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戏剧新书目

2017-11-14 07:27
中国戏剧年鉴 2017年0期
关键词:京剧戏曲戏剧

当代中国戏剧家丛书——寒窗集

季国平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收录了作者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十余年间撰写的有关中国戏曲史方面的学术论文,书中文章多数为作者在扬州师院中文系毕业留校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所写。它以古代戏曲研究为主要内容,涉及唐、宋、元、明、清多个历史朝代,涵盖歌辞、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等多种艺术形式,包括戏曲发展史、戏剧家生平考、戏剧理论、作者的硕士论文《元杂剧在扬州的发展》、博士论文《元杂剧发展史》内容提要,以及作者对自己恩师任中敏的回忆,内容丰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中国戏剧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当代中国戏剧家丛书——颐和集

季国平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全书包括命运篇、创作篇、剧评篇和人物篇四个部分,是笔者新世纪十多年间有关现实戏剧的阶段性文字结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戏剧发展的时代风貌。从《寒窗集》到《颐和集》,正是作者把从学院书斋到戏剧现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对戏剧研究事业的继续和延伸。书中作者从重拾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发现和把握戏曲艺术之美、积极健康的戏曲艺术实践等方面肯定了中国戏曲的伟大,提出了自己关于戏曲创新方面的一些建议,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戏曲美好未来的希冀。

当代中国戏剧家丛书——感知京剧

崔伟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是作者近十年,写作和发表有关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实际的部分文章汇编。该书可帮助读者增进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知和自觉、深刻了解传统京剧文化,是一本可读性强的读物。全书按照文章的类型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梨园走马”,是宏观的思考和对近年新创京剧剧目,以及优秀演员、著名流派、热点现象的评论和为友人书籍写作的序文、书评;下编“菊瓣缤纷”收录了作者从2003年至2009年,在《中国京剧》杂志上,开设同名专栏发表的京剧欣赏随笔。

《传承与创新—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评论集》

单跃进主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作为国家“拍摄京剧经典大戏电影工程”首批试点剧目之一,京剧电影《霸王别姬》是中国第一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2014年,它在北京获全国“3D电影故事片最佳奖”,并受美国杜比剧院邀请成功举行海外首映;2015年,《霸王别姬》在美国洛杉矶获由国际3D与先进影像协会颁发的3D电影最权威奖项“金·卢米埃尔奖”。这部评论集首次与电影同步采用3D封面设计,同时通过二维码移动终端技术,将传统阅读与经典唱腔视听互通。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能够出评论集更是一大收获,对我国戏曲电影也是一种推动和鼓舞。

《昆曲艺术大典》

王文章总主编

周巍峙、郭汉城、刘厚生、顾笃璜总顾问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暨安徽文艺出版社,2016

此书所收内容为明代中叶以来六百多年间昆曲最重要的文字文献、谱录文献、图片资料、音像资料文献、昆曲传承人的文化遗存等。全书最大限度地收集、整理了各类昆曲文献,是迄今对我国昆曲艺术最大规模、最为系统、全面和科学的保护、整理与研究;体现了我国戏曲理论工作者及海内外专家学者高度的文化自信及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巨大热忱。

《半生戎马半生歌——人民艺术家阎肃》

本书编写组主编

新华出版社,2016

阎肃是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从艺65年来,创作了《江姐》、《党的女儿》、《长征颂》、《我爱祖国的蓝天》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以80多岁的高龄仍辛勤创作,参与策划多场重大文艺活动。本书由阎肃的夫人李文辉所提供资料和图片结集而成,分为“一片丹心向阳开”、“阎肃的‘风花雪月’”、“半生戎马半生歌”上中下三篇,从阎肃家人、朋友、同事、学者、媒体人等多个视角,真实、生动、详尽地介绍了阎肃的创作、工作、生活情况和他的心路历程,反映出一位人民艺术家不懈的艺术追求和崇高的人生境界。

《梅兰芳全集》

梅葆玖名誉主编

傅瑾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北京出版社,2016

本书将梅兰芳的存世文献首次结集,总计600多万字。全集除了收录《舞台生活四十年》等著作,还收录了新发现的200多篇梅兰芳发表在报刊的文章等。全书分为八卷,前三卷收录了1919年3月至1961年梅兰芳署名发表的目前所能见到的单篇文章251篇,其中也包括部分梅兰芳逝世后发表的遗稿。这一部分,还特别附录了近50篇各类报刊的梅兰芳专访。从第四卷到第六卷这三卷,是最能代表梅兰芳艺术思想的《舞台生活四十年》。除了比对校订后的版本,还收录了《文汇报》上连载的原版全文,以便呈现出这部重要著作的演变过程。第七卷收录梅兰芳的《东游记》《我的电影生活》,还收入梅兰芳生前未完成的《梅兰芳游俄记》。第八卷收录梅兰芳的诗词、书信等。在挖掘史料的过程中,编者还发现,此前出版过的各个版本的梅兰芳有关著述,均因为社会背景、历史原因等被不同程度地增删过。此次整理,编者本着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将以原初文字为基础适当校注,把不同版本予以对照,为研究者提供多侧面多角度的资料。本书精装版还附赠了中国唱片总公司首次整理并出品的《梅兰芳老唱片全集》。《梅兰芳老唱片全集》是在梅兰芳逝世后,出版界第一次对这份珍贵遗产进行全面集理,12张CD囊括了梅先生1936年之前灌制的全部唱片,共169面粗纹唱片,包括42个剧目,记录了梅先生继承、加工的传统戏和创作新排的个人本戏之精彩片断,是梅先生艺术鼎盛时期演剧活动的缩影,尤其是梅先生1936年演出的《生死恨》的实况唱片,弥足珍贵。

《中国傩戏剧本集成》

朱恒夫主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

被称为最接地气的戏种傩戏,迄今已有数千年发展历史。它是融合了傩仪、傩歌、傩舞并演述一定长度故事内容的戏剧形式。它对于我国戏曲的形成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还是许多戏曲剧种的胚胎。本书作者和他的同事一起,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对各地专家经过几十年时间搜集而来的傩戏剧本进行精心整理校勘,目前《中国傩戏剧本集成》第一批十卷已出版,预计到2018年底30卷全部出齐。《中国傩戏剧本集成》具有完整、原始、完备的特点,将把中国现有的傩戏剧本基本收齐,对研究傩戏文化、民俗、伦理及宗法制度、原始宗教等都有极大的帮助。

《汤显祖集全编》

[明]汤显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本书在已故学者徐朔方所著《汤显祖全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增订,新增汤显祖佚文四十余篇,是目前唯一的汤显祖存世诗文、戏曲作品的深度整理之作。

《汤显祖研究丛刊》

叶长海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本书共七册,分别为原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周育德的《汤显祖论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华玮的《走近汤显祖》、武汉大学教授邹元江的《汤显祖新论》、复旦大学教授江巨荣的《汤显祖研究论集》、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叶长海的《汤学刍议》、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的《汤显祖:戏梦人生与文化求索》、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龚重谟的《汤显祖大传》。

漫谈川剧《白蛇传》

吴泽地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根据作者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白蛇传》理论讲座整理而来,包括川剧《白蛇传》故事蓝本、折子戏、定型人物等内容。

存而不论——戏曲院团管理学活态案例文存

李笑非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

本书是川丑名家李笑非先生从事川剧八十年纪念集,是前期专著《川剧的好老板——李宗林》修订再版,是戏曲院团管理学活态案例文存。

新风徐来——徐棻剧作新选

徐棻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

本书是剧作家徐棻作品结集,收录了《田姐与庄周》、《目连之母》、《死水微澜》、《天下一佛》、《马克白夫人》、《马前泼水》、《十面埋伏》、《卓文君》、《尘埃落定》、《贵妇还乡》、《花自飘零水自流》等。

2015上海戏剧学院演出作品集

楼巍主编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6

本书是上海戏剧学院2015年演出作品汇集。包括:话剧《一片爱国心》《年青的一代》《大面》;音乐剧《大饭店》《不羁青春》等作品。

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册)

傅谨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本书视图尽可能完整全面地描述中国戏剧在20世纪的发展轨迹。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卷纵论1900年至1949年中国戏剧的发展,有京剧的兴盛,话剧的初生等。

60载,辉煌与梦想—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建院60周年纪念文集

尹晓东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

本书为中国儿童剧院庆祝建院60周年论文集,收录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新老员工所写的论文,记录了中国儿童剧院一代一代儿艺人成长的经历与感想,他们对中国儿童剧院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剧院发展的祝福和展望。全书包括四个方面主题,分为深情寄语篇、流金岁月篇、探索奋进篇、艺林硕果篇四个部分。

“古陶俑”《原野》的世界表情—英文版《原野》创作排演纪实

王嘉嘉编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本书真实记录了英文版《原野》从发起、排练到演出的全部创作过程,聚焦了中国经典戏剧作品带给美国职业导演和中国非职业演员的多重挑战,收录了三位中西戏剧家王延松、Joe和Allen对戏剧行为的深度探究与本体认知,以及所有演员经受戏剧洗礼的心路历程。

“江湖十八本”研究

白海英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本书主要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用归纳、比较、分析的方法,呈现“江湖十八本”的“源”与“流”,探讨不同阶段、不同区域江湖本的经典之作呈现出来的特点,由此进一步说明,中国戏曲发展传承过程中的规律性。

《杨门女将》的舞台艺术

金桐编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对编排剧目有很好的参考作用,编者为了增加本书的实用价值,专门对关键场次做了舞台效果图和重点讲解。是一部可供戏曲导演、表演、编剧等全面学习参考的经典作品。

