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7-11-13 03:51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复杂性肱骨钢板

彭 辉

(广西南宁市民族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彭 辉

(广西南宁市民族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目的深入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作用于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关节功能评分上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治疗中,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整体疗效显著,方法值得借鉴。

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临床效果

肱骨近端骨折是骨折中相对比较高发的一类,约占全身骨折的7%[1],患者以老年人居多;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推进,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逐年提升;临床上关于其有效治疗方法的研究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为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以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疗效,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电脑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包括男性1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6.9±3.7)岁,致伤原因包括:跌倒伤5例、重物砸伤7例、交通事故损伤13例;对照组(n=25),包括男性9例、女性

16例,平均年龄(67.3±4.1)岁,致伤原因包括:跌倒伤7例、重物砸伤6例、交通事故损伤12例;一般资料统计显示两组无差异(P>0.05),可进行分组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基本操作为:于患者的胸大肌、三角肌之间位置置切口,在完成复位处理后,借助拉力螺钉进行固定,然后安放好钢板并旋入螺钉作骨折固定。观察组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方法为:对患者实施高位臂丛神经麻醉,将患者体位调整至半坐位,患肢悬空;将关节囊纵向切开,并对肱骨残端予以基础的修正,并对取出的肱骨头进行测量,完成上述操作后将假体置入[2];其次,把大小结节牵引并复位到置入的假体头,予以缝合处理,必要时可在患者的肱骨头上选取相应的骨块对结节和肱骨干结合部位的空隙进行填补,完成创面止血及切口冲洗操作后,常规置引流管并将创口缝合。50例患者在接受相应方法治疗后,均积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康复阶段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其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就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另在术后3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研究选取评分系统中的7项进行评估:①疼痛:总分0~10分,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的疼痛越明显;②生活能力:总分0~10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受限越小;③手的位置:0~10分,患者手上抬至腰部以下为0分,双手能够聚过头顶为10分;④前屈:0~30°为0分,>150°为10分;⑤外展:0~30°为0分,>150°为10分;⑥外旋:总分10分,手放在头后肘部保持向前2分、手放在头后肘部保持向前2分、手放在头顶肘部保持向前2分,手放在头顶肘部保持向后2分,手放在头顶再充分向上伸直上肢2分;⑦内旋:0~10分,手背可达大腿外侧0分,手背可达肩胛下角10分。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来检验,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差别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n=25)术后发生关节僵硬1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n=25),术后发生关节僵硬1例、异位骨化1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其余指标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x-±s)

2.2 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n=25)术后3个月评分为(62.4±4.1)分,对照组(n=25)术后3个月评分为(51.4±3.6)分,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10.0803,P=0.0000)。

3 讨 论

从过往的临床实践来看,在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中,锁定钢板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在治疗中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但由于该治疗措施会对患者的软组织造成很大的伤害,进而会对患者的肱骨头血运造成很大的影响[4],不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康复进程也被明显延长。相反,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对软组织的剥离程度非常低,进而肩关节局部的血运效果也相对更为理想,此外,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能够更快的解除患者的疼痛感,早期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在老年患者的使用中效果更为显著,特别是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使用中,能够大幅度降低由于手术引起的固定困难等难题[5]。

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比较来看,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比较低,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但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的功能评分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这也提示了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作用于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价值。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临床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假体高度、并适当后倾角度,重建止点和肩袖,积极处理骨缺损,保持肩关节的稳定性[6],这样才能将治疗效果最大化。

综上所诉,我们得出结论,在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治疗中,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整体疗效显著,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并推广。

[1] 程正刚.锁定钢板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2] 董宏然.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0.

[3] 赵训明,廖全明,王克军,等.人工肱骨头置换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5,12(11):20-23.

[4] 张鹏,刘成日,李成福.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26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6,39(2):129-131.

[5] 何帮剑,金红婷,吕一,等.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医正骨,2013,25(1):26-29.

[6] 徐玮,陈明,谢宗刚,等.锁定干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5):402-406.

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060-02

猜你喜欢
复杂性肱骨钢板
新时代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复杂性挑战与路径优化——基于复杂性理论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复杂性背后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