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未成名的烦恼

2017-11-14 10:55海岛总督
哲思2.0 2017年4期
关键词:花圃污垢伯乐

◎海岛总督

年少未成名的烦恼

◎海岛总督

在我小时候,成名的方式比较单一。如果登上一次报纸或者在电视上露个脸,那就是成名了,这是大的成名方式。还有一种小的成名方式是每次全校集合时,能在主席台上讲几句话。

这两种对当时的我来说,都比较难。在当时,上台演讲的分两类人。第一类人成绩拔尖,上台分享学习心得,顺带鼓励一下其他同学。第二类人成绩倒数,学校让他们上台是出于警示作用,给全校同学出示“反面标本”。

我当时的成绩属于中等,观察了一个学期后我发现,第一类人总是那么两三个,而第二类人的竞争就比较激烈了,每次上台的人都不重样。由此得出的结果是,第一类人比较适合我,竞争压力小,成名机会大。

在那个还有蝉鸣的夏天,我为了成名,除了因为房屋构造不适合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外,什么事都干了。但回到学校一测验,我的名次仍然排在中间,一动不动。累了一个夏天,我还是无法成为出名的第一类人。我只好放弃,转型第二类人。

同一年冬天,我没费什么劲儿子就顺利登台了。我站在5个人中间,按照颁奖仪式的站位来看,站在中间的人往往是最重要的。我昂首挺胸,一边等着老师念出我的名字,一边幻想成名后的生活该如何安排。没想到他总结了20分钟依然在絮絮叨叨地说着他的辛劳。我年轻气盛,非常想提醒他这次演讲的主题,是该介绍下这次批评大会的5人组了。正当我下定决心时,他却转过身对我们说“你们下去,明天叫家长过来。”这句话的杀伤力比较大,我当时就蔫了。

不过,回想起站在台上,趾高气扬地俯视台下近千人,好像他们的命运都掌控在我手里一样,直到现在我都难以抑制那种兴奋、刺激的感觉。

自此以后,通过成绩这种不入流的方式来成名,已经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了。因为自从下台后,我漫步在校园内,自始至终都没有人慕名而来和我打招呼。

我开始盘算着通过电视台来成名,并且知道哪类节目更适合我。电视剧,毋庸置疑,必定是最先排除在外的。年少时,天真地相信能拍电视剧的都是身怀绝技的人,比如要会轻功、要会水上漂。严格来讲“广告”不算是节目,它每次都会在电视剧播到最紧要关头时出现,这非常让人痛恨,要是我通过这种方式成名,出门准会被打。最后一类节目是本地新闻,讲的大都是街坊邻里、奇人异士,是平民出名的大舞台。这种出名方式安全可靠,无副作用,唯一的问题是如何上新闻。

所以,在被罚扫操场的那个春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正如绝大多数伟大发现的诞生过程那样,在扫了一个季度的操场后,我意识到我出名的方式将会与扫地方法论有关。总结起来的话,可以写成一篇论文,题目是《论如何正确地扫地—解决花圃角落污垢扫不尽的问题》。

这种新式扫地方法的要点在于,要懂得利用扫把后端还未被磨平的部分去清扫角落污垢。只要用扫把尖端把污垢从角落里清扫出来,就能继续用原先的扫地习惯,彻底清除污垢。

每一次清扫花圃拐角时,我都会特意放慢速度,期待着会有伯乐发现我扫地动作中的奥妙。但你知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扫了一个季度后,伯乐还没出现。心急如焚的我向班主任申请,又兴奋地扫了一季度。

我之所以没有继续扫第三个季度,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发现了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忧伤本质。

在第二个季度的最后一天,全体师生都加入了校园大扫除的行列。我仍然固守那片花圃,兴奋又焦虑地扫着。这时候,我看到楼管大爷提着水管向我走来,水龙头已经打开了,水流了一地。我停下来,惊奇地看着他。在水冲出来的一刹那,我仿佛是被苹果砸了脑袋的牛顿,脱口而出:我的天啊。原来清除花圃角落污垢最简单的办法是用水冲啊。

猜你喜欢
花圃污垢伯乐
伯乐一顾
空气中最后的污垢
清洁卫生间巧用醋
画与理
车伯乐
虎伯的花圃
无死角清洁的马桶刷
花圃与小路
花圃的面积
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