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奇笔法隐喻当代中国现实
——关于刘诗伟的《南方的秘密》

2017-11-13 19:01◎徐
长江文艺评论 2017年2期
关键词:大顺刘心武现实

◎徐 勇

以传奇笔法隐喻当代中国现实

——关于刘诗伟的《南方的秘密》

◎徐 勇

或许因为涉及“新时期的经济改革”,刘诗伟的新作《南方的秘密》及其塑造的周大顺的形象,读后总让人联想起上个世纪80年代盛极一时的改革文学。但小说显然无意仅仅止于对“经济改革”的呼唤,亦非借此以探讨人性的丰富复杂性内涵。这一部小说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农民企业家周大顺的形象,但若仅仅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展开论述显然又低估了其象征意义。这一形象身上,凝聚和寄托了作者对当前中国现实的思考,对商业经营和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的考量。他在这部作品中以相对粗犷的线条,讲述了周大顺的近乎一生的创业过程。因为这一创业,密切关联着中国自“文革”而至新世纪初这几十年的历史变迁,其历史反思之意十分明显。简言之,这是一部社会与历史反思小说,与作者此前的长篇《拯救》有其一脉相承之处。

虽然,作者在“自序”中用“真实的皮尺”和“直面当代中国的叙事”来定位自己这部新作,我仍旧以为这是在以传奇笔法隐喻当代中国现实。我这样说的目的并不是要否认作者所说的“真实”、“真相”或“准确”,我所想表达的是,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采用的是一种浓缩、省略和快速推进的方法,让一个来自农村的跛子一不小心就成为令人瞩目的亿万富翁。数十年的时间,对于一部史著而言,或许只如白驹过隙般短暂,但如果是被放在40万字的篇幅里,用以表现一个人的大半生的数起数落,而且是同当代中国的历史巨变的几个转折点勾连起来,这样的写法终究还是可以称为“传奇笔法”。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周大顺无疑是一个当代英雄,他没有为富不仁,能吃亏,不投机取巧,虽不时被诱惑,但他不赌不贪不嫖,做事有自己的底线。他吃苦耐劳,虽没有明确的理想,但有自己的目标。他极有责任感和仁爱之心,对周边的亲友乃至下属都爱护有加。可以说,他这样的主人公,放在当代中国文学的人物谱系中都绝对是熠熠生辉且形象高大的。周大顺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到处都是诱惑的时代,毫无疑问是一个近乎没有瑕疵的完人。

但是,他不是完人,至少从生物学意义上讲他不是。他是一个跛子。这样一种完人加跛子集于一身的做法,即使有原型所本,我也宁愿相信其中肯定有作者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寓意。如果说,赋予顺哥以完人形象蕴含了作者对社会成功人士的责任的肯定和呼唤的话,那么把跛子这一后天残疾加诸其身,是想表达什么呢?关于这一点,还得要从成长小说谈起。

就成长小说而言,其最为核心的一点表现在个人的成长是同时代或民族国家的成长联系在一起的。周大顺是在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的语境下崛起的农民企业家,他的成功背后显然也有民族国家的影子在内。虽然,周大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在内心的情感上、在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与态度上,都有过几起几落的变化;他的情感上的波动与纠结,以及因之而引起的同理性认识的冲突与勃豀,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内心丰富且内涵复杂的“人”的形象的矗立,但他的形象,却似乎不能用成长人物形象来概括。他的成功并不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典型性。因为他是一个跛子,他是以一个跛子的形象出场并充分利用他的跛子的身份而一步步甚至是快速走向成功的。他的成功带有极强的偶然性。可以说,正是这一偶然性决定了周大顺不是一个成长主人公,同样也是这一偶然性决定了这部小说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成长小说。

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正是这偶然性造成了这部作品的“传奇”色彩。跛子能成功,这让很多人都啧啧称奇。但这恰恰就是“文革”结束后中国的奇特现实,这就是作者刘诗伟所说的“生活本相”。就这部作品而言,作者是在传奇的框架内,以现实生活的逻辑展开故事情节的。传奇虽能推动或加速故事情节的演变进程,但却不能决定主人公的性格发展。作为商人或企业家,顺哥虽然很成功,但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农民。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顺哥形象的正面意义,而只是想指出一点,顺哥是一个性格相对稳定的人,他的一生并不因地位的改变或上升而有性格的大变。

