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道重建吻合口瘘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7-11-14 15:32张燕群伍俐亭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27期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张燕群 伍俐亭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重建吻合口瘘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本院行消化道重建术的90例患儿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4)。对照组予以术后禁食的常规疗法,观察组予以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法,同时进行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等。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觀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完全经口进食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重建吻合口瘘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有利于患儿肠功能的恢复,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消化道重建; 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 肠功能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on 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after Reconstruction of Anastomotic Fistula in Children/ZHANG Yan-qun,WU Li-t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27):082-085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on the recovery of intestinal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anastomotic fistula.Method:A total of 90 cases with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6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n=46) and the control group(n=44) according to random sampling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as fasted after oper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ost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method with the basic care,life care and complications care,the treatment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exhaust/defecation time,complete oral feeding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day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Post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and nursing of gastrointestinal reconstruction anastomotic fistula are beneficial to the recovery of intestinal function in children,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rapi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short hospital stay,it has clinical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reconstruction;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Nursing; Intestinal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Jiangxi Provincial Childrens Hospital,Nanchang 33000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7.023

患儿行消化道重建术后,由于手术的副作用和禁食的影响,机体产生应激反应,释放相关激素,患儿血浆中皮质醇、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的含量升高,其胰岛素分泌受到抑制[1],从而导致患儿体内蛋白和脂肪消耗,机体对糖的吸收下降,机体处于代谢旺盛状态,免疫能力下降,不利于术后恢复。因此,对患儿术后提供营养支持是必须的,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肠内营养是将流质食物直接运输到患者肠内,来提供各种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具有适用性广、价格便宜、操作简单等优点,当前被认为是一种最安全有效且经济的营养支持方法[2]。患儿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后,机体得到各种营养素的补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并且降低患儿治疗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本研究旨在为小儿消化道重建吻合口痿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现报道如下。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本院行消化道重建术的90例患儿,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4),其中观察组年龄5个月~4岁,平均(412.46±286.28)d;

体重3.1~16.2 kg,平均(6.62±4.53)kg;先天性小肠闭锁24例,先天性巨结肠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肠穿孔10例,急性肠套叠并肠坏死4例。对照组年龄5个月~4岁,平均(428.16±267.78)d;体重3.2~15.9 kg,平均(6.22±4.38)kg;先天性小肠闭锁22例,先天性巨结肠9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肠穿孔9例,急性肠套叠并肠坏死4例。两组患儿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儿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术后禁食的常规疗法,患儿术后每天经静脉滴注补充身体所需糖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糖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日需量根据患儿年龄及营养支持日期计算得出,日需量在16~20 h内行静脉滴注均匀输入。一直到出现正常肠鸣音和排气排便后,开始经口喂养患儿5%葡萄糖注射液,然后逐渐过渡到完全经口进食,在喂养过程中如果出现腹胀、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时暂停喂养,直至症状消失后再开始进食。(2)观察组在手术后8 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疗法,先用深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胃内营养液以5 mL/h速度喂养,鼻饲后夹管40 min,然后松开夹管进行胃肠减压20 min,再开始下一次的喂养,循环上述步骤。每日经肠内营养疗法给予的能量与对照组相同。在未出现不良反应的前提下逐渐加量,每次增加5 mL直至目标量。观察患儿临床症状,一旦出现腹胀或呕吐等症状则及时恢复至先前的喂养量,喂养一直不中断。直到出现正常肠鸣音和排气排便后停止胃肠减压,改经口进食并逐渐过渡至完全经口进食。两组患儿在刚开始经口进食过渡到完全经口进食的过程中,若肠内营养未达到需求量时,均使用肠外营养补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完全经口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腹胀和呕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排气/排便时间、完全经口进食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2例发生腹胀或呕吐症状,恢复到原先的输注速度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5例呕吐或腹胀,暂停喂食后缓解。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患者经过消化道手术后有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而发生营养不良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上升存在一定相关性[3]。术后应用禁食的常规疗法,患儿营养支持完全靠肠外营养提供,而长时间的肠外营养可以导致肠黏膜产生萎缩,不利于术后肠功能恢复。而肠内营养疗法则符合消化道生理,能刺激胃肠道分泌各种激素和消化液,促进胆囊收缩和胃肠蠕动,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4]。与肠外营养疗法相比,肠内营养疗法有利于保护肠道黏膜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能有效提高身体的营养水平,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8]。文献[9-10]研究表明,小肠的消化、吸收、蠕动等基本功能可以在术后2 h内恢复,这给早期肠内营养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早期恢复经口进食可以有利于吻合口愈合,而且在吻合口瘘并发症方面同常规禁食疗法差别不大,这不仅有助于患者身体的痊愈,也让患者在心理上增加了治愈的信心[11]。对消化道重建吻合口瘘术小儿进行全面护理,总结护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心理护理:本病病情复杂多变,治疗时间较长,常伴随身体疼痛,患儿遭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尤其经过手术的患儿,身体疼痛加上必须长时间呆在病房,情绪更为低落,医护人员必须满怀爱心和耐心去去关心、理解患儿,使患儿得到心理的慰藉,并主动介绍相似疾病的患儿的治疗情况,给予患儿早日出院的信心。端正患儿对疾病的认识,克服恐惧和失望,在生理和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12]。同时告知患儿家属相关的治疗情况,使患儿获得家属和亲戚情感上的关心和爱护,使患儿及其家属对治疗充满信心,从而有利于身体的早日康复。(2)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本病治疗和恢复的时间长,术后一段时间内必须禁食,长期卧床加上瘘液可能从腹壁中溢出[13],患儿身体内的营养水平和免疫能力急剧下降。患儿住院后立即给予全面的清洁护理,病室通风,3次/d,保持新鲜的空气,禁食患儿给予口腔护理,2次/d,每天及时更换潮湿或者污染的床单,保持病床的干燥整潔,防止褥疮。吻合口瘘患儿术后几天内一般会出现发烧现象,应及时给予药物和物理降温;对于卧床的患儿,条件允许时,每天按时翻身进行小幅度的运动,防止机体并发症,有利于早日康复;如出现感染情况,按照医嘱用抗生素控制感染。(3)鼻胃管护理:本院固定鼻管时先用无痕胶布一端固定鼻翼,再用另一端交叉贴于导管上,将鼻腔外导管于耳郭上绕1周,最后用无痕胶布固定在耳垂上。每周换1次胶布,如出现胶布潮湿或卷边情况及时更换[14]。耐心向患儿及其家属解释治疗步骤,取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鼻胃管使用时中,防止各种可导致牵拉、脱掉、扭曲、受压的因素,准确记录鼻腔内管的长度,若出现脱出,及时汇报主治医生处理,禁止患儿或家属自行回插。本研究观察组46例肠内营养支持患儿均未发生意外脱管。(4)并发症护理包括,①口腔护理:患儿每天早晚2次刷牙,同时用银离子漱口液漱口,保持另一侧鼻腔的干净和通畅,减少患儿因张口呼吸所导致的口咽干燥、不适;每天给予患儿雾化治疗,从而缓解口咽部的水肿与疼痛。本研究观察组46例患儿治疗期间未发生口腔溃疡。②胃肠道反应: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常发的并发症有腹胀、腹泻、肠痉挛、恶心和呕吐[15-18]。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胀、腹泻[19-20]。使用肠内营养液时控制其温度,夏季室温就可以直接输注,冬季则需要使用加温器加温才能输液,控制营养液的温度在38~40 ℃。应用营养输注泵控制输入速度,若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则及时减慢输注速度,腹部进行按摩或热敷等。观察组出现5例腹胀,经降低输注速度后缓解。③误吸:消化道重建的患儿,由于机体的生理结构得到改变,产生误吸的可能性较大。故在鼻饲前需确定鼻肠管的长度,并一直保持抬高床30°或使患儿保持半卧位,鼓励患儿适当下床活动,从而降低反流造成误吸的可能性。④合理应用抗生素:微生物感染是目前导致肠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消化道重建术后若吻合口瘘导致腹腔感染,需及时采集患儿血液和局部分泌物用来确定微生物类型,然后进行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来控制感染。endprint

