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2017-11-09 05:46王献军
世界中医药 2017年10期
关键词:超短波腰椎间盘针灸

栾 宇 王献军

(沈阳市二四二医院中医科,沈阳,317016)

针灸经络

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栾 宇 王献军

(沈阳市二四二医院中医科,沈阳,317016)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市二四二医院中医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短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传统中医针灸治疗,连续治疗20 d,对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及炎性因子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上下肢肌力、日常生活能力和综合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而2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VAS疼痛评分及炎性因子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的提高程度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综合能力、缓解患者疼痛。

针灸;超短波;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是由于腰部受到外部拉伤、日久劳损或年长导致椎间盘病变、腰椎及腰骶纤维环破损、髓核凸显而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血管所引起的临床疾病[1-2]。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化结构生活的到来,从事体力和脑力劳动的人数日益增多,LIDH已成为困扰人们正常生活的骨科疾病[3],LIDH发病时常以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轻者仅出现腰腿酸麻胀痛,严重者甚至会因疼痛而制动最终造成肢体功能减退或消失。因此,如何高效的、快速的根治本病已成为国内外医疗界的重大研究课题。

针对LIDH的常规治法可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2个方面[4-5]。手术治疗以椎盘切除和人工椎间盘植入等为主,虽然效果可观,但却存在着相对的危险隐患,且对于年长的患者,手术的风险更是大大增加。保守治疗可分为推拿治疗、化学溶解治疗及物理治疗等。针灸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对于LIDH的治疗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据临床研究表明[6],针刺阿是穴和夹脊穴能有效缓解LIDH引起的腰腿疼痛,具有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命质量。另有研究显示[7],以超短波为代表的物理治疗,对于改善LIDH患者腰腿疼痛同样拥有了较好的疗效[8]。本研究通过对LIDH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JOA下腰痛评分、VAS疼痛评分、白细胞介素-1B、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血浆血栓素B2(TXB2)的比较,探究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对于LIDH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我院确诊为LIDH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1.22±13.36)岁;病程4个月至5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9-10]:1)有腰部慢性损伤史。2)腰痛伴一侧坐骨神经痛。3)腰椎侧凸畸形,生理前凸消失,活动受限,棘突旁压痛并放射至下肢。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屈颈试验、颈静脉压迫试验、仰卧挺腹试验(+)。5)神经系统检查示膝键、跟腔反射减弱,下肢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过敏或迟钝,跑趾背伸或拓屈力减弱。6)X线片可见椎间隙变窄、椎缘增生,脊柱侧凸,前凸消失,并除外其他疾病,或脊髓造影见硬膜前方有压迹缺损。7)腰椎CT或MRI检查提示腰椎间盘突出。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入选时有慢性腰痛史,或有腰部外伤史、劳损史;2)腰部活动受限,疼痛自腰部沿臀部向下肢呈放射性;3)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及跟腱反射减弱或完全消失;4)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或MRI等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位置和损伤程度;5)患者对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65岁;2)妊娠妇女;3)患有精神疾病者、晕针者,不能配合临床治疗者;4)患有感染性疾病,如皮炎、皮疹或皮肤溃烂者;5)合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胆、肾等功能失常、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血液疾病者;6)腰椎肿瘤、滑脱、骨质疏松、或椎体钙化等致使神经功能严重障碍,符合手术条件者[11]。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但被误纳入的病例应该予以剔除;2)受试者依从性差,疗程中自行退出,或中途自行更换治疗方法;3)发生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不适宜继续治疗的病例应中止试验。

1.6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超短波治疗,采用超短波治疗仪,波长7.36 m,频率40.67 MHz,功率250 W,将2个电极分别放于患者的腰部和腹部,2个电极相对放置,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无热、低热、温热3个等级,每次治疗持续15 min,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灸针刺法,令患者俯卧,取夹脊穴、阿是穴,大椎、命门、昆仑、委中、环跳、腰阳关、秩边、阳陵泉、足临泣、足三里等穴[12-13],采用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留针20 min。对2组患者进行连续20 d的治疗。

