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形态解析

2017-11-09 05:31周丽彬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三坊七巷空间布局院落

周丽彬

(福建工程学院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8)

福州三坊七巷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形态解析

周丽彬

(福建工程学院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8)

从形态学角度出发,在福州特殊的文化背景、地域性特征基础上,解析三坊七巷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平面形式、空间组织形态、围合方式等的特点;指出三坊七巷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九个单元要素特点及独具地域特色的群体空间布局方式,为现代建筑继承传统民居院落特征提供可行的途径。

三坊七巷; 传统民居院落; 空间形态

中国传统民居院落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于陕西歧山凤雏村的西周建筑遗址,在约3 000年漫长的历史变革中,中国传统民居不断发展,院落空间形态日益成熟、丰富,成为当今世界景园建筑界的一颗璀璨明珠。传统民居院落空间作为中国居住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由房屋、墙、照壁、廊等围合而成的内向型封闭民居庭院空间,使人工室内空间与自然室外空间和谐融合,不仅解决了人对阳光、空气、水等需求,而且营造出宜居怡情、宁静详和的生活环境,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封建礼制思想及家庭宗法制度等传统文化。文章试以形态学角度解析福州三坊七巷传统民居,通过对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组织形态、平面布局、围合方式特征研究,扩大传统民居研究的视野,拓展传统民居研究的内容。

一、福州三坊七巷传统民居院落概况

福州,简称“榕”, 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历代福建的政治文化中心。公元前202年,闽越王无诸受封在福州城建都,开始了最早的城垣建设。魏晋时期,中原大乱,大量百姓迁徙至此(史称“衣冠南渡”),依托子城以南兴建家园,一个以士大夫、文化阶层为主要居民的街区——三坊七巷初见雏形。此后三坊七巷孕育于唐末至宋,成熟于两宋,鼎盛于清代与中华民国时期,逐渐成为福州城中心。这里延续着古城的千年文脉,历代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和民族精英大多聚居在此。现存的“三坊七巷”街区占地约40余ha,以南北向的南后街为中轴,分为东片区和西片区。西片区称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东片区称为“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整个历史街区目前尚存古建筑约270座, 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其中面积在1 000 m2以上的深宅大院约有20处,是中国南方现存传统民居最完备的古街区,被誉为“明清古建筑的活化石”。其传统民居院落空间格局之完整、种类之繁多、建筑之精细、园林艺术之巧妙,体现了和谐、内敛、儒雅的传统文化内涵与充满魅力的地方韵味。

二、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形态相关研究概念

(一)院落概念

《辞源》里对“院”的解释为“周垣也”“宫室有墙垣者曰院”,四周围墙以内的空地可谓“院”。而“落”有定居的意思,如聚落、村落等(图1)。因此院落是一系列有层次的“房屋围墙以内的空地”,是一个家庭、家族定居的方式之一(图2)。[1]

图1 院落中“落”的定义Fig.1 The definition of “settlement” in courtyard

图2 《辞海》中对“院落”的定义Fig.2 The definition of “courtyard” in “Cihai”

但实际上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院落有狭义和广义双重含义。狭义的院落是指由实体要素围合,顶部开敞,位于建筑和建筑群内部的室外空间;广义的院落是指包含狭义院落以及实体围合要素在内的具有特定空间组织结构特征的集聚方式。这种集聚方式是以一系列有层次的“堂前之院”为组织单元,以此形成了独特的结构关系和空间形态。本文研究的是广义院落。

(二)空间形态概念

由实体围合而成的负形部分称之为空间,可分为实体的内围空间和实体的外围空间。空间形态是实体形态和负形空间综合的结果。它既包含了空间的内涵又包含了物体形态的内涵。空间形态是建筑内在空间本质的表现形式、组成方式及其变化,同形态概念相似。

