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林带植物配置技术探讨

2017-11-09 11:30杨超裕陈传国姜杰杨沅志陈哲华陈锦红
防护林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林带示意图广东省

杨超裕,陈传国,姜杰,杨沅志,陈哲华,陈锦红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 广州 510520)

生态景观林带植物配置技术探讨

杨超裕,陈传国,姜杰,杨沅志,陈哲华,陈锦红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植物配置是生态景观林带营建的关键技术。文章探讨了生态景观林带植物配置原则、形式、方式以及策略,为生态景观林带的建设提供参考。

生态景观林带;植物配置;景观效果

植物配置是指在满足植物生态特性和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各种植物之间的配置,要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种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等,创造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艺术空间,从而发挥植物的观赏特性和功能[1]。生态景观林是以景观效果为主,兼顾生态功效,重点考虑欣赏功能的一类森林[2]。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指在广东省北部连绵山体、主要江河沿江两岸、沿海海岸及交通主干线两侧一定范围内,营建具有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森林绿化带[3]。植物配置是生态景观林带营建的关键技术之一,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性能和功效,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1 生态景观林带植物配置原则

1.1 相对均衡原则

不同植物姿态各异,或错落有致,或相对整齐,为确保生态景观林带的生态层面的稳定性和景观层面的观赏性,应遵循规则式和自然式的均衡原则,在充分了解植物属性和姿态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实现错落有致的美感。

1.2 协调统一原则

在生态景观林带植物配置中,遵循协调统一的设计原则,既要注重植物颜色、形态、线条以及搭配比例等,保证植物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也要注重不同植物在形态、颜色等方面的差异性,充分展示出植物结构的多样性,总体上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视觉效应。

1.3 以人为本原则

景观功能是生态景观林带的重点功能之一,因此在生态景观林带植物配置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尽可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与生态需求,使其欣赏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2 生态景观林带的植物配置形式

植物的配置形式千变万化,在不同地区、不同场合,出于不同目的及要求,可以呈现多样化组合。因此,从平面关系及构图艺术来分,生态景观林带植物配置形式主要分为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3种形式。

2.1 规则式

在平面上,中轴线明显,植物具有一定的株行距,并按固定方式排列。同时根据中轴线两侧几何图案严格对称与否,可分为规则式对称和规则式不对称。其中规则式对称按照混交方式,又可进一步分为规则式带状混交和规则式行间混交(图1、图2)。

图1 规则式带状混交植物配置示意图

图2 规则式行间混交植物配置示意图

2.2 自然式

在平面上没有突出的中轴线,不要求严整对称,但在布局上讲究步移景异,利用植物自然形态,运用夹景、框景、障景、对景、借景等手法,反映植物群落的自然之美。按照混交方式可分为自然式株间混交和自然式块状混交(见图3、图4)。

图3 自然式株间混交植物配置示意图

图4 自然式块状混交植物配置示意图

2.3 混合式

混合式融合规则式和自然式之长,此法主要用于特殊的景观节点处,如道路两旁、隧道口、互通立交等重要位置。在近景处采用自然式混交,营造色彩丰富、层次多样的森林景观,在中远景处采用规则式混交,营造背景色,在整体上形成错落有致、景观多样的森林群落(图5)。

图5 混合式植物配置示意图

3 生态景观林带的植物配置方式

生态景观林带植物配置的3种形式具体运用方式主要可分为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和林带6种。

3.1 孤植

孤植是指乔木的单株种植形式。广义地说,孤植树并不等于只种1株树,有时为了构图需要,增强繁茂、茏葱、雄伟的感觉,常用2株或3株同一品种的树木,紧密地种于一处,形成一个单元,在人们的感觉宛如一株多杆丛生的大树。这样的树,也被称为孤植树。孤植树的主要功能是遮阴并作为观赏的主景(图6)。

图6 孤植示意图

3.2 对植

对植是按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在构图中作为配景,起陪衬和烘托主景的作用。在规则式种植中,利用同一树种、同一规格的树木依主体景物的中轴线作对称布置,连线与轴线垂直并被轴线等分,常在道路两旁运用。这种规则对称种植的树种,树冠比较整齐,种植的位置既不要妨碍交通,又要保证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对植往往会创造出庄重的气氛。对称布局中的任何一条轴线的末端都可产生一个直接的对景实体,形成一个设计主题(图7)。

图7 对植示意图

3.3 列植

列植也称带植,是将乔木、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成行地栽种,形成整齐、单一、气势大的景观。它在规则式中运用较多,常以行道树、绿篱、林带或水边列植形式出现在绿地中(图8)。

图8 列植示意图

3.4 丛植

3株以上不同树种的组合,是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务求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看出树种的个体美(图9)。

图9 丛植示意图

3.5 群植

一般由多株树木群植而成,以表现群体美为主,具有“成林”之趣,常作为构图的主景布置在具有足够观赏距离的开阔场地上。群植的外貌起伏多变,群内植物注重疏密变化,搭配好树种之间的群落关系,并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图10)。

图10 群植示意图

3.6 林带

由不同树木采用自然式栽植而成,天际线要有起伏变化。林带属于连续风景构图,要有主调、基调和配调,具有变化和节奏,主调要随季节交替而变化。林带分布于道路两侧,虽无须对称,但要互相错落对应(图11)。

图11 林带示意图

4 生态景观林带植物配置的策略

4.1 保证物种之间的和谐生存

不同的物种,其生存的环境是不同的。但在植物配置时,是需要把不同的植物合理地配置在一起生存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充分了解物种的生存特征,然后对植物物种进行合理配置,避免之间产生生存的竞争。

4.2 需兼顾植物的生态习性

在植物配置过程当中,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体现出植物的可观赏特点。同时,植物配置要把握好种植植物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解决好诸如落叶与常绿的区分、速生与慢生的区分、耐阴与喜阳的区分、喜干旱与耐水湿的区分等问题。

4.3 结合地方实际节省成本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切忌盲目引进外来植物,而当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社会和历史人文环境,以乡土植物为主,如此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而且可以节约成本,更可形成融汇地方人文特色。

5 结论

生态景观林带是重要的景观资源和生态屏障,是展示区域形象的重要载体[4],也是推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主要抓手之一[5]。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发展生态文明、促进宜居城乡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做出的重要决策。植物配置作为生态景观林带营建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景观林带的整体建设效果影响很大。因此,在植物配置中要遵循均衡、协调、统一、以人为本等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配置植物,让生态景观林带的生态功效和欣赏功能均得到更好的发挥,使公众切实享受到景观林带的效果。

[1] 孙琳.城镇道路绿化植物配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7):3012-3013,3016

[2] 王定跃,杨永,陶昕.风景林概念体系的构建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S):107-114

[3] 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广东省林业厅.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2011-2020)[Z].2011

[4]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意见[EB/OL].http://zwgk.gd.gov. cn/006939748/201108//t20110831_274198.html?keywords=

[5] 中共广东省委.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粤发〔2013〕11号)[R].2013

1005-5215(2017)10-0094-03

2017-08-30

广东省林业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攻关类(201202)

杨超裕(1987-),女,广东湛江人,硕士,工程师,从事林业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工作.

J522.3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10.036

猜你喜欢
林带示意图广东省
先画示意图再解答问题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两张图读懂“青年之声”
公路绿化带降噪效果初步研究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
广东省今后5年将投7226亿建高速公路
农田防护林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基本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