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

2017-11-13 03:51胡梅叶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阻塞性气道肺部

胡梅叶

(阜新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

胡梅叶

(阜新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阜新市中心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1例AECOPD患者,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间断、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相关指标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高于对照组的70%(P<0.05);两组治疗后相关水平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的提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症状、肺部供氧状态、预后情况充分改善。

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AECOPD即疾病过程中咳嗽等症状严重,痰液较多,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状,合并出现发热等炎性程度明显增强的现象[1]。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与机械通气的方式治疗。其中,气道正压通气可以使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使肺功能快速恢复,快速出院等,但因为不良反应会导致患者全身应用受到一定限制[2]。本研究探究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有关指标的对比 (x-±s)

表2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对比 (x-±s,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的81例AECOPD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这一期间,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男23例,女17例,年龄61~79岁,平均(69.67±4.43)岁;病程2~13年,平均(7.77±1.20)年。观察组41例患者中,有男25例,女16例,年龄63~78岁,平均(70.03±5.30)岁;病程2~12年,平均(7.63±1.26)年。两组病程等基本资料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吸氧、止咳等常规治疗,确保经皮血氧饱和度在90%~95%。基于此,对照组:通过面罩旁孔进行给养,吸氧浓度25%~35%,氧气流量每分2~4 L,呼吸机设置成S/T模式,开始吸气压力调整为6~8 cm H2O。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慢慢调整至16~20 cm H2O,呼气压力4~6 cm H2O。后备控制通气频率为每分12~18次,促使SpO2超过90%,每天2~3次,每次时长4~6 h,累计时间每天8 h。观察组:实施S/T模式,备用呼吸频率每分12~16次,吸气压力6~8 cm H2O,呼气压力3~5 cm H2O,FiO2水平30%~50%,促使SpO2超过90%。

1.3 判定标准:①疗效:明显好转表示治疗后咳嗽等症状明显改善,痰很容易咳出,呼吸困难以及湿啰音等症状彻底消失,血象正常;缓解表示治疗后咳痰频率明显减少,痰量有一定减少,血象有所下降,但没有恢复到正常;无效表示咳嗽等症状没有产生明显变化;恶化表示咳嗽次数增加,痰量增加且黏稠,用力咳痰不能将其咳出,肺部啰音明显增加,血象升高。②对呼吸困难分级、临床症状评分等相关指标密切观察;③生活质量:按照SF-36生活量表进行评定,主要内容躯体、心理、物质以及社会四个方面,各方面满分100分,得分越大,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19.0统计软件,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利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选择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的对比:观察组40例总有效37例,总有效率90.24%,高于对照组28例的70%(P<0.05)。

2.2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有关指标的对比:由表1所示,两组治疗后相关水平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对比:由表2所示,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的提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AECOPD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气促加剧、痰液颜色与黏度出现变化等,其主要的发病匀速为上呼吸道急性细菌感染。此病在临床上通常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间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存在一定效果,但此种方法存在较多不足,十分常见的有治疗依从性较低,引发采此种方法的使用频率与治疗效果都比较低[3]。另外,在实施间断模式治疗时,呼吸机一般不能以吸气肌收缩吸入气体的相同流速把气体传送到肺部,即吸气流速一定情况不能喝患者的吸气需求有效配合[4]。

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较显著,主要作用为辅助通气泵的功能,使呼吸肌疲劳症状明显改善[5-6]。此种治疗方法可以将气道阻力与肺部弹性阻力明显克服,使呼吸肌负荷明显减轻,增大肺泡通气,使肺内气体分布不均情况明显改善,使肺部气体的通常交换与弥散,使PaO2水平显著提高。在此种持续模式治疗时,对如下几方面需要注意:操作人员应该对其适应证、禁忌证充分掌握;使用前将采用此种方式治疗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与家属,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用前将呼吸机面罩连接好,面罩戴好后开机使用;首次使用将吸气压力调低,至患者适应后再慢慢增大压力等[7]。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间断模式相比,持续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提高其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呼吸状态与预后情况,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症状、肺部供氧状态、预后情况充分改善。

[1] 陈春英.浅论合并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肺部感染程度与其疗效的相关性[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1):161-162.

[2] 王波,杜志祥,李秀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29(2):73-74.

[3] 孙芳,韩芳芳,温少虎.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1):77-78.

[4] 栾颖.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36-37.

[5] 刘祁汨,陈梅晞.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2(27):2969-2971.

[6] 陈静波,胡华元,张寿山.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新医学,2013,46(1):48-50.

[7] 杨斯琴,赵勇,曲舒欣,等.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77-78.

R56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055-02

猜你喜欢
阻塞性气道肺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