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的生命里荷香满盈

2017-11-13 17:05姜炳炎
火花 2017年7期
关键词:黄永玉污泥湘西

姜炳炎

黄永玉的生命里荷香满盈

姜炳炎

正如徐悲鸿喜欢画马、黄胄喜欢画驴一样,黄永玉对荷花情有独钟。

黄永玉被称为“荷痴”,在其众多绘画题材中,荷花是一个极其具风格且常见的主题,这和他童年时期的生活息息相关。

1924年7月,黄永玉出生,祖籍是湘西凤凰县城。

他从小和大多数孩子一样顽皮淘气。那时,黄永玉经常到外婆家去玩耍,外婆家门外就是一个荷塘。只要黄永玉发现自己闯了祸或者淘气过了头,很有可能受到外婆责骂惩罚时,他就先将一个很大的澡盆踢落到荷塘里,然后自己跳进盆里躲起来。当时黄永玉年龄很小、个头不是很高,而荷塘里的荷花又长得非常茂盛,所以他在里面藏上几个小时,旁人也很难发现。估摸着外婆的气消得差不多了,黄永玉仔细观察周围没别的动静,才从荷塘里出来。黄永玉把自己藏身的这个地方称为“荷塘避难所”。

在“荷塘避难所”里待着的时候,黄永玉并不感到无聊和发闷。高大的荷花连成一片,蹲在下面给人一种遮天蔽日的感觉。这时,黄永玉就在里面仔细观察荷花,不时地有小鱼、青蛙,甚至是水蛇出没其中,这一切都成了他感兴趣的东西。高大的荷花底下还长有很多的青苔、水草,灿烂的阳光透过荷叶的缝隙照了下来,遇到水底的石头、青苔、水草,那种光的反射和色彩的混杂非常丰富。也就是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那不同寻常的“荷塘避难所”的经历,逐渐培养起黄永玉对荷花的特殊情感。

在黄永玉的眼里,荷花是有趣的。后来,他开始画荷花,大部分是从根底下这个角度来看。其实这个角度,就是当年躲在荷塘里的感觉。有人好奇地问黄永玉为什么会用这么独特的角度来描绘荷花时,他幽默地说:“荷花从哪儿长的?从污泥里面长的,什么是污泥呢?就是土地掺了水叫做污泥,是充满养料的那种土。从土地母亲那里长出来的,回头再骂它是污泥,这叫忘本。”

“文革”时期,黄永玉再次站在故乡的荷塘前。这一次的心情和感觉,与童年时躲在“荷塘避难所”完全不一样。这段日子里,黄永玉与荷花真正结缘。他一有闲暇就去荷塘赏荷,一连几个小时守看花开花合。出水芙蓉、雨中荷花、含苞待放的荷蕾及各种神态不一的荷花,尽收眼底。

那段时间,在故乡凤凰,黄永玉以心品荷、用心画荷,创作灵感喷涌而出。他反复钻研画荷技巧,荷花的千种姿态、万般风情被他描摹殆尽。同时积极吸收各家之长,使他的荷花独创一格、独具神意。

画荷,不仅给黄永玉带来快乐,更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识。从此,他开始以荷抒怀、以荷咏志。

1997年,黄永玉在北京通州建造他的住宅和画室。这是一座传统的四合院,人称“万荷堂”。院中有一两亩多的荷塘。里面栽有来自颐和园、大明湖乃至全国各地的荷花。春日“鱼戏新荷动”,夏日“芙蓉散其华”,秋日“园中观采莲”,冬日“楼阁望雪飞”。他有更多的时间与荷为伴。荷花的形态与精神早已烂熟于心,即使睡觉的时候也有“十万狂花入梦寐”。

慢慢地,黄永玉进入荷花创作的高峰期。他也步入老年,漫长的人生积淀,使得笔下的荷花渐入佳境,笔墨越来越成熟。

一次,黄永玉叫儿子数一数究竟画了多少荷花,儿子抱来一捆一捆的荷花写生稿,每捆100张,共80多捆,也就是画了8000多张。看后,黄永玉幽默地说:“这叫做荷花八千。”并以此为印文,请一位篆刻家为他雕一枚压角闲章。

千百年来,数不清的文人墨客描绘过荷花。在大多数画家的笔下,荷花总是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是性格高傲的象征。而黄永玉的荷花有别于前人,不单是他画得多,还在于他的荷花独树一帜,神韵盎然,看上去阳光灿烂,显得活泼调皮。

黄永玉用画笔,通过荷花的阳光灿烂和活泼调皮,将凤凰县城乃至湘西的率性天真带给了全世界。季羡林先生曾深有感慨地说:“湘西如果没有像沈从文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和像黄永玉先生这样的大画家,恐怕一直到今天还是一片充满了神秘的没有人了解的土地。”

沈从文和黄永玉同为湘西代表人物,且沈从文是黄永玉的表叔。

猜你喜欢
黄永玉污泥湘西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一桥飞架
你把这匹马拉走吧
污泥干化和焚烧技术的发展研究
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技术的探讨
你把这匹马拉走吧
黄永玉:你们都太正经,我只好老不正经
小天使研学旅行之湘西助学夏令营(下)
湘西 国画
浅谈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