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临床症状用影像检查验证的临床意义

2017-11-13 03:51刘玉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椎管腰椎影像学

刘玉成

(辽宁省锦州石化医院放射线科,辽宁 锦州 121001)

腰椎管狭窄临床症状用影像检查验证的临床意义

刘玉成

(辽宁省锦州石化医院放射线科,辽宁 锦州 121001)

目的分析影像学检查狭窄程度与腰椎管狭窄患者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2016年间收治的5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软件计算出狭窄节段椎管的矢状面直径和硬膜囊的面积,并根据研究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其治疗前、后的VAS和JOA评分情况。结果分组后,所有患者在治疗前VAS和JOA评分水平相近,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椎管矢状径和硬膜囊面积的大小均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

腰椎管狭窄症;影像检查;临床症状

腰椎管狭窄症(LSSS)是临床中引起中老年人群腰腿疼痛或者下肢运动功障碍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退变等原因造成构成椎管和神经根管的骨质或者纤维结构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导致椎管内所容纳的神经、马尾和血管受到压迫的综合征[1]。随着近年来CT和MRI的广泛应用,对与椎管狭窄的情况可直观的表现出来,使其成为诊断椎管狭窄症的重要证据[2]。本次研究将通过对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2016年间收治的经临床病理学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55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为40~78岁,平均年龄为(59.37±2.73)岁。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学确诊为腰椎管狭窄,并符合关于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诊断标准[3]:①有慢性的腰痛史,部分患者有腰部外伤史;②神经性跛行和(或)伴有下腰部坐骨神经痛;③腰部后伸时受到限制并伴有疼痛感;④直腿抬高试验时,患者表现为阳性;⑤跟腱反射减弱为反射功能减弱,膝腱多正常;⑥行腰部X线片检查可见椎管矢状径较正常人明显狭小,且绝对值<15 mm;⑦行CT或脊髓造影可见其腰椎管横截面的面积<100 mm2,神经根管窝深度<4 mm。可见明显的“蜂腰状”的缺损。经上述鉴别,在排除其他腰部疾病后,符合①+②以及⑥或⑦中的任何一项辅以③-⑤中的至少一项,可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

1.3 排除标准:本次研究排除长期服用药物或者在哺乳和妊娠期的患者;排除有明确腰椎滑脱的患者;排除有腰椎结核、腰椎肿瘤以及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排除合并有造血系统疾病、周围血管疾病以及肿瘤和精神疾病的患者。

1.4 研究分组:本次研究采用Digimizer软件对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图片进行处理,根据患者矢状径的分度将患者分为Ⅰ度狭窄(矢状经分度=12~15 mm,21例),Ⅱ度狭窄(10~12 mm,15例)和Ⅲ度狭窄(<10 mm,19例)。根据硬膜囊面积分度将55例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硬膜囊面积=100~130 mm2,22例,),中度狭窄(80~100 mm2,19例)和中度狭窄(<80 mm2,14例)。

1.5 治疗方法:分别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其综合保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腰部半导体激光照射、腰部重要敷贴、重要超声离子导入、正骨推拿以及小针刀治疗等。患者以3周为1个治疗周期。

1.6 观察指标: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下腰痛功能量表(JOA)和视觉模拟标尺法(VAS)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体征情况进行评估。

1.7 统计处理: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JOA评分分析:见表1和表2。

表1 按椎管矢状径分组患者JOA治疗前后评分分析(x-±s)

表2 按硬膜囊面积分组患者JOA疗效分析(-x±s)

2.2 VAS评分分析:见表3和表4。

3 讨 论

腰椎管狭窄是造成中老年人群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4],其表现较腰间盘突出要复杂,临床症状与体制也并不典型,使其在确诊时需要影像学资料支持。在对疾病进行诊断时首先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根以及马尾功能的受损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检查相对于的影像学资料,两组综合分析才可确诊[5]。目前临床中对于腰椎骨狭窄的测量尚无统一的标准,而影像学中相关检测指标如矢状径、横径、硬膜囊面积等具体指标值为多数才能算做狭窄尚无定论,这也是目前临床中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应用计算机软件对椎管的狭窄程度进行测算,同时将其按照不同程度进行分组,用以分析影像学检查时的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本次研究通过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对椎管矢状径和治疗前后的JOA评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椎管矢状径与治疗前JOA评分、矢状径与治疗前VAS评分、硬膜囊面积与治疗前JOA评分以及硬膜囊面积与治疗前VAS评分等相关治疗进行分析以上各项的指标的P值均>0.05,表明其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推断出椎管的矢状径和硬膜面积与腰椎管狭窄患者治疗前的VAS和JOA评分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即表明影像学狭窄的程度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的正相关。因此对于腰椎骨狭窄的全面诊断应以临床症状和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为主,以影像学相关检查为辅,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目前在用于腰椎管狭窄诊断中的影像学手段主要为脊髓造影检查、CT检查以及MRI等多种检查手段[6]。CT检查由于可对椎管的横断面形状进行准确的显示,并且对于骨组织的显像效果也较为良好。但有数据统计显示,约有20%左右患者的临床症状与CT检查的结果不相符。MRI与CT具有着良好互补作用,其可对椎管内的突出以及间歇上下椎管的突出情况进行良好显示,并且可对腰椎间组织的退变程度进行宏观观察,有利于手术治疗的需要。腰椎管造影由于可在动态下进行拍摄,且可对神经根的压迫情况进行宏观的显示,进而有利于对神经根的压迫程度进行准确判断。但其由于具有完整柱状整体性的特点,使其在对于部分腰骶部的突出诊断时,容易被遮盖而呈现出阴性。

由于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椎管矢状径和硬膜囊面积的大小均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在临床对于腰椎骨狭窄患者进行诊断时,应以临床症状和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为主,以影像学相关检查为辅,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表3 按硬膜囊面积分组各组间VAS疗效分析(x-±s)

表4 按硬膜囊面积分组患者JOA疗效分析(x-±s)

[1] 何源.CT和MRI在腰椎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6):58-59.

[2] 马明辉,杨延全,丁宇.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3,23(3):160-163.

[3] 蒋毅,吴磊,左如俊,等.经皮椎间孔及椎板间联合入路内窥镜下行腰椎管狭窄减压术的初步报告[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26(5):428-433.

[4] 刘沛霖,张紫娟,梅伟,等.动态稳定系统 Dynesys 结合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4):1-2.

[5] 胡雪珍,李正军,陈虎,等.腰椎管狭窄的CT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8):123-126.

[6] 于智莹,李洪秀,张力,等.CT 图像测量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54-57.

R6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074-02

猜你喜欢
椎管腰椎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