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当喷子

2017-11-15 02:18
新传奇 2017年39期
关键词:黑粉暴力文明

为什么要当喷子

通常人们对一件事情发怒的时候,不会觉得它有趣。喷子很少对事情发怒,因为他们总是持虚无主义的态度,最要紧的是好玩儿。喷子会享受一种戳破所谓“政治正确”的爽快感,至于受害者,反正又没人看见。

喷子其实只取悦态度类似的人

2006年,美国有个12岁孩子自杀了。亲戚朋友都在他的Myspace(目前全球第二大的社交网站)页面上留言哀悼,也有人跑过来嘲笑,说这孩子临死前一篇网文里还在懊恼自己丢了平板电脑。这些素不相识的人就是喷子。所谓喷,就是能在短暂时间内说出许多令人难以招架的恶意的话。

这是2006年的事。之所以找出来11年前的事,是想说明网络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存在喷子,现在只会更多。喷子觉得自己是在开玩笑,这些笑话通常具有非常强的冒犯性。每个笑话都是讲给相应的群体听的,群体外的人很可能就听不懂梗(网络用语,意思是笑点)在哪里。同一群体的人在分享一个笑话的时候,有类似“哈哈,在这个群体里真好”的感觉。这就是群体的归属感了。所以喷子其实只取悦态度类似的人。别人越痛苦,他从中得到的乐趣就越多,他们会享受一种戳破所谓“政治正确”的爽快感,至于受害者,反正又没人看见。

在网上,喷子像猎人一样游荡,他们寻找的不是什么具体的人,而是可以用来发挥的喷点。尽管不太愿意承认,幸灾乐祸确实是人类的本能。

就像路上的车祸能够快速聚拢一大群人一样,喷子也能收获许多人的围观,其中有帮忙的,就会在以后成为他们的同类。在网上,人群聚拢的速度空前地快,并且也不会受地方限制,不存在站不下去看不到热闹的情况。喷子的安全感来自于,在网上,一切事情都不用当真的。

喷子可能有各种职业,但如果根据受害对象给喷子做一个在线画像,会发现他们基本上是男性人格,异性恋,收入中下等。他们缺乏同情心,非常愤世嫉俗。

喷子最受不了的不是对象的反抗,他们总有办法打败这些受害者。最大的挫折是没人能懂他的梗,引不起波澜的喷子不是好喷子,他们的目的是打破无聊,比如在他们看来,集体哀悼一个男孩的自杀就很无聊,他要在这件事情上找出乐趣来。如果没人来理会这种乐趣,他就会沮丧地重新陷入到无聊里。另一个让他沮丧的就是网络不自由,因此在这方面,他们是网络无政府主义者。

互联网为喷子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通常人们对一件事情发怒的时候,不会觉得它有趣。喷子很少对事情发怒,因为他们总是持虚无主义的态度,最要紧的是好玩儿。几年前,有个叫Justin Sacco的女公关在飞机上要关手机前发了条推特,“准备去非洲,但愿我不会得艾滋。开玩笑啦,我是白人(原文‘white’,此处双关,也可理解为‘我是无心的’)”。到她下飞机的时候,这条推已经到了热搜榜的第一位,原因当然是某个喷子发现了她的喷点。不知道喷子是怎么找到她的,因为那时候她还只有170个粉丝。喷子们一起转发,加上自己的笑话——我们可以看到喷子对此的态度,他们并不愤怒,他们才不管非洲有没有艾滋病或者说什么种族主义呢,恰是因为有这些标签,才能顺利地爬上去占领道德高地开玩笑。然后线下的小报记者也加入了,当事情变得热闹,小报记者也就成了喷子的队友和下游。实际上,大家都是为了看热闹。最后Justin Sacco被人肉出来,丢了工作,得了抑郁症。然后喷子们又去找下一个目标了。发现没有?这件事里没有艾滋病人和黑人什么事儿。

那些优秀的传统媒体曾经扮演过一个重要的角色:不管从事实还是伦理判断上,它们都试图阻止偏见的传播。不过现在传统媒体整体衰落,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真相通常都不够刺激,看起来像是被掩盖和处理过一样。

互联网上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对人们情绪的唤起与利用。互联网瓦解了启蒙时代和精英媒体打造出来的理性神话。互联网把情绪呈现出来,并急速强化,它让人们更容易被情绪所左右。

喷子也能成为一种职业了?