使用空间形态理念把层次丰富的传统民居院落解析成简单“形”的元素符号,从外在表象因素中获取建筑的内在结构、功能作用、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等本质因素,甚至可以从中发掘空间形态的“基因”, 从而更能抽丝剥茧,化复杂为简单,看到传统民居院落的本源。

三、传统哲学思想对院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在传统民居千年的演进过程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儒家、道家思想一直影响着院落空间,使它们呈现出不同的规划、布局、大小、方位、色彩和明暗形态。儒家思想讲究“礼制”和“礼教”,十分注重社会秩序规范性、人们社会地位的等级高低,从各个方面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饮食起居和言行举止,上至天子,下至臣民,都严格恪守。因此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三坊七巷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形态讲究中轴对称、严谨守中的构图模式和文化意蕴。而道家思想主张“顺其自然”,它讲究的 “道”是天地之道,偏向自然性,讲究“无不为”的自由境界和“无为”的思想方法,呼吁人们应充分认识并尊重自然规律,让宇宙万物“自足其性”。道家思想认为,个人与社会也是共生互存关系,修道不仅要“度己”,而且要“度人”,以各种适宜的方式,来谋取世界共同的利益。因此道家思想影响下的三坊七巷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形态讲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由布局风格。

四、灵活多变的院落组合空间

(一)单元要素

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数量多,目前尚存明清时期古建筑约270座,其中面积在1 000m2以上的深宅大院约有20处。从文物建筑和整体街区形态肌理分析,这些民居院落空间是其组成单元体系的重要要素。每组院落群的构成少则三四个院落,多至八九个院落,交错相生。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化复杂为简单,从传统民居院落的构成单元要素开始解析 (图3) 。

图3 严复故居院落空间形态单元要素图示Fig.3 Elements of courtyard spaceform in Yan Fu’s former residence

笔者通过对三坊七巷的传统民居院落进行调研,将复杂的院落空间形态分解成若干个单元要素,并做同构、异性的归纳,从而得出以下九种院落空间单体要素:“一”字形院落空间、“T”字形院落空间、“=”字形院落空间、“工”字形院落空间、“立”字形院落空间、 “日”字形院落空间、“曰”字形院落空间、 “U”字形院落空间、“回”字形院落空间。

1.“一”字形院落空间

“一”字形院落是由三面墙体和一面建筑围合而成的空间,方向性比较明确。院落空间三面为围墙,与自然接触程度最大,很好地与周围环境融合。建筑面向院落一面通常会设置檐廊等灰空间,较好地完成自然空间到人工空间的转换。如图4(A)所示林觉民故居的“一”字形院落空间由三面实墙围合有檐廊的林觉民卧室,院落里种植郁郁葱葱的树木,塑造了静谧别致的空间氛围。

2.“T”字形院落空间

“T”字形院落是在“一”字形院落的基础上加入连廊、天棚等元素,把完整的院落分成两个部分,增加空间层次,有些民居甚至在连廊两侧设置美人靠。如图4(B)所示林觉民故居的“T”字形院落空间由连廊把院落空间分隔成两个相等的天井,不仅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场所,还增加了空间丰富性。

3.“=”字形院落空间

“=”字形院落由两建筑单体相对而设形成,俗称“对合子”,为两座“一”字型建筑中间夹着一横长形庭院组成。这种院落空间聚集性强,方向明确。如图4(C)所示的林聪彝故居“=”字形院落空间由南北方向的厢房围合墙体而成,空间相对集中,院中人的互动性更强。

4.“工”字形院落空间

“工”字形院落是在“=”字形院落里加上连廊或天棚,巧妙地通过屋顶和地面材质的空间界定划分出三个空间层次,这种围合形式不仅丰富了院落的空间构成,还形成了典型的“灰空间”。如图4(D)所示的林聪彝故居“工”字形院落空间在天棚两侧设置美人靠,打破单一空间边界,增加了空间界面的生活趣味性,丰富了空间界面的层次性。

