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和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17-11-14 07:24庞玉灵马永振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7期
关键词:循证手术室整体

庞玉灵,马永振,李 玉

(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循证护理和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庞玉灵,马永振,李 玉

(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和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需进行手术患者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和整体护理服务模式,根据VAS评分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焦虑抑郁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VAS、SAS、SD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手术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医学和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不断推广。

循证护理;整体护理;手术室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医疗制度的不断发展,临床对护理模式的要求不断提高,更加注重患者生理、心理需求,提出了整体护理与循证护理的重要性[1]。以患者为中心,遵循证据,提出准确合理的护理方案,使护理工作脱离单一模式,而确实做到有证可循[2]。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和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需进行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2例),对照组(n=42例)。年龄均在30~65岁之间。实验组平均年龄为(43.2士6.2)岁。在对照组中,平均的年龄为(49.3±5.6)岁。各组患者病程、手术类型、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根据症状、影像学检查需进行手术的患者;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

1.3 排除标准

凡患者符合下列条件的均应剔除:①不符合纳入标准患者;②有较严重的意识障碍及有严重精神疾患的患者;③不积极配合治疗、扰乱护理工作的患者;④检查发现有严重肝肾损伤及心肺功能障碍患者。

1.4 方法

(1)两组患者均给予入院常规检查,如血生化、凝血四项、D二聚体、心电图等,排除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包括入院宣教、术前注意事项,生命体征检测等。

(2)实验组给予整体护理及循证护理服务模式:①术前护理:由于患者对手术相关的知识不了解、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手术室的畏惧等等很容易引起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的进行与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其沟通,详细了解每个患者具体情况,及时了解引起情绪不稳定的原因,然后针对原因采取措施,疏导其情绪,并且给予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摆脱焦虑、抑郁的情绪。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既往病例及精神状态等临床资料,制定合理护理计划,从循证学角度护理患者,从而使手术及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亲属讲解相关术中会出现的可能反应、并分析医生手术成功的例子等,给予患者充分心理准备,安慰患者,照顾到每位患者情绪,病房中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或节目,缓解紧张的氛围,放松患者心情。保持病房内干净整洁、湿度、温度适中,定时开窗通风。②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积极于患者交流,消除其紧张情绪,协助患者摆正体位,避免暴露过多肢体,防止受凉等,手术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全程陪护,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及情绪变化,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安慰,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③术后护理:协助摆正患者体位,嘱咐患者及家属术后应注意的事项,6~8 h给予流质饮食,术后疼痛者给予心理疏导、转移注意力等不同的方式,以提高疼痛阈值。护理人员注意密切观察患者手术疼痛情况,并发症情况,大小便情况,术后感染情况、焦虑抑郁等心理情况。

1.5 观察指标

①根据VAS评分表评估疼痛阈值[3]: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影响睡眠,但是能够忍受;7~10患者疼痛强烈难以忍受。②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估患者产后抑郁发生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5]评估患者焦虑情况;③根据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护理满意情况:根据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分为满意、非常满意、不满意。④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⑤手术效果:有效: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及感染发生;显效:术后患者局部有疼痛情况,一般情况良好;无效:患者局部出现感染征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VAS评分、SDS评分、术后拔管、术后排气时间

实验组VAS评分、SAS、SDS评分、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情况(±s)

表1 两组术后情况(±s)

组别 n VAS评分 SDS评分 SAS评分 住院时间实验组 42 3.21±0.9 37.0±0.4 21.3±1.1 8.2±2.1对照组 42 5.2±13 54.2±1.3 33.6±0.7 12.9±1.1 x2 4.6 6.7 8.6 8.4 P<0.05 <0.05 <0.05 <0.05

2.2 护理满意情况

实验组对护理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满意为0.4%,满意为4.6%、非常满意为95.0%;对照组患者不满意为22.4%,满意为48.6%、非常满意为29%。

2.3 手术效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有效率97.6%,对照组有效率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效果 [n(%)]

3 讨 论

1992年加拿大MeMaster大学DavidSack首次提出了循证护理模式,为现代护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6]。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不同的临床证据制定相应的护理模式,使临床护理工作有据可循。整体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生理、心理不同方面,从整体上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使患者得到更专业的护理,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临床资料表明,周国秀等[7]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与循证护理,减轻患者生理、心理痛苦,提高疾病治疗的依从性及临床疗效。孙军霞等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疾病治疗疗效。

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和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循证医学和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不断推广。

[1] 王 虹.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2):149-151.

[2] 陈 萍.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36):168,170.

[3] 宋爱胜.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4):102-104.

[4] 查全萍,周文芳,刘 斌,等.术前体位训练对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29-30.

[5] 黄晓燕.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对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8):81-83.

[6] 白 桦,白晓霞.专科化术前访视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效果[J].当代护士,2015(10):86-88.

[7] 周国秀,黄冬枚.全程整体护理对腹腔胆囊切除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2(19):1388-1389.

R473.6

B

ISSN.2095-8242.2017.057.11205.02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循证手术室整体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