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困境与突破

2017-11-13 13:26刘国斌胡玮桐王福林
东疆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延边一带一带一路

刘国斌 胡玮桐 王福林

[摘 要]

延边地区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门户,是“一带一路”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深化对外开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进步,但也要注意其存在的不足。对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性、优势、困境、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路径的研究,可以促进延边地区健康、科学、有序、高效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东北经济振兴。

[关键词]

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延边地区

[中图分类号] F12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07(2017

)04009906

[收稿日期] 2017-03-06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县城的突出作用与发展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BJL122。

[作者简介]

1.刘国斌,男,经济学博士,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县域经济理论与实践和县域产业结构与布局、新型城镇化与县城发展;2.胡玮桐,女,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与区域发展;3.王福林,吉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新农村建设。(长春 130022)

2015年3月,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外交部共同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文,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合作重点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使“一带一路”倡议从顶层规划设计落到了实处,给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1]2016年,图们江国际合作战略对话会议提出,要齐心协力推动图们江区域深度合作,助力延边地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在各方的支持下,延边成为我国东北亚开发、开放及国际合作的核心区域,既作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经济门户,又在大图们江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承担的功能和责任十分重要。因此,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助于推进经济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也为吉林省其他地区融入“一带一路”提供思路,从而实现吉林省整体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振兴东北经济。但是,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和难题,迫切需要找到解决之道,所以,对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困境与突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性

延边地区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沟通中朝俄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随着延边与沿线国家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不断深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水平和层次持续提升,对推进与沿线国家地区互联互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强化对周边腹地支撑能力、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有助于推动延边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延边地区作为支撑长吉图腹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区位优势及经济功能作用十分突出。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深化,其经济发展迎来了重要机遇。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延边能够进一步提升其经济发展水平,辐射其他行业部门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贸易、交通、政策、民心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从而推动延边地区更高水平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向北开放的桥头堡。[2](93~102)

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血脉。实现延边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方面的联通,构建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交通网络,尤其是加强对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合作通道建设,提升延边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陆水联运水平,以实现与沿线国家地区间的互联互通。

(二)有助于促进延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融入“一带一路”,需要将通道建设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以需求为目标,打造具有延边地区特色的产业区,提升延边对产业的集聚经济效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依托目前延边地区对外贸易口岸以及其他陆路通道,加快制定延边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产业发展规划,实现产业集聚。一方面,延边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促进同沿线国家地区间的交通运输通道建设。比如,珲春铁路口岸换装站、中朝圈河—元汀公路大桥以及元汀—罗津港二级公路等项目推进成效显著;扎鲁比诺万能港项目和罗津港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珲春—扎鲁比诺港—釜山、珲春—扎鲁比诺港—新泻两条陆海联运定期航线以及珲春—罗先—上海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的开辟。这些合作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提升产业承载力,吸引国内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企业入驻、完善产业门类、促进产业集聚、实现产业結构优化。另一方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延边国际产业合作平台建设。通过国际产业合作平台,促进延边地区同沿线国家地区产业资源的双向流动,实现同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产业互补和合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三)强化延边地区对周边腹地的支撑能力,促进东北经济发展

随着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深入,延边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开发水平不断提升,对周边腹地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促进了东北经济振兴。

一方面,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打造新的对外开放、开发经济门户和经济增长极。延边是长吉图经济圈发展的重要区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促进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使之形成东北亚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区域,更好地实现与沿线国家地区间的合作和互动,并通过发挥其经济极化和扩散作用,不断强化对周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助推东北经济振兴。

另一方面,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东北经济振兴的迫切需求。延边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对接合作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文交流、产业对接、跨境电商合作等方面,这不仅能直接强化其腹地支撑能力,而且提升了对外开放的功能和作用,有助于延边经济发展。因此,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为新一轮东北经济振兴注入新的活力。endprint

二、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

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带动延边经济发展、促进东北经济振兴、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思路。为更好地推动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应充分依托其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一)区位优势

延边地区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是“一带一路”北线建设的重要部分,区位优势明显。“一带一路”倡议北线主要经过韩国—日本海—扎鲁比诺港—珲春—吉林—长春—白城—蒙古—俄罗斯—欧盟。延边地区的部分城市作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节点城市,承担的功能和责任十分重要。比如,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是我国参与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核心地区支点城市,承担着延边地区的交通枢纽职能;海陆空交通网络比较发达,周边有11个对外開放口岸,延吉机场可直达韩国首尔、济州、釜山、清州,朝鲜平壤,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国际旅客吞吐量居东北第二位;长珲高速公路、长吉高铁等交通道路建设使延吉初步形成了海、陆、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数据显示,2015年延边地区公路货物周转量55.5亿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21.9亿公里,增长8.1%。民用航空出港人数74.2万人,增长17.6% 。延吉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12567架次,增长21.3%。[3]这些数据反映出延边交通运输情况发展良好,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此外,在同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延吉市与俄罗斯的南萨哈林斯克市、珲春市与俄罗斯的哈桑区友好城市关系进一步加深,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也拉近了同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距离。

