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石

2017-11-09 09:45杨巧蓉
前线 2017年10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党的领导历史

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突破了学术领域,超越了西方地域限制,在政治领域和中国都有了滋生的环境。尤其是在新媒体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其负面影响更容易放大。这就警醒我们,要撕掉其包装以揭露其本质,自觉展现历史真貌以正视听,通过改进党的领导以提高执政能力,厚植思想土壤以坚定我们的立场观点,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践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一言以蔽之,历史的实践以及实践的历史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固基石。

揭去各色外衣以把握其本质

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虚无主义思潮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它并非“新制造”,只是在不同的历史节点制造的一件不同外衣罢了。近年来其表现主要有五种:一是摘取大事件不广为人知的细节,随意裁剪,捏造具体到“个位”的数据论证自己的结论,企图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二是对领袖人物的污名化、对民族英雄的矮化,蛊惑人心、颠覆大众的价值判断,从精神层面割裂家国传承,搅乱思想领域;三是以人权、普世价值、宪政等为借口,否定党的领导的合法性;四是无限放大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弱化、虚化成就,质疑党的执政能力,宣扬“中国崩溃论”;五是宣扬西方文明的终极性、普世性,遏制中国的发展与民族复兴。

撕掉历史虚无主义各种伪装,其本质显露无遗。其一,历史虚无主义以“思潮”混迹学术圈,实则僭越学术探讨进入政治领域,把历史研究问题转变为意识形态斗争问题;其二,历史虚无主义拼凑的“事实”是零碎的、随意的;其三,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一種,它通过“选择性虚无”,竭力“去中国化”,却对西方价值观大加赞美;其四,历史虚无主义目的在于使国人在精神上陷入混乱,在实践中归于散乱,以扫除西方社会价值观推行世界霸权的障碍。

展现历史真貌以正视听

展现历史真貌,就是借助实践的历史粉碎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讹传”。历史虚无主义捏造拼凑所谓史实以蛊惑人心,我们就需要“从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这是赢得舆论先声的必要举措。尤其是在信息化传播环境下,主动发声更加重要。主动发声更要强化一个“诚”字,有诚才有信,信不仅仅是相信,更有建立于相信基础之上的信心。我们要借鉴古今中外史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和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历史研究的手段、方法与载体,系统地展现国家的历史、党的历史,使人们接触的、感受的、思考的是中国的正能量与真问题。

辉煌与成就,波折和错误,历史的原貌难以改变。刻意遮掩和挑拣,都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背弃。客观真实展现历史,是检视自身的勇气,是尊重后辈与世人的诚信,是承担历史使命的责任。倘如是,人心向背,自有公断。

改进党的领导以提升执政能力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历史虚无主义抛开历史事件发生的复杂背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割裂党的历史,丑化党的领导人,以此质疑党的执政合法性。当前,其经常假借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滋事,制造舆情,妄论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周期。因此,无论是从党自身的发展与生命力来看,还是从党担负的历史使命来看,直面党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顺应时代变化,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努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把党的治理纳入法治轨道上来,全面从严治党,形成党自我净化的有效机制,从而团结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方力量。这不仅有益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提升治国理政能力,而且有益于粉碎历史虚无主义所藏匿的政治图谋。

厚植思想土壤以坚定立场观点

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国内一些人曾表现出对“外来和尚”的青睐,渴望他们对中国“广而告之”,以此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这部分人的本来面目表露无遗,在攫取财富时是“好好先生”,在重大问题上转眼就把矛头对准中国,从预谋、论证、过程到后果甚至出现了一种“产业化”趋势,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需要中国本土学者练就研究中国问题的扎实基本功,始终理性看待中国和西方社会之异同,从而避免成为西方思潮在中国渗透免费的宣传员、解说员。另一方面,需要政府从国家人才制度和舆论机制等层面加以规范和引导:一是宽容和引导“实话实说”类的批评与辨析,因为自我表达与敢于表达是回击能力提高的必经之路,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具有浓重的家国情怀,其基本共识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二是对海外学者、海归实行“国民待遇”,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尊重,而且彰显了中国自信与从容,从而极大地提高本土知识分子的认同感与创见力,不断扩大在国际思想论战中的中国话语权。

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践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

说到底,历史虚无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产物,因而它始终跳脱不了西方的经济制度框架,其生存诉求必然使之把矛头指向不同经济基础的国家,中国就是其“重中之重”。历史虚无主义不遗余力地歪曲中国历史和中共党史,其最终意图在于为西方国家攫取私利和生存空间。因此,揭露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之本来面目,不能止步于解释性的应对。

把目光与力量聚焦于中国当下实践,乃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石。一要更加自信,坚定地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要切实解放思想,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清除各种发展阻力;三要始终保持清醒,制定政策要依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并以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为基本参照;四要适应时代之需,充分利用科技新成果,牢牢抓住新经济增长点,促使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五要高度关注国际人才动向,从长远考虑,制定适应中国社会的人才培育机制体制,为中国的发展育才蓄才。当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就是破除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有力依据。

(作者:杨巧蓉,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 许 海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党的领导历史
科技看百年
破除虚无主义,夯实文化自信
从虚无主义到教育虚无主义的认识与反思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朱景文: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张荣臣: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