5.“立”字形院落空间

“立”字形院落是由“一”字形院落加两个“T”字形院落空间组合而成,空间层次更加丰富,并且加入隔墙、漏窗、拱门的元素分隔空间,移步异景,更引人入胜。如图4(E)所示的王麒故居“立”字形院落空间通过隔墙沿中轴线方向把院落分成两个较大的院落,而其中一个较大院落空间又继续被两面带有漏窗的墙分隔成三个小院落。这大小空间尺度不一的院落,空间布局各不相似,虚实空间相生,形成意蕴绵长的活力空间。

6.“日”字形院落空间

“日”字形院落是由一字型建筑把院落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建筑两面被院落包围,形成虚实相生空间,视觉通透性特别好,建筑与人工自然融合协调,生机盎然。如图4(F)所示的小黄楼“日”字形院落空间,小黄楼花厅南北方向各有一个庭院,院中景致生动丰富。花厅的门扇打开,南北向的庭院景观视野可以连成一片,视线通透性特别好。

7.“曰”字形院落空间

“ 曰 ”字形院落由一字形建筑三面围合大小不一的院落而成。院落比“日”字形的更开放,更具包容性和容纳性。院落尺度大小不同,移步异景,空间序列变化丰富。如图4(G)所示的二梅书屋“曰”字形院落空间,由狭长的院落、昏暗的灰塑雪洞、种有梅花的方形院落围合书屋建筑而形成曲折变化、明暗变化、欲扬先抑的特色空间。

8.“U”字形院落空间

“ U ”字形院落为凹形建筑围合方形院落而成(如图4(H)所示的水榭戏台“U”字形院落空间),中间的房屋为三开间的正房,两边通常为连廊或厢房。建筑的三个界面与院落相交,只有一个方向与外融合。天井的空间尺度小巧,与两面的厢房(或开敞连廊)及正房柱廊空间呼应,由开放向半开放空间过度,形成灵活多样的空间层次。

9.“回“字形院落空间

“回”字形院落是由一明两暗的主厅和三个朝向的回廊组合而成,这和北京四合院的平面组成差别很大。和上述其他院落相比,它更具有围合感和内聚性,三面开敞的围廊空间与正厅的柱廊空间相映成趣,视野更开阔。如图4(H)所示的严复故居“回”字形院落空间,南面为插屏门领衔的入口空间,北面为有柱廊的厅堂空间,东西面为有檐廊的厢房。柱廊、檐廊形成的半围合半开放空间和院落的开放空间互相辉映,人们围绕着院落进行祭祀、庆典、栖息、纳凉等各种活动,自由感受明月、轻风与院落中的绿意。

图4 三坊七巷传统民居院落空间构成单元要素Fig.4 Constituent element of traditional courtyard space in Fuzhou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historic district

(二)群体组合

三坊七巷传统民居群体组合深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传统宗法观念及福州特有的地域特征使得三坊七巷传统民居群体组合演绎出以下特征:中轴对称纵向深度延伸的空间布局、横向并列组合的空间布局、灵活自由的空间布局等。

1.中轴对称纵向深度延伸的空间布局

传统宗法制度重视主次、尊卑的观念影响着三坊七巷传统民居群空间格局分布。民居群强调中轴对称,一般主座朝南,作为公共活动场所重心的厅堂位于轴线的中心部分,厅堂左右两边是厢房,门堂回廊分立两侧。同时若干个院落空间单元沿纵向深度有机生长,有利于一般的南北方向。[2]这种院落群布局与封建的伦理相一致,反映宗族内长幼有序、尊卑显贵的层次关系,空间组织主从有序,疏密相间。[3]

