸响惊雷,收視破七。全民热议。几经约请。兴奋了多天,终于见到了李路。本以为他会为这部“爆款”剧集意气风发。看到的却还是那个温厚,带着亲切笑容的李路。

他叫我演什么我都愿意

“李路是一个格局特剐大的导演,无论是大题材、小题材,他原来拍的电视剧我都看过,一直希望跟他合作,有了这次合作以后,希望长久的合作下去。”——侯勇

“我觉得他是一个脾气超级好的导演,就是很少有的那种,从没见过发火的导演。他脾气特好,但其实他对表演有他的要求,他会把他的一些理解跟你沟通,但又是那种不急不躁的,不会说恼羞成怒的那种,反正遇到什么事我看他都乐呵呵的。”——赵子琪

“我觉得他是拼命三郎,真的是拼命三郎,可能也许不止我一个人这样说他。他可以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拍摄这三个月,他几乎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大部分的时间全部都投入在创作中。工作上他是一个特别严谨的人,在现场他永远是一种精神饱满的状态,我几乎没有看见他在现场因为工作的问题发过火,一切他都做得游刃有余,在他的控制当中。但是私下我觉得他特别的友善,特剐的和气。跟导演在一起合作你会觉得很开心。”——许亚军

“著名导演李路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师弟,应该说我们的关系非常非常好,因此他的戏,他说一句话,我是一定会来的。我们好像也不用说什么我就知道他希望我们怎么去塑造这个角色,我们还是很有默契的,在现场大家看到也是欢声笑语,非常非常开心。他拍戏也是非常认真的,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熬夜,我已经十几年了没有过拍戏连拍了二十多个小时的这种状况,但是李路有他的招数,他在12点的时候给我们来一杯燕窝,然后我们就不好意思说什么了。吃人嘴短,怎么拍都行,很坏!李路。”——张凯丽

李路“得人心”,高情商,不单自己买单为演员送上燕窝,更会贴心请来烧烤摊为整个剧组加夜餐。整个剧组同心同德,晚上最难拍的戏用一顿羊肉串的力量支撑下来了,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份心意。

这个带着笑容的拼命三郎说的少,只是做。对于现实主义题材,李路情有独钟,且有着坚定的信念,历时两年完成了一部现象级大剧,下一步他的计划是什么?第二部《人民的名义》筹拍消息传出,对李路有所了解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不可能。因为“不重复自己”是李路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人民的名义》没有第二部

“我们原来做东西也是,即使电视剧也是做一个标准,同类题材一个标准,我们当年《老大的幸福》做完了,后来又出现了很多‘幸福剧,街头巷尾都在热议关于幸福观、慢生活的问题,都找到了对应的人物,说我们家也有这么一个‘老大,我们家也有‘老二‘老三“老四……剧跟观众产生了共振,现实主义题材的魅力就在于观赏者会对位地找到身边或者自己身上的某些和剧情能互动的情感点。”李路如是说。

李路的戏有个特点,都是自己做制片人、导演,《人民的名义》这部剧还多加了个出品人的职务,“其实不想挂这么多职务,就是不想被资本裹挟,说谁想安排这个人、安排那个人,不要!我心里有蓝本。我要用什么人我自己会用,是准确的,而不是后门的,或者强加给我的,那不行!别给我安排,我心里有数”。

导演在一般人看来高高在上,手握核心控制权,但回看李路走过的一步步足迹,我们似乎看到了自己奋斗时的影子。《老大的幸福》在他一再争取、永不放弃之下成形;拍《山楂树之恋》,他抱定唤起老一辈人的青春记忆,重塑当代人对圣洁爱情的敬畏和信仰——在足疗店里搬着小板凳坐在一旁,十多个人正在捏脚,李路坐在捏脚桶前面说,版权卖给我吧,我来做!听说人家喝完第一轮酒了,又请去喝第二轮;《人民的名义》,我们以为的水到渠成,却是李路打的又一场硬仗。

“这么多年来,我们电视业,很少能聚齐这么多明星和艺术家来同台竞技,你们应该清楚,谁是红花谁是绿叶呀。尤其这个戏人物众多,随便拎出三四个到别的剧组就可以是一台戏了。虽然都诚心诚意地来加盟,但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

作为核心人物,拍摄要解决的问题只是其中一部分,解决投资问题常让李路有“水深火热”之感。“上午谈好,下午签约,一个月之后没打钱,两个月之后撕毁合约。不是一家,是很多,上午你还在天堂,晚上就要到地狱去了,这就是压力呀。开机的时候,演员档期什么的都签了,还差两千万。我们有一个‘三剑客三人决策小组,一个是最高检影视中心的范子文主任,一个是周梅森,还有一个就是我,他俩可能还不如我决心大一点,所以由我拍板,必须开机,要强行开机!大年初三。拍了15天以后资金就搞定了,也没有再去跟其他股东讲这个事。大家都说:怎么不告诉我们,我们还可以多投一点。但是资金还有缺口这种事往往会动摇大家固有投资的信心,我们就没再说了。所以在资金筹集这块也让我们受了很多的罪,吃了很多的苦。”