《鼎峙春秋》研究

李小红著

北京出版社,2016

本书以乾隆年间宫廷大戏《鼎峙春秋》为研究对象,对《鼎峙春秋》的版本、体制、文本来源、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舞台演出、演员生平等问题作了全面细致的探讨。全书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回顾清代宫廷戏及《鼎峙春秋》的研究现状,并说明了本书的研究动机和研究意义。第二章辨析了《鼎峙春秋》的版本和作者,梳理了连台本戏体制的来龙去脉。第三章为文本来源考辨。第四章挖掘了《鼎峙春秋》的思想内涵。第五章着重分析了《鼎峙春秋》中的关羽、诸葛亮、曹操三个人物形象。第六章对《鼎峙春秋》的舞台演出进行分析。余论部分强调了《鼎峙春秋》对前代戏曲的补缺作用,《鼎峙春秋》和《三国志演义》的关系,《鼎峙春秋》在戏曲史上的地位等问题。

一曲人与自然的美丽童谣:童话京剧《孔雀翎》创作演出纪实

杨旭明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本书讲述了童话京剧《孔雀翎》创作演出的纪实故事。全书共分为七章,内容包括:剧本演绎、主创阐述、演员感触、媒体评议等。

上党梆子著名班社鸣凤班研究

李剑峰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内容包括:上党梆子鸣凤班历史、鸣凤班主要演出剧目与剧本特点、鸣凤班主要艺人传记、鸣凤班角色行当与表演、鸣凤班舞台美术研究、鸣凤班研究有关历史资料等。

上党神庙剧场研究

王潞伟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对上党地区神庙剧场实物及史料遗存予以整理分析,大致分为宋、金元、明、清四个阶段,并总结其各时代神庙剧场之特点,以及各时代之间的传承演变之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上党地区民间神灵信仰的多元化与普遍性,以及民间礼乐思想的渗透与普及进行了相关探讨,认为民间神灵信仰的多元化与普遍性以及礼乐思想的民间化渗透与践行是上党地区神庙剧场创建与繁盛的重要缘由。并进一步择取上党现存佛教寺院剧场以及神庙剧场在上党村落中的空间分布两种现象进行相关考证分析。这些无疑对了解上党地区广大城乡村落各种神庙剧场的兴建、修缮以及祭祀礼节、赛社演剧等历史面貌提供了重要参考。

上戏编剧学建设年度文选.2014,教师卷

陆军主编

上海三联书店,2016

本书为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建设成果。所选文字均系拥有编剧学学科背景的上戏教师在2014年间创作的剧本与撰写的论文。该书既是活跃在教学、创作、科研第一线的教师们生动实践的记录,也是编剧学专业戏剧写作教学与研究的参考资料,更是中国编剧学学科建设的学术积累。

上话制作随身书

李立亨著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6

本书以一手资料、访谈与精彩图片,从“谁来制作、如何制作、制作衍生””三个面与十个章节切入,同时也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放在世界剧场座标当中去比较,让读者一起发现上话制作所创造出的无限精彩。

上话演出随身书

李立亨著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6

本书以一手资料、访谈与精彩图片,从演出准备、演出合作、演出推广三个方面切入,以十个章节与相对应的图表与作品分析解说,带您领略成立已二十年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演出当中所呈现出的“创意·品质·多元”。

世界著名乐团与歌剧院

靳婕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介绍了巴黎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马林斯基剧院等世界著名乐团和歌剧院的历史、常任指挥、重要作品、艺术特色等。

东北二人转文化研究

张丽红主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

本书共分6章,介绍了二人转的原型、演化变迁、表演体系、艺术风格、艺术变形、文化产业等内容。

中华艺术论丛·第16辑,戏曲骨子戏研究专辑

朱恒夫,聂圣哲主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收录了《从<十五贯>现象谈昆曲的自救与被救》《解析张继青“二梦”之表演艺术》《<徐九经升官记>的艺术特色》《京剧<成败萧何>中的萧何形象——史册上、传统剧目中与生活里的萧何形象的叠合》《现代意识与古老形式的神交——京剧<白蛇传>魅力探源》等文章。

中华艺术论丛·第17辑,戏曲唱片与戏曲电影研究专辑

朱恒夫,聂圣哲主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分为戏曲唱片研究和戏曲电影探索两个部分。收录《陈德霖唱片研究》《孙菊仙唱片真伪新考》《余叔岩灌片略考》等文章。

中国京剧

徐成北著

五洲传播出版社,2016

本书中,作者除了对京剧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外,还充分调动自己在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京剧界的名家名剧进行了深入、系统、独到的分析和探讨。特别是对于传统名剧的赏析,作者观点鲜明,语言通俗风趣。

中国京剧人物形象

胡国珍,施尼娜著

李直译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通过对一批京剧著名剧目内容的详细介绍,对各类行当人物的脸谱与扮相的艺术含义进行阐释,同时,依照二十五史顺序,每个朝代都选了一些名剧,对剧中的主要人物,依照正史及其它可靠史料,进行翔实的介绍与考辨。而对于以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为题材的戏剧,作者也介绍了它的产生与嬗变,意在从艺术与历史两个方面给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分野,同时也为演艺人员提供一些剧中人物的真实历史资料,以资其在塑造艺术形象时参考。

中国京剧史:1970~1949

苏移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突出京剧的历史形成、发展的主干,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做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是一本较为简约而系统研究中国京剧的发展历程的图书。全书使用约300余张珍贵的图片,增加了海派京剧等内容,充实和补充了四卷本《中国京剧史》。

中国京剧简明读本

于文青,马铁汉著

新华出版社,2016

本书介绍了中国京剧的历史、流派、代表人物等基本知识。具体包括:京剧的起源及形成、京剧全能型的表演体系、京剧的音乐与脸谱、京剧艺术发展中的文化现象等。

中国剧场史(外二种)

周贻白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收录周贻白先生早年三部关于中国戏剧的论作:《中国剧场史》《中国戏剧小史》《中国戏剧史讲座》。这三部论作以一贯之周贻白的“大戏剧”观念,对戏曲艺术的发生、发展、演变做了系统的梳理与独到的阐释。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

俞为民,孙蓉蓉著

中华书局,2016

本书在对历代戏曲理论资料汇总和梳理的基础上,对历代戏曲理论著作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理论上对古代戏曲理论加以总结。本书以历史的视角,对戏曲理论上的一些重点理论家和重要论著加以深入的研究和论述,既对每一时期的戏曲理论有总体的研究和论述,又突出每一时期的重点理论家及其论著,对其加以专题研究与论述,宏观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以增强研究的理论广度和深度。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与流变探究

侯丽俊著

中国商业出版社,2016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绪论、中国古代戏曲的雏形、中国古代戏曲成熟形态的出现、元代戏曲的大发展、明代戏曲的新变、清代戏曲的繁荣、小说与戏曲。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

吴保和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2016

本书阐述了1982-2014年间中国大陆小剧场戏剧诞生与发展的过程,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对中国戏剧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本书对高行健、张献、过士行等人的剧本创作和林兆华、牟森、孟京辉等人的舞台实验进行了精到的描述。同时对三十多年来各种小剧场戏剧现象,如“先锋戏剧”“白领戏剧”“搞笑喜剧”进行了类型介绍。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戏曲

李悦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藏区少数民族戏曲、南方少数民族戏曲、北方少数民族戏曲、当代少数民族戏曲事业和民族剧种的生成与发展五部分。全书以当代少数民族戏曲发展历史为经,各民族戏曲剧种文化艺术为纬,旨在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源流、剧目、艺术形态等多方面的考察,从宏观角度对中国少数民族戏曲进行整体性的理论探讨。

中国戏剧史学史稿

丁明拥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通过对20部有较大影响的中国戏剧史著做系统性研究,探讨了它们在中国戏剧史学史上的地位、影响和赓续、互文的关系;通过对诸位作者所秉持的历史哲学和使用的学术方法进行回顾和检讨,试图对既往的戏剧史著研究进行系统性整理。

中国戏剧史新论

黄天骥,叶长海主编

中国古代戏曲学会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本书主要围绕戏曲文献的搜集整理与考证、戏剧形态研究、演剧史研究、地方戏及俗曲研究、戏曲民俗及生态研究等多个方面,反思旧问题,探索新问题,学术争鸣氛围浓厚,体现出开阔的研究视野和敏锐的问题意识,代表了戏曲研究学界的较高水平。

中国戏剧史讲座

周贻白著

北京出版社,2016

本书以阐述中国戏剧发展经过为主,包括汉唐时代的歌舞优戏、唐代传奇文与北宋杂剧、南宋时代的杂剧和戏文、元代杂剧、明代戏剧的演出、京剧及各地方剧种等十讲。

中国戏剧年鉴(2016卷)

季国平名誉主编,罗松主编

中国戏剧年鉴社编辑

中国戏剧年鉴社,2016

本书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总结了2015年全国各专业院团的演出情况,记录各省的戏剧概况,收录中国戏剧家协会的各项重大活动,展现全国一整年的戏剧情况。

中国戏剧活化石——政和四平戏

罗小成主编

政和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本书共五章,第一章介绍政和四平戏的历史渊源、现状与前景、艺术特征以及四平戏剧团和演职人员;第二章选编了部分政和四平戏的剧目、曲牌、剧本和曲谱;第三章收录了部分学者对政和四平戏研究的文章;第四章收录部分讴歌四平戏的文学作品;第五章介绍了四平戏的主要传承人。

中国戏曲发展史

李啸仓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从原始歌舞开始,逐渐融入综合了发展中的歌舞百戏、参军戏和说唱艺术等各种技艺,最后形成完整的戏曲艺术的过程,和在形成了完整的戏曲艺术以后,历朝历代直到清末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并分析了它们的变化与当时政治经济的关系;介绍了各种声腔、剧种的特色和各时期的作家、作品、演员及演出情况等。

中国戏曲故事(传统昆曲卷)

谭志湘编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中国传统昆曲卷介绍了11个传统昆剧故事,以剧目的舞台剧为故事蓝本,介绍的11个剧目包括《长生殿》《荆钗记》《牡丹亭》《南唐遗事》《琵琶记》《千里送京娘》《墙头马上》《十五贯》《桃花扇》《西厢记》《西园记》。

中国戏曲故事(传统京剧卷)

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张实编著

该书旨在普及大众的传统戏曲知识,力图叙事有舞台感,使读者感受到舞台戏曲的魅力。全书内容健康,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故事(传统地方戏卷)

