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首打油诗里的扶贫故事
——宁波市国土资源局驻宁海县弘杨村农村指导员谢建定扶贫工作侧记

2017-11-13 00:33
浙江国土资源 2017年10期
关键词:打油诗双峰浙东

□ 本刊记者 柳 京

百首打油诗里的扶贫故事
——宁波市国土资源局驻宁海县弘杨村农村指导员谢建定扶贫工作侧记

□ 本刊记者 柳 京

编者按

“三农”工作紧紧关联着社会稳定、天下安宁。多年来,浙江省国土系统陆续派驻了许多干部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奔赴最基层、最偏僻山区与海岛,帮助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丽乡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路。同时,在那片广阔天地,砥砺品格,锤炼作风,施展抱负,演绎着精彩人生。

宁波市国土资源局谢建定同志,2015年被派驻宁海县黄坛镇弘杨村做农村工作指导员。两年多时间里,他把整个身心融入小山村,为该村帮扶脱贫拓思路、谋发展,兢兢业业,尽心尽责。他以满腔热情创作了上百首打油诗,汇成《浙东小西藏》诗集画册,向外界推广,让山村金凤凰飞出大山,走出了一条发挥所长、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之路。他的事迹见之于当地报端,并获得省、市“优秀农村指导员”称号。

“宁海浙东小西藏,天台山脉金凤凰。越走越觉小天堂,到过那里永不忘。”

这就是海拔平均五百米以上的宁海县黄坛镇双峰山,那里山峦叠嶂、云雾缭绕,千年香榧,遍地红豆杉,空气纯净、物产丰盛。但是,由于原来交通闭塞,这块独特的宝地一直未得到开发,导致一些村还相对贫困。2015年以来,宁波市国土资源局谢建定同志怀着对扶贫帮困的满腔热情,担任了双峰山弘杨村农村工作指导员,为该村帮扶脱贫拓思路、谋发展,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高风亮节、无私奉献、求精实务、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叙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一、把心融入小山村,做个扶贫帮困人

农村指导员的核心工作是“扶贫帮困”,为村发展当好情报员、参谋员和联络员,谢建定认为只有怀真情、熟情况,才能谋举措,付行动。初到村子,被大山的秀丽风光所吸引,喜欢诗歌创作的他便即兴创作了一首打油诗:“双峰多景多奇洞,到了那里不伤风,走进弘杨不头痛……”。之后,这首诗被收录在他自己汇编的打油诗集《人生感悟》里。

第一年他住在村书记家里,晚上走访村民,广交朋友,与村民结下不解之缘,不停地调查村情民意,经常收集山民土地种植等信息资料,没多久,村上老百姓说他是弘扬村的自己人。“谢指导人实在,很接地气,他来村一年多时间,但他对村里情况比我还熟悉”时任村长杨武君(现任村书记)这样评价。他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村民经济单薄,负债人多,“家里房门开的大,其实钞票没几张。有钱跑城镇,无钱留山村”,高山人家迫切需要解决子女上学等经费,解决创收与争收的问题,这一切让他深深地感触到农指员的天职就是精准扶贫帮困。

两年多来,他一心想着如何为山村百姓谋利益,为村里出谋划、绘蓝图、做参谋。帮村里氧化池工程等项目跑去相关部门争取资金,与企业老总对接来考察投资;请来市农科院专家,引进日本优良稻米试种,策划明年种植计划;他借钱给农户扩大种植之用;想方设法帮助山农促销高山蔬菜。凡是能想到的他都积极去做,“没有像他这样热心的!”黄坛镇华镇长对谢建定赞不绝口。

比红薯大小

二、自掏腰包种蔬菜,帮民促销尽努力

在弘扬村第一顿朴素家宴上,他被甜美可口的高山蔬菜所吸引,萌发了扶贫必须双赢、资源互补的思路,城里人追求环保、安全食材,而这大山孕育着甜美、上等蔬菜。对国土工作有着二十多年深厚感情的他,看到外面投入巨资开发造田,而弘杨村却长年荒芜着五百多亩优质良田,心情十分沉重。他设想通过开发高山蔬菜来充分利用荒芜的土地,再由此来带动旅游、民宿经济。他又看到村民怕自然灾害不测,耕作成本高,农产品价格低廉,从而导致高山农业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情况,更坚定了开发高山蔬菜的念头。

自掏腰包尝试高山种植。第一年他在村上4亩梯田里采用自投自种模式,花了近2万元来种了西瓜、玉米、萝卜等蔬菜,几次受台风、寒潮等影响,将收获不多部分送同事、朋友分享。专门从杭州高价购来三千棵优质红薯苗后,绕道而行上高山请农户种植,结果大多被野猪吃掉。第二、三年采用让农民与他利益一起捆绑起来做法,他每年花四、五千元购买优质玉米、红薯种与秧苗免送农民种植,并包购包销,农民只是负责种植。他说,两年多来是他人生当中一次非常难得的收获,尤其是对高山种植过程的体验,是他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工作甜酸苦辣的最大感受。