从为了拿下剧本打飞的去跟周梅森“谈心”,到投资的艰难,再到拍摄时处理各种棘手事宜,再到播出处理盗版等一系列事情,李路就这样一路“熬”了过来。

他做剧,动脑;拍戏,用心!几分钟闪回的战争戏,耗资实拍;看准题材,会用情打动周梅森。他像一个战士,浴血抗争;又像一个商人,百折不挠,信念不倒。读商学院的导演不多,李路用读商科的高智商,本身的高情商,记录一次又一次的实时社会景象,提出一个又一个当代情感主题,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成长。

虚荣心对我没有用

《老大的幸福》获了很多奖,李路也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十佳电视制片人”。范伟在剧中的口头禅——“妥了”,成了年度热搜词;而“你幸福吗?”这个问题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及人们内省的自问。《山楂树之恋》几经波折,没有任何投资人赔钱,更唤起了每个人对最美好最纯净爱情的记忆。这就是李路,他的影响力是从外“渗”进来的,由浅显直白的表象不知不觉挖到人心的“内象”。在《人民的名义》拍摄中,李路的感召力已经形成。

笔者问他:这么多年一直在埋头一件事儿一件事儿耗神出力地做,坚持这么做事的时候看到有些人很容易能挣到趋利的热钱,有没有被诱惑过?

李路说:“我觉得这么多年周围的朋友,上市的上市,对赌的对赌,你说完全没有诱惑也不可能。而且我自己又是长江,又是哈佛,一直在读这些商科。我要想去唯利是图的话,那我肯定不能好几年做一部剧,经济收益肯定是有问题的。而且我自己的团队渐渐的都离开了,因为拍这么少的戏,人家也要成长,也要养家糊口。有过动摇,但最终我还是按擦住了市场环境和周边金融冲击的种种诱惑,还是踏踏实实做剧。因为钱挣多少算够啊?!你上市了还要对股民有交代,还会为了产值被利益驱使拍一些违心的作品。我觉得做个单纯的制作人和导演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儿,不用背负那么多东西。我看中的项目,或者是心仪的项目,想方设法把它做成,就OK了。虽然很累。”

当年在江苏电视剧制片中心工作时提出“以人为本,以情动人”,也同样是李路这么多年不变的初心。

“我们从电视剧的‘计划经济下一直走到有市场,看着中国电视剧腾飞,直到成为世界第一。所以我们在选材方面,不管自己导还是投资,现实主义题材都占非常大的比重。‘以人为本几乎是所有行业的口头禅,是中国的古语。这是对的。因为文艺作品一定是为人服务的,你都不说人话,不拍人事儿,天天都是架空的,那这个社会的基石就会出现问题,可以有各种类型,但不能让一种类型充满。这次在市场收视份额上,年轻人占了很大比例,许多年轻人对这样的电视剧非常欣赏,而且他们的解读也非常有趣。还在做后期的时候,机房就聚集了好多小姑娘赖着不走通宵都要看,说自己三观被重塑了。90后、00后都长大了,太需要正儿八经、有养分的正剧。觉得美剧好、英剧好、日韩剧好,其实挺可悲的。现在的年轻人脑子好得很,你只要好看——好看才能到达率高,老少咸宜。不要担心年轻人没脑子。”

虽然在戏里用了很多的老戏骨,但是李路对小鲜肉其实一点也不反感,“反感小鲜肉干吗,小鲜肉最后还是会变成老戏骨的。我们这里面无论是许亚军,还是丁海峰、陆毅,都是从偶像派走过来的。”

用艺术精神搏出“李路”品牌

现在大家看电视剧,多是带有娱乐性的打发时间,而李路的戏,做了“寓教于乐”的事,看着高兴、过瘾、揪心、反思,不说教,却让人不觉中受教、自省。李路认为,一部好作品在于其“内核”,他用电视剧回归了美育本质。

想,做,做到之间,李路的路并不好走。

有挫折的时候,他转换思路,看得开,放得下。

遇到自己该坚持的,他不在乎“放下身段”,正是这种自觉的“放下”,让他稳稳当当的走好了每一步路,他的拿起,和他的放下,没有被社会眼光左右,没有被自己的“小尊严”折磨,他行走于尘世,是一个真正有独立思想的艺术家。

