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DTI的rFA、rADC对脊髓型颈椎病中颈髓压迫的诊断价值

2017-11-13 03:51潘砚章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颈髓脊髓型张量

蔡 亮 潘砚章

(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鞍山医院 影像中心,辽宁 鞍山 114014;2 天津海滨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天津 300280)

试析DTI的rFA、rADC对脊髓型颈椎病中颈髓压迫的诊断价值

蔡 亮2潘砚章2

(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鞍山医院 影像中心,辽宁 鞍山 114014;2 天津海滨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天津 300280)

目的分析DTI的相对FA值(rFA)、相对ADC值(rADC)在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压迫诊断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主要选取我院190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压迫患者,根据常规MRI检查结果分为Ⅰ组(72例)、Ⅱ组(60例)、Ⅲ组(58例),选同期颈椎正常的健康志愿者50例设为Ⅳ组,观察各组rFA、rADC值。结果Ⅳ组与Ⅰ组比较中,rFA值、rADC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Ⅱ组、Ⅲ组的rFA值均比Ⅰ组、Ⅳ组低(P<0.05),rADC值均比Ⅰ组、Ⅳ组高(P<0.05)。Ⅱ组和Ⅲ组间比较中,Ⅲ组rFA值低于Ⅱ组(P<0.05),rADC值高于Ⅱ组(P<0.05)。结论DTI的rFA、rADC在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压迫诊断中能够反映颈髓压迫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参考价值。

脊髓型颈椎病;精髓压迫;DTI;相对FA值(rFA);相对ADC值(rADC)

脊髓型颈椎病(CSM)在年龄超过40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有反射障碍、肢体麻木、排便排尿障碍等。多数患者以隐性侵袭的形式发展,临床上容易误诊为其他疾患而耽误治疗,使病情加重[1]。现阶段对于病情严重患者T2WI呈高信号,常作为判断CSM颈髓病变的重要指标,但对于早期的CSM患者T2WI敏感度较低,极易漏诊[2]。近年来随着MR技术的不断发展,DTI已经成为神经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借助DTI技术对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压迫患者进行诊断,现将诊断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主要选取我院190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压迫患者,根据常规MRI检查分组,其中髓内T2WI无高信号,FA图正常,颈髓无受压的患者设为Ⅰ组,共72例,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20~65岁;髓内T2WI无高信号,FA图正常,颈髓受压、移位的患者设为Ⅱ组,共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2~75岁;髓内T2WI呈高信号,FA图正常,颈髓受压、移位明显的患者设为Ⅲ组,共58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45~79岁。另选取同期颈椎健康的志愿者50例为参照对象,设为Ⅳ组,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3~65岁,MRI常规检查无异常,FA图正常。

1.2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所有患者均进行矢状位常规和DTI扫描:①矢状位常规扫描参数:T1WI(TR/TE,550 ms/11 ms),T2WI(TR/TE,4200 ms/110 ms)扫描。②DT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EPI,b值分别取0、200、600 s/mm2,TR/TE(3000 ms/100 ms),扫描视野300 mm×300 mm,层厚2 mm,层间距0,层数20。扫描数据传至工作中自动形成FA和ADC图,将T2WI矢状位图像作为参照对象,测量FA、ADC值;健康志愿者则测量C4~5、C6~7节段,CSM患者测量病变部位FA、ADC值,取ROI为2 mm2,并与自身C2节段计算rFA、rADC值。

1.3 观察指标:观察各组rFA、rADC值、FT图、ADC图成像特点。

1.4 统计方法: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5.0进行处理,均值用(x-±s)表示,用t检验,各组间的rFA、rADC值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各组间DTI的rFA、rADC比较:MAI的DTI成像中,四组均取得较为清晰的图像,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颈髓压迫严重程度的增加,rFA值越低,rADC的值越高,健康志愿者组成的Ⅳ组与Ⅰ组比较中,rFA值、rADC值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的rFA值均比Ⅰ组、Ⅳ组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rADC值均比Ⅰ组、Ⅳ组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间比较中,Ⅲ组rFA值低于Ⅱ组,rADC值高于Ⅱ组,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间DTI的rFA、rADC比较(x-±s)

