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阳 散 记

2017-11-13 16:30张红娟
北极光 2017年11期
关键词:洛阳城达摩周公

⊙ 张红娟

洛 阳 散 记

⊙ 张红娟

洛阳对我来说,是一个心灵深处的印记。几次坐火车路过洛阳,都是夜晚,华灯初上,流光溢彩,洛阳城只见一隅。列车飞驰而过,四周又陷入一团漆黑。我闭上眼睛细想,洛阳究竟是什么样?是曹植《洛神赋》的缱绻决绝,是王维《洛阳女儿行》的娇贵奢华,是牡丹花会的国色倾城,还是逐鹿中原的烽火连天……洛阳,每当看到这两个字,内心总泛起莫名的激动和苍凉。洛阳,成了我魂牵梦绕的一个城市。洛阳之行,对我来说,成了一次朝圣,一次寻梦。

刚放暑假,儿子叫嚷着要去少林寺。这和我牵挂洛阳的幽思不谋而合,我欣然答应了。一个清爽的早晨,我们出发了。先到西安,再转乘火车,到洛阳时已是晚上。此时,满街的红灯笼、霓虹灯闪烁交辉;流行乐、欢笑声不绝于耳,尽现这座现代化城市的活力和妩媚。在熬过一夜的期冀与想象后,我们终于圆了已久的梦。

龙 门 石 窟

一大早,我就和儿子坐公交车来到龙门石窟。因为在暑假,游人特别多。进了景区,我们跟随人群依次观赏了四个景点: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来到西山,放眼望去,连续数里的大山全部被开凿成雕刻着大大小小佛像的石窟。从头挨着看了一遍,洞窟虽然很多,但里面保存完好的佛像很少,不足十分之一。洞窟看完,走上高高的石阶,突然看见一座巍峨的巨大石雕佛像出现在眼前。这是龙门石窟最大的一尊佛像,卢舍那大佛,传说中的超级大佛。没有洞窟,而是把整面山坡劈成平台露天造像,属盛唐时代杰作,犍陀罗风格,浪漫、精细、流畅,气势恢弘,雄伟壮观。儿子见到大佛,欢呼雀跃,一口气跑到大佛脚下,抬头仰望。试图攀援,但只能爬到大佛的脚面上。我从各个角度反复观看大佛,心中惊叹不已。经历了千年的风吹雨打,大佛依然完好无缺,依然那么慈祥地看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千年沧桑,几多兴衰荣辱,对他来说皆是过眼云烟。我仰头和大佛对视,大佛微微笑了。我不禁一怔。我好笑么!你笑我什么?我痴、我俗。我回过神,再仔细看。大佛目光深邃、明净、超然带着洞悉一切的、自信的、神秘的微笑。我不觉也笑了。

东山还有一些石窟,但我没有力气再走了。我们休息片刻后上山,来到香山寺,寺内有蒋宋别墅。据说,在抗战时期,洛阳作为行都时曾是临时官邸。香山寺下面是白园,是纪念诗人白居易的一个小公园。园内一间茅草屋,有许多刻着诗文的石碑围绕在四周。

出了景区,隔着伊水河回望,午后的天空依稀有些白雾在卢舍那大佛的头顶缭绕,氤氲缥缈气象万千。离开这么远了,好像还未走出大佛那深邃和穿透的注视,还能感受到大佛那微笑的自信和神秘。这微笑,不正是那博大开阔、海纳百川的大唐气度么!

少 林 禅 寺

出发去少林寺,沿途先观看了玄奘故居、白马寺、嵩阳书院等几个景点。玄奘故居较僻远,道路坎坷,车行颠簸,使人联想起西天取经的法显和玄奘们,他们是怎么越过戈壁荒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望人骨以标行路”的凶险旅途取回真经的。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佛学在此初传中土。嵩阳书院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洛学”在此弘扬传播。这几个景点一个比一个文化气息浓厚,让人观之流连忘返。

少林景区游人如织。我们随着摩肩接踵的人群,听着导游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等轶闻向前挪动。少林寺,简直是一部经典影片,是一曲除暴安良的浩然情歌。少林寺,是多少男儿年少时代的剑气拳影、浪迹江湖的梦想。

少林寺的山门很小,与无数次在影视中看到的一样。进了寺门,先看到几重大殿,香火极盛院内碑石很多,几个巨碑由大石龟驮着,儿子在大石龟的头上依次骑过,又跑到各个大殿向内探头张望。我看着这一重重宏大的建筑“大雄宝殿”、“练功殿”、“藏经阁”、“钟鼓楼”,觉得既熟悉又陌生。陌生的是,少林寺太“新”了。主要建筑都是近年重建,殿顶全是崭新的琉璃瓦,色彩艳丽,光芒四射,连殿外人行道地板也全用黑色大理石铺就,与我想象中的样子相差甚远。

