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对预防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11-10 03:19朱海艳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表面抗原乙肝疫苗乙肝

朱海艳

(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山西 太原 030012)

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对预防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朱海艳

(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山西 太原 030012)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对预防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疾控中心接受治疗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共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组比较,各组47例,观察组婴儿出生后给予乙肝疫苗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200 IU),对照组婴儿出生后给予乙肝疫苗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100 IU);六个月给予乙肝疫苗注射(5 ug);比较两组新生儿脐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及出生后不同时间段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结果脐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2.13%,19.15%,(P<0.05)。另外,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段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母婴传播乙型肝炎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联合乙肝疫苗(5ug)进行预防,可有效降低婴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感染率,促使婴儿健康成长发育。

预防;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乙型肝炎;母婴

乙肝病毒感染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占百分之十左右,其中有四分之一的病毒携带者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慢性肝炎甚至肝癌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有资料显示:孕妇中携带率为5%~10%,如果不能及时阻断乙肝病毒,所出生的新生儿中将会有百分之六十的婴儿感染上乙肝病毒,所以,预防并阻断母婴传播乙型肝炎意义重大[1]。实验特意选取94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报道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疾控中心接受治疗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共94例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均为单胎。所有孕妇及其家属均对本组实验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将其分组进行比较,观察组47例新生儿给予乙肝疫苗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200IU),该组中女婴儿和男婴儿分别占:24例、23例,孕妇孕周最短37周,孕周最长41周,平均孕周(39.81±0.16)周,孕妇体重最少50 kg,最重71 kg,平均体重(65.12±2.08)kg;对照组47例给予乙肝疫苗注射液+免疫球蛋白(100IU),该组中女婴儿和男婴儿分别占:22例、25例,孕妇孕周最短38周,孕周最长41周,平均孕周(39.94±0.22)周,孕妇体重最少52 kg,最重69 kg,平均体重(64.84±2.61)kg;比较基本资料,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的每位新生儿均注射乙肝疫苗,即:孕妇分娩完后,收集婴儿静脉血1 ml,分别在婴儿出生后12 h内给予注射乙肝疫苗5 ug和免疫球蛋白注射液100 IU,1个月、6个月各注射乙肝疫苗一次,每次5 ug。8个月~12个月随访了解。

1.2.2 观察组

该组的每位新生儿均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即:孕妇分娩完后,收集婴儿静脉血1 ml,分别在婴儿出生后12 h内给予注射乙肝疫苗5 ug和免疫球蛋白注射液200 IU,1个月再次给予注射乙肝疫苗5 ug和免疫球蛋白注射液200 IU,6个月再次给予注射乙肝疫苗5 ug和免疫球蛋白注射液200 IU。8个月~12个月随访了解[2]。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婴儿脐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感染率进行观察,同时观察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段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感染率,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婴儿脐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感染率

观察组中脐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感染率为1/47(2.13%),对照组中脐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感染率为9/47(19.15%),数据组间差异明显,x2=12.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段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感染率

详细见下表1:有表可知: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段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感染率分别为:29.79%、40.43%、51.06%,对照组新生儿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感染率分别为分别为:42.55%、55.32%、65.96%,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段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感染率 [n(%)]

3 讨 论

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该病属于传染性疾病,不是遗传病。其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如不洁的注射、拔牙、纹身、针灸或医务人员的意外刺伤等;性传播:HBsAg阳性男性精液中有传染性,易引发感染;医源性传播: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一次性注射器、内窥镜导致病毒散播;母婴传播:它作为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主要原因[3]。若患有急性乙型肝炎和携带HBsAg的母亲都有极大的可能给新生儿传播,另外,产前和宫内传播,分娩过程中,子宫或产后感染均可传染给新生儿,所以,阻断母婴传播意义重大。随着医学技术的深入研究,早已经有了安全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及时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会大大降低被感染率。

乙肝疫苗主要用于预防乙肝发生。疫苗接种后,可有效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该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中,一旦乙肝病毒出现,抗体便会立即生效,及时将病毒清除,阻止感染,并且不会对感染者的肝脏造成伤害,最终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4]。由于乙肝疫苗具有作用时间长的特征,故被公认为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浓缩的被动免疫制剂,将其用于预防乙型肝炎,是由于它通过浓缩人体血清后制作的免疫球蛋白,对人体内表面抗原能够发挥中和作用,在短期内迅速起效,避免乙肝病毒定位感染[5]。但由于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能进入人体肝脏细胞内,所以,该疫苗需要在肝脏进入病毒之前使用,从而达到预防病毒感染及传播的目的。结合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脐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感染率为2.13%,对照组中脐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感染率为19.15%,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新生儿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感染率分别为:29.79%、40.43%、51.06%,对照组分别为:42.55%、55.32%、65.96%,数据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能够有效对人体内乙肝病毒进行清除,从而达到阻断母婴传播的目的。

综上,对母婴传播乙型肝炎可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联合乙肝疫苗(5ug)进行预防,可有效降低婴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感染率,促使婴儿健康成长发育。

[1] 申 丽.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01(06):3141.

[2] 刘春瑛,高志庆.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5):150-151.

[3] 郁春艳.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2):59-60.

[4] 朱索宇,韩国荣,蒋美琴.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8):193-194.

[5] 高香萍.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8):114-115.

R512.6+2

B

ISSN.2095-8803.2017.23.061.02

猜你喜欢
表面抗原乙肝疫苗乙肝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截短片段P165在酵母中表达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胶体金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效果对比探讨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与D-二聚体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