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年冠心患者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研究

2017-11-13 03:51张宁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高龄血脂心血管

张宁萍

(江苏省钟山干部疗养院,江苏 南京 210014)

高龄老年冠心患者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研究

张宁萍

(江苏省钟山干部疗养院,江苏 南京 210014)

目的探究引致高龄老年冠心病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有效性情况。方法择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疗养院88例老年冠心病者为研究对象,视为病例组,另取88例非冠心病者为对照组,分析一般资料,并为病例组患者实施干预措施。结果高龄、男性、吸烟、UA异常、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为引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上述数据与对照组相比,P<0.05。通过为期3个月的临床护理干预,发现病例组吸烟者 45例开始戒烟,79 例患者可遵循医嘱服用药物,药物依从率为89.77%。结论针对引致冠心病者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在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的同时,应结合实际情况,注重长效机制,使用多种临床干预方式,确保患者拥有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提升患者生活品质。

冠心病;高龄老年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治疗措施

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重要表现,就引发疾病的危险因素方面来看,主要为遗传因素、既往疾病史、个人性格、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年龄以及性别等[1]。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冠心病的发生人数也呈现出了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高龄冠心病者个性化特征较强,在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下,疾病迅速进展,进而导致机体内多器官功能衰竭现象发生,严重影响疾病预后。本实验以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疗养院88例老年冠心病者为研究对象,对引起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在此同时制定了干预措施,得出心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疗养院88例老年冠心病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进入疗养院前,均在三甲医院实施过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最新颁布的关于该疾病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近期实施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者以及搭桥术治疗者,不同意参加实验调查者。将88例患者视为病例组,男患者59例,女患者29例。年龄为68.5~96.8岁,平均年龄为(92.6±0.5)岁,病程为1.5~22.7年,平均病程为(7.8±1.4)年。另取同期间我疗养院88例非冠心病者为对照组,男41例,女47例,年龄为66.7~97.8岁,平均年龄为(73.6±1.1)岁。

1.2 方法

1.2.1 危险因素分析:收集冠心病者临床资料,测定尿酸,合并糖尿病情况,血脂等指标水平,分析患者年龄以及性别等自然性因素。在此同时对病例组患者生活习惯,合并症等情况进行全方位调查分析。

1.2.2 危险因素指标与相关标准:①2型糖尿病。依照最新出版的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出的临床诊断标准,对受试者情况加以判定:糖尿病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 2 h 血糖≥11.1 mmol/L。②高血压:依照最新出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标准,在确诊者未使用降压药物前提下,DBP≥90 mm Hg 或(和)SBP≥140 mm Hg。

1.2.3 干预方法:结合病例组受试者文化水平,为其讲述冠心病疾病的引致原因,高风险因素和临床表现,令患者认识到疾病的危险性,给予正确生活与饮食指导。每天对患者的血糖以及血压情况加以测定,合理稳定患者血糖和血压。告知患者遵循医嘱的重要性,按时按量服药,提升治疗依从性。定期和患者做好沟通工作,全方位了解患者药物使用情况,确保定时定量服药。增加心理干预力度,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所想,积极疏导患者,帮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可结合自身情况,参加体育活动,提升自身机体免疫力[2]。

1.3 统计学原理:本实验利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说明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冠心病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证实:高龄、男性、吸烟、UA异常、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为引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上述数据与对照组相比,P<0.05。见表1。通过为期3个月的临床护理干预,发现病例组吸烟者 45例开始戒烟,79 例患者可遵循医嘱服用药物,药物依从率为89.77%。

表1 两组受试危险因素对比情况(n)

3 讨 论

和以往相比,我国高龄冠心病者的发生人数有所增加,其已经成为了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截止到当前,学术界对于引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存在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吸烟史,饮食,性别,年龄等为引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

就引致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上来看,主要为:①吸烟。吸烟介导的血栓形成为引起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因素,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会增加冠心病者急性心梗和猝死发生率。急性心梗和猝死主要因为血栓引致,心绞痛的发生原因为血管狭窄血液供应受阻所导致。和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概率更高。值得说明的是,吸烟者在发生急性心梗后通常需要实施溶栓治疗,该部分患者血运重建概率明显比非吸烟者高。②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越高,冠状动脉越狭窄。高血压者出现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率也较非高血压者高。若患者SBP正常,可依照脉压对中老年患者实施中风风险预测。收缩压数值和受试者年龄呈正相关,SBP为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重要依据。脉搏加速,脉压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值下降,收缩压上升预示心血管功能退化。③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被公认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如果发生胰岛素抵抗,患者凝血系统会被激活,进而抑制纤溶系统,最终形成血栓。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属于典型代谢综合征,对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来讲,有着一定现实意义。绝大部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均合并糖代谢异常情况。稳定型心绞痛者一般合并血糖调节异常。BMI>30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糖代谢异常独立预测因素。高龄女性患者机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机体内分泌紊乱,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糖代谢功能发生变化[3]。④年龄。冠心病发生率和患者年龄呈正相关,高龄者通常血脂与动脉壁内膜异常,加上一般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上述均为引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⑤性别。男性患者人数多于女性,但女性冠心病发病较晚,病死率较高。女性度过绝经期后发生冠心病人数呈现出了上升趋势,雌激素缺少为重要原因之一。雌激素对于动脉硬化有着一定抵抗效果。因此临床上经常使用雌激素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者实施临床治疗,但值得说明的是,这种方式会增加患者罹患肿瘤的风险。⑥血脂异常。在血脂异常的情况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提升。既往研究证实,血清Tch以及LDL-C上升为引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血脂代谢紊乱的情况下,患者机体内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较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低,载脂蛋白A1和三酰甘油水平偏高。巨噬细胞能够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泡沫细胞,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⑦UA异常。UA异常对于机体多方面的影响已经日益明朗。最近几年,尿酸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已经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高尿酸为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能和尿酸对于危险因素,血管本身和代谢存在关联性。

就危险因素干预现状来看,对高龄者使用降血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可减少患者病死率。对于存在高危心血管因素但没有得到准确诊断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依从性差是内科治疗中的常见性问题,使用有效方式,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可改善患者疾病转归。有文献证实,干预效果最好的项目为控烟,最差为空腹血糖。老年高血压者控制不佳,且容易受到体位影响,年龄与性别为非可干预性因素。

在本次实验相关研究结果中证实,血脂异常、高龄、吸烟、UA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性别等为引致冠心病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在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的同时,应结合实际情况,注重长效机制,使用多种临床干预方式,确保患者拥有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提升患者生活品质。

[1] 刘春霄,李令娟,许慧.老年冠心患者者合并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3):323-325.

[2] 叶荣菊,王凯.心血管康复治疗对老年冠心患者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9):1677-1679.

[3] 黄波,刘芳,刘梅林,等.单中心老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现状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2):159-162.

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163-02

猜你喜欢
高龄血脂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