周传家等编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本书介绍了30个中国传统地方戏故事,故事以舞台戏为蓝本,有舞台感和节奏感,适合青年人阅读。该书的30个故事是《半把剪刀》《打金枝》《花为媒》《女附马》《秦香莲》《天仙配》《杨乃武与小白菜》《状元与乞丐》《连升三级》《狱卒平冤》等。

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禁忌”现象研究

张勇风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

戏曲文化中的“禁忌”现象是禁忌文化的重要分支,也是禁忌文化与戏曲文化相交融而产生的社会现象。根据吕大吉对禁忌的二分法,戏曲文化中的“禁忌”也可分为宗教性禁忌和世俗性禁忌两个方面。前者与中国戏曲独特的生态环境相联系,后者与戏曲艺人的社会地位和生存境遇密切相关。本书主要采用田野考察与文献资料相结合、个案剖析与综合论述相结合的方式,在对个案细密剖析的基础上,结合广泛的社会生活现实,对前人关注较少的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禁忌”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中国戏曲概论

吴梅著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

本书论述了包括散曲和剧曲在内的南北曲的宫调、音韵、作法、唱法诸问题,并对元明清部分作家作品作了评介。

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孙焘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对于戏曲传统和历史的回顾,其中有关于戏曲习俗、戏曲特点的讨论,有对于戏曲艺术大家的记述,有戏曲教育方面的总结,也包括了当代戏曲艺术的创新尝试。下篇主要关注的是戏曲在当下的发展问题,从语言转译、艺术教育、媒体传播、文化产业等现实问题入手,立足于实践的经验,做出理论的总结和探讨。

中国戏曲美学史

梁晓萍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2016

主要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戏曲理论家的美学思想,以及一些重要的戏曲美学命题和范畴的研究,把握中国戏曲美学史的主要线索及其发展规律。全书思想架构科学,脉络清晰,引用资料丰富翔实,对戏曲美学理论著作及人物的选择具有代表意义,是一部关于中国戏曲美学史的重要作品。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发展概论

李玉昆,班一著

新华出版社,2016

本书介绍了戏曲表演的形成与发展史,分析与介绍了中国各大戏曲声腔系统的特点与发展流传,讲述了戏曲表演从脚色到行当角色以及演出班社的体制发展,并讲述了戏曲表演“四功、五法”的技巧与程式,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表演的特点,戏曲特技与歌舞发的展,以及舞台道具、服饰等表演相关方面的内容。

中国昆曲年鉴(2016)

中国昆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记录了2015年度中国昆曲的保护传承工作和基本情况、各昆剧院团的艺术和相关活动,记录年度昆曲进展,聚焦年度昆曲热点,展示年度昆曲成就。本年鉴共设栏目:(1)特载:第六届中国昆剧艺术节;(2)北方昆曲剧院;(3)上海昆剧团;(4)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5)浙江昆剧团;(6)湖南省昆剧团;(7)江苏省苏州昆剧院;(8)永嘉昆剧团;(9)台湾昆剧团;(10)2015年度推荐剧目;(11)2015年度推荐艺术家;(12)昆曲教育;(13)昆曲研究;(14)2015年度推荐论文;(15)昆曲博物馆;(16)昆事记忆;(17)中国昆曲2015年度记事。

中国歌剧艺术与表演研究概览

付磊著

地质出版社,2016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了中国歌剧的启蒙与探索、中国歌剧的正式形成、中国歌剧的繁荣、歌剧表演前的案头工作、歌剧角色的构思与塑造、中国歌剧的表演要求与技法训练。

中国歌剧艺术纵览与表演实践

王沪红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了歌剧艺术、中国歌剧的历史演进、中国歌剧演唱理论分析、歌剧表演理论与角色构建、中国歌剧音乐要素的分析与处理、中国歌剧艺术的唱法表现及其实践探索。

中国民间小戏史论

李玫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本书第一次将数百年间著名的民间小戏作品做了纵向历时的汇集和梳理,呈现了民间戏曲发展的历时状态,还解释了民间戏曲发展的社会动因,探讨作品中包含的人性善恶、生活智慧、大众趣味及其艺术表现的得失。通过透视深藏于小戏作品中的历史文化蕴含可以看到,原来历时并不遥远,古人思考的有些问题,今人仍需面对。书中对以往学术界相关的研究成果,在给与充分关注和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辨析和辩证。

中国话剧艺术史(全九册)

田本相主编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

本书介绍了中国话剧伴随着近代世界文化交流的潮流,以及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科学、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传入中国。百年来,中国话剧走过了曲折而艰难的历程,尽管当前的话剧处于一个转折的时期,低迷徘徊;但是,当我们回顾百年中国话剧之际,我们依然感到骄傲,为它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

乡土皮影丑角艺术的喜剧美学研究

王侃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6

本文集中对中国乡土皮影中的丑角艺术进行研究,重点放在艺术本体上,皮影艺术历史、生态、民俗方面的内容只略有涉及,目的旨在通过建立丑角艺术的图像谱系,研究其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特色。

二十世纪末叶戏曲现代戏研究

杨谨瑜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了戏曲现代戏发展历程概述、突围之始:80年代的戏曲现代戏、突围之始:90年代的戏曲现代戏、戏曲现代戏的舞台表演、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戏曲现代戏的理论与批评、戏曲现代戏的得失与思考。

于连泉花旦表演艺术

和宝堂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选择了于连泉对花旦形象的刻画卓有特色的代表剧目,如《乌龙院》《活捉》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于连泉吸收了梆子花旦的表演艺术,形成了自己“美、媚、脆、率”的表演风格,其表演细腻,动作准确,塑造人物性格鲜明。由于先生做细节的示范,结合照片图片,详细解说了于连泉的艺术表演和经验。

五花争妍的剧团:泉州五大演艺剧团发展的因素和模式

陈怡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本书记录了泉州各演艺剧团创业的艰辛,评价了剧团的独到之处,并前瞻各剧种的未来传承,既有对影响泉州五大演艺剧团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共性分析,又有对各剧团不同发展模式的个案探讨。

京剧“第一科班”:富连成社研究

姜斯轶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以富社为中心,对其上承的前代京剧艺术和教育传统,其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下缔造的自身发展史,及其融汇并下启的、带有富社特色的艺术和教育“新”传统,进行集中的探究。在横向方面,分段探讨各个不同时期京剧市场潮流的大趋势,及其对富社以及其他同类京剧教育机构的影响。

京剧名家评析

刘新文编著

华文出版社,2016

本书主要叙述了京剧各行当产生、流变及种类,发展史,各开宗立派的代表人物的地位与作用,并总结出每个行当的发展演变之轨迹规律。书尾还附有京剧经典唱腔。京剧为国粹,是世界文化遗产,已出现用多国语言唱京剧的局面,可见其影响之大。

京剧知识一点通

项晨,韶华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文图并茂的结构,讲述京剧艺术中的点滴故事。主要包括京剧的常见知识、京剧教育的发展历程、京剧重要人物、京剧中的重要故事等方面。

京剧票友史话

泠风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票友是存在于中国戏曲发展历程中的独特现象,在世界戏剧史上。本书勾勒出1840年至21世纪的京剧票友长卷,同时托举出对京剧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一批近代、现代和当代票友。

粉墨氍毹-京剧经典剧目舞台规制纵览(白蛇传)

张尧主编

王梓丞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本书配合文字说明的方式解析、记录了《白蛇传》整出剧目中舞台规制的每个细节按场次顺序介绍了每场演出中各个舞台规制部门应注意的准备工作信息,并配以舞台剧照及演出剧本,为演员、导演和舞台工作人员在各个场次的协调配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喜爱中国传统京剧的广大读者奉上了丰富精彩的京剧舞台视觉体验。

京剧艺术漫论

孙以昭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京剧的论文集,其中也包含关于京剧的格律诗,多为已发表在报刊上的旧作,也有少数篇章为新作。书中以研究姜妙香先生的唱词、唱法、身段的文章为主,兼论其他京剧名家的表演风格。

京剧说汇

龚和德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试论徽班进京与京剧形成、京剧故里是城南、漫谈京剧、京剧与上海、试论海派京剧、文化定位与角色选择——兼谈京剧现代化、“尚长荣阶段”与理想建设等。

京都聆曲录

陈均著

商务印书馆,2016

本书为作者十年间所撰昆曲论文、批评文章的精选集,主要包括北方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京越诸剧等内容,侧重于昆曲史理论及对新世纪以来与昆曲相关的文化现象的批评与分析。

人的问题与人的戏剧:1920年代中国话剧创作研究

陈爱国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即从近现代人学思潮的角度,探讨“人的戏剧”的时代语境及其理论言说,然后从爱情诉求、家庭体验、历史叙事、哲理探索、底层关怀(包含革命抒写)等五个重要创作维度,集中探求“人的戏剧”所建构的各种主题思想和审美形式。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京剧说汇

龚和德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2016

本书为作者有关京剧研究和评论文章的选集。收入1988年以来长短文50多篇,论及京剧的形成历史和艺术优势,京剧在上海的分化及其意义,京剧流派的兴衰,若干京剧名家(包括演员和导演)及新秀的评介,京剧新剧目的评论,京剧舞台美术的古典精神和现代探索,梅兰芳出访美国和苏联的学术反响等。

从梦想到现实:李宝群戏剧随想集

李宝群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收录了作者对中外戏剧大师、中外戏剧经典剧目及自己创作剧目的读书随笔及所感所想。

传承与新变:近代化进程中的北京戏剧市场研究(1912-1937)

陈庚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本书试图通过对1912-1937年间戏剧市场的剖析,还原戏剧市场在行业结构、基本业态、运行机制、竞争态势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基本面貌,并在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双重视角下判定其发展阶段及其转型特征。

佛山粤剧

吴英姿,唐燕等编著,《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编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本书依据大量史料,采访了多位有关学者、专家,以理想信念为立意,以成风化人为理念,以民族精神为经,以历史文化为纬,精心梳理,细心剪裁,耐心编排,让书中各个篇目及全书内文既翔实又洗练,既形象又生动,既哲理又感性,既多彩又深刻。

