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分析

2017-11-10 01:52盛桂芹
黑龙江中医药 2017年1期
关键词:盆腔炎活血复发率

盛桂芹

(山东省单县中医院·274300)

中药配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分析

盛桂芹

(山东省单县中医院·274300)

目的:分析中药配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对符合慢性盆腔炎标准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注射用青霉素钠加液体静滴治疗。治疗组在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我院中药制剂消瘀化症丸口服治疗。均14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半年后统计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81.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8%,对照组复发率为10.9%,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治疗组为96.5%,对照组为83.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制剂消瘀化症丸配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消瘀化症丸 注射用青霉素钠 慢性盆腔炎 疗效分析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因急性盆腔炎未得到彻底正确的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病情顽固,常反复发作[1]。中医属“经行腹痛”、“带下病”、“热入血室”、“妇女癥瘕”、“不孕”等。其病机为产后或经期胞脉空虚,或者素虚,邪毒乘虚而入胞宫、郁结不去,加之脏腑功能失调,致胞脉气血瘀滞而形成本病。治宜健脾利湿、行气活血、破瘀化症[2]。我院消瘀化症丸具有以上功效,自2015年01月—2016年01月配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5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均来自我院妇科门诊,2015年01月—2016年01月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患者年龄22~50岁,平均36岁,病程0.6~8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2~49岁,平均35.5岁,病程0.8~6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胀痛或刺痛、带下量多、有腥臭味、月经不调、体倦乏力、易感疲劳。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乐杰主编《妇产科学》[3]中有关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制定。(1)病史:大部分病人有急性盆腔炎病史,或有生殖系统感染史。(2)有慢性盆腔炎症状,如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3)体征: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或条索状增粗,或有囊性肿物,有压痛。(4)B超检查:子宫或有增大,输卵管单侧或双侧增粗,或附件区有囊肿,或伴有子宫直肠陷窝积液。

1.3 排除标准

(1)年龄<22岁或>50岁的患者;(2)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3)有各种精神病疾患者;(4)哺乳期妇女;(5)准备受孕者;(6)对青霉素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55例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注射用青霉素钠800万U+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中静滴,1次/天,14天为1疗程,14天后比较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

2.2 治疗组

5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抗感染的其础上加服我院中药制剂消瘀化症丸(鲁药制字再Z17080032 单县中医院制剂室生产。制剂成分:桂枝、桃仁、红花、水蛭、牡丹皮、赤芍、丹参、三棱、茯苓、川芎、当归、鸡血藤、香附、甘草),每次6g,每日3次,14天为1疗程。14天后比较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

3 疗效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盆腔炎的相关标准制定::(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超声检查子宫、附件无异常,盆腔无异常及包块,常规检查无异常;(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超声检查提示盆腔病情明显缓解;(3)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毫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5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愈47例(85.5%),显效6例(10.9%),无效2例(3.6%),总有效率为96.4% ;对照组55例,治愈40例(72.7%),显效5(9.1%),无效10例(18.2%),总有效率为81.8%。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治疗组患者满意度为96.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3.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治疗组半年后复发1例,复发率为1.8%,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0.9%,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表1 治疗14天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治疗14天后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表3 治疗半年后两组复发率比较

4 讨论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原因较多,大多数患者因为在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导致炎症迁延所致[4]。该病具有易复发、病程长等特点,临床表现为盆腔疼痛、附带压痛、腰骶疼痛、白带异常、不孕等[5]。中医属于“妇人腹痛”、“带下病”、“癥瘕”等范畴。认为此病多因经期前后,血室正开,胞脉空虚,摄生不慎,感受外邪或房事不节,邪与血相搏,凝滞成瘀,或恼怒伤肝,气虚血滞,淤血内停,渐积成癥。或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生,聚湿成痰,阻于冲任胞宫,痰血相结,渐积“癥瘕”,或凝滞胞宫、胞络,形成本病。治宜健脾利湿、行气活血、破瘀化症。方中桂枝辛、甘、温,辛温透达,温通经脉而行淤滞,舒气通阳入胞宫而行通阳散结。桃仁苦、平,活血祛瘀力强,性平入血分,活死血,散淤血,破蓄血而消癥,二者均为君药;红花辛、温,入血分,为活血破瘀通经之要药;水蛭苦、平,破血祛瘀,行气消积。牡丹皮、赤芍苦、微寒,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丹参、三棱苦、平,养血活血、祛瘀消症止痛共为臣药;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为佐药,以助消癥之力。川芎辛、温,活血又行气,为血中之气药,以达气行血畅目的。当归、鸡血藤辛、温,均有养血活血之功。香附辛、微苦,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综观全方君、臣、佐、使相得益彰,使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行气化湿成为一体,共奏健脾利湿、行气活血、破瘀化症之功。本疗法5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愈47例(85.5%),显效6例(10.9%),无效2例(3.6%),总有效率高达96.4%;患者满意度为96.5%;半年后随访患者仅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1.8%。可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炎,既有西药的病菌对症治疗,又有中药的辩证施治,二者合力并行,相得益彰,故疗效优良。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张西林,宋淑琴.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分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7):610.

[2] 卓敏.妇炎Ⅱ号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医药导报,2013,19(1):118-119.

[3]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6-252.

[4] 陈彩霞,贾桂蕾.自拟涤毒活血定坤汤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3).

[5] 暨红.四花四草四土汤灌肠配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5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03):325

猜你喜欢
盆腔炎活血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综合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