中轴对称纵向深度延伸的空间布局注重人与自然的对话,沿纵向设计了不同空间尺度的虚实空间。以福州长汀会馆为例(图5),在第一落院落空间中,从入口灰空间引导进入门厅,注重宅邸与外部巷道的过度,门厅內的屏风门分隔前后两个相似的空间,并形成正式的接待空间;正厅正对入口,厅堂空间主要供敬神祭祖、举行婚丧寿庆、宴请宾客以及平时接待亲朋好友等活动,面向庭院方向设柱廊,两侧设回廊与门厅相连接,形成了一个内外渗透、互相映衬的有机整体。正厅屏风门把空间分隔成前祭祖空间和面向第二落院落空间的檐下灰空间,连接第二院落庭院空间,并延伸至后厅的柱廊空间,室内人工活动空间转向室外的自然空间再回到人工活动空间, 后厅的屏风门把空间分成接待空间和面向外廊的灰空间两个部分,外廊把天井分隔两个等分小天井与出口连接,形成欲扬先抑的导向。在重要节日或婚庆时,中间的屏风门完全打开,院落、柱廊、回廊、檐廊、外廊连成一片,自然空间与人工活动空间连贯为一体,互相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图5 福州长汀试馆虚实空间图示Fig.5 Virtual space of Changting pavilion in Fuzhou

2.横向并列组合的空间布局

在传统民居院落群建造过程中由于基地特征及不断扩大宗族血缘居住需求,需要在中轴对称纵向深度延伸的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向东西向发展横向并列组合的空间布局。因此该空间组合方式既有竖向生长,又有横向生长,每个院落都有自己独成一体的生活系统,但又彼此联系。不同尺度院落、回廊、厅堂空间相互连通,满足同宗族家庭的共同居住,塑造更加丰富、曲折、有序的居、游、栖、嬉空间。[4]

比如二梅书屋(图6),避开建筑用地呈长条锯齿状的限制,巧妙地设计成顺应地形的东、中、西三座毗五进连院。西落三进院落,第一进由厅堂和回廊围合的“回“字形院落空间组成,第二进由”=“字形院落空间围合而成,院落空间与北侧的柱廊空间融合协调。在第三进时分成三区,第一区是“U”字形院落空间围合的两房一厅书斋;第二区是“三间排”的佛室;第三区是“五间排”的库房。第四进为“曰”字形院落空间组成二梅书屋,东侧的灰塑雪洞(七星洞)通连二、四进,二进院落通过幽暗的灰塑雪洞与四进二梅书屋的庭院连通,院落路径曲折变化,院落空间尺度变化丰富,光线由明到暗再到明。第五进为“一”字形院落空间围合成花厅,三间开,中为厅,两旁为房,厅北侧设美人靠, 厅东西两侧设柱廊,庭院设假山、半亭、鱼池,空间开阔、别致典雅。“二梅书屋”宅院内的五进建筑,空间布局合理,院落空间变化丰富,横向并列有机生长,挥洒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文人学士修身养性、治学的佳处。

图6 二梅书屋横向并列组合空间布局Fig.6 Horizontal juxtaposition spatial layout of Er Mei house

3.灵活自由的空间布局

由于地基形状不规则或受限制,三坊七巷传统民居院落群通过院落形状、大小变化及位置交错等形成灵活自由的空间布局。虽然自由组合的各院落群自成体系,却充分体现对周围环境的尊重,整体脉络清晰统一。院落群大小不等,但是基本组成单体要素一致,并不影响街巷空间的收放形态,体现了平等包容的人文特色。虽然该空间布局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适应不同的基地;但平面布局仍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每个院落都严谨有序,并具有明显的轴线关系。[5]以下是三坊七巷传统民居院落群灵活自由的空间布局类型:庭院围合式、十字交错式和带状分布。