保定地方戏曲文化研究

史爱兵,谢美生,田野著

河北大学出版社,2016

从宏观角度探讨保定地方戏曲的文化源流、传承与发展,从微观角度探讨保定地方戏曲的艺术特征、剧目统类、表演团体、艺术家及其艺术思想,从而勾勒保定地方戏曲整体风貌。

保定老调志

赵其国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是河北保定周边有悠久历史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初为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清末初具戏曲雏形。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生净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本书全面介绍了保定老调“历史渊源发展、知名艺人、编创人员、版社剧团、艺术教育研究”等,为读者了解该剧种方方面面提供了翔实资料。

俞振飞艺术论集(增订本)

王家熙,许寅等整理

中西书局,2016

本书为著名京昆表演艺术家和戏曲教育家俞振飞论述戏曲艺术的文集。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一、关于其六十余年演剧生活的记述;二、谈在《太白醉写》、《奇双会》、《断桥》、《墙头马上》和《三堂会审》等代表作中的表演经验;三、对同台的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等著名艺术家的回忆;四、关于戏曲表演理论的探讨。此次重版补充了王家熙在本书在初版时尚未及整理完毕的俞振飞的数篇遗文,以及他与俞老“翰墨相随十四年”的经历。本书堪称俞振飞艺术思想和美学观点之萃编。

傩礼乐歌研究

章军华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从史学角度梳理和考证傩歌的生成与嬗变过程,阐述傩歌的本质与内涵意义及历史演变。对从田野调查而来的全国六大区域内遗存傩歌的艺术形态、内容特色进行深入的探索与评析。对傩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全国六大区域傩歌遗存的排查、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提炼出各地域“傩歌”中遗存的独具风貌特色且具有珍贵文学价值的说

写给老师的中国戏曲史

元白编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中国戏曲的渊源、宋元南戏和北杂剧、明清传奇与昆曲时代、国粹京剧与地方戏曲等五章。

初鸣不乱弹

丁沙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本书共精选了作者发表的关于中国话剧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及评论文章共计40余篇,主要分成基础理论、名家评介、名作赏析及评论等。基础理论主要论述了中国话剧的创始与诞生,启蒙与发端的相关问题;名家评介主要介绍了欧阳予倩、张庚、周贻白、李超等大家的艺术人生;名作赏析主要是对《雷雨》《原野》等的所思所想等。

剧评的境界

李伟主编

文汇出版社,2016

本书是关于新剧剧作的学术评论专著。新剧评的本质意义是探索和创新。在原来的戏剧评论出现了疲态,出现了庸俗化倾向之后,新剧评则担负着突破、突围和创新的使命。

北京人艺老戏单

刘章春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所收录在册的戏单自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始,依照时代特征、设计风格特点及名人剧作等因素加以考虑,共涉及137部剧,遴选出128张戏单。

北调南腔:漳州布袋木偶戏的执守与嬗变

高舒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对漳州布袋木偶戏进行系统研究。全书从人类学的视角入手,从音乐内容切入,研究漳州布袋木偶戏自身维持传统、动态发展的生存模式,体现其偶形雕刻、布偶表演、音乐奏唱、舞美灯光的特点,及虚拟、象征、隐喻的偶戏本质。

华清宫梨园

岳东著

未来出版社,2016

本书以华清宫悠久的、丰厚的梨园文化为主线,叙述了皇家梨园源流,梨园人物演义,梨园乐曲故事,梨园乐器传奇,梨园百戏杂说,梨园发展底蕴,梨园史料奇葩等七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唐华清宫梨园的丰富内容、传奇经历、历史地位与文艺影响等。

历史与现实中的中国戏剧

朱恒夫著

学苑出版社,2016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论文31篇,其中多篇文章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华戏剧通史》、国家哲社重大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内容包括民间仪式戏剧、地方戏曲、戏曲表演评析,以及当下的戏曲传承等。

古代戏曲美学史

吴毓华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本书内容包括:古代戏曲美学探源;元代戏曲美学;明代戏曲美学;清代戏曲美学;古代戏曲美学的终结等。

合璧:《理查三世》的中国意象

王晓鹰,杜宁远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

本书收录了包括国家话剧院《理查三世》的演出改编剧本、演出说明书、演职员表、导演的话,以及伦敦奥运会展演时环球剧院的邀请函等珍贵的演出资料。

名家讲中国戏曲(插图本)

《文史知识》编辑部编

中华书局,2016

本书精选了《文史知识》杂志创刊三十余年以来各位名家有关中国古典戏曲的精品文章20篇,宏观上有关于中国戏曲的角色、行当、源流、派别、服装等的介绍,微观上则具体到对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不同剧种以及诸多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剧目的阐释,并配以大量彩色插图,将中国古典戏曲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吕剧史话

王春燕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本书从历史渊源、艺术特征、代表性剧目和代表性艺术家等方面,系统而生动地向读者讲述了吕剧的形成、发展历史,是一本简明通俗的吕剧知识读本。

品读婺剧

赵祖宁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分为音乐解读、谈戏论艺和岁月留痕三部分,内容包括:婺剧高腔音乐印象、婺剧唱腔流派缺失刍议、婺剧现状与生存发展的思考等。

四川清音曲目选

蔡德明主编;曹正礼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

本书共收录了四川清音和琵琶弹唱曲目共九十四首,其中清音又分现代曲目和传统曲目,这些曲目,体现了对传统清音音乐、对先辈曲艺音乐名家特有的作曲技法在继承创新上的典范作用。

回眸集

孙崇涛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本书分为旧著拾粹、新作选编两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戏曲本质论——兼及东方戏剧共同特征、中国戏曲史学刍议、明人改本戏文通论、中国戏剧文化史上的丰碑——谈高则诚对南戏发展的贡献、润物细无声——追忆我的两位“瑞中”语文老师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巡礼(传统戏剧卷)

张玉台主编

中国政协文史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本书主要收录的是对全国各地各民族各时代“世代皆知,口口相传”的传统戏剧的简短介绍文章,如“安顺地戏”“巴陵戏”“白剧”等,这些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

图解京剧艺术

王如宗编著;谭元杰等插图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以图示解读方式,深入浅出、直观明了地向读者一一展示了京剧的简史、特征、行当、流派、表演、音乐、剧目,以及属于角色扮相的化妆、脸谱、服装等内容,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京剧艺术的整体。

大师风采影像留真:敏求斋藏《梅兰芳的舞台艺术》老照片集

宗绪盛编著

人民出版社,2016

本书首次披露了作者珍藏多年的《梅兰芳的舞台艺术》老照片集,全面反映了梅兰芳50年的戏剧舞台艺术与生平生活,记录了拍摄影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期间鲜为人知的诸多细节和花絮。

大戏秦腔

周尚俊编著

兰州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戏曲和秦腔的关系、秦腔的历史渊源与基本格局、秦腔的角色行当、板式唱腔、脸谱化妆、行头服装、音乐伴奏、布景道具、艺术特色、传统剧目等基本知识。

宁海平调口述史

赵福莲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作者以口述的形式,原汁原味地记录下他们的酸甜苦辣、记录下他们的艺术人生。这部图文并茂的近四十万字的口述史,倾情讲述“传统戏剧之乡”的故事,既是平调传承人自身心灵史的总结,也折射出了宁海平调百年的历史变迁。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著

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

本书共十六章,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徵引历代有关资料,考察中国古典戏曲形成、演变、发展的过程,描绘出清晰的途径和线索。对戏曲语言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作了具体的分析和发挥,是中国一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

宋元戏曲文物与民俗

廖奔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以宋元时期的文物为研究对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宋元戏曲文物的产生、分布、形态、内容等各方面的问题以及戏曲文物与民俗的密切关系。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为数不多的戏曲经典著作之一。

少数民族戏剧

李悦著

重庆出版社,2016

本书是一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知识的普及读物,全书以民族为分类,分为藏戏、傣戏、蒙古戏、维吾尔剧、壮剧等,详细介绍了这些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戏剧的文化缘起、艺术分支、艺术特色、代表剧目等。全书内容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流畅,并配有大量富于艺术表现力的舞台剧照和艺术图片,对于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并藉此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独特的艺术文化。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夫子岭弦腔(续)

邓永林主编

山西经济出版社,2016

本书收录了夫子岭弦腔剧本13部,是根据弦腔老艺人口述整理的演出本,再现了弦腔的原始演出状态,保持着弦腔原始的生命张力、审美情趣和戏魂神韵,具有泥土味、平民化和地方性三大特色。剧本包括历史英雄剧、忠奸斗争剧、公案审案剧等演出剧目,反映着人民群众扬善惩恶、崇尚美德的希冀与期盼,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陕商人与梆子戏考论

刘文峰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从四个方面论述山陕商人和梆子戏的关系:第一,明清时期的山陕商人考;第二,梆子戏源流发展考;第三,山陕商人与梆子戏关系考;第四,商贾观剧场所——会馆戏楼考。前两方面分别阐述山陕商人和梆子戏形成、发展的历史概貌;第三方面论述山陕商人和梆子戏的地域、历史、经济、审美趣味诸方面的关系,提出了山陕商人是梆子戏的经济支柱,梆子戏的兴盛促进了市场繁荣的结论;第四方面分地区记述了明清两代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山陕会馆戏楼,通过会馆戏楼修建和兴衰的历史,进一步论证山陕商人与梆子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川剧史话

杜建华,王屹飞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本书是一部关于川剧历史的通俗读本,作者谙熟川剧艺术及其变迁,以流畅的文笔、翔实的史料阐释了川剧的诞生和长成,对声腔音乐、行当特征、作家作品、著名演员等都有生动的叙述。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

万平主编

人民出版社,2016

本书对四川省川剧院和部分市县川剧团所属的已经退休的三十位老川剧艺术家采用现场采访、口述、笔录、录音、录像等方法,将他们对于川剧艺术的表演经验、曲目的改进、人生的感悟、对后进的希望,用“实录”的方式保存下来,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作者通过现场采访这批健在的川剧老艺术家,借助现代化的录音、摄像手段,强化资料收集工作,以鲜活的第一手资料,生动的文字,以及直观的音像效果,为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艺术做出了贡献。