1.7 观察指标

1.7.1 JOA评分的测定 JOA评价量表的制定来自于日本骨科协会[15-16],量表分为3个条目,分数从0分至29分,其中主观症状满分为9分,临床体征满分为6分,ADL(患者日常活动受限度)满分为14分,患者的得分与功能恢复情况呈正比关系。

1.7.2 VAS疼痛评分的测定 视觉类比定级法(VAS)是遵循国内外医疗界采用的测评疼痛的简化McGill疼痛量表,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在一条直线上标出从0至10,共11个等级,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疼痛十分剧烈,让患者在直线上指出自己身体的疼痛程度。评分得分越低说明疼痛程度越轻[17]。

1.7.3 炎性因子的测定 以白细胞介素-1B、TNF-a、TXB2为代表的一系列炎性因子[18],是判别疼痛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

1.8 疗效判定标准 对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测评,将最终结果分为痊愈、高效、显效和无效4个级别。若治疗后患者腰腿疼痛完全消失[14],直腿抬高试验呈阴性,下肢功能完全恢复,则为痊愈;若治疗后患者腰腿疼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近70度,下肢功能基本恢复,则为高效;若治疗后患者腰腿疼痛缓解不明显,偶有疼痛,下肢功能轻度改善,则为显效;若治疗后患者腰腿疼痛无减轻,下肢功能无改善,则为无效。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的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的比较

注:组间比较,表示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的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的比较

注: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的比较 结果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的比较

注: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的比较 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B、TNF-a比较、TXB2比较,结果见表4~6。

3 讨论

3.1 指标选择与LIDH的联系

3.1.1 疗效评定对LIDH的影响 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后疗效加以评定,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等级,能够更加直观的体现出2种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的结果,对疾病进行疗效的评定是一种普遍的、简洁的判断某种治疗方法好坏与否的评定方法之一[19]。本研究通过对2组治疗后疗效进行评定,表1显示,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22例、有效27例、有效率为84.29%,观察组高效14例、显效25例、有效29例、有效率为97.14%,观察组的痊愈、显效、有效例数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无效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能够有效提高LIDH的临床疗效。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B的比较

注: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TNF-a的比较

注: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6 2组患者治疗前后TXB2的比较

注: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

3.1.2 JOA评分与LIDH的关系 是由日本骨科学会为LIDH患者量身定做的,是对LIDH患者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分。因其具有安全、操作方便和无痛等优势,JOA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针对性的评估,能够从多方面充分辨析LIDH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恢复状况[20]。表2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JO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能够有效提高LIDH的肢体功能。

3.1.3 VAS疼痛评分对LIDH的影响 VAS是McGill疼痛问卷的重要组成部分,McGill疼痛问卷是Melzack凭借多年对疼痛学的研究经验于1977年制定而成的。McGill问卷共分为3个部分[21],但VAS却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检测方法,检测时患者将疼痛的程度在直线上直观的表达出来,操作简单易懂、不需要其他的辅助器材,具有客观性,为临床测评疾病的疼痛程度提供了良好的测量辅助手段。表3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VAS得分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评分降低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对于减轻LIDH患者疼痛具有较好的效果。

3.1.4 炎性因子对LIDH的影响 腰椎间盘中髓核的突出压迫神经和炎性反应的发生均是LIDH发生的重要原因,但据临床研究显示[22],腰椎间盘中炎性因子的形成致使炎性反应的发生则是造成患者疼痛的首要因素。当患者腰椎受损后,椎间盘会在第一时间释放出大量的神经肽类及某些微量物质(以白细胞介素-1B、TNF-a及TXB2等为主),进而促使炎性反应的形成,造成病变部位的疼痛发生。因此,降低炎性因子的释放,避免LIDH患者炎性反应发生,是治疗LIDH的重要方法。表4~6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B、TNF-a及TXB2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说明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能够有效缓解LIDH患者的疼痛。

3.2 超短波治疗对LIDH患者的影响 超短波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增加血管内壁的通透性,来降低组织水肿程度。通过温热效应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进而减少肌肉的紧张程度,防止痉挛的发生[23]。此外,超短波还具有降低炎性反应发生,缓解疼痛的作用。超短波是一种有效治疗LIDH的理疗方法,现被广泛应用于针对LIDH患者的治疗中。

