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雀 翎

2017-11-13 02:53从维熙
杂文月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焦仲卿刘兰芝天安门

□从维熙

孔 雀 翎

□从维熙

当前,关爱大自然和保护野生动物,已然成为多数国人的共识。之所以如此,因为人类感悟到,野生动物也是地球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

曾在电视中看见一帧令人心悸的画面:夏日的一天,公园里几位游人手里摇晃着几根美丽的孔雀翎。孔雀翎何以会到了游人手里?正当笔者疑惑不解时,主持人把镜头切换到了公园那几只孔雀身上。原来,那些孔雀身上美丽的尾翼都不见了,一只只孔雀竟成了秃尾巴“鹌鹑”。那场景十分扎人眼球,笔者为逃避这令人伤悲的画面,不得不关上了电视机。

静夜深思,孔雀何罪之有,为何要在它们身上拔毛?我国古代成语中,倒是曾留下“虎落平阳被犬欺,凤凰落地不如鸡”的典故,那是形容“失意人”在背井离乡后,身价一落千丈,受人欺压和凌辱的典故。不过,电视里那些孔雀,并没有离开公园的鸟类家园,怎么也遭遇到如此欺凌呢?想来想去,得出的结论是:个别人道德滑坡,已然没有了底线,竟然向公园里的孔雀开刀了。

那些从孔雀身上拔下翎毛的人,把彩色翎毛拿回家去,不外是插到自家的瓶罐里,试图为家舍增添光彩。可惜,公园里的孔雀,为此却无法展示其美丽羽裳了。这不仅是对孔雀的侵犯,也是对公共权益的极大侵犯。

孔雀为何物?传说中,它是“天宫司舞的女神”。对于天宫神话,我们可以不那么在意。然而,面对自然界中那些美丽生灵,又怎么能任意践踏呢?

《史记》记载,孔雀的故乡在云贵高原,早在两千多年前,孔雀就与中国文化结下了深厚情缘。汉时,一首《孔雀东南飞》的长诗流传千古,诗文中把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恋情殇,送进了中国文学的圣殿。虽然时间已然跨越了千年,至今,安徽安庆地区还保留着焦仲卿与刘兰芝合葬的墓穴。到了二十世纪,郭沫若先生又以《孔雀胆》为题,表现元末明初权力倾轧的悲剧,剧作中美丽善良的阿盖公主,吃下了父亲给她的毒药“孔雀胆”,就此饮恨离世。

如果说,这些故事距离我们太过遥远,那么,近年来,从南国走出来的“舞蹈皇后”杨丽萍,其灵魂与美神孔雀融为一体,从她翩然的舞姿中,可以一窥孔雀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不解之缘。

其实,笔者之所以对孔雀难以忘怀,缘于诗人公刘先生一首写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诗歌。当时,笔者正在师范学校读书,刚刚提笔抒发心志。有一天,老师出了《国庆之夜》的命题作文,笔者挖空心思,想写出天安门礼花绽放的绚丽情景,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想不出有意象的诗句。后来,还是诗人公刘先生发表的诗作,打开了一道意象之门。他在描写天安门国庆之夜时,用了“天安门上空,孔雀开屏”之意象比喻。这个超人的想象,让我在深感自己的愚钝之余,开始了文学之路的苦苦登攀。孔雀开屏的美丽彩翼,也萦绕在我充满青春气息的脑海里,照亮了我意象萌发的心田。

因此,在百鸟中,我对孔雀有着特殊的情感。孔雀的家园在东方,期望更多国人能够为保护孔雀、净化孔雀的生存环境而贡献一份力量。祝福美神孔雀大展彩翼,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增光添彩。

摘自《河北日报》2017年7月28日春鸣/图

猜你喜欢
焦仲卿刘兰芝天安门
牧歌飞到天安门
也谈刘兰芝被休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前看升旗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死因探究
泪写《孔雀东南飞》
我看到天安门了
焦仲卿误读现象应该纠正
翻飞在性格的掌中
焦仲卿:一个被误读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