(二)产业优势

延边地区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农业基础较好、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这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延边地区应该依托自身产业优势,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区域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寻求与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产业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和优化,进而推动经济进步。良好的产业支撑有助于延边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使其在与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产能合作、科技人文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占据有利位置。

数据显示,2015年延边地区实现生产总值886.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5.2亿元;第二产业完成442.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368.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5:49.9:41.6,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从工业行业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54.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35.6亿元,增长了4.5%;重工业比去年增加218.5亿元,增长了13.6%。食品、医药、林产和能源矿产业分别增长8.2、3.8、4.6和23.2个百分点。从旅游行业来看,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9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国内游客1530.3万人次,增长 17.9 %;海外游客65.4万人次,增长4.1%。全年实现旅游收入268.4亿元,增长24.9%,其中国内外旅游收入分别为250.7和17.7亿元,分别增长25.7%和5.4%。[4]由此可见,延边地区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较好,有利于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三)政策优势

政府政策支持是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颁布明确提出了该倡议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中国积极行动等八个方面内容,延边作为向北开放门户的重要区域之一,其经济功能和作用不言而喻。随着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大图们江战略以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深,国家对延边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视程度必定会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相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延边州政府也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制定了相应的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方针。为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强《“走出去”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拓展对外投资新领域,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延边地区重点合作伙伴国家开展投资合作,优化对外投资国别布局。同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为邮政、快递企业“走出去”提供便捷的通关、结汇和出口退税、法律政策咨询等服务,对境外投资企业在通关方面也给予便利。此外,延边于2015年先后制定并印发了《延边州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和《延边州政府开展外贸企业服务年活动方案》等文件,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延边地区今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起到了政策保障作用,使其可以更加规范有序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5](62~68)

三、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困境

尽管延边地区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具有区位、产业、政策等方面优势,但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仍面临诸多困境。区域竞争压力较大、民营企业“走出去”难、对外合作项目欠缺利益保障机制等影响着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质量和层次。

(一)区域竞争压力较大

在延边地区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竞争中,产能合作、科技合作、经贸合作、金融合作等方面竞争压力较大。在产业能源合作方面,延边虽然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发展基础,但其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与沿线部分国家地区的同类产业相比竞争力略有不足。在科技合作方面,日韩两国的科技水平及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与其相比,延边的产业发展核心技术仍很不足,竞争力不强。在经贸合作方面,延边的经济发展需要寻求国际经贸合作,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与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对接,由于贸易壁垒等限制性因素,在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中或多或少存在贸易障碍,不利于延边高质量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二)民营企业“走出去”难

民营企业“走出去”难制约着延边地区对外开发开放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其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体而言,一是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民营企业的规模和资金实力不足,较之大型国有企业及跨国企业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在境外开设工厂等方面实力不足,“走出去”难度较大。[6](30~33)二是政府政策不到位。“一带一路”是国家顶层设计,其内容覆盖面都是在国家层面规划和设计的,而地方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的政策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因此,延边地区民营企业依靠自身力量“走出去”难度大,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不强,必须依赖政府政策的支持。endprint

(三)对外合作项目欠缺利益保障机制

对外合作项目是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自身经济结构优化、不断提升自身对外开发开放水平的核心。通过项目合作,引导和推进同沿线国家地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产能合作、金融合作、教育合作及其他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对推动延边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外合作项目容易受到文化差异、贸易保护、宗教信仰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利于项目合作双方的利益保障。“一带一路”倡议的覆盖面广,涉及亚欧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的经济体为主,这些地区不仅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也是全球安全热点问题的集中区,地缘政治矛盾比较复杂,政治风险和市场安全风险较大,不利于经贸合作。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大国博弈以及民族宗教冲突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同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对外合作项目欠缺利益保障机制,这是当前延边地区甚至是我国对外开放合作中以及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所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思路

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深入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典型实践,是进一步强化延边地区区域经济功能和作用的重要途径。面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和困境,延边应依托自身优势,坚持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加强同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人文交流、加强政策沟通,不断创新其区域经济发展思路。

(一)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

延边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枢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延边应该坚持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在经贸合作、产能合作、项目合作等领域合作和交流的持续深化,提升延边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推动大图们江战略发展。[7](85~93)

首先,打造人才培养合作平台。一方面,依托高校以及教育机构组织,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国际视野的“一带一路”建设的紧缺人才。对此,延边州既可以同沿线国家地区的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也可以开设“一带一路”建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延边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最主要的是产业的“引进来”和“走出去”,而产业发展依托于人才的支撑,没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的推动,产业创新的动力难以保障。因此,延边企业可以通过加大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在同国外企业合作中,延边企业可以承担相应的人力成本,和国外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同,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这样不仅有利于推动延边地区经济发展,也有助于打造人才培养合作平台,推动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长效合作。

其次,打造金融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促进贸易畅通、货币流通以及民心相通,进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大中型项目对接等领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依靠延边政府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因此,需要打造金融合作平台,借助平台优势寻求国外资本合作,引进国外资本,以促进经济建设。