本研究探讨小儿消化道重建吻合口瘘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治疗后,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完全经口进食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腹泻等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消化道重建吻合口瘘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有利于患儿肠功能的恢复,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发病率低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红禄.小儿消化道重建术后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对比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2.

[2]郑海波,傅俊惠.上消化道手术中放置胃管和鼻肠营养管方法介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3):199.

[3]伍俐亭,谢静波,张燕群,等.小儿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江西医药,2015,50(11):1235-1238.

[4]刘超群,李欣,浦江,等.早期肠内营养对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9):953-956.

[5]丁一娟.上消化道重建术后的营养支持[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8):480.

[6]蔡荟萃,刘腊根.消化道重建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8):712.

[7]狄淑群,彭宏伟.上消化道重建术后肠内肠外联合序贯营养支持[J].江苏医药,2007,33(11):1166-1168.

[8]成红刚,丁连安,牛冬光,等.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有效性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12):967-969.

[9]石伟.早期肠内营养对上消化道重建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9):206-207.

[10]吕小逢,徐小群,耿其明,等.新生儿高位消化道畸形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4,22(1):23-27.

[11]张萍,陈键.消化道术后吻合口瘘17例肠内营养支持体会[J].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2,3(4):361-362.

[12]申屠敏姣,盛琴芬,吴丽华,等.关怀照护行为在烦躁病人中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75.

[13]朱新华,仇毓东,吴亚夫,等.三腔胃肠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28):3026-3030.

[14]刘腊根,周志燕.31例经瘘口置管引流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715-716.

[15]蔡穎娟.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5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6):93-94.

[16]秦永跃,丁旭青,刘国正,等.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体会[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09,1(5):305-306.

[17]王久兰.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早期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2):89-90.

[18]曹丽芬,吴孟芬,郑尧华,等.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13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91.

[19]张桂敏.胃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意义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6):2236-2238.

[20]钮林霞.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优化护理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胃肠道恢复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0):2782-2784.

(收稿日期:2017-07-19) (本文编辑:邓朝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女性髋骨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观察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肠内营养支持对喉癌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