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噻托溴铵不同给药方式用于治疗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

2017-11-13 03:51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噻托溴铵病患

李 丹

(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呼吸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探讨噻托溴铵不同给药方式用于治疗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

李 丹

(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呼吸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目的观察并分析噻托溴铵不同给药方式用于治疗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间接诊的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患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治疗,各30例。A组采取噻托溴铵2.5微克/次,早晚各1次,B组则采取噻托溴铵5微克/次,1日1次,常规组则使用异丙托溴铵气雾治疗。结果A组及B组肺功能水平、发作次数、发作间隔时间,比较结果提示无明显差异,但较之常规组而言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噻托溴铵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得疗效差异不明显,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故临床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噻托溴铵;给药方式;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

哮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临床发病率较高,部分患者会同时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较于单纯哮喘患者而言,哮喘合并COPD的发病机制更为复杂[1-2]。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噻托溴铵是临床较常使用的治疗药物,为探究该药物不同给药方式对哮喘合并COPD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此次研究将在本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接诊的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患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治疗,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在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间接诊的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患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病患入院后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②均无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③均对此次研究所用药物无使用禁忌;④均知晓此次研究目的及方法,并存在参与此次研究;⑤参与此次研究前3个月内未有呼吸道感染史。对如上病患实施分组治疗,各30例。A组使用噻托溴铵2.5微克/次,早晚各1次,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为(56.3±4.7)岁。病史1~5年,平均为(3.1±1.6)年。B组则使用噻托溴铵5微克/次,1日1次,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为(56.4±4.6)岁。病史1~6年,平均为(3.2±1.7)年。常规组则使用异丙托溴铵气雾治疗。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为(56.1±4.9)岁。病史1~6年,平均为(3.3±1.8)年。对比各组间基础资料,结果均提示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组:均采取异丙托溴铵气雾治疗(生产厂家: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135),用法用量:使用定量气雾剂吸入异丙托溴铵,1~2揿/天,1日3次。

A组:均采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生产厂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德国;批准文号:H20140933),用法用量:2.5微克/次,早晚各1次。B组:均采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用法用量:5微克/次,1日1次,三组患者均以3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1个治疗周期后对比治疗效果。三组病患均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以此统计并对比患者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及发作间隔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将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所得数据均录入到SPSS 18.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进行表示,两组间同类数据的对比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同类数据的对比实施t检验,若比较结果提示P<0.05,则可认定此项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组与B组病患对比治疗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检验结果、发作次数以及发作间隔时间,均提示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常规组进行对比则提示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病患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发作次数以及发作间隔时间的比较分析(x-±s)

3 讨 论

哮喘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其均属于阻塞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两种疾病的病程均较长,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导致患者肺功能减退,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诱发其他疾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喘息、气急以及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症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多以药物控制治疗为主,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是最为常用的药物。噻托溴铵是一种支气管扩张剂,该药物常被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维持治疗当中,该药物具有较为理想的耐受性以及药物安全性,其可通过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M受体结合而达到扩张支气管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5]。相较于口服用药而言,吸入药物因可直达患处,因此治疗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得疗效更为理想,且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也有明显降低[6]。

曾有相关报道发现使用大剂量吸入类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程中对患者加以使用噻托溴铵可有效减缓患者肺功能恶化速度,提高临床疗效,且有研究发现对患者使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的给药剂量无论是2.5 μg、5 μg还是10 μg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其中5 μg的给药剂量使用效果最为理想,但目前临床对于噻托溴铵用药方式方面尚未得到统一定论[7-8]。在此次研究中常规组病患均使用异丙托溴铵气雾治疗,A组及B组病患则均采用噻托溴铵进行临床治疗,不同的是A组采取小剂量分2次的给药形式,而B组则采取中剂量1次的给药形式。通过调查三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发现A组与B组病患经治疗后肺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均可有效减少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延长发作间隔时间,且上述指标的组间对比结果均提示无明显差异。如上研究结果证明两种噻托溴铵的给药方式所得治疗效果相仿。另外将A组与B组的治疗效果与常规组进行对比发现,两组病患的肺功能改善效果以及发作次数、发作间隔时间等均更为优异。该项研究证明噻托溴铵对于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控制效果更为理想,且在日用药剂量维持不变的前提下,不同用药方式不会对治疗效果造成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用药所得效果而言,噻托溴铵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可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减少发作次数,延长发作间隔时间,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临床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用药方式。

[1] 龙瑜琴,程晓明.噻托溴铵联合大剂量舒利迭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6,35(2):166-168.

[2] 陈晓青.噻托溴铵联合大剂量舒利迭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41(13):20-20.

[3] 邹云良.噻托溴铵干粉吸入治疗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5,42(2):153-155.

[4] 徐小琴,骆建文,吴智珊.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31(2):243-245.

[5] 赵洪.噻托溴铵联合大剂量舒利迭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安徽医药,2015,46(8):1593-1595.

[6] 卢丽,闫庆红.噻托溴铵联合小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6例[J].中国药业,2014,37(21):72.

[7] 夏晓青.噻托溴铵不同给药方式用于治疗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价值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45(4):58-60.

[8] 谭经福,叶永青,杨龙峰,等.噻托溴铵粉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短期疗效[J].临床荟萃,2016,34(8):886-888.

R563.8;R562.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034-02

猜你喜欢
噻托溴铵病患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
噻托溴配合茶碱治疗对COPD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水平的影响
舒更葡糖钠用于罗库溴铵过敏反应的评价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噻托溴铵粉雾剂的禁忌有哪些?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行冠脉搭桥术后的临床护理价值分析
心血管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