(1)庭院围合式院落

庭院围合式院落组合方式中心突出(如图7(A)),围合感明确。通常由多个不同类型的单体院落空间先组合成若干个中轴对称纵向深度延伸的空间布局院落群体,这些院落群体再以公共的庭院空间为中心围合而成具有秩序、虚实相生的院落群。庭院围合式建筑体基本坐北朝南,采光通风比较好,院落间主要通过庭院联系,注重与自然的对话。如图8所示A型院落就是庭院围合式院落,院落北面为文儒坊,南面为光禄吟台,由三落院落围合形成“L”形庭院。“L”形庭院视野开阔,景色优美,联系着东西落院落的交通,同时与尺度大小不一的东西落院落形成层层叠进的空间序列,丰富了院落生活。

图7 三坊七巷院落空间群体组合类型Fig.7 Group combination types of courtyard space in Fuzhou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historic district

(2)十字交错式院落

十字交错式院落空间由多个建筑单元体紧密聚合而成(如图7(B)),院落群有多个朝向,有东西和南北朝向,只有少数通过天井采光,因此有些采光不是很好。有些相邻建筑靠得太紧密,因此隔声效果不是太好。各院落间主要通过街巷联系。如图8所示的B型院落为十字交错式院落,东面紧临南后街,为店面;北面面向文儒坊,为日常生活入口。院落内主要靠小天井采光,布局比较局促紧凑,各厅堂厢房紧临,比较嘈杂。

(3)带状分布院落

带状分布院落群空间布置沿纵轴展开(如图7(C)),主要沿南北向街道呈带状分布,各院落间主要通过街巷来互相联系,无并行联系关系。一般这种院落组合通常为商住混合,沿东面依次形成前店后院的格局。如图所示C型带状分布院落,东面一列是店面,面向南后街;南面面向文儒坊,院落布局为天井连天井的带状分布,空间不够舒展,采光不是太理想。

综上所述,三坊七巷传统院落空间的形态灵活多变,每个院落空间形态都可以分解成“一”字形、“T”字形、“=”字形、“工”字形、“立”字、 “曰”字形、“U”字形和“回”字形等院落单元要素;而这些院落单元要素又可以自由组合,形成中轴对称纵向深度延伸的空间布局、横向并列组合的空间布局、庭院围合式院落、十字交错式院落和带状分布院落等院落空间群体组合。这些分解、组合规律,我们可以从图8三坊七巷院落空间分布图找出,从中体会隐藏在三坊七巷传统民居院落空间背后的魅力。

图8 三坊七巷院落空间分布图(在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图纸的基础上绘制)Fig.8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courtyard in Fuzhou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historic district (based on the design provided by Fuzhou Plann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三、 结语

在传统宗法制度和福州地域文化特征影响下,三坊七巷传统民居院落群空间形态以其特有的平面布局、组织形态、围合方式,营造出丰富多彩的院落空间,塑造了浓郁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体现了古福州人的生活方式和内心秉持的伦理准则,并且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和谐、共生,更揭示出其空间形态下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和审美价值。

[1] 乔雅倩.重归院落生活——现代山地住区院落空间的营造策略[D].重庆:重庆大学,2013.

[2] 戴志坚.福建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9:23-50.

[3] 王均.传统聚落结构中的空间概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6-52.

[4]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关中乡村聚落转型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35-42.

[5] 毛兵,薛晓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修辞[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3-40.

AnalysisofthecourtyardspaceformoftraditionaldwellingsinFuzhouthreelanesandsevenalleyshistoricdistrict

Zhou Libi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118,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courtyard space of Fuzhou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historic district are analys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morphology and the special cultural and regional background of Fuzhou, which include plane form, spatial organization morphology and enclosing styles. 9 elements in the courtyard space of the traditional dwellings and the layout of the group space with uniqu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Fuzhou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historic district are focused, offering a feasible way for modern architecture to inheri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dwellings.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traditional dwelling courtyard; spaceform

10.3969/j.issn.1672-4348.2017.05.001

TU-8

A

1672-4348(2017)05-0409-06

2017-03-20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15337)

周丽彬(1981-),女,福建罗源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责任编辑:王圆圆)

猜你喜欢
三坊七巷空间布局院落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院落(外二首)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
空间布局图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
院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