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舞蹈

2017-11-09 17:45Lingxing
焦点 2017年11期
关键词:恰克罗什龙舞

Lingxing

有一个很有趣的假设,大意是人类的祖先可能发现,如果许多人在一起用有节奏整齐的步伐行进,就会对野兽产生震慑作用(它们会以为那是一只巨大的猛兽),从而提高生存概率。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普遍会在听到一些音乐,尤其有节奏的音乐时会产生献身感。

巴厘岛的凯卡克舞给人以这样的感觉,舞蹈没有音乐伴奏,取而代之的是穿方格子裙的男子围坐在闪烁的火把四周,伴以节奏感极强的模仿猴群的“恰克-阿-恰克-阿-恰克”。

凯卡克舞蹈源于被称为迷咒舞桑扬(Sanghyang)的巴厘岛古老仪式,由舞蹈者扮演目的在于驱魔或击退邪灵。这种独特的舞蹈,依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Ramayana)故事撰写,讲述了王子罗摩和妻子悉多的爱情故事。

罗摩王子与妻子悉多和兄弟罗什曼在树林徘徊。然而,巨人罗波那绑架了悉多并把她带回了他的领地。罗摩让罗什曼向猴子王国国王须羯哩婆发出求救。须羯哩婆派遣他的白猴子将军名叫哈努曼,去罗波那的地盘查看悉多的情况。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当哈努曼被罗波那的部队抓获,将他放在火圈中并试图烧死他。白猴勇士非但没有被火烧成灰烬,身体也毫无损伤,并冲破火的包围来到罗波那的宫殿。于是,开始了两股势力之间的战斗。一开始,罗波那和他的队伍设法控制住罗摩。然而,罗什曼和哈努曼带着猴群前来援助,打败了邪恶的巨人。

舞蹈最早出现在1930年,后经巴厘岛舞蹈家Wayan Limbak和德国画家结合罗摩衍那传奇史诗共同创作出了戏剧性的表演形式。一般在露天日落时分举行,通常在高高的悬崖上面向大海,戏剧完全取决于自然的光线。黄昏开始,故事继续陷入黑暗,只有来自火把闪烁的光线。戏剧本身不使用任何人工布景,也不涉及乐器。他们的创新舞剧在世界上巡演,使这种舞蹈走红至今。

在印尼这样一个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巴厘岛上的人们却普遍保留着印度教的习俗,舞蹈也是一种外化的信仰表达。早在公元4-5世纪时,印度教就已传入了印尼的西爪哇和加里曼丹。公元760年左右,东爪哇国王在巴厘岛南部建立一个印度教国家。在此之前,巴厘人祭祀对象是“祖先和族群知名人物的灵魂以及自然力量”。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论主宰着原著民的精神世界。巴厘因素对印度教的渗透既包括宗教教义内涵方面也涉及祭祀仪式等外在形式。

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巴厘島的舞蹈表演大多源于印度教义或古老的传说,并且分为很多种,适用于不同的祭祀场合。除了凯卡克舞之外,也广受欢迎的巴龙舞描述的是善恶势不两立的故事,剧中无论是服装、身段、角色扮演、配乐以及剧情发展上都简单易懂,轻易地超越了语言的隔阂。巴龙(Barong)是善神的化身,由双人演出,如同中国的舞狮,只是头部较似北京犬。让特(Rangda)是恶神的化身,形如女巫一头杂乱的长发,尖而长的指甲。巴龙舞表达了善与恶两种势力的均衡与无止境的对抗,而非一般戏剧所强调的贬恶扬善。巴厘岛人对善恶的特殊观点也同样在其善恶门建筑中可以发现。剧中除了优美的双人舞蹈,也穿插了丑角诙谐的表演,加上武场的演出,使得巴龙舞成为老少咸宜的舞剧。

舞蹈在古老的文明中也起着教化民众的功能,如今,灵动的舞姿也是一个族群张力的表现。

猜你喜欢
恰克罗什龙舞
灯会迎春,一夜鱼龙舞
铜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的传承与开展现状分析
套娃为什么被叫作“玛特罗什卡”
断龙舞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普京“导师”之女宣布参加总统竞选
恰克大冒险(九)
墨玉县普恰克其乡家依闸口东支渠抗冻胀设计
漫画长廊
论鸠摩罗什形象的世俗化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