3.3 中医针灸治疗对LIDH患者的影响 针灸学作为我国的传统中医学,不论在疾病的预防、后期的调理还是对疾病的治疗上都具有较为乐观的临床效果。对于腰椎间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已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一致好评。本研究以中医“调达气血”“疏通经络”“通则不痛”的中医理念[24],以针刺患者夹脊穴、阿是穴等为主,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具有疏通血管、改善血管内血流量、缓解血管痉挛、促进局部供血不足、改善人体微循环、增加血液供应量、降低血脂、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平衡等作用。因此,在LIDH发作后对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治疗,对患者的疾病康复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25]。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可有效治疗LIDH,能够显著提高LIDH患者的综合能力、缓解患者疼痛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1]邓丽,刘晓冬,张拥波,等.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825-829.

[2]赵学军,左玲,傅志俭,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8-12.

[3]王延玲.不同针刺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3,33(7):605-608.

[4]李具宝,熊启良,屈尚可,等.近10年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选穴规律的探讨[J].中国针灸,2013,33(7):668-672.

[5]徐书勇.电针夹脊穴结合康复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3):40-41.

[6]罗茂彰.电针夹脊穴结合Mckenzie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7]陈柏书.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去自由基镇痛机理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8]张月兰,代名彩.中药熏蒸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2):122-124.

[9]黄乐天,李燕,熊志宏,等.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在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性治疗中的价值[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3,11(2):27-29.

[10]刘静.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211-211,212.

[11]张斌,戴闽.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J].颈腰痛杂志,2006,27(2):153-155.

[12]谭月珠.“回阳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3]张卫东,李俊莲,高丽娜,等.调神、温经、通督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8):672-675.

[14]汪建平,张一鸣.直腿抬高试验在腰腿痛诊断中的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6):742-744.

[15]徐宏光,张敏,王弘,等.QLS-DSD与JOA评分量表在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评分应用中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3(6):482-486.

[16]李旭,秦东京,姜兴岳,等.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DTI征象与JOA评分相关性研究[C].第一届分子影像学齐鲁国际论坛暨第三届山东省分子影像学学术大会论文集.山东省分子影像学学术大会,2012:264-270.

[17]李彦平,李树人.腰间盘突出症脑脊液炎性反应与VAS疼痛评分及腰间盘突出程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0,6(3):147-151.

[18]李松军,粱寒洁,柯楚群,等.腰椎间盘突出物及髓核炎性因子变化与症状性疼痛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2):4303-4307.

[19]刘健.不同针刺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保健文汇,2016,16(2):73.

[20]周思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间盘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与JOA评分的相关性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07.

[21]章海凤,常小荣,刘密,等.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近期VAS评分头痛强度及MSQ评分的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1663-1665.

[22]周嵩,蒋尧传.炎性因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15):77-78.

[23]卢巍,卢屹,胡琰如,等.冯氏手法结合超短波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J].江西中医药,2015,46(4):19-21.

[24]毛忠南,何天有,雒成林,等.从康复角度看脑卒中的针刺治疗[J].中国针灸,2014,34(3):293-296.

[25]杨艳春,朱路文,唐强,等.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6):91-93.

ClinicalEfficacy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CombinedwithUltrashortWaveintheTreatmentofLumbarIntervertebralDiscProtrusion

Luan Yu,Wang Xianjun

(TCMDepartment,Shenyang242Hospital,Shenyang317016,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ultrashort wave o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MethodsA total of 140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ultrashort wave group and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The ultrashort wav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ultrashort wave, and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added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based on that for continuously 20 days.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and differenc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limb motor function, upper and lower limb muscle strength, daily living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After treatment,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ultrashort wave group, and JOA score, VAS pain score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Moreover, the improvement of ultrashort wa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ultrashort wave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treat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capacity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as well as relieve pain.

Acupuncture; Ultrashort wav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Clinical efficacy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腰椎椎体终板Modic改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生物学评估”

栾宇(1973.01—),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中医科主任,研究方向:中医内科,E-mail:luanyu242@126.com

王献军(1979.03—),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骨创伤,E-mail:fk2199@126.com

R246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7.10.042

(2016-12-07收稿 责任编辑:张文婷)

猜你喜欢
超短波腰椎间盘针灸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
航空超短波通信链路余量分析系统设计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