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病的临床药物疗效分析

2017-11-14 21:52贾晓慧李晶王晓柔李淼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18期
关键词:老年痴呆发病机制药物

贾晓慧 李晶 王晓柔 李淼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0月的69例老年痴呆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症状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并在接受治疗的六个月后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 79例患者治疗后的精神状态(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S)均得到显著改善,治疗前后的MMSE和ADLS得分比较差异值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年痴呆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用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主要临床症状,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痴呆;发病机制;药物

【中图分类号】R749.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8..01

老年痴呆症是中老年患者比较常见疾病,多为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痴呆,混合性痴呆,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记忆功能减退,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退,伴有各种神经疾病和行为障碍[1]。据有关文献研究表明,我国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正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老年痴呆症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临床将65岁以上发生阿尔茨海默病(AD)称为老年痴呆病,该疾病是在多種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心理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引发,目前通常认为与家属史、自身一些躯体性疾病、头部伤害、免疫系统遭受破坏等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记忆障碍、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执行功能障碍等,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目前临床对该疾病尚无根本性的方法,临床主要采用部分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以及一些益智或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进行治疗,并采取多种康复性的护理进行辅助治疗[2-3]。为此我们进行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分析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的69例老年痴呆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基本情况为:男性21例,女性48例;年龄在6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3±3.5)岁。69例患者经临床多项检查(体征、神经心理学、血液学、神经影像学等)并参考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卒中研究所及相关疾病协会(NINCDS-ADRDA)规定的诊断标准均得以确诊。

1.2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症状给予不同药物治疗(1)对焦虑、激越、失眠症状患者基本采用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采取小剂量短期用药方式进行。(2)对表现为抑郁症状的采用帕罗西汀、舍曲林、地昔帕等药物,使用时根据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情况选用合适剂量。(3)对出现如紊乱、激越、攻击性、幻觉与妄想等精神分裂症状的采用如齐拉西酮、奥氮平、阿立哌唑等,但使用时应采用小剂量方式给药,并在症状消失后即可停药。(4)采用如脑复康(吡拉西坦)、参芪五味子胶囊等中西药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也可根据患者的体征进行扩张患者脑血管而增加脑皮质细胞对氧、葡萄糖、氨基酸和磷脂的利用的一些药物,以促进脑细胞恢复、改善功能脑细胞而达到提高认知功能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S)为观察指标。并在患者接受治疗6个月后进行观察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 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时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79例患者的观察指标统计比较,见表1,79例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和ADLS均发生显著变化,其得分比较差异值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老年痴呆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病情会随着年龄而不断恶化,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伴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发展为记忆力严重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精神严重萎靡(不语、缄默)并可导致出现昏迷,直至出现感染及呼吸衰竭等而死亡。

迄今为止对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一直在不断深入研究中,尚未有明确结论表明引发该疾病的具体因素,这也是目前临床无法根治该疾病的重要原因。根据已有研究认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1)遗传因素:已有研究表明患者的家属成员患该疾病比例高于一般人群,可能是由于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2)疾病因素:已有研究表明一些如甲状腺、免疫系统、癫痫等疾病都是引发老年痴呆病的危险因素,另外患者先行出现的精神累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等也是致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患者早期头部因遭受创伤而出现意识障碍也是该疾病的危险。(3)其它因素:已有的研究表明一些化学物质如重金属盐、有机溶剂、杀虫剂、药品以及金属制品铝等对引发该疾病也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铝,已有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痴呆的患病率与饮水中铝的含量有关;另外可能与环境因素如丧偶、独居、经济困难、生活颠簸等有关[4-5]。

我们通过本文内容看出,对老年痴呆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临床的不同表现给予相应药物进行治疗,由于目前治疗的药物均有相应的副作用因此应在治疗时严密关注患者出现的不良症状,并及时改变用药剂量或更换副作用更小的药物,对部分典型性药物的使用要遵循小剂量短期使用的原则,避免出现耐受性和依赖性。在本文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治疗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说明有效治疗是可以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籍以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

综上所述,由于老年痴呆病的治疗过程较为漫长,需要坚持采用长期系统性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策略,以最大限度控制稳定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 杨,徐 昉,杨建宇,等.老年痴呆症中医诊治略述[J].光明中医,2014,14(6):1354-1355.

[2] 孙惠杰,程秀丽,赵勇等.认知功能训练联合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726-2727.

[3] 李 华,慕 萍,常亭玲,等.住院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3):28-31.

[4] 张 睿,杨 莘,王 玲,等.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照顾感受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3(7):589-592.

[5] 姚朝辉,张少锋,刘 涓,等.老年痴呆患者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认知功能、脑灌注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11):993-996.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年痴呆发病机制药物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剂量多奈哌齐有效性和经济性比较
肝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痛风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浅析中医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比较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