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 乡

2017-11-13 12:05成都石室中学高2015级1班
散文诗世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碎花大娘房东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5级1班 张 一

异 乡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5级1班 张 一

1

他的一生被那一纸辞呈深深划成了两半。

前半部分安康喜乐,在熟悉的小城,按照自己的节奏,过着欢愉的日子。

小城还保持着五十年前的模样,宛如一颗坚定的磐石,迎着城市化的浪潮,岿然不动。

古城墙下斑驳的树影,飘扬的柳絮,布满青苔的石阶,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小巷,古色古香的小平房,永远是他心中最美的印记。

年少时的他喜欢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载着那位老是穿着粉红碎花裙的姑娘。自行车咔嚓咔嚓的响,像一把小剪子,剪碎了旧时光。

这样的生活,像是浸淫在大蜜罐子里似的,甜腻。

却快要溺毙,可以用浑浑噩噩来形容,看不清前路。

直到偶然间看到了一位作家的介绍某国际大都会的旅行手札。

乱糟糟的字迹,不是很清晰的配图,模模糊糊地为他勾勒了一个大城市的轮廓。

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十里长街,华灯璀璨。

笔锋凌厉的文字像是一把锐利的刀,将他宁静的生活划开一道缺口,霓虹灯照了进来。那个全然不同的世界吸引着他。

反复摩挲着那些模糊的配图,他第一次失掉了对小城的依恋。

其实这样的生活说来也是枯燥的,仿佛一下子可以望见自己生命的尽头。

他第一次有了想出去的念头,辞掉现有的工作,放弃现在的生活,打破这个巨大的蜜罐子。

2

来到这座城市第十年,他结清了所有的房租,第一次挺直身子和房东大娘对话。

刚踏上这方土地时,他本满心欢喜,用孩子一般的好奇心打量着这座城市,并很快爱上了她的繁华。

这座城市是著名的金融中心,几十年来发展飞速,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熙来攘往的人群,像潮水一般,涌入城市的每个角落。一到夜晚,万盏灯火大放光明,叫人分不清是白昼还是黑夜。

在小城里尚算家境殷实的他立马和这里的人们相形见绌,较高的物价,消费平均水平也压得他喘不过气。

不过他与这座城市尚处于“热恋期”,倒也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这一切,租住在狭小的出租屋,做着他之前瞧不上的工作,成为了一个金字塔底端的人。

他一味地为这座城市付出着,却得不到她应有的回报。

久而久之,他的“热恋期”过去了。

一味压榨员工的黑心老板,终日耷拉着脸的房东大娘,永远看重物质条件的女朋友们,死气沉沉的生活环境,收获永远不和付出成正比的工作作了催化剂。

他不仅累了,而且倦了。

3

扪心自问一下,他自己也从未觉得自己真正属于这里。

来这里十年了,他却只会说一些简单的当地方言,用来应付房东大娘。

房东大娘自诩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出生在这座城市经济崛起之前。亲眼见证过老街的暴力拆迁,古老村落的消失。演唱地方戏演员清甜软糯的嗓音,只能出现在她的回忆里。

她有些憎恶来此淘金的外地人,他们努力为这座城市添砖加瓦,口口声声宣称热爱这座城市,却千方百计毁掉了她最初的模样。

房东大娘时常庆幸自己保存了几张老照片。在闲暇的午后,她常常独自一人,戴着老花镜,躺在安乐椅上,像个笨重的茶壶。她全神贯注地盯着这些照片,想把这座城市过去的模样一笔一划刻在自己的脑海中。

这座城市如今被粉饰成浓妆艳抹的样子,吸引着许多人的目光。她却仍然爱着记忆中的老城,老城未施粉黛的模样。

那些照片他曾悄悄看过,和自己的故乡很像。

4

让他真正动了回乡念头的,仅仅一句质朴的乡音。

有一日,他在出差路上“邂逅”了一家特色菜馆,老板来自他的家乡。

萍水相逢的他们竟宛若失联已久的故人,开始唠起了家长里短。他们聊事业,聊家庭,那些平时对他人难以启齿的小事,他竟一古脑地告诉了眼前这个陌生人。

临别前,老板用一句家乡话告别,他霎时热泪盈眶。

他认真地回想往日的生活,那些细碎且美好的瞬间,他宁愿选择溺死在故乡。

没多久,他启程返乡。路途中,他有一种久违的如释重负般的感觉。

然而,当他一出车站,这种感觉一下子收束起来了。

昔日的城墙,飞扬的杨柳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坑坑洼洼的路面以及各种作业的挖掘机。

不远处可以看见不少吊车,高楼开始建设,四处充斥着嘈杂的机器轰鸣声。

他好像看见了昔日那个穿着碎花裙的姑娘眼泪汪汪的模样,强笑着挥手,与他作别,他看着她的身影越来越远,却无动于衷。

前来接应他的老同学对他讲,有人看重了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准备好好建设一番,打造成一个翻版的国际金融城。

他呆滞地望着这一切。

原来,故乡也终究成了异乡。

猜你喜欢
碎花大娘房东
无辜躺枪的小碎花
无解
碎花落坠
米染染的碎花棉布裙
推销
节省
好媳妇有眼力见儿
王大娘的遗嘱
雪天里的良心红薯
意想不到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