2.2 各组的FT图、ADC图成像特点:①Ⅳ组、Ⅰ组FT图颈髓纤维束呈蓝绿色信号,走形和健康的颈椎生理曲度基本相同。健康者的C3/4水平颈髓ADC成像显示为蓝绿色信号,成像均匀,周围脑脊液为橘红色信号。②Ⅱ组轻度压迫患者的FT图显示蓝色信号,病变部位的纤维束前缘呈弧形压迫,中、重度颈髓压迫部位FT图颈髓纤维束呈蓝色信号,成像粗糙、扭曲变形;ADC成像显示绿色信号,成像不均匀,ADC值升高。③Ⅲ组FT图呈不均匀的淡红色信号,严重者呈黄色斑片状信号,病变节段颈髓纤维束不连续、相对稀疏或缺损,ADC成像不均匀,ADC值明显升高。

3 讨 论

DTI是在DWI基础上形成的新的MRI检查技术。DTI主要利用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成像,在扩散方向是以及定量方面能够进行判断,提供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具体信息,因而在脑白质纤维结构的改变判断中得到应用和重视。FA值和ADC值是DTI中的关键参数,FA值能够反映组织纤维的各向异性和神经纤维结构的完整性[3]。ADC则能够反映水分子运动的范围和速度,从而判断细胞外间隙的大小。

常规MRI是检查脊髓型颈椎病中颈髓压迫程度和反应的有效手段,但常规MRI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不完全符合,对于早期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即使症状严重,但常规MRI检查有时并无异常,不能正确反映病情,容易漏诊。相对于常规MRI,DTI对脊髓型颈椎病中颈髓压迫程度的敏感度较高,能够显示颈髓病变微观结构的早期改变。本研究中,颈髓压迫越严重的患者FA值越低,由于病变部位细胞外出现水肿或纤维数量减少,造成细胞外间隙增大,空间增大,使细胞内的水分子外流,进而出现水肿,ADC值也因此升高。相关研究显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FA、ADC值和健康者对比中个体存在明显差异,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脊髓水平等,使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的误差[4]。对于颈髓压迫损伤的判断采用rFA、rADC值作为诊断依据能够弥补这一缺陷[5]。为确定其临床诊断价值,本研究对19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

本研究对所有患者取相同的ROI测量C4~5,C6~7节段与自身的C2节段比较并计算出rFA、rADC值。研究显示,健康志愿者和常规MRI颈椎正常的患者FT图显示纤维束呈蓝色信号,提示颈髓结构未发生改变。Ⅱ、Ⅲ组患者颈髓压迫比Ⅰ组严重,rFA值降低,rADC值升高,且压迫、移位越明显,则相应的rFA值越低,rADC值越高。FT图也直观显示颈髓受压,纤维束成像变形扭曲,成像粗糙,严重者稀疏、缺损、间断,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6]。提示颈髓结构变形,颈髓压迫较严重。

综上所述,DTI的rFA、rADC在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压迫诊断中能够反映颈髓压迫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参考价值。

[1] 蔡汉寿,刘涛,周洁,等.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9):1011-1013.

[2] 邹志孟,曹庆勇,王滨,等.DTI在评价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压迫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5):477-479.

[3] 吴广忠,陈嘉江,许雪冬,等.弥散张量成像及弥散张量纤维束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6):71-72.

[4] 刘彩霞,袁明智,杨林,等.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4):564-569.

[5] 刘涛,温志波,蔡汉寿,等.DTI技术与常规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观察脊髓损伤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3):103-106.

[6] 涂灿,汪建华,廖海波,等.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3):389-392.

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185-02

猜你喜欢
颈髓脊髓型张量
一类张量方程的可解性及其最佳逼近问题 ①
国医大师刘柏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规律探析
CT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效果观察
严格对角占优张量的子直和
四元数张量方程A*NX=B 的通解
对导致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危险因素的探讨
急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性
一类结构张量方程解集的非空紧性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评价颈椎病脊髓微观结构的变化
一脚踩空,引发全身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