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雕第一人 黄泉福

2017-11-15 03:01金旭
中国林业产业 2017年10期
关键词:石雕木雕雕刻

金旭

他是中国木雕界的“ 活名片” ,他的作品是众多收藏者的宠儿。出身寒门,少年成名,身患癌症,命悬一线,他曾在生死关头徘徊。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战神病魔的同时,他也攀上艺术的高峰。从普通农民到木雕奇才,从平凡匠人到艺术大师,他的人生充满传奇。

中国木雕界的“活名片”

黄泉福,1960年出生,1978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2004年参加泉州华光艺术学院雕塑专业进修培训。1995年被福建省劳动厅批准为高级技师;1998年被泉州市人事局批准为工艺美术师;2002年被福建省经贸授予省工艺美术师名人称号;同年省文联授予民间艺术家称号;2005年省人事厅授予高级工艺美术师。兼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福建省工艺美术玩具协会副会长,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泉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长,惠安县雕刻艺术研究会会长。

他被誉为“中国木雕第一人”。黄泉福的木雕作品在继承中国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做了大胆的创新。他创作的“弥勒系列”“英雄系列”“领袖系列”等众多作品,成为当代中国木雕艺术的代表作,被竞相仿制。

在黄泉福的众多雕刻作品中,《钓鱼图》堪称名副其实的经典之作,这件被收藏在钓鱼台国宾馆的大型木雕作品,陈列在国家领导人会见重要外宾的万柳堂里。

黄泉福木雕艺术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喜爱,是因为其作品蕴藏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悟性和感染人的精神力量,给人一种祥和的艺术感受。每件作品,无论是精雕细刻的传统题材,还是凝练、夸张的现代题材,他总能以娴熟的技法和富于个性的雕塑语言抒写、刻画,其形神兼备之完美,哲学悟性之深刻,生活情趣之妙趣横生,都是非常独特的。

黄泉福说:“只有文化艺术能使心灵净化,而只有净化的心灵才能使社会和谐。”他把艺术创造融入了人的心灵,融入了和谐社会。

少年学艺,屡创奇迹

泉州惠安有福建“雕刻之乡”的雅称。这里大大小小的木雕厂、石雕厂遍布城乡。在人头攒动的街市上,也许一个其貌不扬,开口则有浓郁闽南之腔的行者,就是一位能化腐朽为神奇的雕刻艺术家。在一件惊世骇俗的木雕、石雕作品面前,你的审美之心会被深深的震憾。黄泉福就是雕刻之乡众大师中的一位佼佼者,他的生活也就早早地与雕刻结下了缘分。

如今黄家的老宅早已无人居住,逐渐荒废了,但是大门上依稀尚存的石刻木雕显示着它曾经有过的辉煌。黄泉福说,他的高祖在世时,曾是村里的富裕之家,修建了这座宅院。但是从黄泉福的祖父开始,家道中落,到了他出生的时候,黄家已经是村里最穷的人家了。

贫苦的童年生活培养了黄泉福要强、坚韧的性格,这让他受益一生。黄泉福的父亲是石匠,他从小就跟着父亲上山做石雕。那时候的黄泉福表现出了很高的天分,他雕刻的小动物栩栩如生,周围的人都夸他聪明。但是黄泉福身体瘦弱,做石匠太辛苦,父亲就让他放弃石雕去学习木雕。1974年,14岁的黄泉福进入村里的木雕厂,成为一个木雕学徒。凭借跟父亲做石雕的一点经验,进厂只有十几天,黄泉福就轰动了全厂。

初露锋芒的黄泉福并没有因为大家的夸奖而沾沾自喜,他好琢磨、爱思考又勤快,在老师傅的指导下,木雕技艺进步飞快,18岁就成为了当地最年轻的技术员,20岁,黄泉福当上了村办木雕厂的厂长。

当时,大批台湾和东南亚的客商来到惠安,订购传统佛教造像。黄泉福管理的木雕厂和一位新加坡客商维持了长期的合作。在那几年间,黄泉福雕刻传统佛像的技艺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也深深地爱上了这门手艺,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凭借着高超的技艺,黄泉福在之后的几年中,不断壮大木雕厂,员工也从几个人发展到上百人。加工的传统佛像出口到东南亚地区。那段时期,黄泉福不仅占领了市场,还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荣誉:东南亚雕刻大王。

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自己办厂的十年间,黄泉福的木雕生意做得一帆风顺。他也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木雕师傅。但那时他的木雕还都局限在传统的宗教造像上,没有自己的独特的作品。1996年,由于市场恶性竞争,黄泉福的经营开始走下坡路。正当他急于寻找出路的时候,人生中最大的挫折和磨难不期而至。只有38岁的黄泉福患上了鼻咽癌!

在得知病情的第一时间,从来没向困难低过头的黄泉福并没有被吓倒,他开始了痛苦的化疗过程。因为病灶在咽喉部位,那段时间,他不仅吞咽困难,而且经常呕吐,几乎无法进食。但是,就在这命悬一线的时候,他脑子里还在想着怎样安慰和鼓励身边的家人和员工。对于那段艰难的日子,女儿黄桢玲有着毕生难忘的记忆。但最终他凭借顽强的毅力战神病魔,同时他也攀上艺术的高峰。

道路没有尽头。浴火重生的黄泉福正带着他的“金不换”雕刀走向世界,相信时代会造就这位非凡的雕刻艺术家。

猜你喜欢
石雕木雕雕刻
On art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雕刻树叶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雕刻时光
木雕鱼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曲阳石雕作品选
自然形木雕