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德树人教育思路的创新探索

2017-11-08 00:17彭通泉
师道·教研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家国立德情怀

彭通泉

作为基础教育学校,尤其是小学,学生接受的是人生早期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有学校都会把它放在常规工作议事日程的重中之重予以重视。是的,于学校教育而言,德育就是育人的“第一粒扣子”,忘记扣了,或者不扣对了,以后补课和纠正将会很麻烦。

但是,如今的小学生,用我们的眼睛看过去,怎么在小学教育阶段的表现,基本都是“听话”的乖孩子,可上了中学,进入高校,乃至走向社会和生活,我们曾经很欣慰的小学生,却在青少年和青年成长阶段,逐渐生出许多让人很遗憾的表现和状态,有的现象还很普遍,很突出呢?比如艰苦奋斗的自立自强精神、自食其力勤俭奋发的生活态度、谦逊为人踏实做事的立身处世思想、勇于担当恪守道义的家国情怀等,都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不很令人满意。虽然它们不代表全体,也不构成年轻一代生存状态的主流,但就是从我们做父母的眼睛看过去,想必大多有话要说。说什么呢?他们不乖了,很难与他们交流了,彼此都看不懂、看不惯了。

虽然孩子的成长并不完全取决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负有重要的责任,但社会舆论对学校教育的“吐槽”,乃至尖锐的批评,多少总与如今青年一代的成长让人有太多的“看不懂”相关联的。

一、立德树人需要思想方法创新

按理说,我们学校教育在立德树人上已经做得够努力了。君不见,我们仅在育人创新措施上,近年来相继推出了“感恩教育”、“国学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军训教育”和“国防教育”等,加上一贯坚持的爱国主义教育、文明守纪教育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等,可谓丰富多彩,不胜枚举。

可是细想之下,你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在同一个思想方法下同一个水平线上的内容重复,并没有在立德树人教育理论和工作思路上,作出真正具有改革创新意义的实质性拓展和建树。这样说,是因为教育以人为本,这个“人”的内涵本质是人所拥有的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是特定生活中的真实的人。如果把人从其具体的生活状态和生存境况中剥离出来,这个人就被抽象化了。这样的育人,是不是也被抽象化了?一旦教育没有关注和关怀真实的具体的人,就不是精准发力,再怎么努力,怎么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教育的成效也就是表象化的,不具有长远效应。我们小学教育,对此尤其需要反思。

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哲学指出,它是人的社会关系总和。作为小学生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环境及其社会关系主要在家庭。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创办的学校大门上悬挂校训:学会爱你的父母。苏氏认为,孩子对社会、生活和祖国的爱,必须从爱父母、爱家庭开始培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论和主张,也启示我们教书育人不应当脱离学生具体的生活环境和成长基础。

当前学校立德树人教育需要开展怎样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创新,笔者主张:不要再仅就德育谈德育、做德育,不要再高高地捧着德育的道理、要义和准则走向学生,而要引领学生从他们自身真实的生活状况和真切的生活体验走向学校的德育课堂和德育教化,让学生再把他们获得的德育启蒙和教益带回到他们自己具体的生活中去。借鉴“互联网+”的产业创新的流行表述,我们姑且称之为立德树人教育的“生活+”。这个“生活+”所指代的是受教育者的人、生活、人生和成长的真实场景与体验。

二、开发立德树人深厚的教育资源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在几乎所有大中小城市的学校,都有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孩子就读。以笔者工作的学校为例,20多年前政府开办这所学校,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孩子的读书问题,目前这样的孩子占学生总数的70%以上。毋庸讳言,这些人家基本属于社会弱势人群,家庭境况一般比较拮据。即便同是本市户籍人家,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发展不平衡的。

这种生源家庭情况,为学校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因为生源家庭经济和文化的差异,为学生对“三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关怀提供了突出的内在需求;因为社会竞争和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小学生睁眼看身边的世界,他们都有潜在的困惑、迷惘和焦虑;即便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也难免产生莫名的骄横和理想虚无或迷失的潜意识,精神成长的潜在危机和忧患是存在的。

另一方面,我们学校要建设和谐校园,要培养团结友爱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不少学校在开展与贫困地区学校孩子“手拉手”帮扶活动,到敬老院和社會救助机构做慈善活动。但是,在本校学生群体中间真实存在的家庭境况悬殊现状,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同学感情的深度和谐友好产生的影响、碰撞,我们学校焉能不加以关注?在本校内开展身边同学之间的“手拉手”友爱活动和共同成长教育,是否来得更为迫切和紧要?