彩调的审美文化研究

何飞雁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以八桂文化精神作为研究的文化背景,侧重于从审美与文化的角度对彩调进行探讨。另外,还从文艺美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地理学、音乐学等多个角度对彩调的形成与发展、彩调的文化渊源、审美特征、彩调剧目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彩调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出路等进行研究。

息烽阳戏

黄登贵编著

息烽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息烽县文化馆编

贵州民族出版社,2016

本书对贵州省息烽县阳戏的历史、特点、坛师、传承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对息烽阳戏大量的戏剧文本进行了整理和校注。

戏剧导演学简论

汪人达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根据目前戏剧实践状况,简明叙述戏剧导演工作职能和程序,介绍了国内培养训练戏剧导演的技术方式,并结合国内戏剧导演有影响的实例,从导演角度进行了评述。

戏剧思考:王晓鹰戏剧文集

王晓鹰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收取了作者近10年来关于戏剧理论、戏剧创作和戏剧生态方面的论述文章。全书共分“戏剧思考”“评论研究”“创作阐释”三部分,收入《我们为什么需要戏剧艺术》《当“大众娱乐”汇入文化主流》等文章。

戏剧散论

胡芝风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约六十多篇,这些文章内容比较广泛,视角比较多元,既有对戏曲艺术特征及其生存现状的分析、研究,又有本人与著名戏曲艺术家交往的回忆录,还有本人学习著名戏曲大家的著作的学习心得,更有有对具体剧种的研究、分析、具体剧目的观后感和作者作为戏曲导演的心得体会。

戏剧的结构与解构

孙惠柱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叙事性结构,论述了各类戏剧形式的起源、各类戏剧形式的美学分析、对各类戏剧形式的评价;下篇是剧场性结构,论述了解构叙事的剧场性结构、编导演综合性体系等。

戏剧艺文集

陈昆峰著

西安出版社,2016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作者对戏剧研究的思考;二是戏剧评论;三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件。作者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现代意识和现代审美意识来观照和演绎评论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开拓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以较多思想上的启迪,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数十年中国戏剧的发展变化。

戏曲、木偶导表演交叉教学研究

付小萍主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

本书为戏曲木偶导表演交叉教学研究文章集锦,该书收集了上海戏剧学院相关专业部分教师的教学思考与同学们的学习感悟,意在设置和围绕一个关系到如何更好地培养创造性人才,拓展导表演教学思路和创作能量而展开的相关话题。

戏曲声腔剧种研究

余从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本书从戏曲的起源讲起,概览了南曲戏文及北曲杂剧的兴衰衍变;阐述了作者对戏曲声腔剧种的研究心得;详细介绍了对昆曲、花部戏曲、民间小戏、京剧,以及少数民族剧种等的研究;列举了戏剧史上注明的表演大师及剧作家对戏曲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戏曲导演艺术

赵伟明著

学苑出版社,2016

本书围绕戏曲导演艺术展开讨论,共分九章,内容包括戏曲导演艺术的本质特征——诗化生活、诗化生活的戏曲导演教学实践、戏曲导演艺术的历史追溯、戏曲导演艺术文编、戏曲电视剧导演艺术评价等。

戏曲教育简论

颜晓华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2016

本书分为戏曲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戏曲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戏曲教育的人才培养之路、戏曲教育的研究方法4个部分,介绍了艺术教育背景下的学科发展、艺术院校学科建设分析、戏曲教育学科发展等内容。

戏曲理论与美学

安葵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本书分为戏曲理论研究述略、当代戏曲研究家论、若干理论问题辨识、戏曲美学范畴论四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诗的坚持和剧的自觉——明代戏曲理论研究和批评,清代戏曲理论的趋向、成就和影响等。

戏曲理论史述要补编

傅晓航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本书围绕戏曲理论史发展脉络的相关问题,从一个全新的视野对中国戏曲理论的思想史和批评史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解读,并结合自己的研究,阐述独到见解,彰显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戏曲音乐研究

张民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讨了京胡伴奏的基本规律,研究京胡演奏的技巧和手法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如何处理一些具体技术问题的实际应用。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传统戏曲音乐的理论研究、对戏曲音乐改革的探讨,涉及唱腔、演唱、器乐、演员等各个方面。

戏海一瓢

孙豹隐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

本书收录了《也谈恩格斯关于悲剧的论述》《试论社会主义喜剧艺术的几个问题》《情节与戏》《从三部戏剧之得失谈历史题材戏剧的创作》《观戏谈片》等文章。

戏灯长明照傣乡:德宏傣剧的文化认同研究

龚茂莉,龚茂南,岳保云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

本书通过对傣剧的形式、内容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德宏傣族对傣剧的认同是因为傣剧所具有的傣族剧本、语言、音乐等文化因素,也有来自政府、傣剧艺人以及观众的社会外力因素。同时,演出傣剧、看傣剧也是一种社会交往。

戏里戏外:中国现代话剧观念的艰难抉择

许昳婷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以1907-1949年中国话剧发生、发展与变化的线索作为研究对象,集中研究话剧进入中国之后所进行的种种尝试与遭遇的困境。通过对传统戏曲与现代话剧二元对立格局的辨析、浪漫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转向、大众化与民族化道路的探索等问题的研究,论述中国现代话剧中存在的悖论与这其间知识分子们进行的艰难抉择。

戒日王戏剧论

王彤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从戒日王戏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入手,利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优势,考证戒日王的生平及其创作。同时,根据梵语戏剧理论,对戒日王的戏剧的类型、情味、舞台呈现等均有探讨。内容包括戒日王及其剧作、戒日王戏剧的创作与表演、戒日王与其他梵语戏剧家的比较研究等。

文南词研究

陈晓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文南词进行了研究、分析,包括文南词与宿松、文南词的形成、文南词的声腔演进概况、文南词的声腔构成、文南词的常用曲牌与杂腔小调、文南词的伴奏、文南词的历史传承、文南词的艺术特征及价值。

文学与戏曲

罗剑平编著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6

本书主要讲述中国文学与戏曲的有关知识,包括民间故事的文化精神、武侠小说的五次浪潮、中国诗话词话的理论价值、对联风格五类型、曲文三美、元散曲家为何嘲笑屈原等。

新中国“戏改”与当代越剧生态

张艳梅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戏曲改革为切入口,深入越剧,对其整体生态进行考察,并探究新世纪戏曲改革的新路径。全书共四章,分别从新中国“戏改”的文化语境、“戏改”之“改人”与越剧结构裂变、“戏改”之“改制”与越剧艺术生产的组织化、“戏改”之“改戏”与“人民”新越剧四个层面加以剖析,既涉及越剧艺术的内部生产,又涵盖社会语境、文化体制等外围空间,同时亦有对当下越剧发展的思考。

旧戏新谈

黄裳著

北京出版社,2016

本书分五辑,共选入50余篇文章,论戏、论人、论史、论政,于议论中抒发种种不同的新见。

昆曲史话

刘祯,马晓霓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本书介绍了昆曲的形成与发展、演唱艺术、经典剧目、演艺大师等,充分展示了昆曲的独特艺术魅力。此外,本书还配有珍贵的史料图片,图文并茂,是弘扬中华戏曲艺术,宣传戏曲文化,普及昆曲知识的通俗读物。

明清戏著史论

王辉斌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的38种戏曲论著,对之进行系统全面关照,并对《中国古代戏著集成》在目录编排方面进行重新调整,对史籍中的有关错误进行订正,对著者生平与著述情况进行考察。

明清江南望族和昆曲艺术

杨惠玲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立足于明清两代江南地区望族的昆曲活动,探讨家族文化和昆曲艺术互相作用与影响的关系,旨在把握明清两代江南家族文化与昆曲艺术的内在联系。

晋剧史话

王笑林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本书以翔实的内容、丰富的图片,从晋剧的形成、演变入手,生动、细致地介绍了晋剧发展历程中舞台呈现的演进、音乐唱腔的变化、剧目创作情况和涌现出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以及他们各具风格的表演艺术,为我们深入了解、研究山西的地方戏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晋商会馆里的戏曲文化

谢永峰著

三晋出版社,2016

本书站在纵向分析的角度,从晋商会馆的创建到会馆戏台建设再到会馆戏曲演出活动,以及晋商戏曲意识的自觉担当,并由此引发的戏曲兴衰分析,能使读者对晋商会馆的沿革和会馆演出活动状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曲学(第四卷)

叶长海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本书共收录曲学类论文23篇,分“曲乐探索”“曲史新说”“曲论研究”“演出研究”“文献文物”“域外曲学”“戏曲图像”“民艺曲种”“曲家班社”“曲苑新韵”等十个栏目,基本囊括了近年来中外曲学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出版情况。

李默然文集

李默然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收录《三十年回眸》《邓世昌形象的塑造》《从艺杂记》《要培养一批有艺术魅力的话剧演员》《我对戏曲的一得之见》《戏剧不景气的症结所在》等文章。

柳子戏史话

刘元贞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本书借助大量图文资料,从历史渊源、艺术特征、代表性剧目和著名艺术家等方面,系统而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柳子戏的形成、发展和现状。通过阅读本书,人们能全面了解柳子戏,从而重新认识并更加喜爱、关注这一剧种,使它尽快摆脱“鲜为人知”的局面,这也正是作者的初衷与使命。

梅兰芳与京剧

梅绍武,梅卫东编著

新世界出版社,2016

本书讲述了梅兰芳的人生故事,透过其子、其友等人的视角多角度地呈现梅兰芳一生的发展历程。并透过这些故事,介绍了京剧的基本知识、梅兰芳唱腔及代表剧目等。

梅兰芳与京剧在海外

梁燕主编

大象出版社,2016

本书以梅兰芳与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和所到国家的主流观众的接受为题,发掘、整理了12种重要文献,包括梅兰芳的著作;梅兰芳团队重要成员齐如山、张彭春的著述;美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日本媒体的评论;苏联艺术界研讨会的原始档案资料等。

