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老年人常常想吃“馅饼”却入“陷阱”?

2017-11-09 23:29王雪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7年10期
关键词:馅饼保健食品保健品

王雪

说起“天上掉馅饼”这样的美事,理智清醒的人通常都不会相信,但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不解——不少老年人常常被广告宣传、健康讲座“洗了脑”,结果不但没吃到“馅饼”,却掉进“陷阱”。

那么,商家是如何让老年人心甘情愿“上钩”的呢?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一次个案调查和专业咨询。

8月初的一天中午时分,记者来到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核心商圈附近的一家老年人健康服务中心,在门口便听到里面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男士正在讲课。记者想进去旁听一会儿,一位工作人员立刻警觉地问:“你找谁?”为避免对方起疑心,记者借口说找一家办事机构离开了。十几分钟后,记者在楼下听到工作人员在热情地送客,“叔叔慢走”“阿姨再见”。随后,二十几位老年人各自拎着一个简易拖轮箱包陆续走下楼。

待老人们离开工作人员的视野,记者追上前去和一位看上去年近七旬的老人攀谈起来。

老人说,几天前看到街头分发的一份广告上说,来这里能免费领取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不过,来了之后被告知,要领半导体收音机,必须先听讲座,他这已经是第四次听课了。

老人说,第一天上课,专家讲的是老年人骨质疏松问题,讲课过程中提到一种叫骨胶原的新产品补钙效果特别明显,刚刚进入哈尔滨市场,原价每盒398元,那天搞优惠活动,特价每盒100元。因为让利幅度很大,于是,他一次买了6盒。工作人员告诉他,已经向总部争取了免费名额,明天就能给他退款。

老人说,第二天去听课时,对方真一分不少地把钱给退了。为了表达谢意,听课的老人每人拿出200元钱作为工作人员的辛苦费。没想到,临走时工作人员又给他们每人赠送了一罐价格远超200元钱的蛋白粉,还有一把能当拐杖用的雨伞。随后,工作人员又介绍了一些保健品,都是打一折的价格,说这是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特惠”。于是,他跟大伙儿又每人交了300元,买回一大包。

老人说,第三天去听课时,头一天花的300元又因享受免费政策被返回来了。专家在讲课时介绍了一款高科技新产品——保健马甲,能磁疗、能按摩,对于治疗各种老年病效果非常好,价格打五折后5000元,而且这次也有免费名额。因为以前几次购物都返款了,大伙儿没犹豫就报了名。因为老人身上没带那么多钱,结果没抢到免费名额。

老人说,今天是第四天了,工作人员真把马甲钱给退回来了。专家讲课时介绍了一种最新研制成功的预防肿瘤的药,即便是肿瘤患者,也能延长寿命。因为现在还处于保密阶段,只有少数人能享用,每人限购三服,一服药5000元。

老人说,有了没享受到保健马甲退款的教训,这次来特意带了1万块钱,终于抢着了。

“他们这么做是图啥呢?会不会是忽悠人?”记者追问。

“不会,专家说,因为一些生产厂家要通过他们做推广,所以给了一些免费名额……”

记者请老人留了电话,并在次日联系了老人,询问第五天听课和购物的情况。电话那头,老人的语气有些遗憾:“这回买药的钱退不了,但给每人送了一个马甲,还有面粉、豆油啥的。”

记者说,自己的一位亲戚患有肿瘤,对这个保健品的效果如何很关注。老人说:“专家介绍,这种保健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推薦的,应该错不了。就算没那么神,吃了也不至于有啥坏处。”但是老人也嘟囔了一句,“下次有这样的讲座再也不去了,去了肯定又要买。”

老人买的这些保健品是否属于正规产品?怎样鉴别保健品真伪呢?