当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并提请关注这个问题,相信怎么解决它,谁都有自己正确的思考和解决的措施。

三、立德树人重在培养家国情怀

所谓“家国情怀”,它在这里的意义是指:学生从自家的了解扩大到对更多家庭,而且是对自己同学家庭的真切了解,可以设身处地地生发很重要和很宝贵的感悟。

1. 让家境状况比较优越的学生从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了解中,懂得生活的不易,奋斗的艰辛,弱势人群和底层民众的善良、朴实、勤奋、刻苦、坚强和信念,他们的生存状态、生活场景和真实的故事,是教导学生最可宝贵的不可多得的教材资源。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培养同情心,懂得知福惜福、善解人意、消除歧视勇于关爱和拒绝傲慢与偏见,迫切需要克服浮躁、懒惰、任性和骄娇二气等。家国情怀教育,就是这样可以激发这一部分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智发育和精神成长。

2. 让家境比较贫困的学生从家境比较富足的学生主动、诚恳和友爱的深入接触及给予的关心、理解和尊重中,获得温暖、鼓舞和感动,学会爱父母和亲人,消除自卑、自怨自艾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无知,激发为家人、家庭和家族的幸福而奋斗的责任心、使命感,努力学习,发奋成才。

3.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开展的所有展演、展示等活动中,坚持生活教育,即:面向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真实的生活故事,从中感受人生的意义和严肃、认真、踏实、在缺陷和追求中前进的本质。学校教育要抵制流于世俗的文化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不随意地支持和放任学生所偏好的“网游”、“魔幻”文化和脱离生活真实的动漫制作。虽然教育要鼓励学生“放飞梦想”,但必须立足坚实的生活真实,从生活大地出发,展开人生理想飞扬的翅翼。如今文化市场繁荣和种类纷繁,但它们并不是都适合学生成长的需要,教育不可以无原则地兼收并蓄,来者不拒,而必须有所选择,清醒和严肃地把好关。

4. 之所以以“家国情怀教育”名义来开展这一立德树人教育的研究课题和改革创新行动,一者因为它确实是立德树人教育的突出要素和重要抓手,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和概括力;二者因为这个教育内容和形式所产生的特别的影响力,将波及和覆盖千家万户。在我们这个移民城市,如今非户籍人家数量远大于户籍人口,其比例高达1:5左右,而贫富悬殊也是真实的存在。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如何建设和谐城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学校教育如果能够为此作出贡献,既是功德圆满的善事,也是教育应有的作为。教育是民心工程,也是投资环境,更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和减震阀。

四、家国情怀教育实施的注意点

1. 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负有主要和重要的职责。班主任要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可先选好试点对象,要与学生及其家长先行沟通好,在得到理解和支持的前提下,还要选好参与这种特殊的“手拉手”学生,不妨以“心连心”,共同进步的名义,组织这个活动。总之,要充分尊重学生及其家长,要保护对象的隐私权、名誉权,不得以教育至上的名义,随意地组织宣传和经验总结,要避免因为草率行事而导致活动受挫,中途夭折。班主任要发挥教育工作的聪明才智,在开展这个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善于发挥班干和学生骨干的作用,要请同班任课教师提供支持和配合,要善于与学生家长沟通。

2. 家国情怀教育重在正面教育、重视发掘生活和人生故事中的正能量,把它们纳入立德树人的教育要素。把握好这个教育要素,要求班主任和所有教师认真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学习政策法规和党的政府的有关文件、阅读当前代表社会主流意识的时事评论,提高对社会现象与历史发展的认知、分析水平和能力。否则,对来自学生家庭的生活故事和人生命运,是很难分析好,解读好和使用好的。学校要为教师的社会观察、学习和工作开展,及时提供专家指导、讲座报告、专题研究和咨询等服务。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国立德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略谈“家国情怀”
“严以修身”先立德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