梅兰芳全集

梅葆玖名誉主编,傅谨主编

北京出版社,2016

《梅兰芳全集》分为八卷,前三卷收录了1919年3月至1961年梅兰芳署名发表的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单篇文章251篇,其中也包括部分梅兰芳逝世后发表的遗稿。这一部分,还特别附录了近50篇各类报刊的梅兰芳专访。从第四卷到第六卷这三卷,是最能代表梅兰芳艺术思想的《舞台生活四十年》。除了比对校订后的版本,还收录了《文汇报》上连载的原版全文,以便呈现出这部重要著作的演变过程。第七卷收录梅兰芳的《东游记》《我的电影生活》,还收入梅兰芳生前未完成的《梅兰芳游俄记》。第八卷收录梅兰芳的诗词、书信等。此外,精装版还收录了两卷梅兰芳经典唱片光盘。

梅兰芳演出戏单集(全三卷)(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研究丛书)

梅葆玖、王文章、秦华生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

为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研究丛书之一种。《梅兰芳演出戏单集》共分3卷,收录戏单2493张。本书作为图文书,内容包括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各个艺术表演时期、各种表演形式的戏单近2500份。其中,1910年—1919年为卷一;1927—1949年为卷二;1050—1960年为卷三。卷三下半部分包括年份不详者。本书对大量的演出戏单作了主体的解释和注释,基本上以立体的视角展现了梅兰芳从事艺术表演和艺术活动的创造成就和非凡履迹。本书篇幅宏大,视野开阔,内容新颖,图文并茂,颇具可读性和研究性,为戏剧研究者及爱好者不可或缺的资料书和工具书。

梅兰芳表演体系研究:梅兰芳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

秦华生,刘祯主编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本书汇集了70余篇论文,是研究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的具本成果。收录了《试论梅兰芳演剧思想》《梅兰芳的古典精神与京剧的现代建设》《梅兰芳先生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解读梅兰芳大师“移步不换形”之世纪之慨》《由“移步而不换形”述及京剧的传承与发展》等文章。

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增订版)

王文章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

1930年,梅兰芳一行赴美国进行访问演出,为了让美国观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京剧艺术,齐如山特意请画师绘制了京剧的剧场、乐器、兵械、砌末、行头、古装戏衣、脸谱、冠巾、胡须、扮相谱、舞目和舞谱等精美的画轴,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做了注解和说明。画册分上、下两卷,收入1747幅图,160多张珍贵的访美照片及梅兰芳的演出剧照,是一部京剧的百科画卷,全面介绍了中国京剧艺术,展现了中国京剧表演的美学原则。

梨园拾音:论当代戏剧的发生与发展

孙昭著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

本书叙述了中国当代戏剧的发生与发展,论述中国的当代戏剧现象,对具有代表性的剧作家及其创作的剧目、戏剧运动与思潮,以及戏剧舞台艺术等进行总结梳理、分析评述。

楚剧图文志

胡怀存主编;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编撰

湖北美术出版社,2016

本书对楚剧的历史沿革、剧目、声腔、剧团以及主要艺术家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记载与整理,分为概述、剧目评介、音乐与舞美、艺术家概览、人才培养、组织机构、戏院与戏迷、大事记。

歌剧艺术发展与舞台表演研究

张皓著

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

本书挖掘歌剧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优秀文化,并对歌剧表演之前的剧本与音乐分析、表演中的角色构思与表现、歌剧舞台表演技巧训练、中西方经典歌剧解读与演唱提示作具体的阐释。

此物最相思:粤剧史料文萃

蔡孝本,李红著

广州出版社,2016

主要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梳理粤剧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二是解读粤剧艺术的风格特色,三是介绍不同历史阶段的代表性艺术家,四是概述粤剧现阶段传承和保护的情况,力求能翔实地记录、真实地反映粤剧的历史、发展现状、风格特色、代表人物等读者关心的热点,以更好地宣传和推广粤剧艺术。

民国戏剧文化丛谈

孙萍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以教研室教师和少量校外同仁已发表关于民国时期北京地区戏剧文化方面的论文与民国时期京剧第一科班富连成社的历史评论为主。

民国时期上海舞台研究

贤骥清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本书分为五部分:第一,梳理和考察上海舞台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第二,统计和整理民国时期的各类演剧舞台;第三,分析和总结上海舞台民国时期的城市区域分布规律,描画上海舞台在城市中的成长迁移轨迹;第四,分类和分期整理民国时期不同剧场与舞台的演出关联关系;第五,探赜和挹览上海舞台系统的舞台美术状况及剧场舞台职员群体;第六,整理和统计民国时期上海舞台的遗存和现状,对舞台佚失情况进行整理报告。

民国时期西安秦腔班社戏报汇编(易俗社卷)

郭红军主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

该丛书收集了自1917年至1949年西安各著名班社的演出信息,共录入班社32个,时间跨度32年,是一项填补秦腔研究史料空白的文献资料。丛书100余万字,共分为四卷,分别是《易俗社卷》(上、下)《三意社卷》《正俗社·正艺社卷》《榛苓社等28家班社卷》。通过《汇编》中的信息,能够较为详细地了解到民国时期西安秦腔的演出概况,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秦腔的班社、演员、剧目、演出活动、演出性质等,都显得非常重要。

中国红:民间戏曲(文化遗产篇)

张光奇

黄山书社,2016

中国民间戏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如今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传递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的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艺术,同时涵盖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工艺、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因素。本书介绍了中国民间戏曲的历史、演出习俗,以及民间戏曲的种类等内容,使人能从中感受到别样的中国民间戏曲文化。

水墨戏剧

洛地撰文;洛齐绘画

漓江出版社,2016

本书将中国传统戏剧与传统水墨画融为一体,中国美术学院的画家洛齐在书中配以数幅水彩绘画,以线造型,线性悠雅,淡彩晕染,周边配以独特的书法体,在欣赏洛地老先生的文赋妙辞之余,再品一品洛齐的戏剧水墨画,让读者的艺术感官得到多方位的享受。

江浙沪戏曲剧团体制转型及推进产业化发展研究

赵晓红著

学苑出版社,2016

本书主要三章组成,主要是对江浙沪地区的京、昆、越、沪、淮、绍、甬、瓯、锡等剧团进行调研,理清其剧团的发展脉络,考察江浙沪戏曲剧团的经营理念、艺术创作、管理体制等。

池州傩戏:神人共娱的戏曲狂欢

何根海编著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

本书共六章,讲述了昭明太子与池州傩戏的发源之间的关系,分别介绍了池州宗族傩戏剧目、傩戏表演、唱腔艺术、社会文化功能和学术价值等。

沁河流域的说书人与礼俗生活

卫才华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

本书以沁河流域的曲艺队、鼓书艺人为采访对象,对说书人及说书人传承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收集整理了许多十分有价值的资料,抢救了传统文化,对研究当地俗文化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沃土兰蕙:元明时期的昆山与昆曲

陈益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本书侧重研究元明时期昆山的社会状态,包括城乡经济状况、区域与人口变化、市井生活、民间习俗、文化特征以及重要的昆曲人物等。

沪剧史话

胡晓军,褚伯承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作为上海原生的、独特的剧种,沪剧在当代应得到更多的珍惜、更大的呵护、更好的发展,因为它承载着上海的方言、上海的民俗、上海的艺术乃至上海人的情感与精神,并将继续以戏剧、以艺术、以文化的形式记载上海的未来。作者对沪剧发展史上的艺术家及作品有生动的介绍,对当今活跃在舞台上的诸多沪剧表演艺术家及其创作的作品也做了全面和认真的评介。

洛阳戏剧文献选编

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本书包括:《三战洛阳》《河南府张鼎勘头巾杂剧》《洛阳风月牡丹仙》《十美人庆赏牡丹园》《天香圃牡丹品》《独乐园司马入相》《洛水悲》《耆英会记》《洛神庙传奇》《洛阳桥》《双碟梦》《秋虎丘》《洛阳桥宝卷》《大破洛阳城》。

浙江好腔调:2015浙江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

浙江摄影出版社,2016

本书分“学术争鸣”、“薪火相承”、“江南戏韵”等三个板块的内容,包括浙江省传统戏剧保护工作总体思路,一线学员的体会,保护工作的体现以及专业理论的指导。

海盐腔的兴衰

王英著;海盐县政协文教卫体与文史委员会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海盐腔的形成、海盐腔风靡大江南北、海盐腔的衰落过程及原因、海盐腔在后来浙江各地戏曲中的再发现等。

海陆丰民俗演剧研究

詹双晖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本书试图通过对海陆丰传统民俗演剧生态遗存区的全生态链研究,回到传统戏剧的原生态环境中去重新认识传统戏剧,了解广大乡村老百姓对戏剧的真实需求,探索民间戏剧固有的发展规律,建构民间戏剧理论。

淡渍堂三种

郭汉城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本书共分为文选、剧选、诗选共三编,主要内容包括:戏曲的美学特征和时代精神、戏曲传统剧目教育意义的几个问题、关于人民性问题的补充说明、从绍剧目连戏看人民性的曲折发展等。

淮剧发展简史

高虹编著

河海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讲述了淮剧各时期发展的概况,淮剧在上海、盐城、淮安等地域的发展,淮剧语言的发展,淮剧音乐及唱腔的形成与发展,淮剧角色行当分类的形成及表演艺术的丰富与发展等内容。

清宫戏曲档案萃编(第一、二卷)

杨连启编著

学苑出版社,2016

该书精心编选清宫戏曲档案约100件,时间跨度为乾隆、同治、光绪三朝,内容包括清代帝后关于戏曲演出的谕旨,内廷排戏演戏角色安排,演出后赏赐物品、钱粮数额,万寿庆典,戏台修缮,戏箱行头道具制作,管理精忠庙带戏档,昇平署内外学开团场、节令、宴戏、大戏,里外昆、弋、乱弹、轴子、杂戏等总目录等,是清代宫戏曲研究的重要文献。

