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对比单药伊立替康二线及三线治疗康复转移性胃癌及胃食管连接处癌的临床研究

2017-11-10 09:11吴海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0期
关键词:伊立吉奥单药

吴海霞,肖 谜

(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上海 200240)

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对比单药伊立替康二线及三线治疗康复转移性胃癌及胃食管连接处癌的临床研究

吴海霞,肖 谜*

(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上海 200240)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对比单药伊立替康二线及三线治疗康复转移性胃癌及胃食管连接处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晚期胃癌及胃食管连接处癌患者60例作为样本,以30例为一组,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个组别。治疗组给予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对照组给予单药伊立替康治疗。结果治疗组疾病控制率83.33%、恶心呕吐反应发生几率33.33%、腹泻反应发生几率20.00%、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0%、骨髓抑制率10%、PFS(11.28±1.49)m、OS(12.69±3.64)m,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给予单药伊立替康相比,给予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康复转移性胃癌及胃食管连接处癌,疗效更佳。

伊立替康;替吉奥;康复转移性胃癌;胃食管连接处癌

胃食管连接处癌,指食管下端前庭、贲门及胃小弯近贲门处等食管胃结合部发生的肿瘤,与晚期胃癌对比,治疗难度均较大。伊立替康为晚期胃癌及胃食管连接处癌的常用治疗药物,单独给药可取得一定的疗效。本文于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晚期胃癌及胃食管连接处癌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样本,对比了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与单药伊立替康二线及三线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晚期胃癌及胃食管连接处癌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样本,以30例为一组,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个组别。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如下:治疗组患者包括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3~81岁,平均(58.98±4.64)岁。对照组患者包括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0~80岁,平均(59.00±4.65)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与退出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经组织、细胞学及影像证实为晚期胃癌。②既往经一线及二线不含伊立替康及替吉奥方案治疗失败(一线方案可包括紫杉类、铂类、蒽环类、氟尿嘧啶类、卡培他滨治疗失败)。③有客观可评价肿瘤病灶。④ECOG 0-2,预计生存期≥3 m,年龄>18岁。⑤末次化疗时间≥4周。⑥无明显血液、肝、肾及心脏功能损害,包括:白细胞计数≥4.0×109L。血小板计数≥80×109L。总胆红素≤1.25*N。血肌酐≤1.25*N。(N:正常值)。⑦依从性强,可接受随访。⑧已经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②未控制及无自知力的脑转移。③不可控制的感染。④主要器官衰竭(如失代偿的心肺肝肾功能衰竭)。⑤正参与其他临床实验。⑥同时合并未治愈的第二种原发肿瘤。

1.2.3 退出标准:①患者疾病恶化,需其他治疗。②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不能耐受治疗者,但需分析或计为不良反应。③患者本人要求退出实验,或研究者认为需从本研究中退出者。

1.3 方法

治疗组给予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伊立替康:180 mg/m2,90 min内静脉滴注。替吉奥:40 mg/m2,bid,d1~14,口服。对照组给予单药伊立替康治疗:180 mg/m2,90 min内静脉滴注。以上均为3周重复为1周期,每2周评价疗效,每周期评价不良反应。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的对比情况,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4项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等。观察两组患者主要终点的对比情况,包括无疾病进展时间(PFS)与次要终点总生存时间(OS)2项指标。

1.5 疗效判定依据

依据RECIST1.1标准评价临床疗效。CR:肿瘤病灶治疗后完全缓解,超过1个月。PR:肿瘤病灶缩小30%以上,时间≥4周。SD:肿瘤病灶缩小20%~30%。PD:一个或多个病灶增大20%以上,或出现新病灶。疾病控制率=(CR+PR+SD)/30×100%。

1.6 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按照CTCAE V4.0标准评价,将不良反应分为0~4级,详细记录药物毒性反应。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数据,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代表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FS及OS采用生存分析方法比较。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的对比情况

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的对比情况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3 两组患者主要终点的对比情况

两组患者PFS及OS指标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无疾病进展时间及次要终点总生存时间更长。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主要终点的对比情况

3 讨 论

晚期胃癌与胃食管连接处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以上腹不适、消瘦、乏力、贫血等为主,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1]。顺铂、紫杉醇及氟尿嘧啶为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疗效有限。

伊立替康为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可与拓扑异构酶I-DNA复合物结合,诱导可逆性单链断裂,达到治疗胃癌的目的[2]。替吉奥为氟尿嘧啶衍生物口服抗癌剂,进入机体后,可转化为5-Fu,抑制胃癌进展,缩小肿瘤体积,提高胃癌控制率[3]。本文研究发现,给予患者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及胃食管连接处癌控制率83.33%、恶心呕吐反应发生几率33.33%、腹泻反应发生几率20.00%、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0%、骨髓抑制率10%、PFS(11.28±1.49)m、OS(12.69±3.64)m,与单独给予伊立替康治疗相比,患者疾病控制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更小、PFS与OS时间更长(P<0.05)。提示疾病治疗效果更佳。

伊立替康与替吉奥用于治疗晚期胃癌及胃食管连接处癌常见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异常及骨髓抑制等为主。为进一步提高疾病治疗的安全性,治疗期间,需以2周为一阶段,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如发现异常,可采取减少给药剂量,或停药等方法控制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与给予单药伊立替康相比,给予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康复转移性胃癌及胃食管连接处癌,疗效更佳。

[1] 谢文健,闵江,钱昆.多西他赛或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19):2644-2648.

[2] 鲁赛红,夏韬.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雷替曲塞或氟尿嘧啶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11):1548-1551.

[3] 崔勇霞,罗执芬,卢创新.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或5-氟尿嘧啶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J/OL].肿瘤防治研究,2014,41(07):808-810.

R735.2

B

ISSN.2095-8242.2017.060.11823.02

肖 谜

本文编辑:李新刚

猜你喜欢
伊立吉奥单药
莫瑞吉奥·卡特兰:愿你在此
HEPSERA联合ADV ABPC与BARACLUDE单药治疗HEPATIC SCLEROSIS疗效比较分析
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的近期疗效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单药替吉奥一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观察
替吉奥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苦参碱与伊立替康治疗进展期食管癌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