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后

2017-11-13 12:05
散文诗世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师母散文诗生命

宓 月

百年之后

宓 月

尽管我们经常在文字中探讨生死、模拟死亡,但挚爱亲朋突然离世的震惊和迷茫、悲痛和不舍,却永远无法提前预知和体验。

一周前,我的师母徐珍华刚做完第二次心脏搭桥手术出院,手术很顺利,术后效果也很好。可10月26日凌晨,她却突发急病去世,让所有亲朋好友始料未及。原计划11月18日在京举行中国散文诗百年庆典活动,因海梦老师悲伤过度而被迫取消。

第一次面对死亡,是23年前父亲的离世,那年我19岁。在医院照顾父亲时,看他被病痛折磨,我恨自己不能为他分担痛苦。父亲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仍不相信父亲真的已经永远离开,总觉得某一天他会回来。在梦里,我无数次与父亲相遇,却始终无法开口说话。父亲的去世成了我永远的痛——生命中那些重要的时刻再也没有机会与父亲共同分享。我至今的写作,一直回避不了死。死,阴影一样化作不同的形态隐现在我的文章里。后来,我又经历了奶奶的死、朋友的死、陌生人的死……这使我明白了一个毫无新意的道理:谁都无法避免死亡。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是,一旦死亡降临,谁都不能抑制恐惧和悲伤。就像我们的人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个中甘苦与悲喜。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等待着我们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模样。

据专家预测,再过十年,现代医学将能让人永生。我想象不出人倘若不死,地球会变成什么模样,而一个永生的生命究竟是幸还是不幸,会不会像福斯卡一样活得不耐烦?但我知道,有些人确实超越了生死,甚至超越了时空。翻开《诗经》《史记》《道德经》《理想国》这些古老典籍,我感觉到一个个远古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向我走来,我在跟他们倾心交流、对话。在编辑《中国散文诗百年经典》一书时,那些远去的背影让我感到了他们的温度,他们澎湃的热血……

在已知的宇宙间,人是一种最奇妙独特的生命。如此脆弱,又如此强劲,生生不息。尽管肉体终有一天会像草木枯萎、老朽,直到化成灰烬,消失无踪。但这并不说明生命已就此终结。因此,每当不得不面对死亡时,我相信,在我们的记忆里,在我们的文字中,在那些留存的影像里,在另一个不可知的空间,生命已找到了另一种存在形态。

在给师母烧头七那天,连日阴雨的天空突然放晴,到了晚间,一轮皓月当空。大哥跟我们说,今晚不能杀生,连苍蝇蚊子都不能打,这是与母亲最后的送别晚餐,一定要高兴些。这一餐饭,如同往常一样,我们给师母夹菜、敬酒,海梦老师如同以往一样不知不觉就把师母的杯中酒喝了……饭后,我们到院子里敬香烛,烧纸钱,为师母送行。望着纸钱燃起的点点星光,我恍惚又听到了师母慈爱、关切的言语,看到师母给我们做豆瓣酱、送泡菜的身影。我确信,一定有天堂存在,美丽、善良的师母一定是去了那里。

猜你喜欢
师母散文诗生命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喧噪
柔柔好
散文诗创作需要突破
散文诗,放逐心灵的天空和旷野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刘艺手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