清末及民国京剧编演新戏刍议

钟鸣著

学苑出版社,2016

本书内容包括:20世纪初中国戏曲革新探索的困境、清末及民国中国戏曲改革的主体模式、民国初年戏曲改良的政治环境、清末及民国京剧编演新戏运动及启示、民国初年梅兰芳与转变中的梨园文化、程砚秋戏剧思想及实践、从梅兰芳到荀慧生的新剧创制变迁等。

渝东竹琴

熊同福,付官春编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本书内容包括了浅谈渝东竹琴、特别又叙、竹琴弹功基本知识、渝东竹琴戏文、绣褥记(九折戏)、三国戏(十二折戏)、铡美戏(二折戏)、白蛇传(十折)等。

滦南大鼓艺人

刘振广主编

团结出版社,2016

本书以生动的艺术群像,真实记录了滦南大鼓艺人为艺术的形成、传承、保护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漳州布袋木偶戏传承人口述史

高舒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福建漳州的一种民间小戏,其“北派”风格,在闽南地区独树一帜,并流传至台湾和东南亚各国,成为当地华人群体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本书从人类学的视角入手,从音乐内容切入,研究漳州布袋木偶戏自身维持传统、动态发展的生存模式,体现其偶形雕刻、布偶表演、音乐奏唱、舞美灯光的特点,及虚拟、象征、隐喻的偶戏本质。

潮剧的味道

梁卫群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在作者个人视角下,对潮剧的形态、特点、代表性剧目及典型人物进行解读,力图以深度准确的文字、精致的面貌带给读者一次悦读之旅,并带有文人化色彩。

澳门市民话剧研究

郑应峰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梳理、叙述了澳门市民话剧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其独特的艺术结构和思想内容,对一些职业剧团和业余话剧团体及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分别进行了研究。

灵丘罗罗腔研究

安芳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2016

本书作者通过对灵丘罗罗腔的实地考察,以专业角度重点对罗罗腔的表演体制、剧目剧本、声腔体系以及与其他地方音乐的关系等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改革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和“非遗”保护的思路和方法。

王芷章文集

王芷章著;王维丽,李庆元编注

商务印书馆,2016

本书收录了王王芷章先生的《腔调考原》《中国戏曲声腔丛考》《清升平署曲本目录》,以及王芷章先生从1942年到1949年期间的日记。

王金璐舞台人生

吴小如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收录了近二百张王金璐老师各个时期的照片,书中所收录的照片,展示了他所演出的一百多出戏中的扮相和造型。

甘肃戏剧史

王正强著

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论述甘肃戏剧的形成,下编则着重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甘肃戏剧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及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不唯甘肃地方戏曲和民间小戏的形成与发展,还有新中国成立以来话剧、歌剧、舞剧和儿童剧等诸多戏剧艺术在甘肃的发展史和演出史。

甬剧老艺人口述史

庄丹华,沃幸康,友燕玲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本书为宁波的地方剧种留下珍贵资料,尤其对年轻演员了解甬剧的前世今生很有帮助。

百部中国经典戏曲作品

中国戏剧家协会,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

书中收录了中国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4个戏曲剧种的介绍、100部经典戏曲剧目故事及视频。通过经典戏曲故事的介绍及其精彩片段视频的赏析,使中外友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对中国戏曲有较为直观的感受和全面的认识。

祭祀与傩:中国贵州“撮泰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刘祯,李茂主编

学苑出版社,2016

本书内容主要围绕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展开,分析了戏剧文本、音乐、舞蹈等,兼及国内其他地区的傩戏、仪式的介绍、研究和与韩国、日本、斯里兰卡等国相关傩蜡文化的比较等。

禁锢·违礙·突越:中国古代禁戏论集

丁淑梅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本书从散落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上的诸多禁戏事件和现象入手,通过史料辑补和文献考论,以个案研究和类型学考察为基点,探讨了禁戏之于剧类生成与剧史流衍、剧本撰作与文人关系、演剧活动与戏剧生态所产生的复杂影响等。

福建“戏改”:国家与民间

白勇华著

海峡文艺出版社,2016

本书的整体思路是通过讨论革命国家强力进入传统戏曲领域,如何展开传统戏曲文本的改造、形式的改造、人的改造、剧种的改造、市场的改造等问题,观察国家话语如何与民间力量展开博弈。

秦声秦韵

王志直,吴安平编著

太白文艺出版社,2016

本书分为秦腔字韵、秦腔文论、秦腔史料、诗词选四部分,包括语音与地方戏、秦腔选用关中语音、关中话的声调、同字异音等内容。

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参演剧目评论集

黄永刚主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6

本书是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的剧目评论集,内容包括《梅兰霓裳》《安国夫人》《飞虎将军》《桃花源》(折子戏)等参演剧目的内容简介、剧院简介、演职员表,还包括综合研讨评论,以及马博敏、王蕴明、薛若琳等评论专家简介和参演剧目相关报道与评论。

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集粹

杨承志主编

学苑出版社,2016

本文集是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成果的展示。本届会演是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戏剧优秀剧目的一次集中展演,同时也为2016年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做前期准备和剧目优选。

粤剧阅乐

蔡孝本,何薇,叶建卫主编

广州出版社,2016

本书以漫画形式介绍粤剧的行话俚语和故事。本书创设四个角色,以穿越的模式,幽默谐趣的手法介绍粤剧行话歇后语、历史等五个故事,包括《六国大封相》《星君仔·化骨龙》等。

粤港澳地区戏曲团体经营模式及戏曲市场

陈京松,张晋琼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广阔的学术视野,跨越时间和空间,经合经济学理论对粤港澳三地不同的戏曲团体经营模式和演出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归纳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对限制或阻碍戏曲发展和剧团经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梳理。

舞动的民间艺术:后坝溪土家花灯

吕文忠编著

德江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德江县沙溪土家族乡人民政府编

贵州民族出版社,2016

本书系统记录了以后坝溪土家花灯为主体,涵盖德江、思南、沿河、印江、凤冈、务川、正安、湄潭八个县内30多个花灯班所传承的原始花灯传承文化,是一部融祭灯神、穿花灯、送年宵为一体且内容十分丰富的民族民间传承文化经典之作,是多彩贵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填补了民族民间完整的传承文化空白。

艺苑撷英

黄耀春主编;刘俊礼,王占文,苏静编著

三晋出版社,2016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晋剧篇、祁太秧歌篇、左权民歌花戏篇、其他篇,分别系统讲述了晋剧、祁太秧歌、左权民歌花戏等的产生和发展演变历史,有流派、代表人物、角色行当等介绍。

节日视阈下的戏曲演艺研究

陈建华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是从节日视角研究戏曲演艺研究的专著。本书选择演剧活动普遍开展的元宵、中元、生日、丧葬展开专题论述,抓住了具有典型性的节日事象,便于做深入的考察,他不仅考察民间演剧,对宫廷的节庆演剧亦有全面深入的考察,把自己的判断建立在充分可靠的材料的基础之上,体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力和良好的学风。专著阐释和回答戏曲目前的一些重要问题,对学界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做出了独特的解释,是专业人士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参照。

荀慧生艺术评论集

和宝堂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表演艺术的评论文章合集。全书收集了众多戏剧界人士对荀慧生的评论,主要是对演出剧目进行评价以及对荀慧生的一些表演特点进行评价。本书的出版对研究荀慧生及其表演艺术有一定的价值。

莆仙戏传统科介

黄文狄著

谢秋雁,朱蟾痴,陈宗杰整理;黄愧群,黄觉予绘图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

本书18万字,附图813帧,将莆仙戏所有基本动作、表演绝技一一图解,为莆仙戏表演教学一部系统的教材,也是一部全国戏曲史上少有的由老艺人编写整理的戏曲表演著作。

蒲剧史话

杨焕育编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本书以翔实厚重的史料、丰富多彩的内容、雅俗共赏的笔调,介绍了蒲剧的起源、发展、流变和现状,以及蒲剧的经典剧目、流派等,充分展示了蒲剧的独特艺术魅力。本书还配有珍贵的史料图片,图文并茂,是弘扬中华戏曲艺术,宣传戏曲文化,普及蒲剧知识的通俗读物。

藏戏

甘孜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主编

四川美术出版社,2016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孜州的藏戏,首先分别对藏戏、巴塘藏戏、德格藏戏、色达藏戏等进行了介绍,然后讲述了藏戏艺人的故事,并对甘孜州八大藏戏故事进行了汉语翻译,最后收录了藏戏学者的若干艺术评论文章。

藏戏图文志

刘志群,阿旺旦增,曹娅丽编著

湖北美术出版社,2016

从宏观的历史人文视角出发,在利用和梳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大量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用图文并举的呈现方式,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藏戏的源流沿革、剧种与流派、剧目艺术、音乐表演及舞美艺术,并对保护和发展藏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思考。

观潮听涛集

林毓熙著

中国书店,2016

本书分为“春潮涌动、观潮听涛”“艺海深邃、岸边拾贝”“良师益友、人物随笔”“投身京剧事业、领略国粹神韵”“大海情愫、青春永驻”五部分,收录了《新时期戏曲振兴之路》《新时期“振兴戏曲”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戏剧道德教育问题浅谈》等文章。

论戏曲表演的性质:体验与表现的统一

贾志刚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主要从六大方面论述了戏曲演员如何创造角色的问题:第一,戏曲审美体验概述;第二,表现学派与体验学派;第三,两种戏剧文化的根本区别;第四,戏曲表演的体验传统;第五,戏曲表演艺术本体;第六,戏曲审美体验的特殊性。

话剧行动与话语实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话剧史片论

刘子凌著

人民出版社,2016

本书内容包括:上海艺术剧社的周边、从梅耶荷德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剧人诸相、剧作家新解、附录。

读剧偶拾:卢暖戏剧评论文选

卢暖著

团结出版社,2016

本书选录的七篇文章,是作者近年来从事戏剧批评及研究的优秀成果。除一篇是从戏剧理论角度切入的演出评论之外,均是独到的文本精读,研究对象涉及莎士比亚、奥尼尔、贝克特、易卜生、关汉卿等戏剧名家的经典作品。这些精读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探究戏剧动作背后的情感和思想,揭示艺术意象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贵州傩戏文化研究

