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破格录取』文豪是假的

2017-11-10 03:11谌旭彬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张充罗家伦臧克家

◎ 谌旭彬

大学『破格录取』文豪是假的

◎ 谌旭彬

图/冯 乾

高考录取工作如火如荼,“罗家伦破格录取数学考15分的钱钟书”“胡适破格录取数学考0分的张充和”“闻一多破格录取数学考0分的臧克家”等神话又充斥了考生和家长的耳朵。然而这些故事都是假的。

“钱钟书被破格录取”的说法似乎有钱钟书本人的“认证”:他自己说,1929年,他报考清华大学,国文、英语考得不错,但数学只考了15分,校长罗家伦特地召他至校长室谈话,特准他入学。

这种说法早有海内外学人质疑。其实,钱钟书在当届录取的174名新生中排在第57名,名次不算低。而根据清华1929级校友回忆,当时的录取标准是:凡是国文、英语和算学这三门主科中“有一科目考分在85分以上,一定录取……各科平均分数及格,合乎入大学标准,也能录取”。照这个标准,钱钟书能考到第57名,说明他的平均分数当然及格了,所以他理应被录取;他的国文和英语特别优秀,都能考到85分以上,他也应当被录取。

如果有人质疑钱钟书的数学只考了15分,分数太低不足以被录取,但季羡林于1930年考进清华外文系时,他的数学分数比钱钟书的还低,不到10分。1936年考入清华外文系的一位女士回忆,数学试题发下来时,她整个人都愣住了,因为找不出几题是她会做的,只得“怀着非常失意落魄的心情勉强把其他科目考完”。后来她听说,“评审委员是先把国、英、算三科的分数拿来平均,如果及格,才继看理化、史地等的试卷”。这位女士跟钱钟书一样,中英文都很出色,所以她的国文、英语和算学三科的平均分数及格了,最终被录取了。

事实确实如此。在1928年9月通过的“国立清华大学条例”中,关于入学考试仅规定:“国立清华大学本科学生入学资格,须在高级中学或同等学校毕业经入学试验及格者。”并无“某科目不及格则不得入学”的相关字样。所以,季羡林等人即便数学分数特别低,只要其他科目分数很高,也有机会被录取。

而且,入学考试制度是罗家伦执掌清华后颇为重视的改革措施之一。作为该校升格为“国立清华大学”后的首任校长,1928年9月,罗家伦于就职典礼上发表讲话,特别言及入学考试制度必须严格执行:“我希望此后要做到没有一个不经过严格考试而进清华的学生;也没有一个不经过充分训练,不经过严格考试,而在清华毕业的学生。”

所以如此重视入学考试的严格与公平的罗家伦不可能会破坏自己制定的规则,利用校长权威去破格录取某些学生,而钱钟书属于规则内的正常录取。罗家伦注意到了钱钟书考试成绩的巨大反差而找其谈话,提及其数学成绩很差,也提及其已被录取,令钱钟书产生了一种“自己的录取属于特例”的错觉。事实上,尽管罗家伦以拥有钱钟书这样的学生而自豪,但他从未言及自己曾“破格录取”钱钟书。如果钱钟书真的是被破格录取,身为文豪的校长,怕是早已宣扬得海内尽知了吧。

“胡适破格录取张充和”的神话则与当事人的语焉不详有关。

张充和自己说,她考北大时,数学0分、国文满分。因为怕考不上,她没有用自己的名字,用了化名“张旋”。入校后,国文系系主任胡适说:“张旋,你的算学不太好!要好好补!”张充和想:“都考进来了,还怎么补呀?那时候学文科的进了大学就再不用学数学,胡适那是向我打官腔呢!”

以此为蓝本,坊间演绎出了各种匪夷所思的细节,比如“胡适大闹校务会”等,将胡适塑造成了无视入学考试规则、践踏录取公平之人。

胡适当然不是这样的人,张充和也省略了关于录取的关键信息。1930年,胡适改革了北大招生办法,对于文科新生的入学考试,各科目的分值比例是这样的:英语占40%,国文占30%,史地占20%,数学占10%;其中如有一科得了0分,其他各科无论考得多好,也不予录取。

那么,张充和是怎么进入北大的呢?胡适的学生、一位史学家记述:张充和的国文得了100分,试卷的书法也非常好,英语、史地也都及格,但她的数学是0分。胡适得到汇报后,因为素知张充和的才华,变通地把她录为“试读生”,“到读完一年之后,张的各科考试成绩都较好,就转为正式生了”。

这个说法并不是为尊者讳。到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时,一位教授希望请张充和题写纪念书籍的书名,可在北大档案里,1934级国文系本科学生中并没有“张旋”。在1934年8月的《北京大学周刊》上则有一篇公布北平考区录取新生名单的布告,文章显示文学院有两个试读生,其中一个就叫张旋。

显然,胡适当年并没有为了录取张充和而破坏北大的招生制度,造成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

“闻一多破格录取臧克家”的传言同样与坊间的以讹传讹有关。

1980年,臧克家撰文回忆了自己被国立青岛大学录取、成为闻一多弟子的经过:1930年的入学考试,他的数学得了0分。臧克家去报到的时候,工作人员看到他的名字,笑着瞪了他一眼,说他的国文考了98分,是第一名—“闻一多先生看卷子极严格,五分十分的很多,得个六十分就不容易了。”臧克家这才知道了自己数学吃“鸭蛋”还被录取的原因。后来,他在英文系学得很吃力,就转到了闻一多的中文系,从此成为闻一多的弟子。

显然,臧克家的回忆仅止于“闻一多给了自己国文考试最高分”,并没有说“闻一多破格录取了自己”。录取臧克家是梁实秋当主任的英文系,根本轮不到闻一多来破格录取。

而且,国立青岛大学的录取工作由新生考试委员会决定,目的就是“免去许多请托关说的毛病”。这个新生考试委员会的制度对基于个人赏识的破格录取显然也是一种不小的障碍。

其实,与钱钟书的情况类似,臧克家也属于正常录取。国立青岛大学也没有“某科目得分过低或无分数”则不予录取的规定,而且1930年报考国立青岛大学者共计360人,录取153人,录取比例超过40%,这才是臧克家数学考0分仍能依靠国文98的最高分填平窟窿、最终被录取的主要原因。

人们津津乐道于“多位文豪被大学破格录取”的神话,也许只是对自己数学太差的调侃。不过,传播这些伪史、假神话也意味着美化对规则的藐视、粉饰对公平的践踏,这样的神话还是不信为好。

编 辑/安 楠

猜你喜欢
张充罗家伦臧克家
臧克家致刘征书信
臧克家致刘征书信
默静在晚林中
张充和欲扔进纸篓的《仕女图》
老马
张充和践诺
张充和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罗家伦:登门求贤彻夜不眠
罗家伦的倔劲
跟尼赫鲁较真的中国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