如果说成长小说是以主人公的性格和思想感情的转变对应着民族国家或时代变化的节点,两者之间是一种彼此呼应的关系的话,那么《南方的秘密》中顺哥的形象与民族国家之间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在“文革”中顺哥虽也遭受过打击,但他大多数时候享受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别的生产队员只能下田干重活脏活,他却可以在大队会计、民办教师、赤脚医生和照看瓜田之间来回选择。这都因为他是跛子!可以看出,“跛”是顺哥一生顺当的通行证。因为“跛”,他理所当然、也心安理得地被照顾。他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就是自上而下的特殊照顾的结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从顺哥的身上不难看出当代中国现实的诸多表象:他好大喜功,不切实际,喜欢空想、冒险而又固执己见,“三大项目”的匆匆上马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些都让人感到顺哥其实又是一个与当代中国的现实具有某种同构性或互文性的人物形象。他的形象的驳杂性,正可以看成中国今天的现实的驳杂性的集中体现。

如此,我们不禁要追问,顺哥的“跛”与他的形象上的时代同构性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显然,“跛”毕竟不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只是他走向成功的“终南捷径”,因此他的成功其实也就带有社会不健全的症候性。事实上他后天又是一个有些浮躁冒进的人,这样一种先天不足而后天又有缺失的人,竟然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功,这种人的成功,显然不具有逻辑上的普遍性,甚至不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他的成功如果不仅仅是偶然性的话,那也是带有中国特色或特殊性的。从这点来看,顺哥的形象,与当时中国的独特现实之间无疑是一种同构对应的关系。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如何阐释中国现实,一直是困扰中国学界和文学界的重要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看刘心武的《飘窗》(2014),便会发现,这是一部极具象征意义的小说。在这部长篇中,作者通过把“启蒙”议题重新放入中国的当前现实中加以考量,表达了他对“启蒙”话语的困惑和深深的质疑。

这里,把刘心武的《飘窗》和《南方的秘密》放在一起讨论是想表明,刘诗伟的新作《南方的秘密》与前者有着某种内在的精神上的关联。《南方的秘密》可以看成是间接回应了刘心武在《飘窗》中提出的问题或命题。关于“刘心武命题”,可以简单地表述为,面对复杂、斑驳而充满不确定性的现实,任何先入为主或纯粹外来的理论,都是不可取的和不及物的;中国的现实呼唤或急需与之相适应的新的阐释话语及理论形态。《南方的秘密》某种程度上回答了这一命题。当然,小说是以一种艺术隐喻的方式所做出的回答。

如果说刘心武是以一种否定的方式——启蒙话语是无效的和不及物的——提出了问题的话,刘诗伟也是以一种否定的方式(即“跛”的形象)作答。这样一种不约而同的默契或许可以表明,面对中国当前的复杂现实,任何正面的阐释,都是片面的、苍白的和无力的。而事实上,对社会开药方也不是作家的职责所在。在《南方的秘密》中,这一否定的方式集中表现在“跛”的隐喻象征意义上。跛子的不正常成功,不正说明社会现实的某种残缺和不健全么?或许,这也正是这部小说的最深刻之处,其所显示出的阐释现实和评论现实的厚度与力度,为很多作家所不及。

回到顺哥这一跛子形象就会发现,现实往往是以其异于常态的形式彰显其存在和向前发展的。顺哥的成功固然得力于政治上的大力扶持,而他在挤兑风波后所遇到的困境和挫折,也与体制机制有关。因此可以说,顺哥的成功,是社会制度背景下的成功,其挫折,也是社会制度下的必然。体制和经济之间是一种彼此嵌入的互文关系,不生动表现这一点便不能反映现实的深刻本质。

表面看来,小说最后顺哥执意成立“中国跛学研究会”颇具戏谑意味,细细想来便会发现,这其实是以反讽手法表达了主人公的困惑,既然社会还是一个“跛”而不健全的,何曾不能以“跛”名之或以“跛”的名义对其展开研究?

徐勇: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大顺刘心武现实
刘心武续写《红楼梦》
刘心武母亲的教子之道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过时的绝招
一桩难以言明的心事
我不想让愤恨在心里扎根
Different Number Taboo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忠诚的更夫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