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靶向治疗活动中实施肿瘤护理计划的可行性以及其干预效果

2017-11-14 07:21于小翠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7期
关键词:靶向癌症计划

于小翠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河北 唐山 064000)

癌症病人靶向治疗活动中实施肿瘤护理计划的可行性以及其干预效果

于小翠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河北 唐山 064000)

目的探析肿瘤护理计划在癌症患者靶向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1日~2017年3月20日我院收治的癌症患者86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的41例患者为常规组,实施肿瘤护理计划的45例患者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生理、社会、情感及功能方面的评分均显著升高,说明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癌症患者靶向治疗过程中,实施肿瘤护理计划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

癌症;靶向治疗;肿瘤护理计划

临床上癌症的治疗以化疗和手术为主,患者机体功能和免疫力的下降、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的不良情绪、饮食不当等均会引起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已经成为癌症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为了探析肿瘤护理计划在癌症患者靶向治疗中应用的效果,笔者选取86例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1日~2017年3月20日我院收治的癌症患者86例,均经相关医疗器械确诊。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4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23/18;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49.03±7.52)岁;癌症种类:肺癌10例,宫颈癌13例,肝癌11例,血液系统肿瘤7例。研究组中4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25/20;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49.01±7.50)岁;癌症种类:肺癌11例,宫颈癌15例,肝癌11例,血液系统肿瘤8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癌症类型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观察各项生命指标、健康宣教、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及预防呕吐等常规护理。

研究组:对患者实施肿瘤护理计划:(1)根布置病房的色调应以暖色系和冷色系为主,暖色系对患者的血压和脉搏具有刺激作用,增强食欲,冷色系有助于患者情绪的控制,根据患者的视觉喜好,选择相应的颜色,同时,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尽量减小声音,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及查房时,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职业背景,向其说明健康、治疗方法与疾病间的关系,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护理人员需通过讲解治疗效果较好的案例,对患者的紧张和焦虑心理进行疏导,并鼓励患者从行动和情感上支持患者,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3)饮食护理:叮嘱并监督患者严格控制饮食,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适当增加患者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和粗粮的摄入,并嘱其忌食糖类和脂类含量高的食物,以促进患者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确保机体营养的均衡。(4)不良反应护理:患者靶向治疗后脱发严重,应避免患者使用刺激性的洗发水,避免染发、烫发等,减少对头皮的刺激,若脱发严重可建议其佩戴假发。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根据癌症治疗功能性量表(FACT-L)[1]对患者的生理、社会、情感及功能在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且得分的高低与生存质量的好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软件分析和处理研究数据,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生理、社会、情感及功能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s,分)

组别 生理 社会 情感 功能常规组(n=41) 32.34±3.92 28.97±4.91 35.03±4.95 34.94±4.03研究组(n=45) 38.56±4.51 34.02±5.04 40.67±5.30 38.35±4.29 t 6.7959 4.6983 5.0860 3.7893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的侵入和增殖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分子药物,不仅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周围病灶的形成,还可以诱导细胞的凋亡,是近年来医学进步产生的一种选择性的治疗方法[2]。

肿瘤护理计划是医学模式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坚持了“以患者为中心”和人性化的原则,将护理工作有粗略逐渐向细致转变[3]。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实施肿瘤护理计划后,生理、社会、情感及功能的评分分别为(38.56±4.51)分、(34.02±5.04)分、(40.67±5.30)分和(38.35±4.29)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在癌症患者靶向治疗过程中,实施肿瘤护理计划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

[1] 崔 柏.探究传统身心疗法对术后和放化疗后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6.

[2] Roberts PJ;Stinchcombe TE;Der C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0,31.

[3] 哈丽达·马合木提.肿瘤护理计划在癌症患者靶向治疗中的实施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307.

R473.73

B

ISSN.2095-8242.2017.057.11198.02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靶向癌症计划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