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

2017-11-14 10:57张浩楠
西部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

摘 要:笔者对“城市双修”进行了一些简单的陈述,并结合“城市双修”理念探讨了如何结合理论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

关键词:城市双修 生态地区 设计策略

1.“城市双修”概述

1.1“城市双修”的含义与概念

“城市双修”的提出体现了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变。包括了两个方面: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其中,生态修复是指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城市的生态基础和自然本底,其主要内容是河岸线、海岸线和山体的修复[1]。城市修补是指在城市建设对城市功能和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生态,提升城市活力。

1.2提出背景

当前,中国城镇化正在步入发展的中后期,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更注重的是城市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这使得城市化在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交通、城市建设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住房部和城乡结合部提出将“城市双修”作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推动城市的建设改革。并在2015年,将海南三亚作为第一个试点

城市。

1.3“城市双修”的意义

城市建设的目的在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重发展速度而忽略建设目标的建设模式,忽视了城市建设最本质的需求,使得城市功能难以挥发作用。“城市建设”的提出体现了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变,其主要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对于城市生态地区运用底线思维进行建设,避免了城市的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再破坏,并引导城市合理发展;二是对于已建成的地区,注重提升品质和效率,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2]。

2.“城市双修”设计策略

2.1发挥生态地区优势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是突出生態在城市中的重要性。由于无需开发和认为破坏导致环境破碎严重,而“城市双修”通过对山体、水体的修复完善,废弃地的再利用,因地制宜,缓解城市的扩张对生态的影响。此外,城市位于不同的生态地区,是创造不同城市建设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进一步达到“城市双修”中建设特色城市、提升城市活力的目的。

2.2地域特色的融合

“城市双修”虽然是基于中国国情提出的政策,但是在建设中还是跳不出西方国家城市建设的“套路”。在建设中,应该融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不同特色的城市,实现城市建设的本土化。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不应该盲目追求“形象工程”,导致地域特色的风貌和文脉消失。

2.3以人为本

过去的城市建设中只追求规模和设施的建设,虽然城市建设规模扩大了,基础设施齐备了,但是城市内和城市周边的生态遭到了极大破坏,导致居民的生活质量难以得到提高[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这表明未来的城市建设将要回归到以人为本这一主线上来。宜居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的基本方向就是不断的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建立充满活力、开放的社会环境,共建美好的生活家园[4]。

3.待解决问题

3.1发展与保护

生态城市的双修工作的开始,以恢复地区的生态价值链,结合地区的自然要素,开展环境综合处理,形成一个城市空间和生态空间相互融合的空间,从而实现生态效率最大化和环境破坏最小化。在这样的基础上,要解决的问题是新的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如何能从原先的割裂到再融合,化原本的消极保护为积极引导。

3.2生活品质的提升

城市设计时应当考虑如何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2]。为提升生活品质,在建设时应当努力将建设方向引导到宜居城市的建设,而宜居城市的建设的目标和“城市双修”的目标不谋而合。如何将一座城市打造成适合人们居住而不是经济发展,是在推动“城市双修”工作时应该关注的。

3.3传承和创新

不同地区的城市有着不一样的文化底蕴和生态环境,受到过去的快速城市化的建设的推进,由于早期城市建设特色城市的理论有限,未能有力的贯彻到实践中去[5],使得城市显得千篇一律,缺少了城市独有的特色。“城市双修”要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根据各个城市不同的实际情况,把城市建设成各具特色的、活力充沛的新城市。

4.总结

“城市双修”理念是一个比较新的城市建设理念,在推动工作时,不仅要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探索,更要结合实际进行实践探索。生态城市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发挥生态在城市建设中的功能,将城市打造成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运远,张云路,严庭雯.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法更新[J].中国园林,2017,(12):75-80.

[2] 倪敏东,陈哲,左卫敏等.“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J].规划师.

[3] 赖万春.“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J].江西建材,2018(03):38+42.

[4] 张文忠.宜居城市建设的核心框架[J].地理研究,2016,

35(02):205-213.

[5] 李麦产.再论城市特色及其建设[J].中国名城,2011

(10):16-20.

作者简介:张浩楠(1997年8月15日—),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研究方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研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