为此,记者咨询了省食药品监管局负责保健食品监管的韩处长。韩处长告诉记者:“保健食品是食品的特殊种类,不能代替药品,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要鉴别保健食品真伪,只要登录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输入保健食品名称即可。如果能查询到‘国食健字的批准文号等相关信息,基本可以断定是具有‘小蓝帽标识的正规保健食品。”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不法商家在营销环节做了手脚,在广告中进行虚假宣传,肆意夸大保健品的效果,从而误导消费者。

据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告监督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这些保健食品广告的主要违法表现为,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保证;以药品和医疗机构、医生形象和名义做证明,利用专家、消费者名义或形象做证明;广告内容未以批准的说明书和标签为准,任意扩大范围,明喻或隐含‘包治百病等内容。”

除了夸大宣传效果,一些商家还常常打出“温情牌”“免费牌”“承诺牌”,所谓“专家义诊”“健康讲座”“免费活动”以及虚假证明,也是不法商家的惯用伎俩。“比如,雇用假专家开展免费体检或义诊,即使检查对象身体情况正常,也能检查出一大堆病,然后推销保健品;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推销假冒伪劣和不适用的保健品;利用赠药、免费试用、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与促销活动,并且雇用一些‘托儿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的假象,给老年人做出‘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一些保健品假冒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的名义,为产品功效提供‘佐证,以增强权威性与说服力。”省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很多人想不明白,老爹老妈为啥这么容易上当受骗?

一位在食药监部门工作多年的稽查员告诉记者,这些年,他经手的此类案件不下百件,“每当看到一些老人不知要多少年才攒下的几万元钱被不值百十块钱的破药丸给骗了,我都恨得牙根儿痒痒。”

这位稽查员认为,骗子之所以能成功给老人们“洗脑”,主要抓住了这个群体的四大弱点:

第一,老年人的孤独状态。老人易患病,而且子女照料陪伴少,往往比一般人更关注健康,愿意为保健付出金钱、时间和精力。而不法商家正是抓住了老人需要倾诉、陪伴的心理需求。

第二,爱贪小便宜心理。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种贪小便宜的心理。比如,听一次讲座送一打挂面、一桶豆油……天天讲,天天发,用一些不值钱的东西,把老人引入圈套。

第三,爱面子心理。在养生俱乐部里一起玩的多是街坊邻居。“张大爷都买了,我能不买?就白听人家讲课了?再说了,人家对我这么好,买点东西怎么了?”

第四,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因为越老越害怕死亡,所以,一些黑心商家利用这种心理,老人哪里容易不舒服就大肆渲染,然后把要推销的产品吹得神乎其神。于是,一些老人就觉得:“为了健康,值得!”

对于老年人认准的东西,一旦儿女进行劝阻,老人就认为是子女不舍得花钱,对自己的健康不重视。为此,很多为人子女者深受困扰。

有心理医生建议:要劝诫这些痴迷保健品的老年人,首先,要多陪伴老人,引导老人培养健康的爱好,让他们减少孤独感;其次,最好定期带老人去正规医院进行体检,并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治疗,真正对老人的健康负责;第三,正确引导老人不要迷信所谓“权威”,不要参加那些所谓免费的保健讲座,遇到被人怂恿的情况时,以“自己做不了主”为由推托。

对于那些无论如何都说不通的老人,有网友这样支招儿:“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老有所依》,讲述了某些人利用老年人的特殊心态衍生出的种种‘夕阳产业,其中揭露了保健品行业行骗的内幕,只要看完电视剧,瞬间刷洗‘三观!”

如果老年人要购买正规的保健品食品,又该如何选择呢?对此,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化处韩处长提醒大家:“要通过正规渠道,索要正规销售凭据,切勿通过非法的传销和会议销售等途径购买。选购保健食品,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识(“小蓝帽”)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依据其标明的功能,做出针对性选择,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切勿盲目使用;相关产品信息,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选购保健食品,要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和生产许可证号;遇有虚假宣传产品具有疾病治疗、预防功能的食品和保健食品或非经营场所销售保健食品的,可拨打12331电话投诉举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馅饼保健食品保健品
浅论保健食品与健康养生的关系和解决途径
热门调查
九旬老人砸200万元买保健品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HPLC测定保健食品中维生素E
食药监总局:从未批准“补脑”保健食品。
馅饼里包了一块天
保健食品小知识
馅饼里包了一块天
馅饼里包了一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