积极探索高山蔬菜促销。山上农副产品,经常出现想买没有货,多了难销售。一年后,谢指导开始了高山蔬菜促销探索,通过本单位食堂、职工以及微信朋友圈的方法渐渐打开高山蔬菜销售通道。他总是想方设法降低运送成本,年过半百的老谢,不辞辛劳,一年多运送了蔬菜二、三十批次。无论酷暑寒冬,无论狂风暴雨天,他的小车始终穿梭在高山与甬城市区的路上。山高路远,运送品种多,工作量大,每次来回将近一天车程,他勤快尝试着采、运、配送一条龙服务。如果送给农民种子与秧苗,到了收获时间,不管多与少,他都及时上山收购。碰到客户群体促销不了的情况,就将这些多余高山货分享亲朋好友品尝。由于没了销售的后顾之忧,在谢指导的鼓励和带动下,村民们种植蔬果的积极性普遍提高。村民杨韩通,原来2亩山地只是种点自家吃的蔬菜,有了谢指导的包销,同样2亩地种上土豆、玉米、花生等作物,每年可增加七、八千元的收入。对于村民们种植的高山果蔬,老谢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逢人便讲,每每谈起总是滔滔不绝,赞不绝口,脸上满是自豪。他不厌其烦,亲力亲为,唯一目是打响高山蔬菜品牌。山上一位经常帮他联系采购蔬菜的七十岁老人说:“他很重情面,不管能否销售、不管是好是坏,总是看到他将老百姓放在地上的玉米、芋艿、茄子等蔬菜统统装进车子,而且收购价格不低。”他的热情与付出,渐渐赢得了人们的理解与支持,朋友们称赞谢指导员不愧为高山蔬菜的宣传员、营销员。如今,高山蔬菜已经受到一部分客户认同,同时更是赢得了山农们的一片欢笑,农民们种植高山蔬菜的积极性慢慢被激发起来。

村里一位杨阿姨说,“明年我们家多种点玉米红薯,你一定来收购哟。”老谢去村子经常会碰到一些农民半路问他、围着他,问他何时再来收购花生、芋艿。

陪同市国土资源局领导慰问老百姓

收购玉米

三、创作诗歌百首多,引来游客上千人

高山蔬菜能吸引人,秀丽风景会引来更多城里人。针对弘杨村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的地理优势,村领导准备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民宿经济。但担心山高路远,酒香巷深,引不来客。老谢便卯足了劲去扩大宣传与影响。他驻村没几个月,就将所见所闻编成了诗集《诱人的大山》,内含“世外桃源双峰山,层层云雾现神仙”等40多首打油诗。他将诗集作为名片结交朋友,经常在微信朋友圈传播,宣传这座诱人的大山,由此吸引了一批批“城里客”,他渐渐成了“谢导游”。一位村民说,“谢指导的客人真多,书记家凳子都不够用。”

两年多来,他日积月累,以山农生活故事、美节美物、高山风情等一系列照片为第一手资料,将原来的诗集《诱人的大山》升级为内含上百首诗歌的诗集《浙东小西藏》。《浙东小西藏》图文并茂、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令人耳目一新。他想方设法发放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及亲友当中,让社会各界以及更多人了解与感受“浙东小西藏”的神奇与魅力。2015年4月,宁波日报第十版为《浙东小西藏》第一本打油诗集发行专题刊登,“50首打油诗,让高山宁海双峰高山村一举成名”的文章,当时引起了社会上的一定反响,也为双峰山及弘扬村增加了知名度。时任宁海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林惠明在序言里写道:“全文采用现代打油诗的形式记录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感悟,是我县广大农指员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一个缩影。”两年多,他的微友由原来1500发展到4000多,同时引来了多家单位党支部入村慰问老人,国家农业龙头企业董事长、农业开发老总、学者、亲友等来考察。慕名来游玩双峰山的人越来越多,目前他慢慢成为了“专职”导游,周末或节假日的大山深处常能看到他的影子。许多与他接触过的游客说,谢指导待人如待己,他待人就像对待家人一样热情,在他的招待与陪同下,众多游客领略高山风景,体验清凉气候环境,品尝高山蔬菜味道,无不赞叹,无不留恋。有重复观光者,朋友引朋友,家庭引家庭。近年,弘杨村里的过小年、毛笋节活动人山人海,越办越成功。他非常自信地说:不用多久,高山弘杨村这只美丽的“金凤凰”一定能飞出大山,“浙东小西藏”的双峰山一定能名扬天下。

谢建定,他爱这片美丽的山村,他更爱这里淳朴的山民。两年的农村指导员任期到了,村民们不让他走,他也舍不得走。因为在他的心里,始终怀揣着一个“中国梦”:让“浙东小西藏”这只美丽的金凤凰飞出大山;让山里的瓜果蔬菜走入城市居民的饭桌菜蓝;让山里的村民走进小康生活。为了实现这个梦,他主动申请再续两年,并已在默默地规划未来蓝图。他准备再用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扎根弘杨村,与村民一起,在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和当地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做想做的事,圆该圆的梦。“事业未就叹时短,再接再厉继续干,携手村民小康路,老马奋蹄再扬鞭。”

猜你喜欢
打油诗双峰浙东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双峰映辉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灵 山
Artist Prints Charms of West Lake
打油诗里的秘密
打油诗事件
论唐代宗大历年间浙东唱和中的越文化印象
“吃”出来的“打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