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锋:粤港澳与杭州湾

2017-11-14 08:57孙不熟
同舟共进 2017年11期
关键词:杭州湾腹地湾区

孙不熟

“湾区”正在取代“三角洲”,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的一大热词。

2017年3月全国“两会”上,中央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区域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目前,规划文件还没有正式出炉,但舆论普遍猜测这个规划包含了珠三角9市+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两会”之后,湾区经济掀起讨论热潮,粤港澳大湾区也被寄予厚望,与全球最负盛名的湾区经济带——旧金山湾区对标。

而在中国经济的另一增长极——长三角地区,湾区经济带的构想也趋于成熟。2017年6月,浙江省召开的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环杭州湾城市群。7月,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访沪,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两地座谈会上讲话表示,上海将全面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深入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共同谋划推进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

同时,上海松江区政府、杭州市政府、嘉兴市政府联合倡议,以目前的沪杭高速公路(G60)为依托,共建一条“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而在2017年5月召开的广东省党代会上,明确要求加快构建以深圳、广州为龙头,珠三角各市分工互补的“1+1+7”创新发展格局,打造一条“穗莞深科技创新走廊”。

两条科技创新走廊几乎在同一时间提出,中国两大湾区的对台戏正式启幕,有望以双中心格局共同领导中国经济的全球化。两大湾区的对比,日渐成为关注焦点。

两大湾区可比性强

我们先来看看两大湾区基本面的比较。

从地理结构看,杭州湾地处钱塘江入海口,是一个喇叭口形状的海湾,与粤港澳湾区有很好的可比性。

和粤港澳湾区一样,杭州湾的两翼也形成了密集的城市群,北翼的上海是国际金融、航运与科创中心,功能上正如深港联合体;苏州、嘉兴是承接上海产能外溢的后花园,功能上正如东莞、惠州;位于湾区三角形顶点的杭州,是区域内传统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功能上与广州很像。

南翼的绍兴,同样历史深厚、民营经济发达,与佛山、中山很像;宁波是中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可与经济特区珠海做比较;舟山坐拥优良海港,与陆地有海水相隔,鸦片战争时期被欧洲列强垂涎不已,这一点可与澳门对标。不仅如此,杭州湾是北翼强、南翼弱,粤港澳湾区则是东翼强、西翼弱,二者都是非对称结构。

在港口资源上,二者也有相当的可比性:粤港澳湾区坐拥香港港、深圳港与广州港三大世界级港口,杭州湾则有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两大世界级港口。论总的集装箱吞吐量,二者基本相当;论货物吞吐量,杭州湾略超粤港澳湾区。

下面来看两大湾区的各项经济数据对比,粤港澳湾区选取香港、深圳、东莞、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澳门,杭州湾选取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

从经济总量看,珠江口周边地区的GDP,合计8.42万亿,相当于杭州湾沿岸(5.56万亿)的1.51倍。

从常住人口看,两大湾区的总人口数量却相差不大,珠江口周边地区(5328.95万)只比杭州湾沿岸(5054.6万)多300万左右,这说明粤港澳湾区的人均GDP远高于杭州湾湾区。粤港澳湾区的以上六市加上港澳地区,人均GDP为15.81万元,杭州湾五市的人均GDP为11万元。

從面积看,杭州湾各城市和珠江口地区相较,管辖范围都要大得多。香港和深圳面积之和,还不及上海市的一半,广州也不及杭州市的一半,广深莞佛珠中六市加上港澳地区,面积不过杭州、嘉兴两市之和。这说明粤港澳湾区的地均GDP也远高于杭州湾。

上述数据从宏观上反映了两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来说,粤港澳湾区不论是常住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地均GDP,都明显高于杭州湾区,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香港、深圳、广州的人均GDP都高于上海、杭州、宁波等杭州湾核心城市,显示粤港澳湾区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极其独特的地位。

发展潜力各有千秋

下面从六个维度分别对比两大湾区的发展潜力:

一、腹地经济对比。

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高度往往是腹地经济的规模决定的,这方面,杭州湾更占优势。杭州湾地处中国最大的经济区——长江三角洲,毗邻山东半岛与华北平原,且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串起广袤的长江经济带,又地处中国海岸线的中间地带,是内地物流最便捷的出海口。凭借广袤的经济腹地,杭州湾区出现了全球最大的两大港口群——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

相比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偏安一隅,远离内地经济与文化中心,腹地经济主要体现在福建、湖南、广西、江西、贵州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其整体的人口与经济规模相对小得多。当然,广东省倡导的“泛珠三角合作区”计划如果贯彻落实,会大大扩展粤港澳湾区的腹地经济规模。

二、外向经济对比。

经济全球化时代,不能仅看腹地经济,还要看外向经济。一直以来,珠三角的弱点都是腹地经济,而强项是外向经济,所谓“腹地不够、海外来凑”。粤港澳湾区所在的广东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25%左右,外贸经济规模远高于杭州湾周边区域。

作为全球金融与贸易中心的香港,是中国内地与全球市场的超级联系人,这直接决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超级连接力。例如,看中国内地的FDI(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中,来自香港的资金大约占据70%的份额,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的排名中,香港也占据了接近60%的份额,香港的超级联系人角色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外向经济的坚实基础。相比来说,杭州湾区还缺乏这样一个超级联系人的特殊角色。

看产业的国际化水平,粤港澳湾区的优势也更大,这一点可从两大湾区的PCT国际专利数据感受到。一般来说,只有真正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才会去申请这个专利,所以这个数据能够很好地体现一个地区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仅深圳一个城市的PCT国际专利就占全国接近50%的份额,相当于上海的12倍,杭州的36倍,广州的PCT国际专利也超过了上海,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国际化上的领先水平。

三、产业结构对比。

产业结构层面,两大湾区特色鲜明,有很大不同。下面就几个主要的产业分别对比。

在金融领域,上海和深圳都有证券交易所,上海还是全国黄金、外汇、期货、钻石交易中心。杭州湾的交通银行、太平洋保险、浦发银行,粤港澳湾区的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广发银行各自领衔带出两长串银行、保险、信托、券商、基金公司,二者平分秋色,杭州湾金融的总量和权重更大,但如果加上香港这个全球金融中心,粤港澳湾区在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上更高。

在互联网领域,二者平分秋色、各自精彩。粤港澳湾区有腾讯这个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亦有网易、唯品会、欢聚时代、迅雷、UC等大中小互联网企业。在杭州湾,则有阿里巴巴这个世界级的巨头,以及携程网、大众点评、巨人、盛大等大中小互联网企业。

在信息电子制造业,粤港澳湾区有华为这个本土巨头领衔,大疆、极飞、中兴、康佳、创维、酷派、TCL等跟进;杭州湾有中芯、华虹、亨通、展讯、海康威视等重要玩家。两大湾区术业有专攻,总体来说,杭州湾长于上游产业,粤港澳湾区长于消费品端,所以粤港澳湾区被大众熟知的明星企业也更多。endprint

猜你喜欢
杭州湾腹地湾区
徒步中国腹地,开启历史之旅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走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综述
基于SWOT分析法的台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
夏、冬季杭州湾北部游泳动物群落结构
杭州湾跨海大桥:左手风险 右手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