现在上网,总会在弹幕和评论区发现一些不和谐的言论。但你可能想不到,这些评论很可能是职业黑粉写的,他们黑一次还有钱赚。

近年来,网红文化不断发展,黑粉这一群体也越来越被大家所熟悉,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以此盈利的团队。这类人就是职业黑粉。职业黑粉是有偿雇佣的黑粉,他们以骂人和刷负面的评论为生。他们活跃在各大直播平台和社交软件上,在粉头的牵线下,接单后专门到指定目标那里发布攻击性评论。各类直播平台主播、明星是职业黑粉的主要目标。而这些受攻击的目标的粉丝也会成立相关的“反黑组”,与职业黑粉开展“斗争”,一旦发现黑粉,“反黑组”成员则会举报该黑粉,直到对方的评论被删除或者禁言。

据悉,一些明星还会“养黑粉”,除了黑竞争对手,也能自“黑”,毕竟被黑有时候也能造成话题,增加曝光量。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职业黑粉诽谤他人的行为,可能被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行为较为严重还有可能触犯刑法,构成诽谤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捏造虚假信息,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人可能被判处三年之下有期徒刑。

微软报告称中国网络文明排名第八

微软日前发布了一个名为网络文明指数的调查报告,向人们揭示全球网民的文明程度以及抵制潜在的网络暴力风险,目的是呼吁全球都行动起来改善网络上的交流环境。

网络文明指数报告的调研数据来自于全球14个国家的青少年(13-17岁)以及成年人(18-74岁),网络文明指数报告将互联网中所存在潜在风险分为了四大类:行为约束、侵犯及骚扰、损毁声誉和性相关暴力。

这全球范围的14个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智利、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墨西哥、俄罗斯、南非、土耳其、英国和美国。

四大类的潜在风险还被分为17种更具体的危险行为。

在侵犯骚扰中,有43%的人都遭受到非自愿骚扰;我们也能看到在性相关暴力中,30%的人遭受了性风险,24%的人收到了性骚扰短信。

在整体统计名单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遭受过至少一种网络暴力行为,25%的人在过去一个月内遭受过网络暴力,12%的人在过去一周内就遭受了网络暴力,12%的人认为网络暴力时刻在发生……

在经历了到越来越多的网络暴力后,有67%的人选择了无所谓,40%的人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去相信网络上的人,30%的人甚至变得不愿去相信真实世界中的人,还有更多的人变得容易批判他人、缺少睡眠,压力增大等。

而网络文明指数就是微软在拿到了这些统一的数据后进行的综合打分,网络越高代表网络暴力的现象越严重。在这个排名榜单中,微软列出了所有调查的14个国家,其综合打分排名依次是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比利时、法国、德国、印度、中国、土耳其、巴西、智力、俄罗斯、墨西哥以及南非。全球的平均网络文明指数是65,中国名列第八拿到了67的成绩。比中国网络文明环境还差的国家是土耳其、巴西、智利、俄罗斯、墨西哥以及南非。

目睹了这样的网络文明数据报告,微软发布了一项改善网络文明的活动,它提出的解决方式是:在每次网络互动中表现出安慰和善良,并尊重在线联系的每个人;尊重差异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当分歧出现时应避免人身攻击;回答那些不赞成的观点时先想一想,不发布任何可能伤害他人的内容;支持正遭受到暴力的他人。

(《新民周刊》2017年 35期)

(新华网2017.2.17)

猜你喜欢
黑粉暴力文明
反性别暴力
第二章 暴力原则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暴力”女
对不文明说“不”
来呀,互相伤害呀!
袁姗姗:我想跟“黑粉”谈谈
文明歌
向暴力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