最后,打造产业合作平台。产业合作能够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创新,辐射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因此,打造产业合作平台对于推动延边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产业的国际化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十分必要。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合作平台的主要形式,有助于推进延边经济发展。在参与“一带一路”市场竞争中,延边应该发挥其特色优势产业的经济集聚和扩散作用,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园区、工业产业园区以及服务业产业园区,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产业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合作平台,提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质量。

(二)加强同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人文交流

促进同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人文交流,也有助于推动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经济竞争实力。一方面,加快推进与沿线国家地区的旅游合作,尤其是同日、韩、俄、朝等国家的旅游合作,开通旅游专线,实现延边同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旅游资源共享。借助特色旅游资源和旅游模式,吸引沿线国家地区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消费、体验,进一步壮大延边地区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延边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8](96~104)另一方面,在医疗领域可以与沿线国家地区共建医疗单位,加强双方医疗领域的合作交流,提升医疗水平。此外,延边地区还可以定期举办国际化的文化周、文化节等,将少数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等进行对外宣传,以民族文化为纽带进一步推动同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人文交流。

(三)加强政策沟通

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政策沟通是促进延边地区健康、有序、规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思路。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沟通。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在于大中型项目的对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在同沿线国家之间的项目合作中,需要进行政策沟通,对合作项目的运行机制、规划等形成统一的战略决策。另一方面,要加强经贸合作方面的政策沟通。在同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中要坚持开放、合作、共赢、包容的理念,积极与沿线国家地区合作交流,形成对外贸易政策沟通,使延边地区在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质的经贸合作中规避贸易壁垒,高质量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此外,还要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沟通。在与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中,大中型项目以及工业产业合作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延边地区在同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过程中也要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沟通。

五、延边地区突破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困境的路径选择

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机遇和困境并存,为解决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所面臨的困境,需要加强国际通道建设,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延边地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跨境项目合作机制新突破,保障项目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endprint

(一)加强国际通道建设,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强国际通道建设,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延边地区突破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困境的有效路径。通过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利于促进企业“走出去”、打造同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平台、实现对外开发、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具体来说,一是在铁路公路建设方面,实施圈河口岸、珲春口岸、珲春铁路口岸换装站等基础设施改造;推动图们至罗津港的铁路改造;谋划推进珲春至海参崴和罗津的高速公路建设。二是“借港出海”,大力推进港口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和建设,发展口岸经济,实现与沿线国家地区的海上通商,主动参与扎鲁比诺港、斯拉夫扬卡港合作开发,开辟和培育延边同日本和韩国的贸易航线,重点完善珲春口岸特别是铁路口岸的联检、换装等基础设施。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其他方面的项目工程合作,实现地区间的互联互通。

(二)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延边地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是在招商引资方面,结合延边地区产业发展定位进行招商引资,提高产业质量,调整产业结构,使之在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竞争中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要培育和打造延边地区的绿色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要对传统工业产业进行技术升级和绿色改造,又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服务的融合,创新延边地区业态,在人参、医药、冶金、化工、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等7个领域谋划新突破。二是培育发展边贸产业,支持边贸市场建设,促進边贸企业快速可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和改善边贸发展软环境,提高通关效率,为边贸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宽松和高效的通关环境。加强对边贸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优化边贸结算方式,更好地服务边贸企业发展。另外,也可借助延边同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平台,实现双方产业对接,提高民营企业发展质量,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

(三)促进跨境项目合作机制新突破,保障项目合作双方合法权益

首先,对沿线国家进行水平划分,按照不同标准推进双方项目合作,选择部分与我国贸易联系密切、合作意向强烈、政治互信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共同合作,打造一批“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项目,提升双方合作水平。

其次,加强政策扶持和鼓励。支持延边地区民营企业发展,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项目支持、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将民营经济培育成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在推进跨境项目合作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最后,积极构建跨境项目合作的服务保障机制,保障跨境项目顺利进行,降低项目合作风险,推进和实施项目建设,保障延边地区同沿线国家地区对接项目的利益。因此,促进跨境项目合作机制新突破,保障项目合作双方合法权益是积极有效促进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缓解对外合作项目欠缺利益保障机制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延边地区健康、有序、规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商务部综合司:《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xxfb/201503/20150300926644.shtml.

[2]刘国斌:《“一带一路”基点之东北亚桥头堡群构建的战略研究》,《东北亚论坛》,2015年第2期。

[3]中国统计信息网:《延边州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tjcn.org/tjgb/07jl/32902.html.

[4]知县网:《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06-26,http://www.ahmhxc.com/tongjigongbao/4057_2.html.

[5]任虎:《“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法基础分析》,《东疆学刊》,2016年第1期。

[6]廖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经济纵横》,2015年第9期。

[7]郭文君:《关于将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纳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东疆学刊》,2016年第2期。

[8]陈玲玲,陈能,张帆:《“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沿边城市旅游商品开发研究——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为例》,《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责任编辑 豁 然]endprint

猜你喜欢
延边一带一带一路
延边州组织“V游延边 发现精彩”活动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延边啊,延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