来到寺后院,达摩“一苇渡江”的石像引人注目。达摩老祖精神矍烁,目光坚定,服饰古拙。石像前人群窜动,争相拍照合影。接着去塔林,历代高僧圆寂后的舍利塔达二百多座,形态多样,风格迥异。然后到一个宽阔的舞台下观看武术表演,小和尚们展示了刀、枪、棍、拳、气功等少林功夫,还演出了一个短剧“打山门”,层层过关,精彩纷呈。最后一个景点达摩洞,在西山顶上,抬头可看见洞外巨大的达摩像。问游人,说路程约四五里。少林寺被誉为禅宗祖庭,达摩洞是达摩当年面壁苦修之处,当然非看不可。我和儿子顺着山路,走了很久了,人群逐渐稀疏,抬头看山顶达摩像,好像还是那么远。又问一个游客,他说还有八九里路。怎么越走越远了,我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赶紧加快脚步赶路。只见零散游客匆匆返回。路上游客越来越少。终于四下无人,天色已近晚,周围静悄悄的,一片清幽,尘世的喧嚣仿佛被甩在山后。我停步望着达摩洞,它还是那么遥不可及。我深深地叹了口气,心里逐渐明白,禅宗的山巅距离我们毕竟太遥远了。

千 年 古 都

我打听到大型游乐场是在王城公园,就带儿子前往。王城公园风景如画,亭台楼榭,湖水荡漾,牡丹长势茂盛,园中一片浓绿。遗憾的是,由于季节已过,唐诗描述的“花开时节动京城”,“一城之人皆若狂”的盛况,今天是没福见到了。在回廊间游走,“竹林曲径”横在眼前。竹林太茂密了,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竹子根根傲然挺立,铁骨铮铮,使人联想到一种高贵的、遥远的人格。

下午来到古城老街。老街青石板铺路,沿街店铺青砖砌成,古色古香,墙瓦青苔斑驳,字画、古玩、旧书、乐器、饰品等琳琅满目。老街的尽头就是洛阳仅存的古城门丽景门,距今一千四百多年。两千多年前的司马迁曾言:“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和源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故乡,文化底蕴极为深厚,但名胜古迹却极少。河图洛书在何处显现?夏禹在何处建都城、铸九鼎?老子和孔子在何处会晤?这些,都已杳不可寻。洛阳,你到底有着多少深藏,有过多少失落。

曾托起十三朝古都、六朝陪都的洛阳城,自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繁华盖世,为什么历史遗迹却只剩下这一座孤零零的丽景门?蓦然间,一阵凄风掠过,丽景门映在护城河里的倒影摇晃着,破碎了。它在我的追问下颤栗,不忍回首那伤痛的往事。洛阳位于中原之腹,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遭遇战火摧残和荼毒几十次。其中大浩劫三次:公元190年,董卓下令迁都长安,掳走居民纵火焚烧洛阳城,整个都市化成一片焦土,几百里内不见炊烟。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暴发,洛阳城两次沦陷又两次收复,反复遭受烧杀淫掠,尸横遍野,赤地千里,城市变为一片废墟。1944年,日军围攻洛阳,用重炮攻城,洛阳城陷入一片火海,沦陷后又惨遭日军疯狂屠杀淫掠。

市中心广场,矗立着“周公营建洛邑”的巨大石雕,周公姬旦被一群人簇拥着,正在做洛阳城的规划建造。此刻,我坐在广场东边,久久地凝视着周公的雕像,周公长衣大袖,长须飘拂,昂首阔步,高瞻远瞩。西沉的太阳逐渐挨近周公头顶,又渐渐地落向周公的肩头。太阳的下移使我恍惚间觉得,眼前的周公逐渐变得高大起来。近晚的西天云蒸霞蔚,在夕阳映照下,周公的全身似乎发出金色的光辉。周公是一个伟大的缔造者,是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正是因为有无数个这样一代代坚持不懈的缔造者,文明才能一次次劫后重生。

洛阳之行就要结束了。想说些什么,总是说不透。洛阳是什么,是石刻寺观?是竹林花海?是闹市广厦?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几天的走马观花,只见到一些浮光掠影。洛阳,诉说不尽的洛阳,带着深深的留恋,我要走了。一位诗人说过:“风路过的时候/没能吹动这个城市/太厚的尘土”。西行的列车缓缓开动,泪眼朦胧中又是华灯初上,流光飞舞。这情景如梦如幻,似曾相识。梦境中,我又一次穿越千年古城。

猜你喜欢
洛阳城达摩周公
论周公的法理学说
达摩祖师
周公攝政未稱王申論——兼論周公二次東征與營新邑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东汉洛阳城南:中国古代第一个都城文化区的形成
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
看尽古今兴废事的洛阳城
别诗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熬夜看书也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