当年毕业不能拍电视剧,他去做晚会,认识张咪,有了《孤星》。《孤星》后三四年没戏拍,家人都急了,他却不太急,跑去开了一个广告公司。后来的《小萝卜头》《老大的幸福》《坐88路车回家》,得了飞天奖,得了金鹰奖……他说:“学到的很多东西,后来都能用到。總之,不能闲着。不能收获,就去播种;不能播种,就去翻地。这个不行,就去做那个。只要干,就会有得到。要么是成果,要么是经验,最终,这些都会帮助你。”2008年,李路担任励志剧《好想回家》的制片人,为主题歌《坚强》作词,鼓励地震灾区人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李路的实现理想,都是从“不理想”一点点做起来的。

最快的“慢”

李路的慢产,只是一个养成的过程,这种养成,让我们现在依然可以在卫视频道的黄金时间看到他8年前的戏。这就是李路坚持的品质剧,他的“慢”产与超强执行力,是“李路剧”的最好保鲜剂,有前瞻性,不喊口号,低头做事,抬头做人。他不骄不躁,有一副傲骨。他作品的影响力与他本身的感召力相辅相成,让我们看到用作品立足市场的光芒,让我们体会到现实主义题材的广阔天地。谈到作品成功后产生的各种影响,李路跟我们分享了几点:“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成功,特别是在被广大的观众认同和接受之后,会让很多投资商、制作人、演员、艺术家对现实主义题材更有信心。因为有了成功的案例,大家就会去创作,就会去投资,就会来拍这样的戏,这会是一个引领。它所带来的这种连锁效应未来会在电视剧的市场上得到印证。”

那些还在自我催眠“观众喜欢”,仅为赚钱而拍的剧已经没法再自欺欺人了。

一般的电视剧,无论主创还是演员本身都愿意多谈角色设定,但李路电视剧里的人物,采访时几乎可以略过不谈。因为他们有血有肉,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身上有我们有的悲伤,有我们可以感同身受的无奈。李路精于描写细节,更有能力以小见大,由浅入深,他的作品小精彩不断,大高潮层层涌出,不吊人胃口,却能引人人胜,让人耐得住性子细品。

“我不想出名,我还想像以前一样坐在路边摊吃馄饨,我就是平常心。我下面还是做点小剧,做点好剧。一个艺术家要有社会责任感,但一部电视剧不可能承载那么多的社会责任,这次是碰巧了,或者说是感谢观众的激励,这么多人看,这么多人反馈。”

硬骨头平凡心

很多人害怕受到伤害,会选择从内到外把自己武装成“铜墙铁壁”。但哪怕在风口浪尖之上,李路却以“无为”态度,始终保持着清醒睿智的思维。他的外表看来是一个特别温厚的人,总是愿意选择一种轻松快乐的状态,但遇到很多严肃的问题需要处理解决的时候,他内心那股笃定的力量就会适时外化。

“我父母都是复旦新闻系的,我是南方人,又在北方待了很多年,是四川、湖南那边的血统,做事比较耿,比较坚持,比较怎么说呢,李达康吧,比较霸道。反正我一定要坚持把一件事做好、做成。这种硬气还是在骨子里、血液里的,不是说表现在外面的。比如说对一个事情的决策和坚持,不一定是喊口号,或者说外在的刚强就等于刚强,还是要在骨子里坚持,包括遇到各种问题要以最好的方式解决,这才是真正的硬气。”李路说格局是融在血液里的,“是融在处理问题、思考问题、决策问题的过程中的,而这种所谓的格局和血性都是在潜移默化当中的,而不是外在的。”

有时我们跟别人聊天,能看出来每个人的兴奋点在哪儿。当这部剧播出的时候,当然收视率大家都在乎,而社会广义的反应却更接近李路的“兴奋点”。他没有局限的只是去搞“艺术创作”,仅仅较真在作品上,而更关心、在意作品播出之后的社会反响。这种反应不仅是对作品内容而言,更重要的是通过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给人们带来认识上、心理上、行动上的改变。

“我能拍这种剧,平时一定是关注民生的,因此才会有这种兴趣来做。所以,我关注更多的不是收视率,而是有多少层面的人在受到影响。这就是导演跟制片人二位—体的一个最重要的点。不光关注收视率、收益率,还要有人文关怀。”

诚然,演员、片酬、投资、剧本、版权等等都是李路需要解决的一个个问题,而作品能在社会上产生积极的影响,才会让李路心里的喜悦真正荡漾开来。

一直没有停下脚步,总是微笑着的李路,在我心中不断沸腾。他无疑是一个团队的精神核心,跟他合作过的人都会对他产生归属感一般的信赖。他可靠、随和,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他善于为时代把脉,用他的品质剧开出良心药方;他善于打破困境,不被名利所扰,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