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不挂去考试

2017-11-08 13:54孙雅彬
百家讲坛 2017年14期
关键词:夹带代笔参加考试

孙雅彬

因为印度陆军招募士兵的考试总有人作弊,为了正風肃纪且保证公平,2016年,陆军改了考试形式,让一千多名考生只穿内裤在空旷的草地上参加考试。考生们倒不在乎冷热,他们反映强烈的是被迫脱得近乎精光,还要在公开场合被人“参观”,非常没有尊严。然而尊严与公平,如果让一名希望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的考生来选择,首选当然是公平。无论古今中外,正常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量的就是公平。

北宋时,欧阳修就非常重视考试中的公平,为此不惜使用各种手段。他在《条约举人怀挟文字札子》中说:“窃闻近年举人公然怀挟文字,皆是小纸细书,抄节甚备。”像举人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参加考试的时候都偷偷夹带小纸条,或是押题文章或是著名篇章的摘抄,用蝇头小字誊写在小幅纸张上,便于隐藏。对此,欧阳修建议给予严打,搜身和加强监考都要有,甚至提出了提高考场巡捕待遇,对查办得力者给予重赏激励,以此确保考试的公正。

但是,像欧阳修说的那种考场用书价值不菲,笔工每写一本,所得报酬就能买猪、羊肉一千来斤。在高额收益的刺激下,民间私人书坊大量印制小册,称为“夹袋”,出售给考生。

到了南宋,夹袋变成了“怀挟”。1219年,在一场州府级别的考试中,一名考生携带了12篇文章进场。这位兄弟特别讲义气,他非常同情与自己同场的难兄难弟,把他们都是竞争对手的观念抛在脑后,将另外11份材料传给大家,在考场分享传递知识的快乐,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所以,虽然宋朝的考生和印度考生感觉差不多,觉得搜身很丢面子,但搜身的规矩始终存在。只是,脱衣服也好,搜身也罢,解决的问题也只是夹带资料,对于替考却不起作用。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南宋中后期,怀挟之外,枪手成为危害最大的舞弊手段。时人评论,“弊倬百端,最是挟书代笔尤为场屋之患”,“多有冒名入场之人,颇骇人听”。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还有找人代写考卷直接交给考官的事情。1202年,宰相谢深甫的两个儿子参加省试,谢宰相把出题官员招来“猜题”,继而找人代笔,写完直接交给负责考试的官员,谢家两兄弟果然高中。

明代同样有此类问题,《明史》记载:“贿买钻营、怀挟倩代、割卷传递、顶名冒籍,弊端百出,不可穷究。”除此外,其他导致不公平的因素也层出不穷。1400年,在建文帝亲自主考的廷试中,日后的著名哲学家王艮虽应答如流,但因为长相普通,与状元失之交臂。1415年,皇帝换成了朱棣,会试中有位考生叫林文秸,明明成绩第一,却因“秸”字较为生僻而与状元失之交臂。朱棣准备迁都北京前,更有考生王翱因为是北京户口,被他看中,御笔一挥,从第五名跳到二甲第一名。

难怪时人感慨:“嗟呼!得失偶然耳。”不论是乡试、会试还是殿试,如果种种重要的考试成绩都架不住某些“如来神掌”的翻云覆雨,即便脱个一丝不挂去考试,怕也没什么公平可言。

编辑/子玉endprint

猜你喜欢
夹带代笔参加考试
本期导读
谢谢惠顾
印尼·泗水
“科举考试”
混合气体加热器结焦浅析
尊严
螺丝钉夹带器
代笔
阅读启迪智慧,创新来自生活
代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