刘大泯,王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贵州傩戏文化源流、贵州和周边省区傩戏文化研究综述、贵州傩戏文化传承现状等。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戏剧文化及当代转换研究

何琼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通过综合分析研究与案例研究,力图为当地民族戏剧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理论依据,为当代转换提供参照;培养和提高民族文化的意识和信心,促进文化繁荣,促进民族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研究的最终目标。

赣剧史话

陈汝陶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本书对赣剧的历史渊源、各种声腔及其传统剧目、表演特点等逐一做了介绍,文字清新流畅,兼具史料性、知识性,在介绍到当代一些著名赣剧艺术家时,既记述了他们的主要生平事迹与艺术成就,又穿插了一些轶闻趣事,有很强的可读性。

赣剧饶河戏

周靖波,蒋良善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本书对赣剧中的一个分支饶河戏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包括饶河戏的发展脉络、班社和剧团,以及饶河戏的代表作品、剧本、艺术家代表,突出了饶河派特有的艺术面貌。

赤阑桥

钱立青著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

本书主体部分为黄梅戏剧本《赤阑桥》,书中还讲述了该剧本写作的“前言后记”,收录“赤阑桥畔忆姜夔”“‘赤阑桥’情结与词人姜夔的从军”等评论文章。

走近川剧

刘翼,萧燕编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是一部关于川剧文化的普及性读物。全书共6章,概括介绍了我国戏曲的起源、种类及分布;详细介绍了川剧的形成、流派、声腔与川剧音乐、川剧表演、川剧名家名戏、川剧的舞台美术、川剧的文掌基础知识等。作者力图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资料,向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传授川剧文化的知识,让大众了解川剧、喜爱川剧。

跨语境中的女性戏剧

苏琼著

本书分为八章,分别是“女性的悲剧”“女性喜剧”“性别悲喜剧”“赵清阁”“性别的间离过程”“在困惑中裂变”“历史的性别戏剧表述”等。

迈入现代的门槛:五四新剧

宋宝珍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本书讲述了五四新剧是中国话剧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它顺应着时代前进的趋势和文化发展的潮流,摆脱传统戏曲的落后意识以及文明戏低俗化的积习,吸纳西方现代的戏剧理念与创作经验,探索民族化的舞台语汇与表现方法,奠定了中国现代的戏剧文学、导演制度、戏剧教育、剧场美学的稳固基础,走出了一条兼具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探索、创新与发展的道路。在思想层面上,五四新剧在与传统戏曲的争鸣中建立起自身的理论武库,在“易卜生主义”“爱美的戏剧”“国剧运动”的探索中,寻找自身的现实定位和艺术价值;在艺术层面上,它以世界性的眼光、开放的文化胸襟,吸纳和消化来自域外的各种戏剧新潮和流派,形成了以欧阳予倩、田汉、郭沫若、洪深、宋春舫、顾一樵、丁西林、熊佛西、白薇、袁昌英为代表的戏剧新生力量,他们的戏剧创作体现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的艺术追求和美学倾向。

那些年,那些戏:那些国家京剧院偶像级的艺术家们

郑岩著

学苑出版社,2016

本书记述了李少春、叶盛兰、叶盛章、杜近芳、裘盛戎、袁世海、李世济、谭元寿等中国国家京剧院前辈著名京剧演员的舞台艺术。

郝寿臣脸谱集

周育德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全书收入约60幅脸谱彩色照片,都是常演经典剧目中经典净行人物扮相,汇聚了前人的舞台创作实践,非常具有艺术价值。并附有净行脸谱勾画的步骤和方法,既为京剧舞台脸谱勾画作实用参考,又可供读者鉴赏。

郭思九学术文选:云南戏剧与民族文化

郭思九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第一部分写云南文化的多元结构及特殊文化遗存;第二部分写云南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第三部分介绍著名京剧艺术家;第四部分写滇剧与历史创作;第五部分写学习民族优秀文化与提高戏剧创作质量。

重庆京剧

重庆市京剧团,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主要以图片的形式,展示80年来重庆京剧的发展历程。内容包括:重庆市京剧团大事纪要、重庆京剧80年历程、重点剧目、艺术人才及附录等。

金灯银灯贺新春:秀山花灯

彭林绪,刘济平,姚祖恩编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本书介绍了秀山花灯的源流与发展、花灯会与花灯班、扎灯的讲究、启灯与玩灯、角色与服饰、跳灯动作图解、伴奏与伴唱、花灯小戏选录。

锡剧史话

钱惠荣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锡剧的发展历程,即锡剧从“对子戏”发展到“同场戏”“文戏”,并在新时期迸发生机,重现繁荣。书中介绍了锡剧界的重要艺人、重要剧作以及锡剧的艺术特征等,书稿内容全面,图文并茂,为我们认识锡剧、欣赏锡剧提供了详尽而生动的资料。

门外乱弹

马也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本书分四个部分,收录了《关于当代导演艺术的几点思考》《当代戏剧命运之断想》《近代戏曲的对外交流》《裸体艺术和裸体精神》《学术争鸣不需要宽容》等文章。

阿甲戏曲笔记

阿甲著

王永敬编注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

本书是阿甲先生生前所记的关于戏曲表导演理论的研究笔记,全书共收入笔记近四百篇,时间跨度为1959年至1994年,集中地展现了阿甲先生对戏曲表导演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隆学义戏剧艺术评论集

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总结隆学义同志一生的“戏剧”和他为戏剧奋斗的“一生”。收录了《隆学义现象初探》《论隆学义戏曲作品的戏谑美》《此情可待成追忆》《点点滴滴忆隆兄》《学义的一生》等文章。

青岛与戏剧

鲁海著

青岛出版社,2016

本书为著名文史专家鲁海先生所著有关青岛与戏剧渊源的专著,对话剧、京剧、评剧等诸多曲艺在青岛的发展变迁,戏剧教育、戏剧杂志以及戏园剧场的演变等作了详尽的描述。

非物质文化语境下的戏曲研究

刘文峰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

本书收录了《戏剧戏曲学的由来及其他——对张庚先生关注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浅见》《戏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及传承保护》《论地方戏的形成规律与传承机制》《昆曲的历史定位及保护与利用》《民间戏曲现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文章。

非遗保护与湘昆研究

吴春福著

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从湘昆产生的环境背景、发展脉络、唱腔曲牌、乐队伴奏、角色行当、表演特征、服饰道具、传承现状及发展保护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并进行梳理,旨在为保护、传承和发展好湘昆尽绵薄之力。

非遗保护与辰州傩戏研究

池瑾璟著

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系统探讨辰州傩戏的文化生态背景、历史渊源、表演特征、传承人剧目、声腔曲牌、伴奏音乐、舞台设计等方面的特征,调查辰州傩戏的当代传承情况,分析辰州傩戏的传承价值。

音像犹存:数码影像技术在保护中国民间表演艺术及传统手工艺中的应用

张宜春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

本书主要从系统角度观点,讲述了完成民间舞蹈、戏曲、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的数字化影像保存保护时,如何从前期调研、中期采集拍摄、后期数据处理和保存的全链条角度进行思考,并给出相应技术要点的解决思路和具体实操方案。

风中的紫竹调:陈瑜马莉莉茅善玉艺术评论集

上海沪剧院主编

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

陈瑜、马莉莉、茅善玉是上海沪剧院三位卓越的表演艺术家,她们才华横溢,艺术风格独具,坚守薪火相传的沪剧传统,又有着相当的创造力,赋予紫竹调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成为上海沪剧院灵魂般的核心艺术家,构筑了沪剧舞台乡音袅袅、芳馨远播的一片灿烂星空。本书为这三位沪剧表演艺术家的艺术评论合集,通过专家评论、艺术自述、精彩剧照等内容,对三位艺术家的成长历程、表演特色、代表作品等,进行全面而生动的呈现。

风华粤韵:传承·创新·发展

伍福生著

花城出版社,2016

本书以粤剧界在传承与发展粤剧事业的实例为切入点,从理论的角度系统地梳理、分析传承与发展粤剧事业过程中的得与失,为繁荣、振兴粤剧提供有益的建议。

高义龙文集

黄德君主编

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上海艺术研究所编

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

本书选编高义龙同志生前的文章、评论及讲话,自1962年起,2008年止,共160篇,主要汇集高义龙对美学、戏剧的研究成果以及对艺术的论述性文章。内容包括《梅兰芳与京剧改革》《电视呼唤美学》《论情节的审美价值》等。

高甲戏史话

白勇华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是一本简明扼要介绍高甲戏发展历史与剧种特点的大众读物,作者对其行当类型、表演语汇、特点特色、代表性人物、代表性剧目及其当代创作与传承的价值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论析。书中因作者的沉入乡野而描写生动,引人入胜,而一些珍贵的实录资料更是可圈可点。

鲁艺文艺道路研究:以秧歌剧为中心的考察

徐明君著

人民出版社,2016

以葛兰西的文化理论为方法,以鲁艺人探寻文化报国途径为主线,探索了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化的内在联系。

黄天骥教授从教六十周年庆贺文集

康保成,欧阳光,黄仕忠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黄天骥先生求学、教学和学术研究活动的编年图片。正文部分又分为两部分,也即上下卷,收文61篇。上卷是黄先生关于文化学术教学等方面的访谈录,以及友生们对黄先生学术研究、教学风貌和社会活动等为人为学的评述和记录。下卷是友生们学术论文的汇集,以此组成厚重的学术论作庆贺黄天骥先生从教60年。

黄梅戏史话

毛忠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本书从史、论、人、剧四个方面,对黄梅戏艺术进行了全面而简要的勾勒与介绍,力图使读者通过黄梅戏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这个年轻而充满活力与朝气的戏曲剧种的前世今生。

猜你喜欢
京剧戏曲戏剧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传统戏剧——木偶戏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京剧人设》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